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刺明- 第6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假,尚未可知你擅自派兵进驻安东卫,却是事实”

张准潇洒的耸耸肩,两手一摊,随意的说道:“既然如此,史郎中不妨去青州城找宋德钢对质啊宋德钢是老实人,不会说谎的”

史可法只觉得一口气憋在喉咙上,一口气接不上来,差点儿没昏死过去。幸好,他迅速的用力的咽了咽口水,才避免让自己昏迷过去。他的确是被张准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找不到反驳的言辞。可能在派兵进驻安东卫的那一刻开始,张准就准备好所有的说辞了。

公文是真是假,他一眼就能判断出来。事实上,这份公文的确是真的,的确是宋德钢发出来的。宋德钢驻军在青州城,对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动作,自然是最关心了。他越来越觉得,跟着朝廷是没有什么前途了,还是早点投靠张准是王道。尤其是黄县大战以后,亲眼目睹那么多的鞑子首级,宋德钢就下定决心了。

其实,在之前,宋德钢的家眷,都已经在即墨县安居乐业了。他本人完全是裸官。要是有危险,拍拍屁股就可以走人。但是,张准要求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继续驻守青州城。于是,宋德钢就继续在青州城担任总兵官。否则,张准也不会在作战计划里,那么淡定的将青州城化作自己是自己的领地了。

发一份公文请张准驻守安东卫,在程序上,绝对是合理合法的。张准是东江镇的总兵官,同时又是后军都督府大都督,同样属于明军的战斗序列。宋德钢同样是总兵官,遇到难题,向他求援,谁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至于张准是反贼一事,宋德钢完全可以装傻。既然诏书已经招抚了张准,而张准又接受了招抚,那张准就不是反贼了。难道皇帝还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

因此,宋德钢也完全不怕上头来找自己的麻烦,一道诏书就能够顶回去。事实上,可能来找他麻烦的,只有山东巡抚朱大典。但是,朱大典会来找张准的麻烦吗?当然不会。朱大典和张准当初是有协议的,谁也不能派遣其他的兵力进入青州府。如果一方违反,另外一方有权做出适当的反应。

安东卫的事情,是他朱大典控制不住自己的手下,结果官军首先有人进去了,张准后来才派人到达的。这件事要是曝光,对他朱大典一点好处都没有。因此,朱大典唯一的选择,同样是装傻,故作不知。反正,兖州府知府李懋芳和他不对路,就任凭李懋芳折腾去吧。

张准又抽出一份资料,随手扔给史可法。

史可法扫了一眼,条件反射的说道:“假的,都是假的……咦?”

他忽然觉得不对,急忙睁大眼睛,仔细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审阅起来。随即,他好像是抓到一个烧红的烙铁一样,下意识的松开资料,结结巴巴的说道:“什么?东虏又要入寇?”

张准淡然自若的说道:“史郎中,慢慢看,后面还有两页呢。”

史可法急忙镇定心神,重新将资料拿起来,拿掉第一页,然后继续看。看了片刻,发现资料拿倒了,又急忙纠正过来。结果,他越看越是慌乱,越看脸色越是苍白。甚至,张准能够明显的看到他的手在发抖。可以想象得到,史可法的内心,是多么的震惊。

史可法是不得不震惊。鞑子去年才刚刚入寇完毕,惨状还历历在目,现在又要入寇了?而且,根据资料上面的描述,这次鞑子的入寇,兵力要比之前的两次入寇还要多得多。换言之,就是鞑子这次的入寇,危害程度要比前两次更深。现在的明国北部,很多地方还是一片的废墟,明军也是一团散沙。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阻挡鞑子的第三次入寇?

张准慢慢的说道:“这是我安插在沈阳的细作送回来的,属于最高机密,史郎中还是第一个看到这份情报的外人。”

史可法艰难的咽了咽口水,一点都没有觉得荣幸的意思,反而有点期待的说道:“或许,只是虚惊一场?”

张准傲然说道:“信与不信,不在我,而在于史郎中。”

史可法眼神漂移,有点心虚的说道:“或许,鞑子厉兵秣马,并不是要入寇……”

张准点点头,轻描淡写的说道:“我估计也是。可能是皇太极觉得沈阳的冬天有点冷,要迁移到归化城去过冬。听说蒙古人对鞑子的招待,是非常热情的。有几十万匹的战马,还有大量的美丽女人。蒙古人也要变成八旗了。林丹汗有两个遗孀,现在都成了皇太极的女人。”

史可法下意识的说道:“也许是。”

张准站起来,惬意的伸伸懒腰,笑眯眯的说道:“既然如此,就此别过。最近天色还不错,我准备到海边钓鱼去。不知道史郎中有没有这样的雅致,陪我一起去钓鱼?”

史可法下意识的说道:“你去钓鱼?不行……”

张准不以为然的说道:“有啥不行的?皇太极既然都去归化城郊游了,我们也乐得轻松轻松。”

史可法无奈的说道:“对不起,我的心很乱……”

张准漫不经意的说道:“史郎中累了,不如先休息一下如何?”

史可法晦涩的说道:“好,好,好。”

他连说三个好字,却是没有丝毫的笑容,甚至语调也有点发僵的感觉。事实上,自始至终,他都一致捏着张准给他的情报资料,一直都没有放下。哪怕是要回去休息了,他也没有放下资料。

张准拍拍手,就有人进来,将史可法领走了。

在出门的时候,史可法不小心踢到了门槛,差点儿摔倒。但是,他根本不在意,稳定一下自己的身体,紧紧的捏着手里的情报资料,好像行尸走肉的去了。

“这个史可法……”

张准轻轻的摇摇头。

这个史可法,当真是顽固得很。直到现在,还对朝廷如此的愚忠。不过,要是随随便便就改变自己的立场,那就不是史可法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史可法要比张慎言更加的让人尊敬。

“小陆备马准备出发”

张准扬声叫道。

他不是要真的去钓鱼,而是要去芙蓉岛实地察看察看。如果虎贲军真的在沧州附近和鞑子骑兵野战,那么,芙蓉岛这个后勤运输码头,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他要亲自实地考察过,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

第539章 抗击鞑子,带点私活

莱州城(掖县)的北面,大约二十里,就是绵延的海岸线。

张准过了莱州城以后,继续向东北方向疾行,目标是王徐寨前所。之前他说在芙蓉岛钓鱼,其实是不对的,纯粹是撩拨史可法来着。准确来说,张准需要的港口位置,在王徐寨前所。

王徐寨前所距离莱州城大约六十里,以前属于大明水师的战斗序列,后来荒废了。码头、栈桥、仓库、营房、泊位等设备设施,都全部荒废了。不过,由于基本的构造还在,港口也没有被泥沙堵塞,因此,整修起来,也不会特别的费事。如果要将其扩建成军用港口,可能有点难度,要改建成一般的民用码头,却是不怎么费事。

不要看莱州府的北面,海岸线很长,可能有很多的港口存在。其实,这种认识完全是错误的。在莱州湾的沿岸地区,港口的数量非常稀少。因为大部分的海岸都是滩涂,根本是不能用来做港口的。这里是著名的莱州湾盐场所在地,每年出产的粗盐,高达数千万斤。如果开足马力生产的话,不会比北方的长芦盐场和南方的江淮盐场差太多。

虎贲军控制莱州府以后,很重要的一个经济发展方向,就是收编和改造这些盐场,让其开足马力生产,然后将粗盐大部分都转化为精盐,运送到各地贩卖,然后赚取巨额的利润。眼下,精盐的利润,已经基本达到最大化,每个月张准都有接近十五万两白银的进账。加上玻璃的利润,张准每个月至少有二十五万两银子的收入。这就是张准的底气所在——有钱,想怎么砸就怎么砸。

话说回来,对于目前的收入,张准还是不满意的。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来钱总是太慢。精盐的产量上去了,就意味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虎贲军目前销售的精盐,基本上已经达到上限了。毕竟,人口和市场都是有限的。山东和淮安府、归德府等地的市场,都完全饱和了。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向北直隶、南直隶和更深的中原挺进。甚至,张准一度考虑过要开辟海外市场。

其实,张准准备在北直隶大动干戈,还有个不能公开说出口的原因,就是要将长芦盐场破坏掉。长芦盐场的地理条件,要比莱州湾盐场要好,粗盐的产量和质量,都要比莱州湾盐场高。长芦盐场每年出产的粗盐,基本上垄断了北直隶和山西的市场。

张准的精盐,想要进入北直隶,非常不容易。一涉及到钱袋子的问题,所有的大明官员,都好像猫头鹰一样的警惕。哪怕是最细微的瞒天过海的伎俩,都瞒不过当地的官员。只要是有可能危害到他们利益的,他们都会一口回绝。孙维娜、黄四郎、郭明泰等人,在北直隶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始终没有什么起色。

北直隶和南直隶之所以叫直隶,就是没有自己的布政使、按察使、都司系统,政务直接由六部管辖。换言之,北直隶和南直隶的知府,直接面对的都是六部的高官。说的更白一点,就是这些地方官员,都是六部高官的亲信。长芦盐场本来就是各位高官的提款机,张准现在准备砸别人的钱袋子,六部高官怎么可能同意?

既然软的不行,只有来硬的。要是能够将长芦盐场破坏掉,断绝掉北直隶的食盐来源,莱州湾盐场出产的粗盐和精盐,就可以渗透整个北方的市场,将北直隶这个大市场抢夺过来。长芦盐场要是被破坏掉,六部高官也只能是干着急。

长芦盐场南起黄骅,北到山海关,都处于沿海地区。在正常的情况下,他们是接受天津水师的保护。按照张准的计划,本来是要用海军冒充海盗,先将天津水师打败,然后直接炮轰这些盐场的。但是现在看来,没有必要进行得这么直接,这么粗暴,这么授人把柄。鞑子不是要发动第三次入寇吗?鞑子只要南下,长芦盐场肯定要受到冲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