“标兵出列!”
负责主持阅兵式的张准,亲自下达命令。
十二个精心挑选出来的战士,手握上着刺刀的虎贲铳,首先进入训练场的中央。他们都是经过特别挑选的,身高几乎都一样,持枪的姿势,基本相同。相比后世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而言,虎贲铳的长度要更长一些。在上了刺刀以后,刺刀的刀尖位置,基本上和人的耳朵持平。这样看起来,更加的威武,更加的修长,更加的挺拔。
标兵的每一个动作,都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因为,他们的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格外的新颖。他们是迈着正步进入训练场的。正步,几乎在场的观众,都没有看见过。这些来自四百年以后的标准动作,自然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当第一个战士来到有白点的地方,停步,立正,转身,竖枪。尽管是非常简单的动作,换了任何的正常人都能够做到。但是,他们的动作,充满了阳刚之气,硬朗之风,现场情不自禁的出现了小小的骚动。
沈凌菲也不由自主的看得有些入迷了。
思思低声说道:“小姐?”
沈凌菲愣了愣,反应过来,自言自语的说道:“怎么啦?”
思思好奇的问道:“小姐,他们在做什么啊?怎么动作这么慢呢?”
沈凌菲摇头说道:“我也不懂,看下去。”
其实,好像她们这样看不懂的民众,大有人在。几乎所有人都无法理解,标兵们为什么要将每一个动作,都做得很慢。尤其是走路的动作,非常的特别。只是,他们已经感受到肃穆的气氛,对阅兵式充满了期待,因此,不会有人发出任何的声音。
不久以后,十二个标兵挨次站好,相互间形成一条直线。他们好像是雕塑一样,矗立在那里,一动不动。那一种感觉,就好像是岩石,坚不可摧的岩石。闪闪发亮的刺刀,映照着早晨的阳光,带有强劲的震慑力。现场,没有人敢高声说话,仿佛有一种无言的威压,笼罩在他们的头上。
第185章 阅兵式,宴请老人
“分列式!”
“开始!”
张准沉声喝道。
“起步!”
“走!”
第一个方队。正是第三协的第一分队,最先装备虎贲铳的队伍。
在新任队正张凌云的带领下,该小队的五十名战士,加上各级军官(队正1人,队副1人,伙长5人,伍长5人),总共是六十二人,刚好排列成十二乘五的实心方阵。另外还有两名旗手,负责举着护卫队的军旗和生夏宗的宗旗走在最前面。
毫无疑问,当他们第一个开始动作的时候,承受了太多的关注的目光。尤其是两个旗手,更是万千瞩目。鲜艳的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的引人瞩目。刚好有一阵阵的微风吹来,将军旗和宗旗都吹得飘荡起来,上面的六角星和火把,都清晰无比的映入观众们的眼帘中。所有的观众,都情不自禁的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觉得红旗后面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没有人能够打败他们。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强大的无坚不摧的力量。这是一种很玄妙的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是在场的人,都深深的感觉到了。
沈凌菲也是面色有些发硬,感觉自己深深的受到了震动。这些年,她到过的地方,也不算少了。见识多了,感情自然坚强了。俗话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基本上可以说,一般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引起她的关注,更不要说引起她的内心触动了。但是,今天,在这里,她是实实在在的被触动了。她忽然发现,自己到来浮山所,就算生意做不到,也不枉此行。在这里,她发现了一群和其他人完全不同的存在。这群人的首脑,正是张准。
“正步!”
“走!”
当到达第一条白线的时候,张凌云高声下令。
“啪!”
听到这个声音,战士们立刻将虎贲铳从肩头上摘下来,改成侧面持枪。虎贲铳斜斜向上,横在身体的左侧。锋利的刺刀,距离前面的战士。不到十公分的距离。同时,他们的步伐,也改成了正步。脚板高高的抬起,每一次脚板落下,都要发出啪啪啪的声音。
“啪啪啪!”
围观的群众,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没有什么语言,能够形容他们这一刻的感觉。
激动、震撼、震惊……这样的词语,在这个时候,全部都显得苍白无力。
无数人都相信,这是他们这辈子看到过的最震撼的场景,那闪闪的刀光,那整齐的步伐,震撼得他们即使在弥留的最后一刻,都会记得。他们的视线,不由自主的跟随着方队一步一步的移动,直到他们到达第二线白线,正步恢复为普通的脚步为止。
“预备!”
“走!”
张凌云带领的第一个方队刚刚过去,方贺带领的第二个方队过来了。
水兵分队是这次阅兵式的亮点。原因,非常的简单。他们是最年轻的方队,年轻到成立的时间还不到十天。本来张准是不准备让水兵分队参加阅兵式的,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训练走正步。但是。水军的小伙子们很争气,愣是用两三天的时间,就走出了不错的步伐。张准看过以后,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且将他们排列在了第二、第三位,以示鼓励。
方贺的方队过后,是刘栋的方队。在这次的阅兵式上,步军是老大哥,第二个和第三个方队都是水军,水军也算是彻底的露脸了。从第四个开始,又是清一色的步军方队了。彭勃、张友彩、刘晨子、许子文、张亚铁、吴欣水、邹明加、吴清亮等队正,相继带领自己的小队,在万千目光中,走过这三十丈的距离。
“啪啪啪!”
正步的雄壮的声音,让每个人都回味无穷。
无论是围观的群众,还是战士们自己本身,都在这次的阅兵式中,感受到了强大的力量。相信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次的阅兵式,都是大家津津有味的饭后谈资。而且,这次阅兵式的每个细节,都会随着有心人的离开,传播到更远的区域。阅兵式所展示的强大的力量,相信不用多久,就会传到某些有心人的耳中。
在周围的观众里面,浮山所的军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相当的一部分,是往来浮山城和其他地域的商人。还有一些,纯粹是其他势力。派驻在浮山城的探子。都说商人的眼睛是最歹毒的,相信他们在观看了这次阅兵式以后,一定会对浮山城的实力,有更加准确的地位。他们会根据这个新的定位,做出新的更明智的选择。至于那些探子,相信他们也会小心翼翼的向主子建议,不要轻易来打浮山城的主意。
张准举行这次阅兵式,就是要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他要让有心人看到,浮山所护卫队,是一支坚不可摧的武装力量。谁想来捣乱,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句话没错。但是,一味的低调,有时候反而会引来更多的麻烦。适当的展现自己的实力,才不会有愚蠢的宵小想要打浮山城的主意。
思思低声说道:“小姐,我终于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积极参军了。他们真的……好棒啊!要是在江南,他们肯定会被东林士子们夸到天上去的,只可惜,他们是反贼。”
沈凌菲不经意的点点头,目光落在高台的张准身上。
这个张准。还真是有些本事啊!
尽管她是一个女人,对于军事知识基本上是一窍不通的,可是由于家族的关系,她对明军还是有些了解的。江南的卫所军,腐败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沈凌菲还是非常清楚的。指望那些卫所军有这样的精神面貌,做梦去吧。当年的戚家军,战斗力据说相当的出色,成功的消灭了倭寇,可是似乎也没有这样出色的队列训练啊!
同时,沈凌菲对张准展现出来的武装实力。也感觉到相当的惊讶。结合之前张准阐述的大同社会的理念,沈凌菲简直用脚后跟都可以判断出,张准此人,绝对是有野心的。甚至,用野心勃勃来形容,也不为过。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又有吸引人的纲领……张准,你真的是要觊觎九五之尊,睥睨天下吗?天下,已经了有高迎祥,有了张献忠,有了李自成,难道,还要加上一个张准?
“多事之秋啊!”
沈凌菲在内心里微微的感叹。
陕西的起义军,已经在河南闹得天翻地覆,人仰马翻,官兵疲于奔命,根本无法有效的遏制。要是张准再在山东起事,官兵就更加的疲于奔命了。朝廷又有辽东这个大患。恐怕真的是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只希望,暴*不要蔓延到江南地区,否则,沈家又要遭受冲击了。可是,如果暴*真的蔓延到了江南,那,沈家,应该何去何从呢?
只可惜,沈凌菲的心思,主席台上的张准,完全感受不到。阅兵式结束以后,张准并不是很满意。在张准看来,这样的队列,远远达不到后世大阅兵的要求。大部分的方队,走正步的时候,队伍都是参差不齐的,从主席台上面看起来相当的别扭。当然,在这个年代,有这样的队列。有这样的精神面貌,已经是相当不错的了。
一支军队的精神面貌,往往决定了它的战斗力。一支无精打采的部队,就算装备再先进的武器,战斗力同样是令人堪忧的。比如说,甲午战争时候的北洋水师,装备的军舰,要比日本人先进得多,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全军覆没。这样的教训,不能不叫人心碎。明军的武器,和辽东的鞑子比起来,要先进得多,却总是在鞑子的手下吃败仗,关键的原因,同样是因为明军已经彻底丧失了上进心,就好像是一块裹尸布,只能勉强的挣扎几下,却是没有办法重新站起来了。
阅兵式结束以后,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散去,尤其是那些老人。他们还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回味刚才那铿锵有力的步伐,那闪着寒光的刺刀。尤其是那些去过辽东,和鞑子交过手的老人,更是感慨无比。要是辽东有这样的精锐出现,鞑子哪里有机会突起?只可惜,这样的精锐只出现在浮山所,实在是有点浪费啊!
陈国喜、毛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