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过去的皇帝不同,毛泽东得以利用电台、电影、报刊和现代宣传机器,为实现爱国主义目标而获取民众支持。
他尤其擅长动员中国的年轻人,使他们对自己的伟大文明曾经遭受的屈辱义愤填膺。一旦民族主义的火焰被煽动起来用
以巩固对自己的支持,就不会有任何共产党领导人可能选择背叛这种民众情绪,邓小平也不例外。所以邓上台之后,便
把收复台湾和香港视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之一。
邓小平也努力加强对中国边境地区的控制。中国的北部、西部和南部边境都是多山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过着勉
强温饱的生活,比平原地区的农民更加贫困。大多数少数民族人口有限、缺乏组织,也得不到境外支持以抗衡北京的控
制。但是西藏有所不同,一千多年前藏人就已经拥有一片几乎和当时的中国一样大的区域,虽然藏人的领土逐渐缩小,
但一些较小的藏民群体仍散居于中国的几个省份,藏传寺院和喇嘛庙也足以成为抵抗汉人统治的中心。在邓小平时代,
他们得到流亡印度的一个庞大团体的支持,该团体在政治上很活跃并一直同中国敌对。尤为重要的是,藏人有达赖喇嘛
的领导,他在全世界的追随者之众超过任何其他的亚洲领导人。
为了收回台湾和香港并维持对西藏的稳固统治,邓小平就像其他中国统治者一样,在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但他
更愿意以和平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获得当地民众的合作且避免使用武力,他愿意给予他们相当大的自治权。1979
年 1 月,邓小平在成为头号领导人不久后便宣布,中国对台湾和香港拥有主权和最终控制权,但允许这些地方享有高度
自治。这一政策的基本思想是由周恩来提出的,但在邓小平当政的 1982 年得到了深入而系统的阐述,正式成为「一国
两制」的政策。这项政策允许香港和台湾在 5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继续保留不同的社会制度。邓小平也愿意给予西藏
相当程度的自治,允许它保留自身的大量文化风俗。
谋求台湾统一
即使知道美国与中国恢复邦交仍会继续对台销售武器,邓小平依然决心在自己掌权时期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
'172'收复台湾的重要性并非来自地缘战略的考虑,而是因为这个由中国的死敌所统治的岛屿,让人痛苦地联想到中共仍
未彻底结束内战。更令人难堪的是,台湾作为一个触目的象征,代表了帝国主义者瓜分中国所带来的百年耻辱。
1979 年 1 月 1 日是中美正式建交日,其时正值邓小平担任头号领导人几周之后。邓在元旦讲话中申明了收复台
湾的重要性。他列出三个主要目标:(1)实现四个现代化;(2)中美关系正常化;(3)将台湾回归列入工作日程。
'173'几天后,他又对参议员萨姆?努恩(Sam Nunn)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说,中国不排除使用武力收复台湾,否
则就等于捆住自己的手脚,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变得不可能。'174'邓小平的理由很容易得到中国人的理解,在他们看来,
如果没有美国支持,台湾为避免被军事占领只能选择与大陆统一,因此,美国维持对台关系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构成阻
碍。1980 年 1 月,邓小平在说明未来十年的主要目标时,再次将统一台湾作为目标之一。'175'在与美国进行关系正常
化谈判时,邓预期台湾将在几年内回归大陆,当时甚至伍德科克也这样认为。
历史上的先例也为邓小平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郑成功被刚建立的清朝打败后,率领明朝余部逃往台湾;
22 年后的 1683 年,当时统治台湾的郑成功的孙子同意台湾重归大清管辖。1949 年蒋介石被中共打败后,也逃到了台
湾。邓小平希望他在莫斯科的同窗、蒋介石之子蒋经国总统也会遵循郑家的先例。1979 年元旦的全国人大致台湾同胞
书宣布,如果台湾回归大陆,中国将尊重台湾的现状。邓小平也对萨姆?努恩的代表团说,如果台湾回归大陆,它可以
保留自己的社会制度一百年不变。台湾必须降下自己的国旗,但可以保留军队。'176'但蒋经国得悉邓小平的建议后,却
作出了挑衅性的回应:他重申了增加军事预算、加强军力并最终光复大陆的意图。'177'此外他也继续坚持台湾的「中华
民国」代表全中国,立法院委员则是中国所有省份的代表。
同时,美国国会使局势变得更为复杂——它于 1979 年 4 月 10 日通过了《台湾关系法》,使蒋经国大受鼓舞。
该法案旨在调整美国与台湾的贸易、交往和其他领域的一系列相关条约。由于台湾政府不再是全中国的正式代表,这是
必要的一步。但是,《台湾关系法》的内容和精神超出了对具体条约的调整,它反映了很多反对美中关系正常化的国会
议员的情绪。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谈判期间,国会一直被蒙在鼓里;基辛格和布热津斯基一心想与中国恢复邦交,很少考
虑台湾的安全,也未能充分预见到美国国内支持台湾的政治势力之强大。'178' 美方在 1978 年 12 月的一个深夜把蒋经
国叫醒,告诉他几小时后将宣布与中国大陆正式建交,这一做法被国会认为具有侮辱性,加强了国会要帮助台湾的决心。
国会中不少人得到过台湾慷慨的资金支持,或是与对台出售武器的公司有来往,他们认为正常化过程没有以任何方式顾
及到忠实的台湾朋友。法案要对美国的轻慢行为有所纠正,它要求美国向台湾提供必要的自卫武器,并宣布,以和平手
段之外的任何方式解决台湾问题都将引起美国的严重关切。
《台湾关系法》的精神在美国政治中的含义是:美国忠实于它的盟友。但是它违背了与中国谈判的精神,有人甚
至认为它违背了 1972 年《上海公报》的精神,美国政府在该公报中承认「海峡两岸的全体中国人都坚持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后来被国会议员们视为重要的问题——台湾是民主的一面旗帜,它尊重人权,实行法治——在
1979 年时还谈不上,因为当时台湾当局仍在实行戡乱法,用压迫手段控制反对派,为此受到人权活动家的批评,后来
这些批评则以更大的规模指向中国大陆。
《台湾关系法》的通过让邓小平怒不可遏,他为此也受到一些中国高层领导人的批评,认为他在中美关系正常化
谈判中对美国的态度不够强硬。邓小平并不关心《台湾关系法》在法理上是否站得住脚,他担心的是它的政治影响。该
法案使他曾经为之奋战多年并为此牺牲了数万战友的政治使命——结束国共内战和恢复对台湾的控制权——变得更加
困难,甚至在他有生之年都不可能实现了。邓小平尤其反对的条款是,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足够的防御性武器,使
其能够维持充分的自卫能力」。美国承诺提供军事援助,断送了邓小平原本具有的说服台湾自愿回归大陆的影响力。
为了增加与台湾达成协议的可能,邓小平还能做些什么呢?除了通过外交渠道表现其「顽强好斗」的一面,邓小
平还邀请美国国会议员访华,向他们直接陈述中方的观点。1979 年 4 月 19 日,邓小平对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
弗兰克?丘奇(Frank Church)参议员说,《台湾关系法》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他又说,该法有协防台湾的条款,
这违反了中美建交最基本的前提。(邓小平后来表示,《台湾关系法》的颁布比售武本身问题更为严重。)'179'同时,
他还尽可能地孤立台湾人民。他支持游说其他国家将台湾排除在任何区域性或国际性组织之外。他还发誓要把跟台湾做
生意的外国公司赶出中国大陆市场。
比《台湾关系法》更让邓小平懊恼的是朗奴?列根竞选总统。列根发誓要给台湾以「尊严」,包括谋求与台湾建
立正式关系。1979 年 8 月 22 日,列根的竞选搭档、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布殊前往亚洲,会见了愤怒的邓小平。陪同
布殊访华、后来担任驻华大使的李洁明(James R。 Lilley)在回忆他们的会谈时说:「这是一次特别不愉快的访问。」
布殊想让中国放心列根不会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但是在会谈中邓小平的助手带来了最新的新闻简报,其中包括一次列
根记者招待会的报道:列根在这次招待会上说,台湾是一个国家,美国应当恢复与台湾的外交关系,为台湾的自我防御
提供所需要的一切。邓小平说:「他又在搞这一套。」'1710'他接着又说:「列根不止一次说过,他支持与台湾建立官方
关系??不管在其他国际问题上有何观点和立场,假如列根的言论和共和党的政纲得到贯彻,这必将损害中美关系。」邓
小平还宣布,如果共和党继续支持台湾,他将被迫起来维护「十亿中国人民的利益」。布殊尽量软化美国的立场,但据
李洁明说,「邓小平仍然没有消气」。'1711'
列根当选总统后,由于他蓄意让美台关系升温,卖给台湾更多的先进武器,邓小平两年前访美时形成的中美之间
的密切关系逐渐被中方日益增长的不满所取代。邓小平希望能与美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他也想让美国帮助中国搞现代
化。但是他认为台湾问题对中国极其重要——假如美国给予台湾官方承认,他不惜让美中关系倒退。邓在这个问题上态
度极为坚定。当时一位美国官员说,那时跟中国打交道,就像徒手掰蛤蜊那么困难。
1981 年 1 月 4 日,列根宣誓就职的前几天,邓小平会见了共和党参议员特德?史蒂文斯(Ted Stevens)和二
战期间援华的美国空军飞虎队英雄陈纳德将军(Claire L。 Chennault)的华裔遗孀陈香梅,向他们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知道陈香梅是台湾的朋友、列根就职委员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