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很多不同的意义。
李红卿没再搭话,而是看向了狄英。
克腾一见她的动作眼神,从座位上一下子站了起来,指着她的鼻子骂道,“你个妖妇,一直挑拨我与陛下的关系,安得什么心!”
“克腾将军严重了,我可是一句话还没与狄英说呢。”李红卿无辜道。
“你……”克腾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狄英打断。
“够了!”狄英脸色不郁,“如今如何退敌才是正经事!”他虽然未明着偏向谁,但无疑这一句话已经站到了李红卿那一边。
李红卿却在此时主动站起来,“我先回住处了。”
“怎么了?”狄英关心道。
“来人毕竟是谢仪,我还是回避的好。”以退为进,况且她的目的已经达到,不需要再在此处徒惹嫌疑。
狄英点头答允,并吩咐克腾带军埋伏在北凉河的中段,“再看看情况,他们未必进的来。”
☆、三危之战
第六十一章三危之战
克腾显然对大周这次来袭十分重视,亲自披挂上阵,带了手下一半人马离开了四寘山。根据战报,谢仪的军队并没有马上开进戈壁,而是在砂原外沿扎了营。
而克腾没有贸然前进,只是将手下万人兵分三路,一路镇守北凉河中段,一路秘密接近大周军队伺机而行,剩下的人包括克腾自己在内,则是在戈壁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向点三危山驻守。如果谢仪真的知道路线,那么此点是必经之路。
驻扎后,克腾也冷静了下来。在征战方面,他对谢仪其实并不熟悉。但他记得,狄英曾经告诉过他,谢仪在战场上与他交过手,还受过重伤。想到这里,克腾脸色凝重了起来。
如果他没猜错,那么谢仪很可能真的知道到卧龙之地的路线。在克腾印象中,在他手下受过重伤还没死的将领,只有一个。那年突袭大营,周军倾巢而出,曾有一个十分显眼的低级将领惹起了克腾的注意,就在克腾准备了结他的时候,有人出面阻止了他。
那个人自然就是绍康王狄绍。狄绍在诸王夺嫡时便放弃皇位不知所踪,克腾没想到会在战场上碰见穿着敌军战服的他。
在诸王中,狄绍才是克腾最看重的一个,但那人却对王位不屑一顾。虽然狄绍绍康王的名衔已经不在,但克腾对他的敬仰却并未消失。因此狄绍说放了谢仪,克腾答应了。
如今想起那件事情,克腾十分担忧。他那时并未想到谢仪是右相之子,况且他伤重如此,估计也是活不成的。可谁想到谢仪不但活了下来还打马杀了回来呢?
而且绍康王是先皇爱子,卧龙之地的路线恐怕比狄英知道的还早。克腾不觉冷笑,他还真是错怪了金山公主,看来金山驸马才是需要戒备的人。
另一方,谢仪停下来是有他的打算。
首先京河公主连续奔波两个月,怀胎不过百天,明显胎气不稳,随军大夫多次建议谢仪将京河公主安排在沿路,不要带其行军。可是不光是谢仪不同意,京河公主自己也不肯,她自己说就是拼了命也要一直跟着谢仪去找狄英。砂原状况十分恶劣,谢仪虽然知道道路,但毕竟没有走过,会遇见什么样的状况他也不能预计。京河已经有了小产的迹象,谢仪就算心再硬,也不可能再让这个女人跟着了。因此他选择了在砂原边沿青华道扎营。
其次,他也是不想把所有大军都带入砂原,这片格尔戈壁广阔无边,前途不可测,留下部分人马以防万一是必须的。
因此,谢仪选择短暂休整后再由他带着部分人先行进去探探路。这场战役,他是抱着必胜的决心来的,他只求稳胜。因为李红卿是他输不起的全部。
京河初听自己要被留下,死活不肯同意,谢仪劝说无数次无果,只好板起脸来威胁她。
驻扎第三天,负责巡视的田参将来向谢仪回报,说是周围似乎有戎军的踪影。
“你是否确定?”谢仪若有所思。
田参将点头,“我在营地两里处发现了马蹄印,虽然对方留心做了处理,但还是能寻到些蛛丝马迹的。”
谢仪很谨慎,又提出了其他可能,“是否是周围的游民?”
“末将已经仔细观察过马蹄印,所钉马掌确实是戎军特有。”田参将肯定道。
听了这些,谢仪点点头,将张熬叫了过来。谢仪许久未带兵,广安帝将张熬给他做副将,也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好的指挥军队。
谢仪与张熬两人仔细研究了对方的意图,张熬主动请缨,“对方人看来并不多,最多千人而已。交给我五百人马,杀他个片甲不留!”
“你多加小心,砂原的地形他们更加熟悉,小心中了陷阱。”谢仪皱眉,有些不放心。
“砂原不算什么,当初围追戎军我也曾入过戈壁沙漠,对这方面地形也有一定了解。你等着好消息吧!”张熬自信满满,成竹在胸。
谢仪拨了八百人给张熬,要求全剿,并且最大限度降低我方伤亡,没有把握的话只需周旋,不可冒进。
入夜,张熬带人悄然出发,谢仪站在军营大门,为他们送行。
第二天,东方泛起鱼肚白之时,张熬手下的白参将回报,灭敌一千二百三十七人,俘获十二人,另有三十余人逃脱。
“张将军呢?”谢仪看了看那押回来的十二个人以及大周四百多人的军队。
白参将面露为难,“张将军带着二百人深入砂原去追剿。”
谢仪一拍桌子,“糊涂!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来!穷寇莫追!”
手下人听了急忙领命去追。谢仪却是担心非常,张熬固然勇猛,但总是这般不顾后果地贸然行事如何是好。
谢仪一边担忧着张熬,一边审问了抓来的戎军。这几人十分忠勇,无论如何都不肯透露大军的任何消息。谢仪也毫不手软,命人将这十二人全部关押起来。这些人显然都是克腾的精锐之师,他们忠于戎国,连一丝消息都问不出来,何况收为己用?留下也只会成为日后祸患,唯有斩杀,但斩杀却不是现在。
下午,砂原被太阳晒得滚烫,张熬才带着人回了营。谢仪对他好一番教训,张熬只道自己是意气用事了。
那逃脱的三十几人狼狈进了三危山,克腾闻讯大怒,“让你们小心探访,怎么会有正面冲突!柯济何在!”
“我们只在大周军营两里外暗中活动过,不知他们如何得了讯息,当夜就杀了过来!”一个断了臂的戎兵道,“带军之人十分勇猛,杀了我们一千多兄弟,柯济将军也被俘虏,逃出来的只有我们三十一个。”
克腾握紧了手中重斧,杀气徒现。他咬咬牙道,“先下去疗伤吧。”看来他是小瞧了谢仪,本是想暗中探访,没想到不但折损人马,还将戎军完全暴露了。
接着克腾清点了手下的兵士,他手下精兵本就不多,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余人,加上后来游走戎国所招募拉拢的,最多三万五千人。而仅仅一个探查便折掉了一千二百人,实在是让他恨得牙痒痒。克腾写了封手书与狄英,请他从四寘山驻守的一万五千人中调出五千人守住北凉河中段,而自己则是将原本驻守北凉河的人手全部集中到了三危山。
风吹战旗铮铮,克腾望着手下并不足数的两万人,蓦然升起一股苍凉之感。这是他自从十二岁上战场,为戎国拼杀三十载从未感受过的。
围剿这批先遣军之前,谢仪本打算只带一万人进入戈壁,可现在却改变了主意。这次小战,不但让他确定了狄英确实在里面,也让他提高了警惕。只是探子便派了一千多人,谢仪不得不做好对方有五万人马甚至更多的准备。
召集主要将领进行了简短的商议,谢仪将自己的决定部署了下去。
戈壁外的青华道由张熬负责,留守两万人,格尔戈壁虽然广阔无垠,但是南面却只有几里地的青华道作为出口,如果狄英撤退,只能走这一条路。因此这两万人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的,决不能吝啬人手。
剩下的三万人则是谢仪亲自带兵,杀入隔壁腹地,直取克腾人头。
谢仪根据李绍的描绘亲手画了一份地图,虽然不算完尽,但基本地形地貌都有了标注。三危山距离北凉河只有二十里,戈壁被三危山分为了两端,如果说三危山以南只是普通戈壁滩,那么三危山以北则是险象环生。紧挨着三危山便是有名的魔鬼城,没有线路指引的必定会埋骨其中。故此,谢仪猜测,三危山肯定会有大量戎军,即使不是克腾带军,也会是非常值得狄英信任的左膀右臂。谢仪此行目的很明确,剿灭所有敌国余党,只留狄英一个人的性命。所以不论三危山守军是谁,他都不会手软。
克腾派人把守三危山山口,易守难攻之地,他还是有几分把握的,若是谢仪贸然前来,他便可借助优势占尽便宜。
但显然谢仪并不会傻到进入克腾的圈套。对于克腾谢仪也是佩服的,征战三十载,让大周头疼的再无二人。但正是这样勇猛的人却有着他的软肋。克腾友爱将士众所共知,谢仪便是要利用他这点让克腾做不了缩头乌龟。
前几日捉到的戎国士兵此时便派上了用场,即便他们不肯说,谢仪也能从他们的装束上辨别出其中有两个人并不是普通士兵,有一位很有可能是戎国的将军,但这样的人定是要留到最后。
谢仪军中有着新科武进士,射箭十分拿手,克腾的哨兵被射死五六个,以此叫阵。但对于谢仪的叫阵,克腾沉得住气,并不应答。直到谢仪将十个俘虏带了出来,克腾才有了些浮躁。
克腾一刻不应战,谢仪便斩杀一人。
每死掉一个将士,克腾便暴躁一分。
当斩杀掉第四个人时,谢仪估摸着克腾已经忍耐到了极限,这时候他拉出了那个穿着规格很高的戎兵。
当小兵来报,下一个就是柯济将军时,克腾有些坐不住了。柯济追随他已经十多年,可以说亲如兄弟。
但谢仪不仅仅是要杀柯济,他知道仅仅给柯济一死并不能真正的激到克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