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回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俗人回档- 第3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总之,满眼都是热烈的气氛。

在卫戍大本营广场,一群一群的年轻人,每人一瓶啤酒,或者别的什么酒,喝着唱着,大呼小叫地快乐着,激昂地唱着“Deutschland,Deutschland!”

被他们弄得,边学道都有点迷糊了,难道今天有德国队比赛?

沿着美因河一路走下去,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横跨河面之上,河里有人划船,河边有人在读书、跑步、骑单车、喝啤酒……沿着河走到罗马广场,广场上摆放着桌椅,街头艺人演绎着活色生香的都市生活……

太阳渐渐西沉,暮色慢慢笼罩河面。各色羽毛的野鸭鸳鸯或者别的水鸟大摇大摆走在满是慢跑和骑车的人的小道上。河中央小岛的树梢上停了数不清的乌鸦,日落前集体大合唱,热闹非凡。再往远处,大教堂等残存的古建筑与摩天大楼一起勾勒出这座城市灵动而富有韵律的天际线。

夜色终于越来越浓了,两岸灯火次第亮起,法兰克福开始展示它的华丽夜色。

走累了,要吃饭。

边学道准备试试这里著名的苹果酒、青酱和黑森林蛋糕。

总的来说,边学道最期待的是苹果酒,尽管有人告诉过他苹果酒很难喝。

他曾在报道里读到过关于法兰克福苹果酒的文章:法兰克福苹果酒,是一种有刺激性的低酒精饮料,它不会让人疲乏,反而对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有积极作用。

在寒冷的季节里,苹果酒通常和雪碧混合在一起。夏季则相反,人们会把鲜草莓加入苹果酒,制成一种潘趣酒。德国还有一种说法,一个真正的“饮者”会直接喝苹果酒,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喝添加了汽水的汽酒。

边学道想当一个真正的“饮者”。

市区的餐厅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苹果酒。

服务生对边学道这样东方面孔游客的需求很了解,知道他们大多慕名而来,要尝一尝苹果酒什么的,就按照传统,用蓝灰色器皿盛放苹果酒,让边学道用带有菱形图案的玻璃杯饮用。

也许是口感喜好问题,喝了苹果酒,吃了黑森林蛋糕,边学道没觉得美味到爆,只是觉得一般般,心里想着:难道这就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还有就是德国的披萨、汉堡口味跟国内相差很大,酸酸的,腻腻的,把边学道的好心情吃没了一半。

打道回府时,他发现自己迷了路。

天已经黑了,对一个刚到一天的外国人来说,虽然城市不大,但找起来也麻烦,老规矩——打车。路上经过一处马戏团的棚子,周围布置得一片灯火通明,要不是想着明天早起看日出,说不定就下车进去看一看。

异乡的旅人很难久睡。

翌日,天色一亮边学道就醒了,他想出去跑步,顺便看看这里的日出。

跟多好人一样,边学道的习惯也是每到一个地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看那里的日出。尽管明知道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地球还是这个地球,但就是想看太阳跃出地平线的那一幕。

鉴于昨晚迷路的教训,边学道想到了一个办法。这个办法其实不是他想出来的,是一次网上聊天廖蓼告诉他的。

出宾馆后,首先记住自己的酒店楼长什么样,然后右转,碰见有红绿灯的大路口一律右转,跑步超过三十分钟之后,如果视野里看得见酒店,就盯住酒店向酒店继续跑,如果视野里没有酒店,原地掉头,在有红绿灯的大路口一律左转,确保原路返回。廖蓼告诉他,这样,最长跑一个小时,迷路的概率非常低。

还是那句话,计划没有变化快。

跑着跑着,边学道被一座建筑吸引,改变了一律右转的方案,然后在日出的时候,也没看到日出。

法兰克福下起了雨。

微雨。

既然右转方案已经打破,原路返回也就不可实现,他开始随意行动,大不了打车。

拐了几个弯,居然摸到了老歌剧院前的广场。广场上的喷泉兀自向上喷着,然后和着细雨一起砸向下面的水池。

雨渐渐停了,风吹散头顶上的云,太阳马上就露出了笑脸。

在早点摊买了一份早点,坐在椅子上胡乱吃了,踱步慢走。反正一个人出来,有的是时间。不经意地,来到了歌德洗礼的卡特琳娜大教堂,于是边学道决定去看看歌德故居。

走过几条街,转过街口,赫然发现一个小广场。广场南侧是座高耸的建筑,悬挂着欧盟和法兰克福的旗帜,东侧是两头公牛雕塑,看来是证券交易所了。一对华人夫妻带着一个女童在附近照相,女童闹着要爬上牛背,妈妈用汉语训斥女儿不要哭闹。女童的爸爸看样子不太爱说话,拿着相机,看着妻子和女儿,一脸无奈。转头看见边学道,神情一愣,看见边学道一脸微笑走到身旁,男人问了一句:“中国人?”

边学道点头。

男人神情轻松下来,说:“能帮我们全家照张相吗?”

边学道说:“没问题。”

镜头里,女童骑在爸爸肩膀上,小手摸着公牛雕塑,妈妈则站在旁边扶着女童,一家三口迎着阳光对着镜头笑。

告别三人,再往前行就到了昨天来过的卫戍大本营,往西走几步,又是一个小广场,立着两座雕塑,在两座雕塑间有一个路牌,走过去,转过一个街角,歌德故居出现在眼前。

故居的入口封着,只有穿过歌德故居博物馆才能到达。从展室出口沿着楼梯下行到一层,在进入小讲堂之前,左侧有个不显眼的标示牌,指向歌德故居的方向。再穿过一个展厅,就到了歌德故居的后院,院子不大,但满目青葱。

故居共有四层,充满了浪漫的奢华气息。房间因用途不同贴有不同颜色的壁纸,餐厅是黄色的,会客厅是红色的,音乐厅是蓝色的等等。走廊和楼梯间里摆满了主人游历各地带回的纪念品,在三楼的过堂中摆放着一座仍然运行的摆钟。

传说中歌德出生的房间,悬挂着两个黄铜装饰,上面是星星,代表生命,下面是七弦琴,代表死亡。在顶楼的写作间,陈列相对简单许多,只有一个躺椅和一座书桌,就是在这里,歌德完成了包括《少年维特的烦恼》在内的诸多早期著作。

一个躺椅,一座书桌,无声诉说着两百多年前那些枯燥的白天和黑夜。

文学家的成长固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熏陶,文学作品的创作却需要作家寂寞而艰苦的思索,非但文学,其他行业的创作,也大抵如此。

第460章 漫步慕尼黑

慕尼黑安联球场有一场德国队参加的1/8决赛,边学道决定去慕尼黑,把手里廖蓼的球票卖了。

坐了三个多小时的ICE,从法兰克福来到了德国第三大城市,以啤酒和宝马而闻名的慕尼黑。

早就听说地处气候最好的东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最适合居住的大城市,房价全德最高,所以他决定在这里来个深度游。

因为是世界杯期间,从火车站一出来,就见人声鼎沸、车水马龙。手里拿着一本图文并茂的《走遍德国》,边学道步行去酒店,第一感觉是楼真矮,第二感觉是街道窄,第三感觉是街上好车真多,最多的是宝马,其次是奔驰、奥迪,大众很少见到,高档车比例大得吓人。

比赛日是第二天,球票不急着卖,开赛几小时前去球场外就能轻易卖掉。把东西扔在宾馆,边学道拿着相机出门转悠。

穿过步行街就是玛利亚广场,广场中间是圣母玛利亚的雕像,据说圣母玛利亚是慕尼黑的保护神,她站在高高的大理石柱上俯视周围发生的一切。站在广场边缘,对照手里的地图,边学道发现,跟法兰克福差不多,名城慕尼黑也不大,从地图中间的王宫步行到地图东北角的英国花园,只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

看看表,快11点了,他绕回到玛利亚广场,来到北侧的新市政厅跟前。

10点45分,广场周围教堂里的钟声齐鸣,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广场上,无论男女老幼,一齐仰头看向市政厅钟楼五六层,那里有全德国最大的木偶报时钟,好几个孩子站得累了,就那么坐在地上,手里拿着望远镜,等待木偶演出。

11点一到,清脆的音乐声开始响起,人们的目光全部集聚在市政厅的木偶上。此时塔阁里许多彩色人像开始动作,高立在中间的是国王和王后,围绕着他们的是造型各异的人物木偶,或手持斧剑,或骑着骏马,或提着花灯,或吹着洋号,分上下两层,排着队簇拥而出,配合音乐节奏,举手投足,载歌载舞,惟妙惟肖地再现了当年大婚庆典的盛况,各种仪式共持续10分钟,精彩表演引来人们的阵阵赞叹。

木偶表演结束,边学道没立刻离开,他走近市政厅,仔细观察每个柱子、屋顶、窗子上历代君王、圣徒和神话英雄的塑像。他知道每个雕塑后面都有一段故事,尽管对于那些历史一无所知,他仍能想象到那些湮没于时间长河的人和事,曾经是那么的波澜壮阔、荡气回肠。

无声处,最动人。

边学道沉湎于漩涡一样的思绪,被不远处的快门声惊醒。一个背着大包的黑头发亚洲女孩拿着相机冲他笑,看样子,刚刚把他收进了镜头。

边学道友好地笑了一下,转身想找个吃饭的地方,折腾一上午,他已经饥肠辘辘了。

午餐是在市政厅旁边的餐馆吃的,猪蹄、肘子、酸菜、面包、啤酒……

总的说来,对德国的啤酒边学道很满意,对德国的伙食则很不满意。他面前摆着的一堆食物,虽然种类不少,但最好吃的东西就是面包了。德国面包比较硬,纤维比较粗,嚼着很有劲,味道也很香,无论大麦、小麦、燕麦的,麦香味都很重,浓浓的粮食味儿。边学道以前不怎么吃黄油,觉得奇怪,老外吃这个啥味儿没有的东西干嘛?到了德国以后明白了,也喜欢吃了,一是抹了黄油的面包不那么刮嗓子,二是调节味道。至于猪蹄和肘子,太腻了,腻到吃了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

下午继续闲逛。

一路走来,发现慕尼黑的世界杯氛围比法兰克福浓一些。不少商店橱窗里都摆着世界杯纪念品,就是太贵,一个小玩意竟然卖到20多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