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让中国人和邓小平本人尤其感到震惊的,是发生在罗马尼亚的、反抗中国的老朋友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 
的日益高涨的群众运动,它在 12 月 25 日以两人被枪决而达到顶点。齐奥塞斯库是东欧领导人中唯一下令军队向平民 
开枪的人,中国领导人不可能不想到七个月以前北京类似的军事行动。确实,罗马尼亚的事态急转直下,导致了齐奥塞 
斯库被处决,这让中国领导人担心自己能否免于和齐奥塞斯库枣他曾表示赞成北京 6 月 4 日的镇压枣同样的命运。 
这种担忧的程度,大概可以从政府对中国民众掩盖罗马尼亚动乱的做法中看出。当齐奥塞斯库在 12 月 17 日下 
令军队向平民开枪时,中国媒体未作报道,只是在四天以后简单地报道说,齐奥塞斯库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对抗恐 
怖活动,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当无法避免报道罗马尼亚的大规模冲突时,中国媒体仅仅承认了新华社驻布加勒斯特 
办事处的一些窗户被子弹击碎。12 月 27 日齐奥塞斯库被枪决两天后,《人民日报》在第四版下方发布了一则只有一句 
话的报道:「罗马尼亚电视台 12 月 25 日宣布,罗马尼亚特别军事法庭判处齐奥塞斯库及其妻子死刑,这一判决已经 
得到执行。」'2245'斯考克罗夫特当时正在北京,据他说,中国领导人过去经常赞扬齐奥塞斯库,说他证明了共产党能够 
顶住自由派的猛攻,当他们听说罗马尼亚的事变后感到了惊恐。'2246' 
齐奥塞斯库遭到处决尤其令邓小平感到不安。齐奥塞斯库在 1985 年 10 月访问北京时,曾向邓小平颁发罗马尼 
亚的最高勋章「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之星一级勋章」。早在 1965 年 7 月,当中国和华沙条约组织仍有一些交往时, 
在如何争取对苏联和华约组织保持更大独立性的问题上,邓小平与齐奥塞斯库观点一致。齐奥塞斯库在 1982 年和 1985 
年访华时,曾获准在群众大会上讲话。也正是在齐奥塞斯库 1985 年访华时,邓小平请他向戈巴卓夫转达改善中苏关系 
的条件,这为戈巴卓夫 1989 年的访华铺平了道路。'2247' 
他当时宣布「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比过去更加紧密地合作」。'2248'同时,《参考资料》详细翻译了西方有关齐奥 
塞斯库的反对派日益壮大的报道,但一般群众是看不到这类报道的。'2249' 
12  月,罗马尼亚反对派运动的严重程度大白于天下之后,邓小平暂时停止了公开会见的活动。据官方的《邓小 
平年谱》,他在 12 月的前半个月有六次会见活动,但从 12 月 17 日枣齐奥塞斯库下令向人群开枪的那天枣到来年 
的 1 月 18 日(这一天他会见了香港商界领袖李嘉诚)之前,没有任何会见的纪录。'2250'因此,在罗马尼亚危机期间的 
12 月 21 日是江泽民接见了香港记者,以便平息港人的担忧,他们自「六四」以来对八年以后香港回归大陆时会发生什 
《人民日报》在 1989 年 9 月引用过对齐奥塞斯库的一次采访, 
 
 
么一直忧心忡忡。和邓小平一样,江泽民要在紧张的局势中表现出镇静;他解释了为何中国的情况与东欧有着根本的不 
同。他说,中国共产党能够在 1949 年建立政权,是依靠自己的军队而不是苏联军队取得胜利的结果;中国没有受到资 
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国一直以来都在改善人民的生活。江泽民解释说,在中国实行戒严不是为了对付不守规矩的学生, 
而是为了维护秩序。就像 1957 年时的邓小平一样,江泽民肯定了民主是一个可取的目标,但能做到多大程度的民主, 
取决于国家的政局稳定。'2251' 
从 1989 年到 1991 年底苏联解体,北京负责宣传工作的干部感到很难处理从东欧和苏联传来的消息。尽管作了 
很大的努力去掩盖、淡化、拖延甚至歪曲新闻,但事件本身毕竟还是时常让他们感到头痛,因为这些事件使他们不可能 
取信于民。1989 年 6 月 4 日,邓的军队镇压天安门广场示威者的同一天,波兰公民以民主投票方式选出了议会,这也 
是二战之后苏联占领东欧以来,东欧国家第一次举行这样的选举。但是《人民日报》直到 6 月 10 日,即邓小平向戒严 
部队干部发表讲话之后,才向民众报道了这一选举的消息,但仍然只字不提反对党候选人以压倒性优势击败了共产党候 
选人。早在 1980 年代中期,当雅鲁泽尔斯基(Woyciech Jaruselski)取缔深得民心的团结工会时,北京的媒体曾为 
之拍手称快;而在 1989 年 11 月雅鲁泽尔斯基被赶下台时,深感震惊的北京官员并没有向中国民众及时报道这一消息。 

'2252' 

从 1989 年 9 月底到 10 月初,当成千上万的东德人涌入西德避难时,中国的报纸却在继续赞扬东德。例如,10 
月 7 日(东德共产党统治 40 周年纪念日)东德爆发大规模抗议时,《人民日报》不但只字不提,反而误导人们说:「东 
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现在已经加强了团结。」然而,这种向中国民众掩盖东欧事态真相的做法只会对北京的领导产生 
不良影响。当 11 月 11 日柏林墙被推倒时,《人民日报》再也无法掩盖这一消息了。'2253' 
1990 年 2 月的苏共全会讨论了放弃党对权力的垄断的问题,《人民日报》没有作任何报道。全会结束那天,《人 
民日报》根本没有提到苏联,而是宣布「在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肯定会发生新的动乱和战争,国家将陷 
入分裂,人民将遭受苦难,更谈不上国家建设」。第二天报纸才登出莫斯科的苏共全会同意放弃垄断权力的消息。'2254' 
苏联解体后,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像很多西方人一样高兴。有人甚至向可靠的朋友重新提起 1950 年代中国采用苏联式工 
业化时的一句著名口号:「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涵义却非常不同。 
邓小平在 1989 年底辞职后不再积极参与处理东欧和苏联问题,但是他不可能回避这些事态发展的后果。从 1989 
年到 1992 年,他试图加强群众的信心:中国共产党不同于东欧或苏联共产党,它能挺过去。他没有预言苏联或东欧会 
发生什么事情,但他从 1989 年底开始使用「不管东欧或苏联发生什么」作为开头语,以表明中国的情况不同。邓小平 
坚信加快发展经济是保持人民拥护的关键,因此他一再表示实行能使经济不断进步的政策的重要性。 
在一个特别敏感的日子,即 1991 年 8 月 20 日,苏联保守派发动政变将戈巴卓夫软禁在克里米亚的一幢乡间别 
墅里的第二天,邓小平把高层领导人枣不久前才从莫斯科回来的江泽民,还有杨尚昆和李鹏枣叫到一起,让他们增 
强决心,团结一致做好工作,避免发生分裂。邓小平重申,尽管发生了动乱,由于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功,中国能够顶住 
外部压力。他承认中国有可能波浪式前进,快速进步时期之后会进入调整期。他还指出,世界形势的巨变给中国提供了 
前进的机遇,但是如果不抓住机遇,其他国家就会迎头赶上,又把中国抛在后面。最后,邓小平向他的同事重申,强调 
经济增长不意味着中国要忘记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2255' 
1991 年 10 月 5 日,在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脱离苏联、开启了苏联解体的过程几个星期之后,邓小平 
接待了硕果仅存的几个共产党国家之一北韩的领导人金日成。他对金日成说,中国仍将坚持经济上改革开放,同时也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证明中国需要共产主义体制,他说,中国今年发生水灾时没有哪个国家能为中国解决问题。中国 
能够有效应对水灾,是因为有共产党的领导。'2256'  1989 年 10 月 26 日,邓小平就曾宣布对党的体系的信念,他对泰国 
首相差猜说:「中国搞社会主义,是谁也动摇不了的。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257' 
尽管中国领导人在向民众报道苏东巨变时动作迟缓,但他们很快就根据新的现实调整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当巴尔 
干几个共和国宣布独立时,中国立刻给予承认;1991 年 12 月 25 日苏联总统戈巴卓夫宣布辞职,俄国国旗取代了克里 
姆林宫上的苏联国旗时,中国很快就从外交上承认了俄国和其他独立国家。'2258' 
邓小平在试图说明苏联犯下的错误时宣称,苏联没有及时进行经济改革,高层领导人没有坚定地维护共产党。相 
反,苏联领导人与美国搞军备竞赛,钱花在了这种竞赛上,而没有用来改善普通民众的生活。苏联的领导层享受着优越 
的生活,但苏联人民并不是这样。在天安门悲剧之后的困难时期和苏联解体的时期,邓小平不断重复着一句口头禅:「冷 
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2259' 
 
 
无论邓小平本人在「六四」后对中共的前途有何疑虑,没有纪录证明他对中共有能力克服东欧和苏联共产体制崩 
溃带来的困难有过任何怀疑。他在公开场合总是表现得镇定自若,他相信中共能够挺过去,并最终取得胜利,经济也将 
继续增长。他记得自己三次受到批判,丢了官职,但每一次又都回来了;他见证过自己的部队打了败仗但取得了最后的 
胜利;他见证过中国在大跃进和「文革」之后的复元。邓小平在 1989 年「六四」之后的三年中,向公众展示着他的毅 
力、坚韧和十足的自信,在这种环境中能有如此表现的世界领导人并不很多。 
对保守的经济政策失去耐心:19891991 
党内的气氛不允许邓小平扭转 1988 年放开物价后为消除通货膨胀和民众恐慌而实行的保守经济政策。但是邓小 
平由衷地认为,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维持民众的支持以避免东欧和苏联的命运。从 1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