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但说句马后炮的话,当时我们直播前就已经对这种经典性有所预感。
这场直播是我们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和九届政协一次会议十场直播中的第十场。
这届两会前所未有的进行了十场直播,依然要感谢香港回归和三峡大江截流的顺利
直播,没有97年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就不会有后来的直播探索。
这次两会直播报道的最大特点还不是十场这样一个超常的数量,而在于报道的方式
也是全新的。
在此之前的重要会议直播中,出于各种考虑,我们大多数采用信号直接切进会场的
方式,前面没有主持人的介绍,后面也没有适当的点评,好处是安全,不足之处在于缺
乏相关背景的介绍,不符合电视的特点,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当会议推迟进行或是突然
有一些意外情况出现时,都只能尴尬地等待或是粗暴地把信号切走,然后让观众在猜测
中议论纷纷。
但九届人大和政协的十场直播则完全不是这样,每次直播的开始有主持人的相关介绍,
利用图板和专题片的穿插,对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引导,然后在直播有关议
程之后,加适当的点评和要点分析。会议的直播由于这种报道方式的变化显得专业化了
一些。
我出任了这十场直播的主持人,在跨度多天的会议中,高密度地一场接一场进行直
播,但状态一直是兴奋的,我喜欢这种全新的尝试和两会中一些全新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最后一场朱基总理记者招待会是个重头戏,朱基是个能出“彩
“的人,直播将使这种“彩“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记者招待会之前,两会闭幕;我们在演播室里详细介绍了朱基总理的背景资料
。并简单分析了他走上总理位置之后将面临的挑战。非常幸运,我的结束语刚结束,朱
总理走进会场,招待会开始了。
由于在此之前,我们内部看到了朱总理在香港世界银行年会上的演讲风采,因此知
道,朱基的语言能力,幽默特点、自信本质是很难掩饰的,因此高潮的到来一定很
早。果真,朱总理自信地面临问题与挑战,于是也有了“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
我都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这样的经典语言流芳将来。
在整个记者招待会过程中,我们一边听着精彩的问答,一边紧张地进行要点摘要的
工作,因为招待会结束后,我还要把招待会的要点总结给观众,因此,那一段时间,我
们的心情是既兴奋又紧张,兴奋于朱基精彩的回答,紧张于一会儿要进行的要点分
析。
在这个过程中也受过刺激,那便是朱基对凤凰卫视的格外青睐,但受刺激的同
时,我为卫视的朋友高兴,同时也相信,对卫视的表扬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我们工作
的一种鞭策,作为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我欢迎这种鞭策。
精彩的记者招待会结束,我坐回演播台开始结尾的评点,很自然的,我发自内心的由这
几句话开始了点评:“一场精彩的记者招待会结束,股市该涨了吧!“当时这句话脱口
而出是出于一种兴奋中的直觉。事后我幸运的得知:这句多少带有调侃味道的话应验了
,香港股市当天上涨了三百多个点。但我想,这不是我的幸运,而是朱基精彩表现
后的必然。
这之后,我又用了“自信““幽默“等字眼评价了新任总理,并对当天记者招待会
的要点进行了总结。没想到,当天美联社针对我的这番话发了通稿:
“在这场面向全国实况转播的记者招待会后,中国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
中赞扬了新任总理的幽默感,这在国家电视台善于国家高层领导人的报道中是极为罕见
的。“美联社接着引用了我的大段评论,以此作为中国政治开放度增加的一个标志。
我很高兴这次直播能在进一步树立中国改革开放良好形象方面付出自己的努力,但
更让我高兴的是,一届成功的两会以及成功的总理记者招待会让急需信心的中国人得到
了一些信心。但我并不敢太过乐观,因为中国改革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并不是谁一出现
就可以扭转乾坤,有信心是好事,但更需要耐心,对于我们和朱总理来说恐怕都是如此
。
1998年6月27日-6月28日,现场直播江泽民、克林顿在人民大会堂的记者招待会及
克林顿在北大的演讲。
接到让我主持这两场直播的通知,我感到非常意外,这种意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
克林顿来访,我以为自己没有介入的机会,但水均益要去上海等待在那里采访克林顿,
因此我也“国际“了一回,而更重要的意外的是:我们都知道,江泽民与克林顿的记者
招待会注定是不同价值观的一场对话。最初我很难相信:这样的对话会现场直播,向全
国和全世界直播,做这种决定是需要勇气的。
通知我的时候,我正在路上,领导的口气是认真的,于是我马上赶回台里,这时,
离正式直播还只有三天的时间,后来,很多海外媒体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说:离克林
顿在北大演讲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上面才下令允许直播,这完全是杜撰的细节,特此
更正。
其实,从操作角度说,这次直播难度并不大,难的只是怎样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进行
事后的评论。
6月27日上午,直播准时开始,在不长的背景分析和开场白之后。江泽民和克林
顿的记者招待会开始,针尖对麦芒,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在双方领导人和善的外表下激烈
地进行着,我一边看一边感慨:如此精彩的对话,此时正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全体
国人的面前,没有遮挡没有更改,一切都原汗原味,人们可以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中美两
国领导人公开谈论过去被列为敏感的“人权“、“宗教“等问题
,这是一种极大的进步。
事后,国内外各界人士也纷纷对此发表评论。
“中国政府已有信心,不会因为这种毫无遮拦的直播而造成社会性问题,也不会因
此而造成共产党员思想混乱的问题。“
“这是一种进步,过去,中国不愿意,心里也不敢这么做,现在胆子大了,中国觉
得目前已有本钱,可以公开和世界对话了。“
“直播真是令人惊喜,先是吃惊,后是开心,也说明中国新闻方面已相对宽松。“
……
记者招待会在双方领导人针锋相对中快速地进行着,虽然时间已比原定的向后顺延
,但听着还是觉得好象很短就结束了,这个时候,朱总理正在钓鱼台等着宴请克林顿,
显然,延长了的记者招待会让他久等,但当时我想:朱总理知道了这精彩的记者招待会
,一定在等待中会理解和开心的。
记者招待会就要结束,我快速地在演播室里写好结束语,导播台指令是:由于时间
因素要短,我在一番简短评论之后,用这样一句话收尾:“不管怎样,面对面总是好过
背对背。“
第二天上午,克林顿去北大演讲,精彩程度比我最初预期的要弱,可能是这样几个
因素造成的,一,当我开场白过后,信号按原定时间切到北大,却发现,克林顿迟到了
,于是画面只能无奈地在等待,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被无用的画面浪费掉,二、演讲及
回答问题过程中,美方提供的同声传译水平让人不敢恭维,于是,造成观众收视疲劳,
三是气氛不够活跃和开放,本以为会更加惊险和犀利,但常规化了一些。
这胃口显然是因为前一天透明度极高的记者招待会挑起来的,公平的说,克林顿在
北大的演讲能现场直播已是非常让人惊讶的事。因为这和头一天的交锋有所不同,在北
大,是克林顿的一言堂,毫无疑问,这是美国价值观充分展示的时间,而中国人依然可
以透过屏幕去分析、聆听……我佩服决策者作出直播决定的勇气,结果证明了,我们的
免疫能力早已不是过去可以同日而语的,一两段另类言语不可能就让民众轻易交心。这
就是进步,这也应该为后来相类似事件的直播提供信心保障。
但在直播的结束语里,还是没有客气,正如国外媒体所说的那样:
“克林顿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美方主导,向中国和全世界作现场直播,但是美方的
中文翻译却结结巴巴,断断续续,造成听众困惑。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不客气地加以嘲讽,名主持人白岩松说::由于美方技术原因,
有一些提问听不清楚,请观众原谅,中文翻译是由美方提供的,也许语言习惯不一样,
有些听不太懂。
他一脸严肃的说:看来,美国还需要更多了解中国,有时,还需要从语言开始。“
看样,犀利的语言是容易引起重视的,这段语言被多家海外媒体加以转载和评论,
也让我小小地出了一些风头,但真正大出风头的还是中国。
克林顿在上海回答水均益提问时就谈到,在中国访问,两次活动被直播是他最惊讶
的事。
事后,美国驻华大使也给中央电视台领导来函,其中说到:在人民大会堂和北京大
学进行的现场直播将会作为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被人们铭记。大使尚慕杰先生说:
正是这种勤勤恳恳、勇于开拓的工作作风使成功的外交活动成为可能。
从我自己本人来说,这次直播并不困难,前后说话的言语也并不多,但我发现,在
写直播这篇文章时,它却占据了最多的篇幅,我想,这实在是因为,现场直播所拥有的
透明度和开放性的魅力,在这两场直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在中国,它又是开先河之
作,但愿在以后,这样的直播会让我们司空见惯。
1998年11月8日,现场直播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式
这似乎是一次相对轻松的直播,因为它的趣味性大于政治性,观赏性大于思想性,
但没有想到的是,在观众大饱眼福之后,一些另外的因素让我轻松不起来。
这个开幕式之所以好看,是因为简短的领导讲话之后,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飞机特
技表演,来自中国、俄罗斯、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