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
我只说了一声“保重“,然后与老人分别,至今未再见面,不知洗澡问题有没有好
好地解决。
⊙杨振宁
一个科学家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不太好下结论。但与杨振宁交谈,却很容易
找到一种面对大师的感觉。这恐怕是杨先生所关注的问题和我所听到的有关他的故事,
都已超越了科学的范畴。
不太肯下定论,但相信以下这句话是出自杨先生之口――“
物理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哲学,而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我想能拥有这份感
悟的科学家,关注点当然不会只在科学本身。
1977年1月30日晚,在以杨振宁先生为会长的全美华人协会和美中协会举办的欢迎邓
小平副总理的晚宴上,杨振宁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说道:“邓副总理的访问是近代史上
一个具有分水岭性质的发展,国际关系从此开始新纪元。“
相信熟悉他的人不会为他讲出这番有穿透力的言语感到惊奇,因为早在1971年,中
美关系刚刚解冻,杨振宁先生就成了来华探亲的第一位美籍华人,争得这个第一,从某
种角度来说,是一种夹杂着历史分析后的勇气。
在这个世界上,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非常多,但如杨振宁般远
远超越科学达到另一个高度的大师并不多。也许话还可以反过来说,也许正是视线超越
了科学的范畴,杨先生才在自己的本专业上获得了那么大的成功。
但和杨振宁有关的故事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他和邓稼先的故事。邓稼先是我
国的两弹先驱,他和杨振宁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但各自的道路却迥然不同。
七十年代初,当邓稼先告诉杨振宁,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究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
时,杨振宁激动得热泪盈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理面容。
当我采访杨振宁先生时,邓稼先已经去世很久,我陪着杨先生和夫人去八宝山为邓
稼先扫墓,当然所谓的扫墓只是把骨灰盒从架子上拿下来,然后拂去上面的浮土,但杨
振宁先生却做得极其认真,当骨灰盒上的浮士被他细心拂去后,我觉得,拂去的还有由
于历史原因而在他们两人友谊之间的一种距离。
如此密切的一对朋友,却有着两条迥异的人生道路,而赢得的尊敬却是一样的。只
不过,杨先生一生都在面对鲜花和掌声,而邓稼先却更多的时候是默默地做事,在人生
终了之后才面对永远的尊敬。
不过对于他们两人来说,真正永恒的是友谊。
⊙孙恂
我们绝大多数人活着,理想如万花筒般复杂变换,而对于有的人来说,能活着,本
身便是生命中最大的理想。
在病床上已经躺了三十八年的孙恂就是这样。
十九岁的时候,如花一般的年华刚刚开始就结束了,一种叫做“重症肌无力“的病
把她击倒。所有她身边的人们都从医生那儿知道,她这种病最多只能活五年,然而,38
年过去了,孙恂依然活着,而且越活越好,并开始帮助一些健康的人活得更好。
数字是枯燥的,但枯燥数字的背后,是一种生命中艰难的抗争。
病后九年能顺畅呼吸,十七年后能自由翻身,二十五年后吞咽不太困难,二十七年
后能洗衣做饭。
然后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活着。
现在的她依然在床和轮椅之间两点一线,每天一包感冒冲剂,因为小小的感冒对于
她都是致命的。原来住平房的时候,用四年的时间学会了从房间到大街上晒晒太阳,后
来搬到楼房,虽是一楼,但房间到外面的八级台阶,却把她重新困在屋中。打官司,要
求落实《残疾人保障法》,赢了,但九年过去了,楼梯依旧,阳光,对于孙恂仍然奢侈
。
不过,孙恂之所以令人尊敬,是因为她绝不满足于活着,她的力量也正是因此而产
生。
1981年,她就发起了中国第一个“病残青年俱乐部“,宗旨是“自立互助“,同时
,她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友》节目中主持着“孙大姐信箱“,有了网络,
孙恂又迷上了电脑,散发自己的光和热,她拥有了新的渠道。
以爱为生的孙恂自然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多年以来,她那间清冷而略有些灰暗的
小屋从没有真正寂静过。但与其说,走进走出的人们是在帮助孙恂,不如说,正是在靠
近孙恂的过程中,人们的精神得到了救助,帮助孙恂就是在帮助自己。
孙恂会活得更好,而一些健康但活得不太好的人,在经过孙恂身边之后,开始学会
活得好一点。
⊙曹春生
有些做了大好事的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做好事,比如说河北的曹春生。
想当年,曹春生做企业家的时候,过的是一掷千金,饭店舞厅之间转悠的生活。直到有
一天,曹春生陪一个客人到公园聊天,买的易拉罐饮料放在脚边,可聊着聊着,几个小
流浪儿把易拉罐偷走了,这让曹春生大为生气,臭骂了一通之后,问小孩:怎么不上学
?孩子答:穷。曹春生一冲动:我给你们出钱。
没想到,这一简单的冲动,就把曹春生今后的生命之路改写了。捐完钱后被学校尊
敬地请上主席台,这阵势,曹春生以前没见过,于是头脑一热又拿出更多钱,再到后来
,没人养的穷孩子几声“爹“,就让曹春生心头一热:“我办个儿童村吧。“于是就有
了邢台东方儿童村。
“穷“这个字,曹春生原来是没有太多感悟的,但收来的孩子在他这儿吃冰棍,半
夜查房,睡着的孩子们依然叼着冰棍的木棒,这个场景让曹春生泪流满面。从此他在行
善的路上“在劫难逃“。
曹春生当然想不到,一个小小的儿童村慢慢地壮大,竟让他原来的生意一天天惨淡
下来,终于有一天,儿童村里孩子们的脸色红润起来,而曹春生的钱袋却干瘪下来。这
个过去不太拿钱当回事的人重新知道了没钱的苦处。但身边孩子一句又一句的“爹“,
让曹春生背负起沉重的责任,想轻松地一个人走回经商之路不太可能了。
社会各界开始伸出援手,于是容易激动的曹春生经常泪流满面。我相信,当年经常
和钱打交道时,老曹不会这般敏感和脆弱,但和人,尤其是和孩子打交道,泪腺就慢慢
发达起来。
虽是一时冲动慢慢走上行善之路,而且自己也由过去向别人施舍到向别人伸手,但
老曹没有多少悔意。只是老曹在这几年间,头上的白发明显的多了起来,当初还多少有
点企业家的派头,现在在他身上是一点也看不到了,看到的形象是非常职业的一个爹。
他的生命故事有了这么大的改变,不能不让看演出的人感慨万千,如果当初陪朋友
进公园,没有买那两罐饮料,今日的曹春生
⊙武和平
当年一部《9.18大案》让破获了这起大案的开封市公安局局长武和平成了家喻户晓
的人物。不过武和平被人熟知,绝不仅仅因为电视的影响力,还应该加上武和平身上那
种强烈的儒警味道。
在《9.18大案》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罪犯抓到之后,武和平和他面对面如同
围棋一局终了胜负已定之后的复盘。没有高声调,一切都是心平气和的讨论,这样一个
场面让我知道,武和平是一个喜欢斗智的人,斗力对于他来说显得过于简单因而不够刺
激。
由于这个案件的轰动,武和平成了我的采访对象,在他过去生活中不太为人注意的
故事开始显现出来,让我明白了今日的武和平从哪里走过来。
当年武和平非常想进有围墙的真正大学,但是由于时代的原因,这个机会他并不拥
有,于是有一天,年轻的武和平在郑州大学的围墙外哭了半个小时。我在想这半个小时
或许对于武和平来说是人生重要的半个小时。
有过这样的眼泪,书本的重要性在他的心目中自然是至高无上的,于是从1975年起
,他每天5点起床,啃各种书本,直到成了作协委员,拥有了各种文凭。
但学问并不是帮助武和平与众不同的唯一原因。在武和平的生命历程中有一个戏剧
性的场面是别人很难经历的。
有一个和武和平一起长大的兄弟,本是很好的一个人,但由于意气用事,走上了犯
罪道路,最后在执行枪决的现场,武和平作为公安系统的人在喊口号。这真实而有些残
酷的场面,一定在武和平心里留下了一种剧烈的震荡。
一个姓武的人偏偏喜文,一个和罪犯打交道的人偏偏叫和平,从古老的开封走出却
被人认为是极具现代感的警察,这一系列的反差很协调地出现在武和平身上。以至于到
了今天,武和平已经是公安部宣传局局长,但在我心中,他依然是一个文化人,否则他
怎么会坚决把儿子送到开封书法家那里去学很少有人能写好的魏碑呢?
在庞大的一个标题“生命故事“下,只写了八个人的故事,不知您看过以后会怎么
想?
生命与人,是我思考最多却是最不敢触碰的命题。在我采访过的四百多人当中,让
人激动与深思的故事有很多,但对于我这个刚过三十不久的人来说,自己的生命还需要
发掘。我总是固执地相信,这篇“生命的故事“只是一个开头,那过去一些年中我阅读
过的生命故事和未来将观看到的人生舞台上的演出,一定会以一种更精彩的方式在将来
一个安静的书桌上等待着我的笔。
我也在等待着那之后我们的再次相遇。
〓〓〓第二十一节·阅读体验:从现实中逃离的方法之一〓〓〓
对幸福的理解,每人各不相同,陆陆续续的采访中,问过很多人关于幸福的理解,
也听过不同的人给我描绘过所谓幸福的那种画面,时间长了,也难免问一下自己,回答
之前,眼前先有一幅画面出现。
大约是头一天刚刚完成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效果还算不错,而短期内也不会有什
么工作需要自己介入,有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感觉,这段时间最好是在初秋,日子
总是晴的,却依然有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