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口虽不言,心里越发认定是师父偏心,将好的给了师弟,以致于他对唐百州救了自己全家也觉得并没有什么难能可贵了。
一个人越是钻牛角尖,越是偏激,梁承彦在疗伤期中,左思右想,越想越恨,竟然一时被好武的烈性所蔽,做出一件卑鄙无耻,丧心败德的错事来。
他卧床了四五天,便藉口伤势未愈,挽留唐百州多住些时,唐百州义不容辞,也就在终南山住下,每天逗弄侄女儿樱英,在山前山后闲游,倒也无事。
转眼十来天,粱承彦伤势已愈,行动也已能自如,唐百州便向师兄告辞。梁承彦道:
“既是你决心要走,愚兄也无法久留,今天叫你嫂子好好做几样菜,咱们师兄弟畅饮几杯,明早你再下山,也不为迟。”
唐百州自然再无话说,当天午后,才不过申未时刻,李氏已经弄好了酒菜,梁承彦便邀师弟入席,就坐之际,故意将唐百州安在面向卧房这一边坐下,自己殷勤劝钦,酒过半酣,梁承彦便道:“师弟,咱们同门学艺,可以说情胜手足,这一次又蒙你全力为助,得保愚兄一家三口性命,愚兄感激在心,也实在找不出什么话说,归根结底一句话,都怨愚兄资质愚蠢,学艺不精所致,如今,愚兄有一件不情之请,不知师弟可肯成全吗?”
唐百州慨然道:“师兄说那里话,路见不平,尚且应该拔刀相助,何况你我?师兄但有什么吩咐?小弟无不应命。”
梁承彦道:“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愚兄想,当初恩师将‘灵蛇剑谱’分为上下二册,交代你我各执一册,其意也不过勉励你我相互切磋,宏大本门。愚兄自恩师他老人家仙逝五年以来,无时不深自警惕,兢兢业业,惟恐有负厚望,所恨者,恩师他老人家去世太早,愚兄资质又笨,五年来,所得委实太少,贤弟明日离去,更不知何年何月始能重逢,愚兄想请你能念在同门之谊,将恩师所遗剑谱,今夜暂借愚兄观诵一夜,明日贤弟动身之前,定然原壁奉还,倘得在这短短一夜之间,能使愚兄在内功修为方面有所裨益,得所领悟,实皆出贤弟之赐,千年万世,难忘大恩。”
唐百州听了师兄这一番神情激动,婉转真诚的话,顿感汗颜不已,急忙从身边取出剑谱来,双手递了过去,惶恐地说道:“师兄这话太重了,恩师遗物,原非小弟所敢独占,既然师兄有意要看看,那还有什么可以不可以?就请取去细观便是了。”
梁承彦接过剑谱,满心大喜,当时就起身入室收好,和妻子李氏耳语了一阵,便重又回到席上,向唐百州殷动劝酒。
师兄弟两人畅述心怀,杯到便乾,喝了一阵,不觉已各有醉意,唐百州正喝着酒,突然听见正对面内室之中,传来淙淙水声。
他所坐位置,恰好面对梁承彦夫妇的卧房,这时候房门未掩,仅有一条布质门帘垂着,且天尚未暗尽,卧房中却高燃红烛,照耀得甚是明亮,唐百州不知是计,更兼酒意微醒,心里透着奇怪,这时候天色将暗,小侄女樱英早已熟睡,房中怎会有水声呢?他不知不觉间,就注目向室中望去。
布帘掩遮,实际上也看不真切,但谁知无巧不巧,陡的一阵微风吹过,将门帘掀开了一角,唐百州向内一看,登时惊得面红耳赤,尴尬万分。
原来就在那布帘掀起之际,唐百州左眼已经瞄见卧室中正是嫂子李氏,在兰汤休浴,混身腻皮,一览无遗。
他心中陡然一惊,慌忙转过面孔,收摄心神,目不敢斜视。
但梁承彦却似乎洞悉了他适才失礼的一敝,登时脸色立变,鼻孔里冷哼一声,目露凶光,面含狞笑地问:“贤弟,你都看见了吗?”
唐百州惶恐无地,酒意也全惊跑了,混身颤动,唯唯地应道:“小弟该死,都看到了!”
梁承彦说:“几只眼睛看见的?”
唐百州心知上当,但事已如此,再没有话说,慨然答道:“是左眼看见的。”
梁承彦脸色一沉,冷冰冰地道:“常言道:“长嫂如母。愚兄以手足相待贤弟,贤意当知自处。”
唐百州一横心,举手自将左眼珠硬生生从眼眶里挖了出来,鲜血淋淋地向桌上一放,霍地站起身来,道:“小弟自知理亏,亲挖罪眼,聊表厚情,就此告别,哪日但得不死,徐当图报兄嫂厚爱。”
说罢,旋转身躯,用手掩着左眼,飞步出门,向岭下狂奔而去,隐约听得身后梁承彦冷笑之声,和李氏嘶哑悲切的哭声。
读者诸君,须知那时候我国礼教最是严格,唐百州明知李氏房门不掩,裸身沐浴,是梁承彦故意安排的恶计,但自己不该偷窥内室,却也无法自辩,所幸他还只不过用左目微微一瞥,要是两眼看见势必就得两只眼睛全挖出来,才能表明自己出于无心,领受应得的惩罚。
双目连心,痛楚是不难想见。唐百州自毁一目,含羞而去,一路上忍住钻心巨痛,踉踉跄跄,奔下岭头,自己也辨不出方向,只是一味狂奔飞驰,只盼能奔到天边,奔到地头,寻一个地洞,把自己埋在里面。
他脚下不辨高低,心中不知去处,一口气奔跑了一二十里,左眼眶鲜血顺着指缝流下来,将身上衣襟染红了一大片,但是他仍旧无休无止地奔跑,也不知道跑了多远,终于失血太多,脚下一虚,翻身栽倒在地上。
他咬咬牙,支撑着想爬起来,但混身使不出一点力道,才撑起半个身子,手一酸,重又跌卧下去,这时候,他心里只有茫茫然一片空虚,脑椿中惨白淆乱,像有无数银蛇乱钻,也像有千万颗金星在闪烁,心潮更似被狂风掀动的海浪,此起彼伏,一层接着一层,一层退去又涌过来一层,两侧“太阳穴”上剧烈的跳动,就像被两柄铁锤在重重敲击,喉干舌燥,心口如火似的灼热,最后,终于昏昏沉沉失去了知觉。
不知道经过了多么漫长一段时间,唐百州忽被一种冰凉的感触刺激得清醒过来,睁开仅余的一只右眼,见自己仰卧在一群乱山之中,天上乌云密布,下着倾盆般的大雨,身上衣履全湿,卧身处也是泥泞不堪,不过,左眼创处却似乎痛得轻多了,直亦已经止住,只是身上乏力,依然如前。
求生的本能是与身俱赋的,唐百州经过了这一阵长时间的昏迷,心境也稍为平静,清醒后的第一个心愿,便是张开嘴承受那些清凉的雨水,他倒是无意立刻寻一个地方避雨,因为躺在那泥泞的水塘中,反使他有一种舒畅的快感。于是,他又闭上右眼,放松了全身肌肉,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咽着雨水。
喉是不干了,心里也不觉得灼热了,因此他又有了第二个心愿:得替左眼上点药才好。
豪雨仍然没有停止的意思,他拍起头瞧了瞧四周,见这儿是一处幽静的山谷,三面全是绝岭,只余正西一面有一处极为狭小的谷道,而且,这山势也甚是奇特,四处绝壁,居然光滑平整,一样高低,一样宽广,整整齐齐,凑成了一个形如方盒的盆地。
他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跑到这地方来的,如果不是适巧从正西那一处谷道绕进来,只凭这几处高约百丈的暗壁,只怕纵然插翅,也难飞渡。
但这时候他并没有心情来审查地势,看看置身处距离北面山壁最近,便鼓足了浑身劲力,手脚并用,一步一步爬了过去。
他真是虚弱得可怕,爬了数丈,又倒在雨地里喘气,也许是血流得太多了,又经过遥远一段奔跑,使得本来健壮的身体,竟用不出半点劲力,好不容易歇歇爬爬,爬到了山壁下,却又找不到一处足以容身的洞穴,他继续沿着山壁爬着,拼着最后一点力气,找到一株斜生在壁间的大松树下面,盘膝坐好,从身上掏出疗伤的药丸,吞了几粒,又化开几粒,敷在左眼眶上,撕下一片衣襟包住,便依在山壁上喘息不已。
约莫又过了半个时辰,喘息稍好,雨也略停,他这才轻轻提气,行功打坐,一个周天运转之后,身上劲道已恢复了一部份,伤处疼痛也好多了。他站起来,略为舒展一会拳脚,却感腹饥异常,其实他自己不知道,已在这幽谷之中,昏睡了两天三夜,这么长一段时间粒米未进,又在伤后失血之际,能不饿吗?
但此时雨势虽止,放眼四周,除了矮松丛草,却并没有可供食用的果树,大雨之后,遍地泥泞,更找不到野兔小兽,何况,即使能猎得野物,他此时身边火种潮湿,没有办法生火,也不能生吞活剥,咽下肚去,这却如何是好呢?
他委实又饿极了,便在身侧泥地上胡乱掘些草根,就着雨水洗涤干净,嚼着充饥,这时候真所谓“饥不择食”,一口气吃了十来根草根,非但不觉得涩口,而且倒像清香甜脆,分外美味。食罢精力渐复,求生之念更增,当下沿着山壁,缓缓寻觅栖身之处,皆因他身上衣衫尽湿,必须得找个地方,弄干火种,生火烘烤湿衣。
仰望天空,浓云已逝,根据日影观测,大约总在辰末巳初光景,唐百州更不怠慢,抖擞精神,沿壁搜寻。
刚走出十余丈远,果在一处峭壁间发现了一个极为隐蔽的洞口,这山洞约有四五尺高,恰恰隐在两丛矮树后面,本不易被人查觉,唐百州因为行得缓慢,又全神贯注在找寻洞穴,手里提着长剑,随处乱探乱刺,无意间倒发现了这个所在,急忙蹲身拂开树枝,向洞里一望,不由又泄了气,原来这山洞不过五尺高下,倒有尺许积着泥水,就算钻进去,又在那里歇脚容身呢?
可是,他又住前后找了顿饭之久,除了这一个山洞,就再也没有第二个洞穴可资利用,他懊丧的又回到洞口,俯身向洞中详细张望,石洞中黑黝黝的,深不见底,捡了块石子打进,亦觉回音沉厚,估计深度当不在十丈以内,唐百州心里忖道:管他呢!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且向里探探再说。当下右手提剑,左手掌扣着两支钢镖,弓着身,低头钻进洞里。
行约丈许,洞中已漆黑一片,伸手难辨五指,唐百州只怕里面伏着什么野兽,倘若突起发难,自己眼不能见,避无可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