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商场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一回来就不行了?难道是刚才在路上颠簸,给震坏了?
“哥,怎么没有图像呀?”彤彤的脑袋在电视机前盯着,满脸疑惑地问道。
刘睿直起身,伸手抹了一把汗,却不轻易地发现舅舅张振祖站在旁边一脸诡笑。
“舅舅,你笑什么?”刘睿觉得有点奇怪,电视机没影,他在旁边还笑得那么开心。
“你仔细想想看,电视机少了什么东西?”张振祖强忍着笑意,点了点电视机。
“少了什么东西?”刘睿嘀咕,把电视机上上下下瞧了一通,还是没有看出来。
“哥哥笨蛋,我们还没有接天线!”这边刘睿还没有看出来,倒是彤彤很快反应过来了。
“哎呀!”这个时候,刘睿这才拍拍脑门,大觉丢脸。
以前家里没有过电视,平时去别人家看电视都是接好线路了,哪里像今天是自己动手,刘睿还真的没有想到这一点。作为一个高中生,买回电视之后犯下这样有点低级的错误,实在是令刘睿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箱子里应该有室外天线,接上去就好了!”看到刘睿已经反应过来,张振祖笑着指了指被扔在一边的电视机箱子。
一番波折之后,室外天线终于是被绑在一根比桂花树还要高一点竹竿上面,立再院子里。不过这还不行哦,接好之后,刘睿站在院子里缓缓转动天线的方向,张振祖在屋里调试电视机。
“太杂了!现在好了!又坏了!”作为报信员的彤彤,紧盯着电视荧幕,一边指挥着刘睿对天线进行微调。
没办法,在乡下还没有开通卫星电视的地方,看电视就得靠着室外天线才能接收到电视信号,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就还得进行相应的调整。
折腾了大半天,电视机总算是呈现了比较清晰的画面,这才结束了刘睿充当人型天线的命运。现在通过室外天线,现在也就能够收到央视一套、桂西电视台两个频道而已,听说晚上还有青州电视台的节目,不过要五点才开播。
电视上有了画面,最开心的莫过于彤彤,小家伙搬来板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就是出现了广告也是看得津津有味。
刘家宏和张振耀等人坐在院子里,一边闲聊,一边看着堂屋一副热闹的景象,满脸笑意。
说实话,刘家宏当初受伤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今天的日子。
因为当初受伤过重,出院的时候医生就告诉刘家宏要做好将来走路不正常的心理准备。但是半年过去之后,自己竟然全部恢复了健康,行走、站立和受伤之前没有太多的区别。
或许在医生的眼里,这是医学的奇迹,但是对刘家宏来说,这是爱的力量和坚持的信念在支撑自己走过了这段漫长而黑暗的日子。
刘家宏感到欣慰的是,大儿子在短时间之内成长起来,挑过了家庭的重担。更令刘家宏惊讶的是,大儿子仅仅回乡半年,家里的各个产业在他的手里焕发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收入。
如今,看着在堂屋嬉闹的几个儿女,刘家宏感觉到心里异常踏实,对于未来有了更多的信心。
这是一个对刘家人都有着相当重要意义的一天!
第81章 热闹晚宴
电视机调好之后,两个小家伙抱着张鹏在堂屋看着,刘睿也没有和他们抢着看,来到院子里和张振祖等人说话。
一般来说,农村里聊天的内容除了家长里短、流言蜚语之外,大多都是有关农事安排,未来规划等等。
以往刘睿还在读书的时候,并不是很耐烦参与这种谈话,再加上他并不熟悉农事,觉得格格不入。但是,回乡半年之后,刘睿就试着努力融入各种圈子,主动去学习在学校学不到的一些知识。
半年的时间,不长不短,刘睿从一个对农事一知半解的半桶水,逐渐地成长,慢慢被其他人接受。或许刘睿在经验上还有所欠缺,但是灵活的头脑和比较新颖的想法让他开始在大人的圈子里有了一定的位置。
这就是刘睿的成长、变化。
现在,王华强、张振耀等人谈论下一阶段的农事安排,刘睿也是能够自然而然的加入,一点不讲生涩。半年的时间,足以让旁人对刘睿刮目相看,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
吹着徐徐凉风,闻着厨房里飘散出来的阵阵香气,一边和亲友们谈天说地,刘睿感到很满足。中午简便的午餐是张桂芝和李岚两个人完成的,但是晚上的宴席因为需要准备菜肴有点多,主厨的就变成了大舅父张振光,张桂芝和刘睿的几个舅妈在旁边帮忙。
一直到了太阳开始下山,空气已经不是那么灼热的时候,刘睿这才骑上摩托车,到下梁村去接外公外婆。今天晚上家里大摆筵席,刘睿自然是要把两个老人家接过来一起吃饭。
来到张家大院,外公正在和杨正下象棋,刘睿索性也把杨老爷子请到家里。本来还想再跑一趟把外婆接上的,但是老太太死活不愿意坐摩托车,说是晃悠得利害,晕。
家里拨出去的第一个电话是给黄华国的,邀请他参加晚上的宴会,也算是预示着刘家开始步入了所谓的信息社会。
一直弄到下午六点多,宾客们这才陆续到齐,把刘家大院挤得满满当当。刘睿外公外婆,还有三个舅舅,一大家子就是八个人,还好刘睿的那些表哥表姐都在外地读书,不然人更多。
王华强父子、王华国、吴明凯、余善为等人、供电所和邮电所的工作人员,和一些平时关系比较好的乡亲,七七八八加起来,至少有三十几个人,热闹非凡。
以往,刘家宴客都是很早就把晚餐准备好,五点过开始,八点之前就结束散场,因为没有电灯,黑灯瞎火的没办法尽兴。
因为今天拉了电线,刘睿把晚宴安排得晚一点,也算是首度实验灯光的效果。
当杨正走进院子,看到三个古香古色的桌子还有几个高背椅子,眼睛一亮,顿时上前细致地查看了一番。
“老师,您这是?”在旁边的余善为有点不解杨正的反应。
“这几套桌椅看上去似乎是黄花梨制成的!”围着桌子转了一圈,还不时伸出手指敲打一番,杨正有点激动地说道:“没有想到在这里竟然能够看见保存这么完好的黄花梨家具,实在是……。”
“黄花梨?!”余善为也是被吓了一跳,他自然是不会怀疑杨正的判断,而是有点不敢相信。
杨正除了在学术上的研究之外,平时有一个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古玩文物,尤其是对紫檀、黄花梨等珍稀树种制成的家具、艺术品有着很深的研究。最近几年,随着原料价格上升以及国内文物热逐渐兴起,黄花梨家具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已经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如今猛然在一个普通农家看到这样的珍品,而且是被拿来当成餐桌使用,如何不让余善为感到震惊?
“小睿,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拉过正在旁边的刘睿,余善为有些激动地指着前面的桌子。
“不就是几个旧桌子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刘睿觉得有些奇怪,余善为怎么会对这些桌子感兴趣呢?
“这些可是黄花梨家具,很值钱的!”在余善为的心里,这样珍贵的东西,应该摆放在博物馆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沾染一层油光。
“呵呵,再值钱它们还不是桌子?用来摆放酒席正好尽了它们的本分!”刘睿也是不以为意,摆摆手说道。
若是换成了两个月前的刘睿,一听到‘值钱’两个字,恐怕就会两眼冒金光,想方设法卖掉换钱了。但是,有着神农空间之后,刘睿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他来说,金钱早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这几个桌子是当初茶马古道鼎盛时期,刘家酒坊开设酒馆的遗产,往常都是被堆在刘家的阁楼上,只有招待客人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不过,谁也不知道这几个不起眼的桌子椅子是值钱的玩意,就是当成了普通的物品罢了。刘睿记得,小时候家里这些桌子更多,有些坏掉之后就被扔进了炉灶烧火了。
当初,刘家急需钱的时候,谁也不知道这些桌子椅子能够值钱,要不然早就卖光了。
“嗯,小睿说得好!”杨老爷子听完刘睿的话,大加赞赏,说道:“它们再值钱也不过是摆设,咱们不能本末倒置了!”
原本对刘睿就很欣赏的杨老爷子现在更加觉得刘睿顺眼了,毕竟刘睿的回答,有点视金钱如粪土的味道,很合杨正这样传统文人的胃口。
其实,刘睿也是不知道这些桌子椅子的真实价格,若是他知道这些家具价值巨万,恐怕就不会那么洒脱了。
今天算是庆祝刘家这几天接二连三的喜事,也是为刘家宏身体康复庆贺,因此刘睿才决定借此机会,小小摆几桌。
为此,刘睿昨天就和村里的一个村民买了一只山羊,家里又准备了几只鸭子和土鸡,再从山塘里网上一些罗非鱼,基本上就组成了宴席的主菜。至于诸如花生米、鸡蛋、蔬菜等等配菜,在院子里随便一弄,都是原汁原味的纯天然出产,味道可是不差。
若是在城里,一桌宴席要弄上这么多的好东西,那价格上就有得说了,不过在农村,还真的花不了太多的钱,顶多就是花费平时种养的劳力罢了。
羊骨头黄豆汤、红焖羊肉、红烧罗非鱼、柠檬鸭和白斩鸡,这几道菜随便哪一道在农村都可以算得上是头等菜了。这一次因为父亲身体康复情况良好,刘睿心里高兴,也就没有吝啬,往好里准备。
冒着热气的佳肴如同流水一般被送上来,转眼就把大理石桌子和三个黄花梨桌子给占满了。
在农村摆宴席,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除了主桌上坐的都是家长、长辈之外,其他的桌子就是大家随意了。也不会有人举杯喊什么祝酒词,大家该说的话在宴席开始之前就已经和主人说完了,现在就是开吃的时刻。
一时之间,刘家大院之中一阵热闹,大家纷纷举着筷子,朝着桌上的美味佳肴发动进攻。
吃得差不多之后,刘睿这才进入储藏室,把今天酿好的佳酿搬了一桶出来。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