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领中有人不由得向靠在屏风中间的尚方剑望了一眼,从洪承畴于崇祯八年春天挂兵部尚书衔的时候起,崇祯帝就赐他这把尚方剑,听他便宜行事,对总兵以下将领先斩后奏,可是几年来只有两次他请出尚方剑督战,第一次是去年七月间在陕西周至县对高迎祥作战,第二次就是现在。而这一次他脸色的严峻,口气的坚决,是几年来所没有的,所以这一次给大家心上的震动很大。
洪承畴用炯炯的目光从每个将领的脸上扫过,看见大家都带有凛凛畏惧的神色,暗暗地感到满意,这才慢慢落座,并挥手示意叫文武大员们重新坐下。他转向孙传庭,含笑问道:“孙大人,你对众将官有何训示?”
孙传庭也不谦辞,把眼光转向右边的一群武将。总兵们都知道他待下属比总督严厉得多,看见他要说话,刷一声全站了起来。孙传庭笑一笑,让总兵们坐下去,但是没人敢坐。他用平静而威严的声调说:
“方才制军大人的训示,望各位将每个字都记在心中。今上为不世英主,天威难测。倘若诸君作战不力,致使逆贼漏网,则不惟诸君将为军律所不容,即本抚院亦难逃罪谴。总之,说来说去只有一句话:明日一定要奋勇向前,拼死杀敌”
总兵、副将和参将齐声答道:“谨遵钧命”
孙传庭这才颁布作战命令。
洪承畴统帅的秦军,总共是三万五千人左右,其中骑兵大约五千。洪承畴的作战计划,乃是以骑兵为先锋,向栾城方向攻击。要是战斗顺利,则继续向赵州、宁晋等县攻击前进。若是战况不利,则迅速退回来真定城。
命令颁布完毕,孙传庭用阴冷的目光,扫了所有的将官一眼,冷冷的说道:“有关张准的战功,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相信吴三桂的战功,大家也都知道了。此次勤王,聚集了我军全部的精锐。现在,其他各军,都已经立下莫大的功勋,唯独我们,尚未有丝毫的战果。相信这不是大家愿意看到的。明天的战斗,我们要用敌人的鲜血,洗刷我们的刀剑。诸位,战吧”
……
第679章 大救星,大煞星
山东,临清州,漕运衙门。
临清漕运使蒋大峰,在漕运衙门里面走来走去的,内心非常的焦虑。时不时的,他都要扭头看看门外的动静,看看有没有人送来紧急文书。偶尔间,他还会凝神细听,听听周围有没有不对劲的声音。他这个漕运使,很久都没有这样坐立不安了。
明清时期,临清依靠运河漕运迅速崛起,成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美誉。明朝万历年间,临清钞关税收居运河八大钞关之首。一直到目前,临清的运河税收,还是相当可观的。
自从漕运开通以后,临清最有权力的官府机构,就不是州衙门,而是漕运衙门。大运河两岸的城市,几乎都有这样的惯例。随着漕运任务的日益繁重,漕运衙门的权力越来越大。只要有漕运衙门存在的城镇,当地的官府,基本上都被边缘化了。
漕运衙门有自己的武装漕丁,这也是州衙门根本无法相比的。在任何时候,都是掌握武装力量的人,地位才是最高的。要是没有武装力量的支撑,谁也不会将他放在眼里。比如说美国总统,要不是有强大的美国军队做后盾,谁鸟他?
在漕运总督的麾下,设置有漕运使。这个漕运使,都是根据地区的不同而设置的,品级到九品到五品不等。临清的漕运使,乃是正六品。扬州的漕运使,才是正五品。可见,临清州的漕运使,还是比较有地位的。
此时此刻,临清州漕运使蒋大峰正在踌躇。这几天的时间里,他感觉自己的脑袋,相当的疼痛。准备要在临清州卸货的粮食,居然没办法卸货,只好继续停留在码头上。这批粮食是要运送给洪承畴的,对于洪承畴的为人,蒋大峰从自己的上司,漕运总督杨一鹏那里多少知道一些。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物。如果这批粮食在他的环节上出了差错,洪承畴是会直接找杨一鹏的。
所谓夜长梦多,时间长了,就容易发生意外。他甚至有点担心,鞑子要是得知了消息,会不会杀到这边来。毕竟,临清距离北直隶也不是很远。事实上,每次鞑子南下,都是漕运衙门最繁忙的时候,因为,大量的军粮,都要在临清等地卸货,然后再通过陆路运输。这样一来,鞑子想要不注意到临清,都是不可能的。
这次鞑子的入寇,还是因为虎贲军的原因,才最终退走。否则,临清肯定是鞑子洗掠的重要目标之一。陆地上的运输路线被阻断,这些粮食,看来只能是暂时摆放在临清州了。只是,摆放在这里,安全吗?蒋大峰自己都有点担心。
三十艘漕船的粮食,总共是两万多石,这是很重大的一批物资,折算成银两的话,价值两万多两。但是,在战乱时期,粮食要比银子更加的重要。军队不可能吃银子过日子。要是军粮接应不上的话,军队是随时都有可能哗变的。
“大人,不好了”
突然间,有漕丁急匆匆的赶来报告。
“什么不好?是鞑子来了吗?”
蒋大峰脸色微微一变,感觉眼前一片的漆黑。
最怕的事情,毕竟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是虎贲军来了”
属下有点慌乱的报告。
“虎贲军?”
蒋大峰木然片刻,艰涩的自言自语。
该死的,真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对于蒋大峰来说,虎贲军到来,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从他的角度来说,虎贲军和鞑子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无论是鞑子到来,还是虎贲军到来,他这个漕运使的好日子,都到头了,甚至自己的小命是否可以保住,也是未知之数。
或许,对下面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绝对是日夜盼望虎贲军到来的。只要虎贲军到来,就会分田分地,让他们过上崭新的生活。但是,对于上层人家来说,虎贲军是不受欢迎的。因为,贫民们的新生活,是以牺牲他们这些上层人物的利益为基础的。
“关闭城门”
蒋大峰急忙叫道。
“大人,城门关不了”
属下无奈的回答。
“怎么回事?”
蒋大峰恼火了?
临清州是他的天下,连城门都关闭不了?
“李孝诚、莫三墨他们控制了东门,根本不让我们的人靠近。”
属下哭丧着回答。
“又是他们……”
蒋大峰脸色微微一变,咬牙切齿的说道。
李孝诚,莫三墨,果然又是这两个家伙。就知道这两个家伙,肯定是要坏事的。虎贲军还没有到来,他们就已经聚众闹事了。现在,虎贲军来了,他们肯定要翻天了。**,在这个节骨眼的时候,他们抢先控制了东门,还真是要命啊
其实,李孝诚和莫三墨,都是临清州的贫穷军户。由于临清州地位特殊,朝廷兵部在这里专门设置了临清卫,总共有五个千户所,有军户五六千人。加上各自的家眷和亲属,差不多有三万人左右。在临清州里面,军户群体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
和其他地方的卫所一样,这些军户的月粮,都是全部拖欠着的。特别是临清州还有漕丁驻守,根本不需要卫所兵出动,这样一来,拖欠的月粮,就更加的多了。很显然,这会导致他们对官府严重的不满,只是以前没有发泄的途径,又有漕丁的高压,他们没有办法爆发出来而已。
现在,随着虎贲军的崛起,这些贫穷的军户,慢慢的找到了新的出路。这条出路,就是跟着虎贲军起来闹事。虎贲军既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为什么不加入虎贲军,同样改变自己的命运呢?于是,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组成了城防军,宣称是加入了虎贲军的大队伍。
因为慑于虎贲军的战斗力,无论是临清州的州衙门还是漕运衙门,都不敢过分的干涉城防军的事务,更不敢胡乱杀人,生怕回头虎贲军来找自己清算。结果,临清城防军的力量,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李孝诚和莫三墨组织的所谓城防军,已经有差不多一千人了。
要是没有虎贲军的撑腰,以漕丁的实力,打败这些人,不成问题。但是,虎贲军就要到来,让蒋大峰根本不敢有这方面的念头。要是他在虎贲军的面前,对城防军的人下毒手的话,虎贲军一来,他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在山东的地头上,连巡抚大人都不敢忤逆虎贲军的意思,更不要说他这个小小的漕运使了。
“大人……”
属下看到蒋大峰脸色不断的变幻,急忙问道,
“打开城门,欢迎虎贲军”
“准备宴席,欢迎虎贲军的到来”
蒋大峰只好无奈的说道。
到了这个份上,他想要阻挡虎贲军的到来,是不可能的了。连济南城、德州城这样的大城,都无法阻挡虎贲军的到来,他一个小小的临清州,有什么能力对抗虎贲军?自己的家产固然重要,自己的小命更加的重要。虎贲军镇压反对分子的力度,一点都不在鞑子之下啊他何必白白的葬送掉自己的小命呢?
与其让虎贲军忌恨自己,还不如主动的投靠呢。这年头,有奶就是娘。虎贲军既然势大,那就投靠虎贲军好了。其实,真的要想开了,《均田令》也不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受益的最后还是自己的亲人嘛。要是一条死路都到底,反而白白的便宜了虎贲军。
蒋大峰等人来到东门,就看到李孝诚、莫三墨等人带领的城防军,正在城门的附近严阵以待。他们的武器当然没有漕丁使用的先进,大部分都是卫所自己制造的破烂武器。不过,由于虎贲军到来的原因,他们的士气,都非常的高涨,大有和漕丁们不死不休的意思。要是在这个时候双方冲突起来,漕丁也未必能够占便宜。
看到蒋大峰过来,李孝诚和莫三墨立刻警惕起来。他俩立刻走过来,身后跟着几十个城防军的骨干。李孝诚大声喝道:“蒋大峰,你来这里做什么?”
蒋大峰急忙叫道:“我是来欢迎虎贲军的。你看,我们都没有携带武器。不要误会,不要误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