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 第10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一直把站在华夏的高度上说事,而不仅仅局限于朱家大明的天下,话说这高度高了,说出来的话,就格外有气势。

“陛下,臣惶恐,臣死罪……”其他几个人立刻跪下,口呼有罪,今天这个事,可真的是超出了他们所能处理的极限了。

“……这,诸位卿家,这是为何?怎么好好的……,朕没有怪罪诸位卿家啊……”杨改革建众人都跪下,连忙说道。

“陛下,还请理解我等做臣子的难处啊!陛下这是陷臣等于不忠不孝之境地啊!……”韩爌也是惶恐的说道,皇帝这几句话,确实把他吓着了,他也没想到,皇帝会说出这种话来,完全不把朱家大明的江山社稷当回事,倒是口口声声的把华夏的延续作为前提,要是让外面的人知道了,还以为是他们撺掇皇帝呢,只怕一个不忠的罪名立刻要扣下来。在这个年代不忠的罪名扣下来,其后果可想而知。

杨改革看着自己几个心腹惶恐的模样,稍稍考虑了一下,就明白过来,笑道:“诸位可是担心有不忠的名声,诸位担心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朕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朕也没有把我朱家的江山社稷扔掉啊?……朕不是说了吗?朕已经将这祖宗太庙融入了‘人坛’吗,人坛在,即我大明在,我大明在,则人坛必定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实则,还是朕想借我华夏的气运呢……”杨改革又笑着解释道。

皇帝如此一解释,几个惶恐的人又才好过一些。也都觉得皇帝说得有道理,好歹能说得通。

“陛下,此事,实在不是我等所能参与的,此事,怕还得经群臣合议……”韩爌全身是汗,依旧带着一些惶恐说道。

“陛下,此事还得经群臣合议……”毕自严也跟着说道,皇帝短短几句话,把他吓个半死,好似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几个心腹都说要群臣合议,杨改革道:“此事,确实得经群臣合议,这确实乃是我朝的一件大事,也更是我华夏的一件大事……确实不能轻易的下结论……”杨该给倒是很坦诚,丝毫不紧张,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

“谢陛下……”几个人是连声说道。皇帝的这一席话说得有些恐怖了,若是皇帝一味的他们配合着通过此事,他们必定会有大麻烦,日后必定是千夫所指,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朕再把修建‘人坛’的重要性给诸位说说,诸位回去之后,可把朕先前说的和现在要说的广为流传,想群臣和百姓一定能明白朕的……”杨改革自信的说道。

“还请陛下示下……”几个人的衣衫都湿透了,见皇帝还有话交代,立刻答应道。见皇帝不是要他们私下里把这件事办了,而是透露消息出去,让天下人自己辩论,这心,总算是宽了下来,既然如此,那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如今我朝是不断的往外移民,不断的向外扩张,诸位难道不觉得,必须得把他们的根留在我大明么?难道不该把他们的魂留在我大明么?这么移民和扩张下去,我大明子民,必定遍及全球,以如今数年才能环球一周来说,必定是音讯全无,远离故土,久而久之,我华夏衣冠和传承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向来有‘夷入夏则为夏,夏入夷则为夷’的说法,我大明子民出了华夏,还不成了狄夷了?这岂是朕之所愿?故此,必定要考虑到我华夏的延续和传承的问题,如今朕修这个‘人坛’,受天下百姓祭拜,也就是把天下百姓与我华夏的传承延续挂钩起来,凡祭拜‘人坛’,不管到哪里,都是我大明子民,都是我华夏子民,都在传承我华夏文明、衣冠……,如此,一定要修这个‘人坛’或者说‘华夏坛’,诸位可懂朕的心么?”杨改革又扯出一大通的道理。

几个刚刚还在惶恐不安的人,又一次震惊起来。刚刚就惊坏掉的脑子,这一次,再一次坏掉了。

华夷之辩的问题,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以前的定论是:夷入夏则为夏,夏入夷则为夷。可对于如今的情况,确实有些跟不上节凑了,按照这个标准,出了大明的老百姓,都成了狄了,这显然是不行的,按照如今这个形式,这种定论必定是要改的,不然,要不了几年,就有第二华夏,第三华夏的问题了,华夏就要分裂了,海外“大明”,海外建国的事就要层出不穷了,如今确实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了。考虑把移民的根留住的问题;考虑华夏范围的问题;考虑华夏人身份的问题;考虑华夏传承的问题。

而皇帝的这个解决办法,无疑是很好的,祭拜过‘人坛’,那就永远算是华夏的子民了,不管走到哪里,不管走多远,也不管多久没有回过故土,如此一来,算是彻底的解决了华夷之辩的问题,华夏也不存在分裂了,对于控制远离大明的土地和人,有着相当理想的作用。

经皇帝这么一解释,几个刚刚汗湿透了后背的人,又是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这么解释起来,这‘人坛’是非修不可了。总不能坐看日后华夏分裂,大明百姓被当成夷人吧,要是这样,可就不仅仅是忠不忠于大明的问题了,还是华夏的罪人。

“陛下圣明,陛下高瞻远瞩,超出臣甚远,臣拜服……”韩爌听了皇帝解释,立刻跪下磕头,承认自己不如皇帝,没有皇帝想得那么多,也没皇帝看得那么远。

“陛下圣明……”韩爌跪下,其他几个人立刻跟进,这件事,确实得按照皇帝说得这么做,这人坛一建,立刻解决掉数件事,第一就是这次这个“烧纸钱”的事解决了,没有让皇帝尴尬和下不来台;第二就是老百姓有了专门祭拜的地方,皇帝仍然可以拾取民心,民心依然还在,而且更加凝聚;第三,还解决了日后移民可能出现的身份问题,解决了日后华夏可能分裂的问题,解决了华夏的传承和延续问题。

第734章 通天塔

杨改革一番大道理说下来,施凤来,韩爌等人的心,又才稍稍的归位。这总算还是一件说得通的事。

“陛下,若是如此,那这人坛,或者陛下说得华夏坛,确实是有必要建的……”韩爌见事情说道这个份上,也就不怕那么害怕了,既然涉及到华夏的延续和发展,那皇帝建这个华夏坛的立意就相当的高了,这做事的立意高,也就越有大义,做起事,更加名正言顺。所以,倒是转变了自己的看法,不再把这件事当成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倒是认真的议论起这事来,皇帝还叫他到外面宣扬呢。

“对,确实有必要建,不仅要建,而是一定要建好,建得高大,建得能映衬我大明的强大,我华夏的伟大……”杨改革说道。

“敢问陛下,不知陛下打算把这个人坛建多大,若是很大,那需要的时日必定很多,或许数年都不会完工,臣以为,这只怕难以实现啊,陛下……”毕自严还是比较警醒的,并没有因为皇帝说得好就叫好,倒是给皇帝挑起刺来。

“呵呵呵,这个人坛,朕打算建成碑的形式,以一块高大无比的碑作为我华夏延续和传承的载体,也只有如此,才可以体现朕的威能,也才可以平息此事……”杨改革笑着说道,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啥样,杨改革闭上眼睛就能想到。

皇帝这话一出口,众人差点噎死。高大无比的碑作为人坛的载体,这可能么?或许在杨改革眼里,那是很简单的事,可在施凤来,韩爌等人的眼里,这绝对是一项无法完成的惊天工程。

不仅仅施凤来,韩爌,包括毕自严,袁崇焕,甚至王承恩都是目瞪口呆的看着皇帝。皇帝这是怎么了,刚才还说要给老百姓找一个代替自己受祭拜的地方,现在就要建一座高大无比的碑……,这可能吗?

杨改革也意外了,这怎么自己就说了一句话,自己这几个心腹就惊成这样了?

“……这,诸位卿家,你们没事吧?怎么如此惊讶?朕说错什么话了吗?”杨改革不解的问,杨改革发现,不仅仅是几个大臣都发呆,连王承恩也是目瞪口呆。杨改革就知道,自己一定说错了话了,让这些人感觉到无法接受。

“咳咳……,这,陛下,敢问陛下,陛下确实是说要一块高大无比的碑来建人坛么?”施凤来遇到这种大事了,就不敢轻易的说话,自然是闭嘴的,韩爌见施凤来不说,也只好站出来说了。

“是啊!朕打算建一座巨大的纪念碑,上面用鎏金的字写上华夏纪念碑几个字,纪念为我华夏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作出贡献的人,凡是对我华夏的延续和发展有贡献,凡是保卫过我华夏之人,为我华夏而战的人,都在受祭拜之列,凡我大明百姓,华夏子孙,都可祭拜……”杨改革进一步的解释着自己的“纪念碑”。

韩爌这回,脑门又冒汗了,不是天气热,也不是刚才被吓着,而是为皇帝的“幼稚”而汗,皇帝一句话说得轻巧,要一座高大的碑来建人坛,想法是好的,可这高大的碑要怎么弄到京城来?韩爌敢肯定,皇帝绝对没想过这个问题。韩爌又暗自叹息,这皇帝,还是嫩了点啊!不说嫩,而是应该说不知民间疾苦,这皇帝有时候也不是万能的啊!这件事绝对不是下一道旨意就可以办到的。

“启禀陛下,要建人坛的碑,必定要高大,才当得起陛下说的聚集华夏之人望的作用,可陛下想过么?如此之高大的碑,要如何运到京城来?若是要建在城内,和天地二坛建在一起,少不得还得从城门里过,如此之高的碑,即便是放倒了,也比城门要高,陛下,这总不会要拆城门吧……”韩爌赶紧劝皇帝,皇帝当真是“想得美”,也不考虑一下实际情况。

“……从城门里过?”杨改革诧异的问道。

“是啊!陛下,难道这碑还能不从城门里过么?陛下要建在城外?可即便是建在城外,运输也极为艰难,只怕从山上采下来都不可能……不知陛下可知南京的阳山碑材……”韩爌抢着“教育”皇帝。

“阳山碑材?”杨改革问道。

“回陛下,正是阳山碑材,或者称之为孝陵碑材,乃是我大明成祖为颂扬太祖的功德而开凿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