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艺术家- 第19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好莱坞屡次取得佳绩的续集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其实就在于第一部电影给观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有一个好口碑,而看着熟悉的人物经历不同的故事,也成为了续集电影最大的看点。如果把演员阵容全部替换掉,保留角色,那观众需要的只是一个接受过程罢了,类似于漫画英雄电影就是这种类型;但是如果把角色阵容都全部替换掉,那续集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就好像没有彼得·帕克的“蜘蛛侠”就不是蜘蛛侠,说不定是蝙蝠侠或者超人了;同样,没有了杰克·斯派洛船长的“加勒比海盗”那就不是加勒比海盗了,而是维京海盗或者索马里海盗。

在好莱坞的这种局势之下,即使杰瑞·布鲁克海默有心一口气换掉杰克·斯派洛船长这个核心角色,但届时挂着羊头卖狗肉的“加勒比海盗4”距离失败也就没有多远的距离了,他承受不起这个失败的责任,迪士尼也不会同意的。所以,杰瑞·布鲁克海默做不到,他不是埃文·贝尔。

埃文·贝尔却是笑着摇了摇头,阻止了杰瑞·布鲁克海默下面的话语,“杰瑞,我的意见已经说完了。你要知道,这是迪士尼的作品,不是十一工作室的。”这一句直白的话让杰瑞·布鲁克海默后面的话也说不下去了。埃文·贝尔能够把他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杰瑞·布鲁克海默停顿了一下,似乎有些犹豫,但随后还是说道,“埃文,那对于……你有什么好演员推荐吗?”在这里杰瑞·布鲁克海默没有说出饰演什么角色的演员,而是直接停顿掉了,显然那个空白就是杰克·斯派洛船长。

埃文·贝尔并没有露出介意的表情,只是微笑着说到,“我想演员工会可以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他可不想再去蹚这个浑水。“加勒比海盗4”的成败与埃文·贝尔都无关,即使第四部最终的票房打破了一系列历史记录,埃文·贝尔也不会眼红,因为这已经不再是他的作品了。

至于演员选择,在埃文·贝尔看来,无论换什么演员饰演杰克·斯派洛船长,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埃文·贝尔有这个自信,即使是上一辈子的原版约翰尼·德普再次接过这个角色,也很难超越自己的经典。

从当初接演杰克·斯派洛船长的惴惴不安,到现在强大的自信,埃文·贝尔这些年在演技上的造诣确实是在逐渐加强的,他自信,但不自大,他就是有这个信心。所以,埃文·贝尔不会轻易推荐什么演员去挑战杰克·斯派洛船长这个角色,当初他对吉伦·哈斯是这样建议的,而现在对于杰瑞·布鲁克海默,埃文·贝尔也不会说出自己的看法。

杰瑞·布鲁克海默知道,埃文·贝尔已经仁至义尽了,所以他也就没有再强迫,微笑着转移了话题,“新作的剧组已经组建完成了吧?什么时候加入开拍?”

第2110章 欢聚一堂

六月三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三,华纳兄弟和十一工作室联合制作的新作“梦”正式在洛杉矶的伯班克片场开拍。这一次的开拍十分低调,没有举办新闻发布会,也没有透露风声,一切都好像还是在搭建片场一般,但内部却已经悄无声息地展开拍摄了。

虽然媒体记者并不知道剧组已经开始拍摄了,但并不妨碍记者们对埃文·贝尔的关注。四月二十日,“镜像”剧组才刚刚杀青,这前后才四十五天的时间,埃文·贝尔就完成了“镜像”的后期制作,并且投入一部全新作品的拍摄之中,这种效率着实是让人惊叹的。更重要的是,从埃文·贝尔的投入程度来看,“镜像”和“梦”这两部作品都耗费了埃文·贝尔的无数心血,值得让所有人都翘首以盼。

剧组之所以将六月三日定为是开机日,主要是因为今天是整个剧组所有演员都到场的第一天。

此前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埃文·贝尔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都已经开始陆续进行特殊训练了,这近半个月以来,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效,不过还是需要继续训练。但是其他演员一直等到今天才陆续抵达,所以今天才算是正式开机的日子。

在“盗梦空间(Inception)”这个剧组里,其实几乎都是埃文·贝尔的熟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自然不用说,都是认识多年的好友了;艾伦·佩姬则是通过埃文·贝尔的“朱诺”一举跻身好莱坞最受瞩目新星的位置;希里安·墨菲、迈克尔·凯恩则都在“黑暗骑士”里有过合作。只有渡边谦和玛丽昂·歌迪亚算是第一次见面。

“呵呵,这个单词不能读作‘inception’,应该读作‘incept·ion’。”埃文·贝尔正在和自己对面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说到,但他其实并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把这个单词的读音断了一下而已。

“incept·ion……”不仅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就连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艾伦·佩姬等人都不由也跟着把这个单词读了一遍,“ion”是英语名词后缀的常用方法,而“incept”这个词就有“接受、收取、偷取”的意思了,那么再连起来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这个词也可以理解成为“潜入对方大脑或者梦境偷取信息”,这也就是整部作品的主线了。没有想到,埃文·贝尔和克里斯托弗·诺兰居然还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除此之外,‘inception’这个词你还应该放到工程学里去使用。”埃文·贝尔笑呵呵地继续说到,了解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剧本都是有很重要作用的。

“Inception”直译过来是“开始,开端,起初”的意思,但如果要放在工程学之中去理解,就应该是“奠基”的意思。并且,影片之中也有“梦建筑师”的这个概念,所以如果放到工程学去理解,那么“inception”就应该理解为,在思想萌芽的时候,在潜意识之中种下思想的种子,使得人潜意识发生改变,这也就是所谓的“植入思想”,也就是电影的主题了。

这一个小巧思,则是来自于埃文·贝尔的建筑设计背景,让人不得不佩服。

不过看着埃文·贝尔脸上那得意的笑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却是故意露出了一个鄙视的眼神,“你就在我们面前炫耀吧。”惹得旁边的人们全部都大笑起来。

当玛丽昂·歌迪亚走入位于伯班克的十七号片场时,就看到了谈笑风生的埃文·贝尔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这两位至交好友正在嘻嘻哈哈地说着什么,旁边的约瑟夫·高登·莱维特已经是笑得前仰后翻,个子娇小的艾伦·佩姬靠在旁边的书桌上,脸上带着笑容。

玛丽昂·歌迪亚意识到自己似乎迟到了,所以站在她旁边的经纪人试图上前开口解释一番——其实他们并没有迟到,距离约定的九点还有整整十分钟呢,但玛丽昂·歌迪亚还是阻止了经纪人,主动走上前,用自己略显生涩的英文说到,“早上好,抱歉我来晚了。”

其实玛丽昂·歌迪亚现在的英文水平已经很好了,第八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她问鼎影后的时候,英文不仅口音重,而且根本就不流利,但是现在已经可以流畅地进行对话,而且口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可见她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玛丽昂·歌迪亚看着眼前巨星云集的阵容,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去年玛丽昂·歌迪亚依靠“玫瑰人生”爆冷拿下奥斯卡影后时,她在好莱坞唯一的代表作就是“大鱼”,而且她还不是主演;自从获得影后小金人之后,玛丽昂·歌迪亚就正式挺进了好莱坞战线,先是和约翰尼·德普合作了“公众之敌”,而后又与丹尼尔·戴·刘易斯、佩内洛普·克鲁兹、朱迪·丹奇、妮可·基德曼、索菲娅·罗兰等一众巨星合作了“九”,但这两部重头戏都尚未上映,所以玛丽昂·歌迪亚依旧算是好莱坞里一个生面孔,这也使得她一直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

玛丽昂·歌迪亚的招呼让大家都抬起头来,停留在她身上的视线并不露骨,但却可以让她鲜明地感受到自己正在接受打量。埃文·贝尔第一个就迎了上来,“你没有来晚,时间还早呢。”埃文·贝尔和玛丽昂·歌迪亚行了一个贴面礼,“在导演抵达现场之前,都不算是迟到。”

“你不是导演?”身后传来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一句耍宝的话,顿时让大家都笑了起来,玛丽昂·歌迪亚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埃文·贝尔无奈地摊开双手,“你知道我是说克里斯。”克里斯托弗·诺兰其实也早就到片场了,不过他正在和罗伯特·法瑞斯、瓦雷·菲斯特讨论配光的问题。

由于这一次是合作拍摄,所以整个制作团队是以埃文·贝尔的御用团队为班底,加上克里斯托弗·诺兰用惯的一批工作人员,组建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找出合作方案就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配光。

罗伯特·法瑞斯是埃文·贝尔的御用摄影师,用色更为大胆凌厉;瓦雷·菲斯特则是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御用摄影师,镜头干脆写意,但是整个色调都偏冷。而且在配光的方面,两个人采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所谓的配光,用通俗的说法就是调色。电影之所以要做配光,主要就是因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源条件下拍摄的镜头之间难免存在差异,如果不加处理直接冲印,镜头剪辑在一起就会显得不和谐。当然,创作者处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使影片画面呈现出自己需要的风格,也是原因之一。

埃文·贝尔对光线的要求更为饱满,而克里斯托弗·诺兰对光线的要求则更为凛冽,这还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只信赖传统胶片,所以他只是用传统配光,瓦雷·菲斯特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御用摄影师,对传统光化学工艺有着深刻的理解。

传统配光十分消耗时间,因为摄影师需要对现场的色彩平衡和曝光条件作出十分琐碎的调整,用着测光仪一个角度一个角度地缓慢修改,单单是调整一场戏的灯光可能就需要三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