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希望的,不然这一年也不会一直封锁信息了,而且对于明年的宣传计划也如此小心谨慎。所以,修改首映时间,肯定是一个大手术。
再者,埃文·贝尔也记不清楚上一辈子“狙击电话亭”的放映时间是什么时候了,而那个导致电影推迟上映的大事件是什么、什么时候发生的也一点记忆都没有了,十月、十一月都是埃文·贝尔脑海里朦胧的一个数字而已,他也没有办法确定。不像全世界都闻名的九月十一日那般清晰深刻。
那么,要不要告诉乔·舒马赫呢?或者说,要不要建议二十世纪福克斯提前电影的放映时间呢?
埃文·贝尔这一次没有犹豫太久,上次“死亡幻觉”提前放映的事,埃文·贝尔就想清楚了。他的两世为人,不是万能的,他可以改变部分事实,但有的事却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流行偶像”最后还是由弗里曼特尔媒体来制作了,就是如此。
所以,就算埃文·贝尔告诉了乔·舒马赫和二十世纪福克斯自己的想法:希望将“狙击电话亭”提前上映,他们也不见得就会采纳。
埃文·贝尔当下就给乔·舒马赫去了一个电话,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单纯地觉得,九月份会是一个适合电影的月份。既然记不清楚十月、十一月的具体时间,干脆就提前到九月份好了。
乔·舒马赫在电话里的回答是,“你疯了吗?电影上映的时间自然有别人去操心,这是一个繁琐的制定过程。”潜台词就是,少管闲事。
埃文·贝尔尽了自己的努力,剩下的事他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反正,就算首映时间没有做出调整,“狙击电话亭”是一部出色作品的事实也不会被改变。
事实上,乔·舒马赫当时的确没有放在心上,发行、宣传的事,二十世纪福克斯这样专业的公司是有自己考量的,他们完全没有必要插手。
不过,三天之后,不知为何,乔·舒马赫又想起了埃文·贝尔的这个提案。从“狙击电话亭”十二天的合作过程来看,乔·舒马赫知道埃文·贝尔说话绝对不是无的放矢之辈,特别是正事上。这一次主动来电话对电影的首映时间提意见,应该不是说笑的恶作剧才对。
想到这里,乔·舒马赫给二十世纪福克斯去了一个电话:埃文·贝尔觉得将首映式提到九月份比较合适。
这一次,和当初“死亡幻觉”一样,没有任何理由,埃文·贝尔就说希望提前放映。后来有人去问埃文·贝尔,他也只是回答说“直觉”。当时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工作人员也是一笑而过。
不过,现在又出现了一次,就得到了二十世纪福克斯的重视,亲自给埃文·贝尔去了一个电话。结果埃文·贝尔也是说了一堆废话,觉得十月、十一月的感恩节、万圣节档期虽然不错,但直觉告诉他,提前一些对电影更好。
信,还是不信。
信,埃文·贝尔就是一个电影发行的门外汉,而且还是虚无缥缈的“直觉”告诉他的。
不信,“死亡幻觉”的事怎么说,如果按照原计划九月十四日上映,那就真的是一场灾难,估计二十世纪福克斯最后也会不得已地更改档期吧。
二十世纪福克斯是一家大公司,“狙击电话亭”也不是“死亡幻觉”这样根本没有打算捞票房的独立电影,所以二十世纪福克斯因为埃文·贝尔所谓的直觉,专门开会重新对“狙击电话亭”首映时间进行了讨论。
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狙击电话亭”首映档期提前到九月份,具体时间经过重新打探和分析之后再决定。一部电影的首映时间,首先有档期的问题,暑期档、圣诞节档、万圣节档等等;其次有竞争对手的问题,同期上映是否有同类题材的电影上映,竞争力如何;再次有宣传的问题,如何对电影进行铺垫宣传。首映时间,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牵扯的问题有很多细节。
因为埃文·贝尔这样一个外行的“直觉”,从而改变电影的上映时间,这对于二十世纪福克斯来说,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决定。不过,既然已经决定了,就要重新部署安排了,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决断,他们会按照新的计划彻底执行的。
“狙击电话亭”的首映时间终究是改变了,那么这一次,结果又会如何呢?
二十世纪福克斯的纠结,埃文·贝尔可不负责,他只负责将意见提出来,之后就当甩手掌柜了。重新回到校园生活的埃文·贝尔,生活倒是十分惬意,虽然繁忙,却津津有味。无论是和娜塔莉·波特曼,还是和伊登·哈德逊,亦或者是偶尔闪现的杰森·玛耶兹,有埃文·贝尔出现的地方,总是哈佛大学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与此同时,当“死亡幻觉”在DVD市场上横扫八荒时,十一音乐博客上公布了最新消息,埃文·贝尔的第五张单曲,“死亡幻觉”的主题曲“疯狂的世界”,将于埃文·贝尔的生日当日,十一月十一日,正式发行!
第216章 后续五单
从“只是一个梦”开始,短短六个月之内,这已经是埃文·贝尔发行的第五张单曲了。一般来说,单曲的发行如此密集,要在销量上取得突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音乐市场原本就竞争激烈,现在埃文·贝尔几张单曲都还停留在榜单上,完全就是自己左手打右手。当然,有时候,单曲密集发行也是因为前一张单曲销量不如预期,只好再发新单展开新一轮的宣传。
不过,这对于埃文·贝尔来说,似乎并不适用。
在“疯狂的世界”即将发行之前的那一周里,公告牌单曲排行榜榜单之上,“只是一个梦”位于第九名,“海阔天空”第十名,“最后”第十六名,而不久之前“今晚今晚”挂在第六名,四张单曲都依旧在前二十名之列,成绩绝对惊人。
所以,在埃文·贝尔生日当天发行五单“疯狂的世界”,乐评界认为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主要是为了纪念埃文·贝尔的生日,当然同时也是借借“死亡幻觉”在DVD租赁市场火爆的东风,为埃文·贝尔首张专辑再添一把火。
这一次,“疯狂的世界”公开过程总算遵循了一次主流规律,MV和十一音乐博客三十秒试听同时登场。虽然,早在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疯狂的世界”就因为“死亡幻觉”的好口碑而流传了开来,其后又因为“一”这张专辑让“疯狂的世界”受到了不小的瞩目,但没有听过这首歌的人依旧占据多数,所以音乐博客上的试听显然不是吃饱没事干撑了的行为,而是正规宣传举动。
让专业乐评界和歌迷惊喜的事,继“只是一个梦”之后,埃文·贝尔再次用家用数码摄像机完成了他的第二支MV作品。原本,大家都以为华纳唱片会偷懒,直接用“死亡幻觉”的电影片段剪辑成一个MV,没有想到,埃文·贝尔居然亲自上阵,再次在导演的位置上展现了他的才华。
MV的一开始,视线就是在一栋老旧的高楼之上,站在栏杆旁往下俯瞰,从画面之上可以看出,这栋楼约莫有六七层楼高,比起摩天大厦来说完全就是小平房,不过视线投射到地面,看着下面行人的身影,也并不是太清晰。
这条看起来有些年份的街道上,有一群孩子正在嬉闹玩耍,优雅而沉重的钢琴声,让嬉戏的声音都被阳光染上了昏黄色,变成记忆里的旧照片。
伴随着埃文·贝尔清澈却忧伤的声音,孩子们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个图案。那是一片梧桐树叶的模样,站在叶茎末端的孩子穿着红色的衣服,其他孩子全部都是黑色的小点。仅仅是一副图案,却美得像一副画。
紧接着,孩子们又散了开来,重新组成之后,变成了一艘扬帆的小船,小巧的生日蛋糕,灰姑娘的玻璃鞋……每一个图案的变化,并不急躁,看起来也不算是井然有序,只是孩子们玩耍是随意组成的图案一般。图案和图案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无机地变幻出来而已。但就是这个看似杂乱的景象,多云的天空略显压抑,间或穿透云层倾斜下来的阳光,却让这个画面焕发出一种无力感,在心头萦绕。
画面忽的上扬,滑过这条街道,可以看到远处已经落叶的树木枝桠,然后看到倚在栏杆上的那个身影,是埃文·贝尔。灰色衬衫,黑色李子大衣,偏长的头发在风中肆意一片凌乱,清瘦和挺拔,隽永的气质却透着涓涓的萧索。
镜头再次下落,孩子们依旧在玩耍,图案还在继续变化,喷水的鲸鱼,运动中的跷跷板。无意义的画面,在忧伤的音乐声中,却带出了更深刻的意义。这个混乱不堪的世界,的确是疯了。孩子们的欢笑声,简单却传神的图案,仅仅只是一阵秋风,就将一切都染上了淡淡的灰色,耳边埃文·贝尔的低吟,就彷佛一股小小的力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不断拉扯。疼,但不明显,只是绵延不绝的疼,断断续续地涌上心头,不知不觉,才发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泪没有留下来,鼻头却已经酸到不行。
当镜头再次上扬,却看到了楼顶上一架黑色的钢琴,就在没有栏杆的顶楼边缘,像是随时都会坠落下去,变得粉身碎骨一般。但钢琴的前面,埃文·贝尔却静静地坐着,修长的背影在风中越显消瘦,魔力般的乐符从黑白琴键上流淌而出,在空中怅然起舞。
MV结束了,歌曲也结束了,但心中的回响却没有结束。
埃文·贝尔的第二支MV,体现出了和“只是一个梦”截然不同的风格,镜头回归到最原始的长镜头,甚至让人怀疑整首歌完全就是一镜到底。没有任何剪辑,没有任何切入和花哨,只是最简单的画面。就连色彩都没有刻意调整,只是老旧的街道,萧瑟的秋景,仅此而已。但画面的构图和时机的配合,却轻易地将歌曲主题渗透了出来。
孩子们组成的一幅幅图案,没有意义,却胜过千言万语,在每个人的心中描绘出不一样的画面。“疯狂的世界”本就是极度忧伤的歌曲,不绝望,不嚎叫,不发泄,但是哀伤却在一个个音符之间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