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邓小平时代(港版无删节全本)作者:傅高义-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Political Cooperation;〃 Wall Street Journal; February 5; 1979; 6。 
'1191'会讲中文的国务院官员安德生(Donald  Anderson)曾陪同邓小平一行游览了各地。见 
Tucker; ed。; China Confidential; p。 330; New York Post; January 29; 1979。 
'1192'Fox Butterfield; 〃Teng Inspects Boeing 747 Factory;〃 New York Times; February 
6; 1979; A1。 
'1193'Don Oberdorfer; 〃Teng and Khrushchev。〃 
'1194'Richard L。 Strou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February 5; 1979。 
'1195'Harry F。 Rosenthal; Associated Press; Atlanta; February 1; 1979。 
'1196'Atlanta Constitution and Atlanta Journal; February 1; 2; 1979。 
'1197'LWMOT; Tape 22; p。 6。 
'1198'Schell; Watch Out for the Foreign Guests; p。 124。 
'1199'Houston Post; February 3; 1979。 
'11100'Oberdorfer; 〃Teng and Khrushchev。〃 
'11101'Associated Press; Seattle; February 5; 1979。 
'11102'LWMOT; tape 22; p。 14。 
'11103'Carter;  Keeping  Faith;  p。  207。  更完整的日记后来出版,见 Jimmy  Carter;  White 
House Diary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0)。 
'11104'Carter; Keeping Faith; p。 207。 
'11105'Carter; Keeping Faith; p。 216。 
'11106'据唐?奥伯多弗,他曾作为记者全程跟随了赫鲁晓夫和邓小平的访问。见  Oberdorfer; 
〃Teng and Khruschev〃; Richard L。 Strout;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February 5; 1979。 
'11107'Smith; 〃The Role of Scientists in Normalizing U。S。China Relations。〃 
'11108'David M。 Lampton; A Relationship Restored: Trends in U。S。China Educational 
Exchanges; 19781984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86); pp。 3032。 
'11109'Harry Thayer and Arthur Hummel; in Tucker; China Confidential; pp。 326328。 
这些问题以及对中国人权纪录的关切,也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1979 

年 1 月 29 日的社论中提出。 
'11110'2008  年  2  月对邓的英语译员之一的施燕华枣后任中国驻卢森堡大使枣的采访,和 
2006 年 11 月及 2009 年 4 月对邓小平访美之行的译员冀朝铸的采访。 
 
 
第 12 章 

组建领导班子:19791980 
邓小平 1978 年 12 月成为中国的头号领导人时,他自己的领导班子还没有到位,也没有形成足以凝聚民众的有 
关中国未来的明确构想。当时,他要与仍正式担任党主席和总理的华国锋及其在政治局的四个支持者分享权力。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已步入权力结构的顶端,但这个权力结构并不是由他创立的。 
邓小平不太在乎头衔,他更为看重的是建立一个能干的班子和组织,他能与之一起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还要再 
用一年时间,他才能取得牢固的控制权,选出关键领导人,使他们和他的计划到位。在这段时间,他要削弱和清除华国 
锋及其同盟,用自己的班子取而代之,逐步推进自己的纲领。他成为头号领导人后,还要想办法对付毛泽东去世后在党 
内仍然无处不在的影响。他在为自己的领导班子和中国人民制定新的路线时,要尽量减少一些人的抵触情绪枣他们仍 
然崇敬毛泽东,指责邓小平是中国的赫鲁晓夫,要在中国搞「非毛化」和「修正主义」。 
1979 年春天,邓小平力求对某些保守派有所安抚,他们担心邓小平可能大胆地推动开放。军队和政府的很多高 
层干部对邓小平攻打越南的决策是否明智也有所疑虑,并公然表示他们担心邓小平正在背叛党,把国家带向资本主义道 
路。1979 年 3 月 30 日邓小平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是很重要的一步,弱化了保守派的批评。但是,他还要 
与抵制他的势力周旋数月,才能牢固建立起自己的班底。 
邓小平得到了强大的支持,但对他的抵制也很明显。例如,军队报纸《解放军报》在 5 月 21 日的一篇报道中说, 
许多部队单位抵制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据一些单位说,多达三分之一的军人不支持三中全会精神。 
有报道很多军人拥护华国锋,不是因为他本人的成就,而是因为毛泽东选定了他,因为他们认为华国锋拥护毛泽东的路 

线方针。'121'城市精英更倾向于批评毛泽东,但农村人普遍更愿意接受对毛泽东的崇拜。来自农村的军人尤其喜欢农村 
的集体制度,因为它给军属提供特殊照顾,很多人退役后有望在农村的集体单位就业,他们觉得邓小平的改革威胁到了 
这种制度。 
为了对付这种保守派的压力,邓小平在 1979 年春天发动了一场运动,以巩固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讨论的支持,他指示干部要「补课」,以加强他们对他的改革路线的支持。在公开场合,邓小平并不批评毛,而是把那 
个时期的问题归到林彪和「四人帮」头上。为了维护党的团结形象,他小心地不与华国锋直接对抗,而是只批「两个凡 
是」。 
虽然华国锋主席的权力已被削弱,他还是在 6 月 18 日开幕的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了政府工作报告。当时 
与会者都没有意识到,这是华在党或政府会议上的最后一次重要讲话。这次讲话后不久,邓小平觉得对党进行调整的时 
机已经成熟。 
登黄山归来与党的建设 
1979 年 7 月 11 日,邓小平启程前往华北和华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出游。这次出游从登安徽省的黄山开始。 
黄山是中国的名山之一,在文学和历史上一向享有盛誉。邓小平于 7 月 13 日开始登山,两天后返回。对于任何一个 75 
岁高龄的人来说,这种旅行都是令人惊叹的壮举。邓小平登山即将结束时歇脚的照片被广为传播,照片中的他卷起裤脚, 
拿着手杖,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邓小平回到山下的住处时,迎候他的是他的盟友、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后者曾解决过 
铁路运输的难题,如今正在为清除农村改革的障碍铺路。邓小平在黄山的住处也有记者在迎候,他对记者们说:「黄山 

这一课,证明我完全合格。」'122' 
北京一些政治嗅觉灵敏的干部认为,邓小平登黄山,就像毛泽东著名的游长江一样,他要让人们看到一个健康的 
领导人,准备在国内政坛上大干一场。'123'  不过,毛泽东 1966 年 7 月畅游长江,是针对当时人们担心 73 岁的主席的 
健康而刻意安排的,且被中国的宣传报道过度渲染,精明的读者很难相信,年迈的毛泽东能够像宣传中所说的那样创下 
 
 
游泳速度的世界纪录。而邓小平登黄山则被当作一件平常事来看待,它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身体非常健康,要精力充沛 
地做一些事情。 
邓小平要做的新工作是什么呢?党的建设枣为关键岗位选出高层干部,选拔和培养新党员。登黄山几天后邓小 
平就在海军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他在会上说,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准备接班人。'124'邓小平说,中国 
的重要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现在需要集中力量抓组织问题枣要选拔和培养干部。三中全会确定了实现 
四个现代化这一政治的核心目标。邓小平在 3 月 30 日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以及他对毛泽东思想的解释枣实事求 
是枣使思想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现在则要适时地确立标准来选拔和培养干部以形成领导班子,要先从上层开始,然后 
中层,最后是基层;要吸收和培养新党员。这次讲话后不久,邓小平又视察了上海、山东和天津,在这些地方召开了几 
次会议,鼓励当地党委制定培养人才的计划。 
邓小平在选择党建的时机时,遵循着历史惯例。自中共建党以来,一旦一方在争论中获胜并巩固了权力,其领导 
人不但要选拔高层干部,还会开展吸收新党员的运动,使符合其标准的人进入党内。1979 年大多数老干部都已复职并 
身居要位,取代了文革中占据要职的军人和造反派。华国锋在 1979 年夏天时已经失势,不可能在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 
作用。邓小平和他的老干部们处于当政地位,因此他们能够在培养哪一类干部上取得相当大的一致。 
多年来,在党内斗争中胜出的一方,对于寻找哪一类新党员各有偏好枣或革命者、或军人、或激进派。而邓小 
平需要的是能为四个现代化作贡献的人。具体说来,邓小平寻找的干部要有能力处理外贸、金融和技术问题,这又意味 
着吸收和提拔那些学历较高、掌握科技和管理知识的人。对于很多现代社会的领导人来说,这也许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但在当时的中国,这意味着一种根本的转变。在毛泽东时代,「红」一向比「专」更重要。自 1949 年以来,大多数领 
导岗位都是由「红色背景」的人担任,他们多来自工人和农民,而 1949 年以前受过教育的专家,因出身于有财力供其 
上学的家庭,被贴上了出身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标签。邓小平宣布,这些旧阶级已经消失,他需要有能力的人,不管 
他们是什么出身。为了给新的高层领导人让路,他要清除认同保守政策的政治局成员,首先是华国锋的四个拥护者枣 
汪东兴、吴德、陈锡联和纪登奎。他向人们解释,这些人的解职以及对新领导人的选拔,是按照建设四个现代化的需要 
作出的。 
虽然邓小平直到 1979 年底才宣布了为其领导班子的关键岗位所作的选择,但这一年的大多数时间,他都在进行 
思考、谘询和观察。除了为数不多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