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他知道还欠缺科学家的条件。
果然小花的提示是需要9名三极科学家来主持基地的升级任务。
三极科学家自然是拥有二战后科学水平的科学家,对此孟享也是毫无压力。很多被先锋军搜刮到的大牛,他们的水平足已。
一个联合战区科学规划会议的名头就把那些大牛来召集了起来。各学科的人员很快也就凑齐了。孟享从中挑选了9位很简单。
数学方面,孟享选择了华罗庚,这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正在忙着完成他的《堆垒数论》。凭此一个,足以具备三极科学家的水准,更何况他此时还在主持着先锋军的电子计算机的实验工作。
物理方面,正在研究核裂变的王淦昌既然能被后世称为华夏核武器之父,自然也没问题;
化学方面,已经提前试验出了侯氏制碱法的侯德榜也是绝对够资格;
气象学方面,竺可桢更不用提;
地质方面,谢家荣也没问题,就连李四光也到了先锋军中;
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也被名列其中;
高鲁也是华夏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但他这一次没有来,却推荐了余青松这匹千里马。
研究心理学的潘菽也被名列其中。
光学方面,严济慈和龚祖同也够资格。
此时先锋军麾下的未来大牛太多,要找出满足二战后科技水平的科学家也不是很难。比如物理学家,吴有训、叶企孙、饶毓泰、吴大猷等大牛也绝对够资格。只是考虑到未来基地所牵扯到的学科,孟享特地选择了这9位。
孟享还记得基地的那些超级武器,需要考虑到生化、气象、心理学、光学等各方面,所以人才的选拔上也就偏重于这些方面。
看到9位的名额,孟享心中也是不由一阵猜测,升二级的时候需要3名科学家,升三极的需要9名,莫非升到四级的时候需要81名?孟享不会猜成3的倍数,而是不惮用最大的数字来猜测。此时寻找三极科学家简单一些,但能够达到四级的孟享有把握的只有爱因斯坦和特斯拉了,他俩的水准未来可能五级都够了,只是现在的他们也不一定满足要求。
“何必考虑那么多?四级还远着呢”孟享很快放轻松了下来,升到三极都这么困难,以后升四级必然又是一个漫长的煎熬。到时候,华夏自己培养的科学家也都成长了起来,那些大牛们更是更上一层楼,别说81位,再多的科学家说不定也能找出来。华夏那么大的国家,说不定还能出几个爱因斯坦式的人物。
孟享点明的这9名科学家在科技中心内待了三天,而基地中心这一次的升级也经过了三天。
三天过后,孟享进入主基地的指挥中心,发现出了里边的空间更大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他知道基地的变化都是隐形的。很多是需要慢慢的摸索才能发现它的巨大变化的。
升级后的三极基地依旧被分为了三个时空壁垒阶段,分别对应着五级、六级和七级指挥官。
三极基地一开始正是对应着初级阶段,时间跨度在原来历史上是从二战后到六十年代初期的古巴事件,美苏对抗。
中级阶段是从古巴事件到八十年代初星球大战的提出。
而三极的高级阶段是此时一直到苏俄解体,红色帝国的倒塌为止。
此后的发展就是属于四级基地的范围了,不过孟享也看出来了,三极基地的范畴就是整个冷战历程。
虽然三极基地刚一升级只是初阶,但此时的如AK47、T54坦克、米格21飞机等都已经出现,用来菜二战时代还是很简单的。
正当孟享口水都要流出来的时候,却发现米格21没法制造,就连T54坦克也没法制造,每个都是提示条件不足。AK47倒是可以在升级后的后勤保障中心内制造,不过价格高昂,不仅没有一点打折的意思,而已好像价格更高。根本无法大规模来制造。
孟享越查看,越觉得气恼。
“小花,这是三极基地还是二级基地,怎么那么多的不能满足条件,无法利用?”
“主基地指挥中心已经达到了三极水平,不过受到时空科技壁垒的限制,无法展开全部功能。”小花说话虽然依旧带着冰冷,但口气却是和缓了许多。
“如何突破时空壁垒?”孟享快速冷静下来道。他早就熟悉了基地,肯定是要有限制的。恼怒也没用,只能想办法解决。
“升到三极基地需要有关键技术的支持,才能逐步展开全部功能。”小花说道。
“关键技术?”孟享一下子想到了升二级的时候,已经离着一战结束近二十年了,而二级基地的起点正是一战结束的时候,自然不存在关键技术的问题。但三极基地的起点却是二战结束的时候,很多技术都没有出现,自然需要关键技术的支持。
“都是哪些关键技术?”孟享心中也是惴惴不安,如果列出几十条,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凑齐。
“展开三极的基本功能需要核弹技术和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幸好小花只说了三条。孟享也理解,正是随着核能利用和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科技才迎来了新的一次大发展。可能是米格21飞机中有不少零部件是涉及到了关键技术,所以才会被提示不能制造。
孟享心底里琢磨了一下小花所说的话,她只是说展开三极基本功能,或许以后还有其他更多的功能需要关键技术的支持。
现在顾不得这些,最关键的是首先解决这三大关键技术的问题。但这三条每一条都是难于登天,幸好孟享还有一点理科底子,多了另一根金手指的帮助。
在图灵在36年发表了相关的基础理论后,如果使用真空管拼凑一台电子计算机也不是不可能。加上孟享跨越时空的思路指点,华夏自己现在正搞着。这一条虽然复杂,但无疑是最轻松的。
晶体管的出现需要牵扯到半导体,孟享对此一知半解,但模糊的一点理论也能提供一点发展方向。但搞科学恰恰是方向最难把握,剩下的只是不断的探索和实验,在硅和镓的框架内,晶体管半导体虽然麻烦,但也不是特别困难。
不过,核弹技术就不仅仅是方向的问题了。
39年莉泽。迈特纳和奥托。汉恩发现了核裂变。
此时,美国人的曼哈顿计划已经开始启动了,德国人的核技术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中,就连日本人也在开始关注。
美国人的曼哈顿可是汇集了西方优秀的科学家一起搞这个研究,在美国强大的工业基础上,花了20亿美元,费了三年多的时间才造出了原子弹。德国人费了那么多功夫都没有弄出来。要让此时的华夏来搞,恐怕也是一个遥遥无期。
指望美国人造出来,基地沾光是不可能的。
虽然美国人造出来,基地也算是时空壁垒的开启。但如果美国人掌握了核弹,还能有华夏的滋润吗?孟享也不敢打赌,基地破开时空壁垒就一定能有基地产的核弹。若是那个时候再受到核讹诈,又能如何?东南亚地区绕不开美国人的身影,到时候一些布置必然会落空。
孟享绝对不会把自己和华夏未来的前途寄托在信誉一直不怎么样的美国人身上。要靠自己才更容易掌控全局。
“搞,一定要自己搞下去。砸锅卖铁也要搞出原子弹”孟享发狠道。后世的核弹理论也多有耳闻,比起美国人从头摸起要更有方向感。基地提供的物质和实验基础也避免了在华夏手工业作坊式的工业基础的无奈。而人才,华夏此时各方面科学家大牛不少,完全可以冲出一条自行研制核弹的路子来。
即使是铀矿资源,孟享也知道一点,虽然相山、琳县、下庄等地他不是很清楚,但后世听闻过的桂林兴安县却是有华夏最大的一个矿。而且澳大利亚的兰杰和奥林匹克坝的大致位置还能画上一个大圈,慢慢的寻找。
即便是有了这些,华夏的核弹研究也可能会落后于美国人,甚至是德国人。不过当年美国人对付德国人的那一招,倒不妨可以先用一下。
基地在手,常规武器中,孟享敢夸口第一。若是没有核弹,凭借着基地的慢慢的积累,孟享横扫全球也不是不可能。但这个优势很可能会被核弹的非常规武器给打破。如此一来,没有核弹的出现反而更有利于孟享此时的发展。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搞破坏是一定的了。
加上基地升到三极后初步展露出的功能,更是让孟享决定大搞一番。
基地虽然受到时空技术壁垒的影响还只是半成品,不过孟享的指挥官的等级提升却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只要功勋值够了,孟享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五级基地指挥官。五级是一步大的跨越。
最让孟享感到高兴的就是可以指挥更多克隆兵了。
此时随着先锋军在二年内就急速的扩充了起来,部队内还有很多的不稳定因素,一些老兵受到原有思维的影响,不是一下子就能改过来的。小山头的冒起更是不断。若不是克隆兵死死的控制住监察和军规部门,只怕先锋军早就出乱子了。
但也只能做到如此了,毕竟克隆兵只有2万人,其中海军、空军、工程兵之类的加上从事行政部门工作的克隆兵再去一半,剩下的不足一万人控制上百万的大军就很难了。
孟享不敢太放手出击,就是考虑到后方的不稳定。一旦有些山头如果在其他人,甚至外国人的挑拨下出乱子,那全盘的计划可就毁了。他宁愿慢一点,一步步的平稳推进。
这一次升级,孟享就是希望可以提升指挥克隆兵队伍的人数。幸好这个并没有受到限制,当20万可指挥人员的数字回荡在孟享耳边的时候,孟享不禁欣喜若狂。
20万军队,仅仅十比一的统管,就可以轻松的控制200万军队。如果加上先锋军嫡系的不断增加,和制度化的成熟运行,千万大军也不再话下。
只是这其中有一部分需要用到华夏紧缺的一些技术兵种和行政管理方面,不过即便如此,控制200万军队,孟享也感觉很有把握。消除了那些隐患,才可以捏紧了拳头攻出去。
虽然是200万,但如果都是机械化部队,那也可以算是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