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刺明- 第3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江阴水上巡检司,其实只是一个正七品的机构而已。在品级上,根本不可能进入各方大员的法眼。然而,由于它特殊的权力,这使得它成为炙手可热的职位。历任的镇守太监,都不愿意放过的。

大明朝的海上贸易,还是非常发达的。除了广东、福建、浙江沿海的出海船只之外,从长江内陆出发的船只,也是不少的。出入长江口的船只,可谓是绵绵不绝。来往的商船,路过江阴巡检司的时候,都要送上孝敬的。这可是一份稳定的相当丰厚的收入啊!

根据俘虏的供述,巡检司收取的孝敬,每天都有几百两银子。年底的时候更多,每天都有上千两。一年下来,轻轻松松的就有几十万两。这还不算那些大商家每年固定的孝敬。要是加上那些孝敬,说不定有上百万两银子。这么有油水的部门,当然是所有镇守太监的大肥肉了。

张彝宪本来就是个捞钱的好手。他原来是帮崇祯皇帝管理皇庄的。本来干的好好的,结果,不知道在哪里得罪了高起潜,被高起潜暗中怂恿了崇祯一把,他就被发配到南京来了。好吧,其实也不算发配,其实,品级是提升了的。但是,毕竟是离开了皇帝的身边不是?对于太监来说,离开皇帝的身边,是很危险的,随时都有人取代皇帝对你的宠信。

所以,张彝宪来到南京以后,就拼命的想办法捞钱,以讨回崇祯对自己的宠信。他很快就撤换了原来的江阴巡检,换上了自己人,一个叫做廖大可的人。廖大可新官上任,当然要拼命地拍张彝宪的马屁。眼看就要过年了,廖大可自然是命令手下的人员,加大巡查的力度。

江阴巡检司总共有五艘巡逻船,全部出动。只要是发现没有交上孝敬的船只,一律扣押。当然,大部分的商船,为了避免节外生枝,都会主动的送上孝敬。可以说,十二月份,是江阴巡检司获得最滋润的月份,一个月的收入,顶得上平时的两个月。

明朝的海上贸易,是不收税的。福建茶叶每年的贸易额达百万两白银,一年的茶叶税,却只有三十多两银子。由此可见一斑。但是,要是在船上查出违禁品,则可以整艘船货物都没收,甚至是追究货主的责任。这就是江阴巡检司的权力所在。什么叫违禁品?没有明说,都是江阴巡检司说了算。这样一来,可以操作的余地,就很大了。

最多的违禁品,自然是输往日本的货物了。明朝开海禁以后,上谕有一句话,叫做“沟通东西,往来西夷”。这句话很有考究。为什么那么有考究?因为日本不在其中。上谕故意漏掉了“东夷”两个字。简单的说来,就是你可以和西洋人(西夷)做生意,但是不得和日本人(东夷)做生意。你要是将货物运往日本,就是违法,我就可以扣你。

万历年间,明朝军队和日本军队在朝鲜,狠狠的干了一架。结果,日本军队被打得稀里哗啦的,一败涂地。几个在日本国内所谓的军神,都被揍得鼻青脸肿,丢盔弃甲的跑回了国内,连呼大明不可战胜。日本人的一代枭雄丰臣秀吉,也气得吐血,很快就郁郁而终了。倾全国之力,还不如大明朝的一个巴掌,也难怪猴子也要吐血身亡。

此后,日本一直不是中国的通商伙伴。为什么?记仇呗!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再次爆发。万历皇帝的眼光是很准的,始终对日本人不放心。他的意思很简单,谁都可以和大明朝做生意,但是你日本就不行。我就是要封锁你,让你无法发展。

随后,无论是天启,还是崇祯继位,都延续了万历皇帝的意志。日本一直无法和明朝正常的贸易。虽然不断的有货船悄悄的往日本跑,其实都是无法上台面的,真要拿出来说,是违反法令的。杀头抄家,有的是光明正大的理由。

郑芝龙的海上利润为什么这么丰厚?就是霸占了日本的市场。他非常的巧妙的占据了这个空当。朝廷当然知道这位海盗头子的事情,不过,他们也是拿郑芝龙没有办法,只好睁只眼闭只眼。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郑芝龙也是个大大的汉奸,还是日本人的汉奸。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你不和日本人做生意,日本人的银子,都让西洋人给抢走了,那也是天大的损失啊!

嘉靖海禁的时候,日本刚好是战国时代,需要的军事物资非常多,由于大明朝不输出物资,他们只能从西洋人那里买,什么铁炮之类的,都是葡萄牙人贩卖过去的。葡萄牙人在和日本人的生意中,着实是赚了不少的银子。要是这些银子被大明朝给赚了,那也是不错的选择。白花花的银子,凭什么送给别人,自己不要啊!

其实,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人根本不可能对中国构成威胁。唐代在白江口给打了一顿,从此再也不敢说什么日出东方,日照天皇,每年都乖乖的派来遣唐使。宋朝的时候,也乖得要命。只有到元朝的时候,什么神风,让日本嚣张了一下。结果,到明朝,又被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连猴子都给气死了。

可惜,到了满清,又不争气了,让日本人将新仇旧恨,都全部发泄回来了。以前都是日本人往中国送银子,唯独满清是往日本人手里送银子。可见,日本人能对付的,也就是中国的异族政权罢了。嗯,常凯申不算,他的政权,从来没有稳定过。

……扯远了。

江阴水上巡检司,就是以沟通日本为借口,勒索过往商船。要是有关的孝敬,没有及时的送到,就要扣货物,扣船,乃至扣人。一般一个月下来,巡检司都会扣押两三艘不懂得规矩的商船。商船的主人,得知了门道以后,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自然会乖乖的送上孝敬。因此,自从巡检司成立以后,还没有失手过。

但是,对于巡检司为什么要扣留沈凌菲的三七,那些幸存的巡丁,却是一无所知。对于苏州沈家,他们是知道的。以前,沈家的船经过,他们都是自动放行的。唯独这一次,是上头的直接命令,要求拦截沈凌菲的船。带队的人是崔建石,或许他知道内情。可惜被张准打死了。

这个问题,还要到江阴去找答案。

航行了大半天的时间以后,福海和宁海两艘船,终于慢慢的靠近了江阴。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长江咽喉,自古就是江防要塞,兵家必争之地。在明朝,江阴就已经相当的出名。诸如明代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政误国,在朝的三位江阴人——主事黄昭、御史贡安甫、史良佐,或以挽死谏,或以奏章忤。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称之为“江阴一时三忠”;更有勇斗阉官魏忠贤,慷慨赴狱,死于酷刑,被列入“东林后七君子”的缪昌期、李应升。

崇祯自杀以后,清军南下,屠戮江南,江阴全城百姓在抗清三公的带领下独守孤城八十一天(史称江阴八十一日),后全城殉节无一人投降。明《崇祯江阴县志》评价江阴“不独为礼让之邑,实称忠献之邦,长江底柱,允足表峙东南也”。可见,江阴人的血性。

不过,此刻的江阴,在张准的眼内,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无论多好的地方,有巡检司这样的衙门在,都要发臭了。他到来不是欣赏江阴人的,而是来找巡检司的晦气的。

事实上,一路上,来往的商船,都下意识的躲避福海和宁海,生怕他们两艘船靠上来。由此可见,巡检司在商人中是什么样的形象。有这么一尊拦路虎横在这里,凭空抽掉几百两的利润,有哪个商人愿意啊?

杨国华笑着说道:“他们将我们当做是巡检司的人了。”

张准淡淡的说道:“我们不是巡检司的人吗?”

杨国华忍不住笑。

除了桅杆顶端的两面红旗,福海和宁海,在外观上,并没有任何的变化。从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来。要是张准他们换上巡检司的服饰,随便拦下几艘商船来,对方还不得乖乖的送上孝敬?

“大人,江阴码头就要到了。我们是停泊在民用的码头,还是停泊在巡检司的专用码头?”有海军军官前来请示。

“停靠在专用码头。”张准沉声说道。

海军军官答应着去了。

很快,福海和宁海,都开始调整航向,向巡检司的专用码头靠过去。江阴位于长江的南边,码头当然也是在长江的南面。船只调整了航向以后,就是顺风行驶了。被风一吹,福海和宁海,速度顿时加快,长江南岸很快在望。

“准备战斗!”

张准冷峻的喝道。

两艘船上的战士,都握着武器,严阵以待。

第320章 关门打狗

很快,巡检司的码头,就出现在张准的千里镜里面。港口相当的宽敞,足可以停泊十几艘大型的船只。眼下,港口里面就停泊着好几艘船只,外观有很大的差异,看起来都是被扣押的商船。果然是生财有道啊,只要扣着这些商船,银子还不是流水一样的送来!

他再仔细的打量四周,发现不见巡检司其他的三艘巡逻船,可能是到外面去拦截商船去了。干活如此的积极,可见油水的丰厚。在大明朝,干活如此积极的部门,可是非常罕见的。

千里镜转向港口的西面,那里就是巡检司的衙门了。江阴巡检司的衙门,并不是非常的雄伟,像是个土围子,周围有高高的围墙,大概有差不多三丈高。这么高的围墙,对于一个衙门来说,绝对是罕见的。因为,即使是南京城,围墙也不过是五六丈而已。

杨国华解释说道:“应该是倭寇肆虐的时候,修建起来的。”

张准点点头。现在距离倭寇肆虐的时间,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是,这些围墙,还确确实实的存在,可见它的坚固。毫无疑问,这些围墙,将给只有轻武器的虎贲军,带来一定的攻击难度。尽管他准备了为数不少的炸药包,却不舍得现在就拿出来使用。来一趟江南不容易,他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准备靠岸!”

“做好战斗准备!”

连串的命令,再次发布下去。

福海和宁海,缓缓的靠上右侧的码头。

这时候的码头上,有几个巡检司的官员,正在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