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晋血-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切实可行地政策很重要。”

骑兵做为目前使用的三大兵种之一。虽然跟步兵水军的规模相比显得小了一些。但是郭烈的话依然具有很大的份量。

在湘州内能够领兵打仗的人在何越的训练之下可以说比比皆是。可是对于这样的政策。除了寥寥几个人之外。很少有人能够看得这么远。不少军官依然沉浸在初次北伐胜利的喜悦之中。

这样的会议何越早就有心召开。但是一直拖到现在。何越也是用心良苦。既不想打击手下军官士卒地积极性又想给他们提出这次北伐中地不足之处。所以才到各项奖励基本结束之后。才召集将领举行会议。

对于怎么制定政策。军队的军官们当然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们也知道这次何越让他们来不是要讨论政策要怎么制定。而是要他们看看已经拟好地政策是否可行。

果然在郭烈说完之后。梁津总参谋部最重要的参谋李度点头道:“郭烈说的对这次北伐鲜卑慕容主要是为了提高江东士民对北伐的认知度。其次也是为了看看我们湘州是否真的初步具备的北伐的能力。至于军事上的打击倒是其次。而这次的结果也是我们意料之中的大获全胜。这说明我们湘州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北伐能力。对于局部的战争我们湘州已经有能力克敌制胜。即便是不与刘裕协同北伐一样能够取胜。这次北伐的好处。在未出征之前大家都已经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

李度顿了顿接着道:“经过这样一次北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目前湘州的还不具备频繁和大规模的战事。连年征战对于湘州来说。现在还不具备应付的手段。就拿这次北伐军回来的抚恤和奖赏来说。基本上等于我们三州一年的产出。虽然三州的产出还在继续增加。可是一年的战事需要一年的产出显然给我们的财赋带来巨大的压力。”

江大龙听完李度的话之后瓮声瓮气地道:“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调整奖励支出。再不行减少降低我们士卒的饷银。我们湘州的士卒是江东所有军队中饷银最多的。稍微减少一些应该不成问题。况且我们的很多士卒也不是为了饷银而参战的。”

江大龙是何越最重要的班底。跟随何越时间较长。此言一出。大堂内的将领们鸦雀无声。他们以为何越这次要真的降低饷银了。

何越对江大龙笑道:“朝令夕改是不可取的。而且这次的事情是大事件不是小动作能够解决的。”

李度点头道:“将军说的对。为了让我们能够持久北伐。这样降低饷银的做法是不行的。”

何越跟李度的解释让将领们松了口气。接着赵昊问道:“那我们要如何才能够让湘州持续北伐“这次北伐鲜卑慕容在目的和手段上面都很正确。所以攻下广固也是想当然的事情。但是未来的北伐就不能再这么做了。我们攻下青州。除了让江东的士民能够很加认识北伐之外。对于我们湘州本身来说并无好处。反而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若是我们以后都这样做。会造成怎么样的后果。各位想必都很清楚。”

“我们出钱出力出人。为别人打地盘。虽然我们没有伤虎之心。但是虎有伤人之意。我们不得不防。”

水军内的一个师级将领有些沉吟地道。

“不错。为了能够让我们的北伐更具有可行性。我们总参谋部已经拟好政策。供各位商议。”梁津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大堂内的众人。接着道:“未来对于各位作战的要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趋利以战。这次北伐鲜卑慕容可以说是测试我们湘州的能力。所以与未来真正的北伐有所不同。只有趋利以战我们才能拥有更长时间的作战能力。

何越在梁津说完之后接着道:“趋利以战不仅是要看准能够看见的利益。还有看不见的利益。我们所有的军队必须做到在携带较少的粮草辎重的情况下跟敌人有较长的作战时间。还有我们必须在每次战争中得到一定的地盘。还有必须获取更多百姓的支持。趋利并不是只关注看得见的利益。”

何越的话让大堂内的将领们心中恍然。原来这次召集他们来就是要跟他们说明。未来在战争中首先是要抢地盘收拾民心。争取打一仗就争一批土地回来。然后开发土地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样才能够持久作战。

光是凭着湘州广州交州三州而想驱逐胡虏。在后勤方面的供给上就会有些困难。争地以战就成了他们北伐的唯一法宝。

这样的情况本来是不必专门召开会议说清楚的。但是现在由于何越等人要争的不是天下。所以在北伐方面可能会跟刘裕协同作战。因此在双方交好的情况下争地。不仅要获取更多的土地。还要有一定的手段才行。这并不是光靠打仗就能够办到的。

李度见何越的话出口之后。大堂内都没有反对的声音。接着道:“现在刘裕已经攻取青州。北伐的第一步已经迈出。青州之地是北伐右翼。关系重大。由于距离我们湘州较远。所以这地方只能让给刘裕。”

冯奕不解地问道:“现在我们跟北方并不接壤。不仅在北伐方面有困难。而且就算攻下北方的土地也未必能够守得住城池。总参谋部对此有何高见?”

李度说着转向身后大堂内悬挂着一张地图边上。指着北方的土地道:“我们北伐不仅仅是要打胜仗。而是在攻陷胡人的城池之后还要保证不被胡人重新夺回去。我们湘州跟北方并不接壤想要北伐扩大地盘比较困难。目前来说确实如此。刘裕派他弟弟刘道怜亲自守荆州。就是有跟我们避免出现冲突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可以北伐。只是麻烦一些而已。至于说攻陷了敌人的城池之后要保住城池而不被人抢回去。我们必须要做的是攻陷敌人很难攻陷的城池。”

李度到湘州之后。这次还是第一次侃侃而谈。也是这次奠定了他在何越阵营中的地位。为顺利接手梁津的总参谋长的位置做出准备。

看着李度淡定的样子。大堂内的众人知道。湘州又有一颗将星浮出水面。 

第七十一章 北伐三道

冯奕向李度道:“天下无不破之城。胡人若是不能攻陷。必然是坚城。对于坚城我们又如何才能攻陷。”

李度笑道:“守敌之不攻之所。我们画的便能守之。北伐大事。不仅要的天时。谋人和还要能通晓的理。当今北伐能北出的路途一共有三条。第一条便是当年诸葛武侯北伐的路途。由汉中出兵渭南。由西向东进入长安。第二条便是由荆襄出兵。直入潼关或者入管、洛。第三条就是由青州出兵北上邺城。或者溯大河进入洛阳。”

李度的话让大堂内的一众将领各自点头。这些常年领兵打仗的人对于各处的形都有一定的了解。由于是北伐在湘州声势浩大之后。对于北伐如何取路。许多人都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连专门议论北伐而有著书立传者。

不过对于李度的话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常鸣远这步兵军长向李度道:“除此三条北上之路之外。还可有淮南北方取河南之的。收豫州各处。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若我们能取洛阳便可兵渡黄河北上。李参谋为何没有说这条大路?”

李度笑道:“此事正是我要说的。在下特别不提此事。就是要告诉大家。此路不通。”

李度此言一出。军部大堂内众将哗然。李度解释道:“在下之所以觉的此路不通是有移依据的。并非无的放矢。从淮南北上取管、洛本身就是一种失误。要从淮南经营管、洛。首先必须清扫淮南西北的汝阴、新黎两郡。北上管、洛时还要攻陷陈郡、颍川、襄城三郡。在攻陷了三郡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兵向管、洛。不过依照我军最快的速度兵围管、洛需要多少时间。”

常鸣远沉吟了一会之后道:“若是谨慎处置。从淮南出兵到围攻洛阳需要两年时间。若是洛阳有备。从围城到破城最少需要一年时间。”

李度点点头道:“常将军所言较为中肯。但是我们从淮南出兵。必须依靠春夏时多雨天气。江河水涨时行船以便转运粮食。若是我们行动迅速从淮南出兵到攻陷洛阳这些外围城池。一年时间便已经足够。但是等到秋冬时。北方胡马彪壮。一旦江河解冻。胡马南下。再加上我们粮草转运不及。豫州之的有几城可守?”

常鸣远呆愣了一会之后。照实回答:“估计除了颍川郡之外其他的都受不住。”

“不错。河南四方之敌。我往敌来。取之徒损物力。又不能久守。因此豫州在北伐时除了直接攻打洛阳之外。其他城池无需考虑。”

李度解释完之后。大堂内的众将才明白过来。李度为何要说兵出淮南之路不通。这不是说他们攻不下豫州的其他城池。而是等秋冬江河乏水时。他们受不住城池。这也可以解释了李度所说的攻陷敌人不能攻陷的城池。

李度接着道:“如今刘裕的青州于北伐大有好处。若是江东齐心协力。北伐可在三五年内完成。但是由于各有顾及。所以三五年目前是不可能的。”

见李度说出这样的话来。何越忍不住问道:“如何才能够在三五年内完成北伐?”

不仅是何越想知道。就连大堂内的众将也想知道李度为何要这么说。

“若是倾江东之力。各士族不再关键时候内乱。只要厉兵秣马三五年江东可出三路北伐。三路便是从汉中。荆襄。青州同时出兵。首先在青州驻重兵。派一员大将窥视邺城。同时修泗水到大河的沟渠。等泗水连同大河之后。泛舟而上兵逼管城。下洛阳。鲜卑拓拔因为青州有兵窥视邺城必然不敢与我交战。即便交战也是小打小闹。不会伤筋动骨。其次出兵荆襄。溯汉水而上兵分两路。一路往潼关。遥张声势。另外一路配合青州之兵攻陷。从汉水直扑洛阳。由汉水到洛阳之间并无大郡。所以能够迅速前往洛阳。第三路约好周家从汉中出兵渭南。若能取渭南便可顺流而下取关中。一待洛阳战局结束。便是兵向长安。”

梁津点头道:“若能取长安洛阳又加上青州。豫州河南之的其余郡城不战自降。只要再隔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