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表达合理的意见,努力解决使群众有意见的问题。 
邓小平 8 月 18 日的讲话是他对允许更多自由的一次高调表态。在讲话中,他对民主作了积极评价。他没有走到 
主张实行投票选举或改变中共角色这一步。事实上,他用「资产阶级思想」、「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一类 
套话批评了西方民主。但是,邓小平将批评的锋芒主要指向了「封建主义」——极左思想的代名词——及其对敢讲话者 
的迫害。他主张扩大自由,要求党的领导人倾听批评意见,这使知识分子产生了期待,以至多年以后他们仍把这篇讲话 
视为希望的灯塔。 
讲话过了几周后,波兰的乱局仍在持续,中共上层的气氛也开始发生变化。领导层担心邓小平给了抗议者太多鼓 
励,中国的局势也有可能很快像波兰一样失控。邓小平讲话刚刚一个月,胡乔木给胡耀邦总书记写了一封长信,希望明 
确支持对骚乱作出更坚定的回应。胡乔木的信也反映了陈云的观点,虽然陈云从前当过上海的工会领袖,但他在江西苏 
区时就对工人说,现在是无产阶级掌权,工会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增加生产。胡乔木在信中警告说,独立的工会可以使异 
见分子团结在一起,造成大麻烦。 
胡耀邦较为同情中国独立工人组织的发展,没有给胡乔木答覆。他仍然相信波兰给中国的真正教训是必须加快改 
革开放。'193'  然而风向已变。10 月 9 日,胡乔木的信发出两周后,中央书记处将此信稍加修改后下发各单位。保守的中 
宣部部长王任重指示说,不要再讨论邓小平的 8 月讲话。在 1980 年 12 月 25 日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上,邓小平也 

变了卦,宣布进行政治改革要慎重。'194' 
邓小平对 1980 年波兰罢工的反应,类似于 1956 年毛泽东对匈牙利和波兰起义的反应。先是允许开放言论,意 
在帮助改正官僚体制中最严重的弊端,争取那些感到需要有所改变的批评者。但是一旦发现对党的敌意威胁到了党的领 
导,就要进行压制。邓小平知道,毛泽东在 1957 年开展无情的反右运动断送了知识分子的拥护,因此他在 1980 年试 
图走温和路线,既要限制言论自由,又要让知识分子继续积极支持现代化。 
邓小平没有像 1957 年的毛泽东(在邓的帮助下)那样开展全面打击知识分子的运动。但他显然进行了压制。在 
1980 年 12 月的讲话中,邓小平没有直接否定自己 8 月的讲话,他继续从正面使用「民主」一词,但他仍旧坚持「民 
主集中制」,即党的决定一旦作出,党员就要执行。此外,胡乔木的信下发后,邓小平小心地不再像 8 月那样宽厚,他 
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邓并没有放弃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想法,但只有在断定时机成熟后他才会重提此 
事,而这个时机直到 1986 年才到来。 
老干部退休 
 
 
在 1980 年 8 月 18 日的讲话中,邓小平还谈到了另一个容易引起分歧的问题:「﹝老同志衷诘谝晃坏娜挝瘢�
是帮助党组织正确地选择接班人??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参谋。」'195'当时还没有关于退休 
年龄的规定,很多老干部在找接班人的问题上拖拖拉拉。他们在事业高峰期赶上文革,被革职近十年,因而认为自己为 
党的事业作出了个人牺牲,现在终于能让他们发挥渴望已久的作用,但剩下的时间又没有几年了,因此不想放弃权力。 
再者,这些老干部也不想放弃官员的特权:住房、带司机的专车、勤务人员、重要会议上的座次和气派的宴会。 
此时中共还没有为高级干部建立全面的退休政策。如何处理下级干部的退休事务不是问题:上级干部制定规章, 
下面执行就是。麻烦在于如何对待北京的高层领导人。关于需要制定有关退休的一般原则,党的领导人能够达成共识, 
但是棘手之处在于细节:中国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需要这些老干部训练和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如何处理这几百名老干 
部的退休问题? 
在 8 月 18 日的讲话中,邓小平对他的计划作了说明。成立一个地位很高的中央顾问委员会,让老干部担任荣誉 
职务,继续享受与职务挂鈎的各种特权。老干部不难看出邓小平是要让他们变得「有名无权」——早在 1975 年 7 月邓 
小平就对军队的退休问题提出过类似方案。后来,政治局的老干部确实变成了中顾委的核心成员。 
此时,邓小平本人也打算在几年内退休。8 月讲话的几天后,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他是否会辞去副总理职务, 
邓小平说:「不但我辞职,我们老一代的都不兼职了。??过去??实际上存在领导职务终身制,??﹝这个贫壬系娜毕荨�
在 60 年代还看不出来,那时我们还年轻。??所以我们说,老同志带个头,开明一点好。」'196' 
几周以后,邓小平又对老一代不「开明」表示气恼。12 月 25 日,在为筹备六中全会和十一大而召开的一次为期 
十天的会议结束时,邓小平说:「中央在最近一年中多次强调,老干部要把选拔和培养中青年干部,作为第一位的、庄 
严的职责。别的工作做不好,固然要作自我批评,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197' 
1982 年 2 月中顾委正式成立,邓小平希望其成员辞去(在党和政府中的)正式职务。规定中顾委成员要有 40 
年的党龄和领导经历,邓小平是第一任主任,有参加政治局常委会议的特权。'198'  中顾委的全部 172 名成员保留全薪、 
级别和各种待遇,但不再在正式决策部门任职。'199'邓小平宣布,中顾委只会存在十到十五年。他解释说,之所以成立 
中顾委,是因为它的委员拥有过渡期所需要的特殊革命经验。 
邓小平让老干部有名无权的努力只取得了部分成功。很多老干部,包括陈云、王震和宋任穷,都成了中顾委委员, 
但仍然保留着过去的职务。他们退休后,赵紫阳说,在 1980 年代,他和胡耀邦虽说是总书记,其实只是大秘书,因为 
在这十年里实权一直掌握在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和「六人小组」(薄一波、彭真、邓颖超、宋任穷、杨尚昆和王震) 
手里。邓小平虽然位高权重,但也没有绝对权力强迫其他所有人退休。事实上,1982 年 3 月,面对来自老干部的压力, 
党刊《红旗》杂志宣布,由于党和国家规模之大,让「二三十名老同志留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是必要的。'1910'但 
是邓小平确实确立了在这些老革命辞世后将取消中顾委的原则。以后所有的职务也都会有任期限制。中顾委按原定计划 
于 1992 年解散,它给了老干部荣誉地位,减少了他们的权力,但并没有使他们完全放弃权力,直到邓小平在 1992 年 
完全退休。 
《苦恋》和文化限制 
胡乔木在 1981 年 7 月请邓小平拍板决定,刚拍摄完成的电影《苦恋》是否可以公映。提请邓小平注意是因为它 
的内容很有争议性,而且有可能成为近年来最热门的影片之一。这部影片根据同名剧本拍摄,电影剧本《苦恋》于 1979 
年 9 月刊登在《十月》杂志上,讲述一名艺术家在日本占领时期被迫逃离中国,在海外过了一段好日子后,1949 年决 
定回来报效祖国。因为有海外经历,这名艺术家总是受到怀疑与迫害,但他始终忠于自己的国家。艺术家的女儿打算出 
国时,他不愿让她走,失望的女儿对父亲说:「你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你吗?」两人谈话 
后不久,这位艺术家死在逃避红卫兵迫害的路上。在邓小平观看的电影版本中,父亲思考着女儿的问题,在雪中蹒跚而 
行,最后倒地而死,他的身体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邓小平看过电影后说,它「只能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共产党不好,社会主义制度不好」。他承认电影拍得不错, 
但这只能使它更加危险:「这样丑化社会主义制度,作者的党性到哪里去了呢?」'1911'邓小平的这个结论,为那些试图 
对文革受难文学进行区分的宣传干部提供了一个指导原则。'1912'给整个党抹黑的要予以禁止,只反映某些个人不好的可 
以放行。 
 
 
邓小平想制造一种比毛泽东时代更自由的气氛,因此剧本作者白桦尽管受到批判,邓小平仍允许他留在党内。当 
时,另一位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刘宾雁以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写下有关腐败干部的文章,邓小平也允许他保留党籍。甚至 
胡乔木这位正统思想的扞卫者也说,中央的文件要放弃「文学为政治服务」这种让很多知识分子反感的说法,他的替代 
说法是「文学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这扩大了可以接受的作品的范围。'1913' 
但是,描写过去的小说数不胜数,要把可允许的作品和不能允许的作品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分歧依然严重。邓 
小平批评《苦恋》十几天后,在中宣部召开的思想战线问题座谈会上,邓力群和胡乔木试图借助邓小平对《苦恋》的评 
语,筑起一道抗击批评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文学作品的强大防线。但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1950 年代的「文艺沙皇」 
周扬却发表了赞成文艺多样化的讲话,讲话令人振奋,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文革期间受过冲击的周扬,如今倡导的 
是他 25 年前作为「文艺沙皇」会批判的文学。他在座谈会上问,是让文艺变成死水一潭好呢,还是让它成为滚滚长江 
好?他自问自答:当然是滚滚长江好,尽管会带来一点儿泥沙。 
与会者对周扬的热烈支持使胡乔木处境难堪,他承认同志们有不同观点。但他坚持说,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这是他本人、邓力群和邓小平在整个 1980 年代用来批评那些他们认为过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