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虎吼- 第4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汉国正忙着接手九戎国的时候,汉国领地内发生了第二件大事,各大世家在段汉的官员纷纷递交了辞呈,辞去官职,大部分都进入了官办学院担任实政先生。此外段汉境内的九个世家纷纷表示和与段汉政权最为亲密的四大世家联姻,自愿并入四大世家。

汉国领地内的世家这一突然举动,让不少外人认为这是对段虎之前借故扫荡世家大族的一种报复,认为段虎这次可能会要服软了。他们又怎曾想,在那些世家官员当天递交辞呈以后,他们的空缺便立刻被补上,权力交接之快速、之平稳,令人感到不可思议。随后四大世家之一的郭家和鲜于家在段汉政权中的官员也

去职务,并且很平静的跟前来顶替的官员交接手中事这才察觉到这一切都是段虎刻意安排的,为的就是控制世家,让寒门逐渐在政事上抬头。

在这件事情上林家和上官家显然没有其他两大世家那样配合,他们在让一部分下级官员辞去官职之后,便停了下来,似乎还想要再和段虎讨点价钱一般两家家主破天荒的一同前往苍陇。然而走到半路上,他们便被扞死亲卫给拦下了,并且上官伯玉和林博谦两人立刻被扞死亲卫带往定州,将他们软禁在凌云城内,其余随行家中人员全部处死。随后林重师以家长嫡长子的身份将林家家主之位,交由其叔叔林风担任,上官宏也以族老身份下令由其幼弟上官乾接替担任族长一职,两家这才开始忠实的执行着段虎的削官令。

在四大世家在朝官职达到了段虎限额的标准之时,段虎颁布了对四大世家的封赏令,封林风为世袭武安公,封上官乾为世袭江平公,封鲜于冲为世袭巴陵公,封郭义为世袭忠义公。段虎除了赐封他们公爵位以外,还每人封了一座城做为他们家族的食邑,上官家封的是雍州第一大大城江平,林家则将段虎的发家之地武安封给了他们。而封给郭义和鲜于冲的食邑却极为奇怪,竟然是现在被阿术占领的西域诸国中最大的两座城国塔兰和上昌。更为奇怪地就是鲜于家和郭家竟然没有半点怨言,反而非常的高兴。

当经过了这一系列军事和政事上的剧变之后,众人认为段虎总算该消停一会儿了,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又发生了。段虎的儿子段冰和其他一些大臣子弟刑满释放了的当天,段虎首次牵着段冰母子的手上议政殿处理政事,而且还在自己的王座旁边设立了两个座位,让他们母子受众臣朝拜。

柳含嫣之前担任文渊仪同处理政事,都是以和丁喜等人平等身份上朝参政地。然而这次则是以主君身份入朝,情况便有所变化。众臣皆心道今日可能有事发生,然而丁喜等重臣却对段虎此举没有半点惊讶,看上去就像是早就跟他们打过招呼似的。随后段虎颁布王令,汉国世子段冰以六岁幼龄入朝协理政事,大王妃柳含嫣担任辅政上君。其下设立辅政七大臣,分别为右军师丁喜、左军师贾渊、三司仪同李信、尚书令林重师、礼部尚书时进、工部尚书郭媛和督察司总管包明。七名辅政大臣的职权就是在段虎没有在朝的时候,协助段冰处理政事,任何一项未决政令除了必须有段冰和柳含嫣的印章以外,还必须有四名以上的辅政大臣地印章,才能通过政令决议,柳含嫣、丁喜等人的辅政职权都会在段冰十六岁主政之日取消。

之后段虎又命督察司总管包明以后直接听命段冰,也就是将督察司交给段冰使用,同时他还将并州改名为直隶都护府,而首任都护府首任大都督便由段冰担任。除了苍陇以外,其他所有各地郡县一级的官吏全部都由段冰自行指派。

最后段虎又对各部将军进行封赏。册封四大将军以镇国名号,并册封四人为关内候。各食五千户,封纪维谦、关山月、蒙横、张孝则四人以定国名号,册封通侯,食千户,提升小将张诩为忠国将军,可领兵五万,直接受段冰调遣。

这一天,段虎所做出的一系列决策。给人一种感觉,像是要为将来段冰接替其王位做准备似的。汉国也是由这一天进入了两王一后七辅臣的执政时代。

段汉的政局在有条不紊的变化着,而天下的政局也随之变化了起来。段虎颁布的纳民令可谓是威力惊人,短短一个月地时间便接纳了数以百万计的流民,而且流民潮还在不断地向江北涌来。大量的人口走失使得江南地各方诸侯势力察觉到了危险,他们的兵源已经快要枯竭了,士兵死一个便少一个,迫于形势江南吴国、南疆大猛、南疆三苗、南疆六大寨、两州霸主天一道和南齐等六方势力不得不坐下来和谈。

和谈只不过进行了一天,六方势力便达成了协议,以现有地盘界线为基础,各方方兵力后退五十里,暂时停战,休养生息,任何一方如果擅自用兵则天下共讨之。如此一来,江南迫于段虎的压力,进入了难得的和平期。为了限制流民,各方势力一方面封锁边境,用武力遏止住了流民潮,另一方面在势力范围内颁布各种利民政策,以此拉拢民心。然而民心已乱,不是一两项政策可以收拢民心的,更何况在一些贪婪短视之辈的眼中,这些政策则正好是他们敛财的机会,非但没有将政策执行下去,反而虚报收束百姓的数量乘机向上面要更多地安民银子。

虽然扼守要害的军队能够有效地阻拦住流民离开,但是他们的阻拦并不能彻底打消这些流民离开已经满目疮痍的江南,他们甚至不惜南下从危险无比的海路向北迁移,在短短的三个月内,从江南移居江北的百姓就已经近千万了,段虎的幽州和定州早已塞满了人,剩下的流民也开始向北方锦州输送,而御天公主和陈俊早已封锁了边境,不准流民进入。

这个规模巨大的流民潮最终平息实在段虎颁布纳民令的五个月后,而当流民潮最终停滞之时,江南各个州郡真可谓是十室九空,即便是三苗、大猛等南疆少数民族政权也是一样。有将近一千三百万人涌入了江北,御天公主和陈俊接纳了大概三百万人左右,而剩下的一千万人全部被段虎收入囊中。虽然有一千多万人,能够成功的进入江北,并且安家乐业,但是在这整个迁徙过程中死亡在路上的人也多达百万,为此段虎专门在已经撤销的荆州流民安置营地内建造了一个无字碑,以纪念这次有史以来最大的流民潮,史上也称这次流民潮为纳民大迁徙,又名虎祸,意思就是段虎惹出的祸事。

正文 第491章

大量流民的涌入令到汉国内各地府衙承受了巨大压力,与流民一同而来的,还有治安、疾病等等问题,江南的一些世家和帮派也随着流民潮涌了进来。对于这些问题,段虎处理得很简单,普通流民全部由地方府衙来负责,而那些江湖帮派则交给黑熊处理,因为在黑熊的麾下有个专门管理江湖事务的衙门,最后那些江南的世家段虎决定亲自插手,由四大世家自行解决。

在所有的应对策略上黑熊所用的手法最为激烈,在他的指挥下那些依附在段虎麾下的江湖门派们,使出了各种手段彻底剿灭那些想要趁火打劫的江湖帮派。其中亲自率领帮中精锐的江南淮帮掌舵人王檀下场最为凄惨,双脚刚刚踏上江北,便硬生生的被魔门和密宗掌门人联手袭杀,最后连尸体也没有留下,掉到江中喂鱼了。

虽然流民带了不少的麻烦,变相的阻碍了段虎对北疆的驰援,但流民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不但在短时间内提升了段汉的整体国力,而且还带来了不少的江南能工巧匠,更主要的就是不少曾经在南齐担任官职的武将也投靠了过来,在黑熊查验无误之后,便补充进了眼下人手最为短缺的厢军中,担任下级将领,更为厉害的将领则直接编入驻守各地的强兵之中。

在所有从江南投靠到段虎麾下的能人之中,以江南名将世家的檀家最受段虎瞩目,檀家在南齐的地位就如同蒙家在大秦的地位一样,可以说是军中重臣,即便当年还未出名的洪峰也是拜在檀家上任老家主的门下才有今日的崭露头脚。然而也正是因为檀家与洪峰的关系密切,使得檀家也在七年前受到了南齐皇帝的猜忌,再加上这些年同为南齐名将世家的杨家打压,檀家可以说是今时不同往日了。这七年来,檀家的旁系家族纷纷脱离檀家,投靠到大权在握的杨敬业和赵静的麾下,而檀家嫡系也一再被打压削弱,檀家在南齐军中任职的子弟纷纷被杨敬业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赶出了军队,更有甚者他们还因为一句怨言而被南齐的密谈状告心有不轨、意图谋反。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檀家的家主檀湘不得不做出决定,离开南齐,转投他处。一开始他并没有投向江北,而是南下投靠了天一道,由于檀家在江南也颇有名望,天一道的掌教天师对檀家可以说是礼遇有加,送大宅、金银和婢女,将其安置在后方繁华的江南大镇顺德。然而在这一系列厚重的礼遇后,檀家看到的是深深的提防,天一道在提防他们伪降作乱,不但不安排檀家的人担任官职,还限制檀家人出行,不得擅自离开顺德,将其软禁在顺德城内。

之后没多久,一个出身檀家,现在在天一道担任将领的人暗中报信,说现在天一道的掌教天师正在和杨敬业谈判,准备拿檀家跟南齐交还现在天一道紧缺的粮食,因此檀家不得不再次离开新主另投他处。之后的一年中,檀家分别投靠了三苗、六大寨和吴国,最终在吴国受到了重用,家中子弟也分别在吴国担任了各种官职。然而随着吕梁攻打南疆、武成王投靠大猛,与武成王关系尚好的檀家再次遭受猜忌,家中子弟纷纷被免职罢官,家人被全数软禁。就在这时,段虎颁下纳民令的消息流传到了吴国,檀家也曾屡次听闻段虎用人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再则经洪峰介绍、与檀家小姐有过婚约的李信和赵炎也都段虎麾下稳坐高位、执掌兵权,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契机,于是便连夜逃离了吴国,秘密渡江进入了荆州武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