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觉得这些口号太遥远了一点,于是换了语气说道:“口号都是虚的,脚踏实地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大伙儿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大伙儿才会支持我们。装神弄鬼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我们招收的每个人,都应该是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
杨凯德点头赞道:“没错!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人!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李奉来说道:“那……咱们的人数,岂不是很少?”
张准点头说道:“目前的杨家屯,有六百多口人,我觉得我们的成员,有三十人已经很多了。”
杨凯德说道:“三十人……那是不是少了点?”
张准说道:“我们要的都是骨干,是真正有本事的人。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我们的组织,才会有活力。只要我们三十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足够了。人再多,要是不做事,又有什么用?朝廷在九边有几十万的军队,还不是被鞑子打得满地找牙?”
对于张准的这个说法,杨凯德等人不是很懂,互相对望一眼,没有什么异议。什么组织不组织的,只有张准自己懂得,他们只需要按照张准的吩咐做事就好了。
邹火鸣说道:“咱们这个什么……组织,是不是也要来一面旗帜?”
张准忍不住暗自好笑。
这群老人啊,念念不忘的,还是旗帜!
看来,自己搞的这个升旗仪式,的确很具有震撼力啊!
微微一笑,张准点头说道:“旗帜没有问题,我现在就有很好的腹案。不过,在这之前,我们是不是要讨论一下,这个组织叫什么名字?旗帜挂出去,也得有个名堂不是?”
杨凯德说道:“这个还要你来,咱们都没有文化,能想得出什么像样的名字来?”
张准当然知道是这样的结果,这个组织,无论是哪个方面,都是牢牢的操纵在他的手中的。杨凯德等人都是做事的人,想事就要差一些。想了想,张准慢慢的说道:“大家觉得,生夏宗这个名字如何?”
这个名字并不是他一时心血来潮想出来的,是他高中的时候组织的一个小团体,只有五个人。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两个解释。第一种解释比较小资: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虫之静美。第二种解释比较豪迈:华夏永生不朽,薪火代代相称。
他现在所处的乃是明朝末期,各种各样的教派非常的活跃,除了闻香教之外,还有红阳教、三阳教、罗教、通天教、焚香教、混元教、大乘教、老君教、清香教什么的,林林总总,大部分都是白莲教的分支,也有少部分是自己发展起来的。在山东地区活动的,起码有五六种,不少军户都曾经在某个教派挂名。
因此,军户们对于此类名字,是比较能接受的。生夏宗,听起来和闻香教差不多,方便大家的理解。至于具体的运作,就是张准自己的事情了。叫什么名字无所谓,关键是实际行动。老百姓也不是笨蛋,能不能从你这里得到好处,是他们是否真心实意的支持你的关键。坑蒙拐骗糊弄得了一时,糊弄不了一世。
果然,听了张准的解释以后,众人毫无异议,一致表示这个名字不错,叫起来朗朗上口的,简单易记。
“旗帜呢?”又有人开始追问了。
“旗帜当然有!”张准含笑回答。
张准设计的生夏宗专用旗帜,是在六角星的后面,加上抽象的火把图案。火把的作用是做什么?当然是用来照亮黑暗。在六角星的后面加上火把,表示生夏宗将是护卫队的最大支持。
“好!”
“不错!”
“非常好!”
杨凯德等人对这样的旗帜觉得很不错,纷纷投了赞成票。
图案决定下来以后,马上交给刘婶她们去完成。有现成的红布和各色丝线,只用了一天的时间,样板旗就做出来了。杨凯德等人一看,纷纷赞叹:“这个火星旗不错!”
火星旗?
张准哑口无言。
幸好,这年代的人,根本不知道火星是什么东西,更不知道火星两个字代表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他们说到的这个火星旗倒没有什么别的歧义。于是,代表生夏宗的旗帜,就被叫做是火星旗了。
经过简单的准备,崇祯七年四月十五,生夏宗正式成立。
生夏宗的主要成员,有杨凯德、李奉来、邹火鸣、尹根盛、陈国喜等老人,他们是生夏宗最积极的支持者。护卫队的骨干,杨致远、郝林勇、张亚铁等人,当然也在其中。杨锐锋负责精盐的生产和销售,肯定要在生夏宗挂名。包括张准在内,总共是三十三人。
张准担任宗主,这是肯定的。生夏宗到底如何运作,一切都要看张准的意思,别人都不懂的。生夏宗的成员里面,护卫队的人占了一大半,张准要是不做宗主,别人根本坐不稳。
副宗主,由杨凯德担任。他乃是杨家屯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家,又是张准的未来岳父,由他担任副宗主,当然也没有问题。
在宗主以下,暂时没有设立其他的层级,所有的成员,都是平行的,大家只有分工上的不同,没有谁听从谁的规定。但是,毕竟都是生夏宗的人,一定要相互支持,相互帮忙。其实,这个规定也是多余的,互相扯后腿的事情,在这个时候的杨家屯,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生夏宗成立的当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着火星旗宣誓。
誓词是张准根据后世的各种誓词拟定的,简单明了:“我志愿加入生夏宗,严守秘密,服从纪律,牺牲个人,为实现大同社会而努力,为华夏民族的强大而奋战,永不叛宗。”
生夏宗的每个成员,都跟着张准,一句一顿的宣读了所有的誓词。誓词宣读完毕以后,张准又将每个人的名字,都用一本红册登记在案。他尽量将一切程序都做得庄严肃穆,以加深生夏宗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既然阴差阳错的搞出了这个东西来,他还是准备让其发挥作用的。
对于生夏宗的基本纪律,宗主张准暂时只规定了两条。
第一条,凡是加入生夏宗的人员,必须经张准亲自审批。生夏宗的每个成员可以向张准推荐好苗子,经过张准的观察和考核,如果觉得对方合适,将会被吸收成为生夏宗的一员。
第二条,每个月至少组织三次学习会。学习会的教师,当然是张准。至于学习的内容,学习的地点,由张准决定好了以后,提前通知大家。没有正当的理由,不得缺席。
生夏宗的成立大会,悄无声息,也没有留下什么会议记录,只有一本登记着三十多人名字的红册。它就像是一颗小小的种子,被埋下去以后,正默默的吸收水分,准备生根发芽。
连番的忙碌过后,要做的事情基本做完,张准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四月十七,是杨凯德的五十大寿,张准给自己放假半天。
第047章 你不急我急啊!
人生七十古来稀,那是有条件的人家才能做到的。对于贫穷的军户们来说,五十岁已经是很不错了,很多人甚至活不到四十岁。杨凯德今年刚好五十岁,在杨家屯也算是比较长寿的人了。
杨凯德本来不想搞什么五十大寿的,只是张准坚持要小小的庆祝一下。张准之所以坚持要操办一下,是要报答杨凯德的恩情,毕竟,他养育了自己。做人不能忘本。当然,操办的规模不会很大。就是自己家里人,还有就是黄氏娘家的几个外甥。他们都在帮助杨锐锋做事,算是关系比较紧密的亲戚。
饭菜是非常丰盛的。现在的杨家屯,手头没有以前那么紧张了,尤其是杨家。杨映菡准备了好多的私房菜,肉末海参、香酥鸡、家常烧牙片鱼、崂山菇炖鸡、原壳鲍鱼、炸蛎黄、油爆海螺、大虾烧白菜、黄鱼炖豆腐,还有烤鱿鱼、酱猪蹄、三鲜锅贴、白菜肉包等。
当然,号称五大盆的海鲜卤面、排骨米饭、鲅鱼水饺、海菜凉粉、鸡汤混沌要是不能少的。这是浮山所的特色菜,在以前大家的日子还算过得去的时候,重大节日是一定要搞这些菜式的。只是后来大家穷了,没有经济能力搞了,这些菜式才慢慢的消失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过去,这些菜式终于重新回到了桌上,而且是足足摆了两桌。
大伙儿热热闹闹的吃着,都说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菜了。护卫队的伙食是大鱼大肉为主,讲究的是人人吃饱,热量足够,肯定是没有这么精致的,张准吃的也是津津有味。黄氏的四个侄子都非常活跃,都缠着张准,要加入护卫队。都是让那崭新的军装和军旗给刺激的。但是杨锐锋这边脱不开他们,张准只好婉言拒绝。
自从精盐提纯生意上了轨道以后,杨家屯的日子,算是好过了很多。绝大部分的军户,现在都有人跟杨锐锋做事,连隋明益都不例外。隋明益的两个儿子,也都在帮忙收集私盐,干活非常的卖劲,前些天杨锐锋还将两人的工钱,提升到了一个月一两银子。隋明益早就忘记王世新了。谁给好处就给谁卖命,实际上就是这么简单。
虞楠悌的那个神秘主上,每天都能够准时的支付银两,无论杨锐锋送去多少的私盐,都绝对不拖欠半分,让张准很是佩服对方做生意的诚意。对于他背后的那个主上,兴趣也是越来越浓郁。只可惜,她去了山西,短时间内不会回来,想要见面,是不太可能了。
现在杨映菡的手上,已经差不多有二千两银子的剩余了,那二十个银锞子也没有动。相对于以前身上几文钱都没有的生活,实在是天和地的差别,就连黄氏看起来,都好像要年轻了几分。遗憾的是,杨凯德的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康复了。对此杨凯德倒是看得开,只要年轻一辈有出息,老一辈的残废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当然,相对于大户人家来说,这么点银两,可能还不够一个月的花销。据说在江南豪富地区,有人给红牌姑娘的过夜费,都不止五百两银子。只是,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是不是?杨锐锋正在努力的提升精盐的产量,随着产量的不断提升,利润还将不断的增长。
这段时间,杨家的每个人都很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