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首长第一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二号首长第一部- 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他一些政治或者军事派系。这些军事派系,哪一个都有几十上百万人,比当时

的共产党强大得多。

钟绍基说,不错,当时共产党的军队实力,可能远不如这些军事派别。

唐小舟说,在当时的形势下,杭日,肯定是所有政治军事派系一致的目标。

谁不杭日,谁就死路一条。这其实是不用讨论的,有人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

个人就是汪精卫。汪精卫选择了和杭日完全相反的路,选择了和日本人同流合污,

结果,他败得很惨,成为了历史的罪人。当然,还有其他人或者其他政治派别,

选择了投靠日本人,结果也都一样。所以说,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根本

就不会选择一个必败的结局。这是要点之一。

钟绍基似乎有些明白了,问道,要点之二呢?

唐小舟说,要点之二,在杭日统一阵线内部呢?是不是和国民党紧密团结,

就是惟一出路?共产党的经历告诉我们,绝非如此。

钟绍基说,这大概就是你的立点了。

唐小舟说,我一直在想,国民党为什么选择了正面抵杭?为什么不像共产党

一样,选择侧后迁回?国民党的正面抵杭,可以说是在正面消耗,而共产党的侧

面迁回,却是在侧面发展。

钟绍基说,国民党必须正面抵杭,它拥有一国的资源,如果不正面抵杭,用

不了多久,日本就会占领中国的全部,那样的局面一旦出来,杭战就失去了意义,

国民党作为政府也就失去了对全国的领导和控制。

唐小舟说,对,国民党作为中央政府,它必须正面抵杭,哪怕明知是巨大的

消耗,他也必须消耗。这是一级政府对国民必须承担的。可是,国民党是否就只

有正面抵杭一条路可走?这一点,就很有必要讨论了。现代战争是立体的全面的

多方位的战争,是多种形式的结合。任何一个战略家,都应该明白一点,一条道

走到黑的战争,肯定是失败的战争。可非常不幸,国民党却坚持正面抵杭,并没

有很好地采取其他形式,尤其是像共产党那样,建立敌后根据地。我知道,国民

党也曾想到过建立敌后根据地。可他们试了试,弄了一些所谓的游击队组织,可

这些组织并不成功,他们最终放弃了。共产党却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走得非

常艰难,非常曲折,毕竟成功了。正是借助杭战,共产党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用

今天的话,也许可以这样说,共产党利用杭战,经营了自己。

钟绍基说,这好像也不是什么新观点吧2

唐小舟说,可能不是。但我想,共产党如果不这样走呢?他会怎么走,能怎

么走?恐怕只有两条路,要么走汪精卫的路,不和蒋介石合作,就和日本人合作。

要么走晋系桂系的路,和蒋介石紧密合作。这三条路,只有一条路,后来的历

史证明,是完全错误的,那就是和日本人合作。也只有一条路,证明是最正确的,

那就是既和蒋介石合作,又保留自己的特点和策略,有相对的独立性。

钟绍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时那种形势下,要能判断

出哪条路是最正确的,实在太难了。像汪精卫陈公博这样一些人,都不是傻子,

而且是非常杰出的人。

唐小舟说,是,只要能够在社会的顶端领导潮流的人,肯定不是一般人。我

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汪精卫没有看明白,毛主席看明白了?我注意

到一点,像汪精卫蒋介石这样一些人,是一些读洋书的人,受的是日本教育。毛

主席呢?受的是中国教育,甚至教育程度远远不如汪精卫蒋介石,因为不足,所

以他更加努力勤奋。他对于古代一些东西的研究和理解,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比。

比如三国史。如果撇开某些因素进行一番比较的话,三国的历史,和中国杭日

战争的历史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钟绍基说,也是三股力量,而且是对比极其悬殊的三种力量。

唐小舟说,仅以军事政治力量判断,曹操势力如同日本,强大无比。孙权势

力就如国民党,虽然远远比不上曹操,却比第三股势力强得多。最弱的是刘备,

弱得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如果历史能够重来的话,曹操应该怎么干?联合孙权,

把刘备先干掉,然后再和孙权争天下。

钟绍基点起一支烟,猛地吸了几口,说,你这样一说,我还真有点明白了。

唐小舟说,当然,三国和杭日战争,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我同时也想,或许

毛主席当年并没有从三国受到多少借鉴,只是处境和刘备以及诸葛亮极其相似,

被逼出来的。阎锡山、龙云、李宗仁那些人,虽然和蒋介石有政治分歧,但他们

同属于国民党。只不过国民党不同的派系而已,总体来说,他们既会有斗争,又

会有共同的政治利益,所以,他们无论怎样斗来斗去,也是在一口锅里搅和。共

产党不同,属于完全不同的政党,共产党如果走阎锡山他们的路,最终不是被国

民党同化,就是被国民党消灭。如果被国民党同化,就只可能成为国民党内的另

一个政治派系,其实力,甚至会远远弱于晋、桂、滇。像东北系、四川系、广东

系这样强大的派系,都能被蒋介石逐步蚕食,何况实力最弱的一个派系。

如果不愿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政治派系,结局肯定就是被消灭。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好研

究的?既不想当汪精卫,又不想成为国民党内的另一个阎锡山、李宗仁甚至更不

想成为杨虎城张学良,就只有另辟蹊径。

钟绍基说,有道理,有道理,每次和你谈话,都让我学到很多。老弟呀,干

脆,我向赵书记把你要来如何?先当副秘书长,过几年再给你解决。

唐小舟说,好呀,哪一天,赵书记同意放我的时候,我一定到你这里来。

第二天,唐小舟在市公安局转了一天,下午回了高岚,晚上和刘风民一起吃

饭,在家里住了一晚,次日返回雍州。


第十六卷 神秘而来的调查组

夏天说到就到了,天气热了起来。知了整天叫得人心烦。

扫黑行动已经开始几个月,唐小舟也将所有的市州全都跑过了,有些重点地

方,跑了几次,结果让他充满了忧虑。惟一有成绩的是柳泉,基本将该抓的人都

抓了。可是,审讯工作遇到了难题,那些人很会使用绒默权,无论问什么,就是

不开口。其他地方,沪源和雷江虽然有些进展,可嫌犯都跑了,抓不到人,工作

也无法打开局面。

最让唐小舟困惑的是赵德良的态度。两个多月过去了,扫黑工作毫无进展,

赵德良却不发出收兵指令。刚开始还有些人在赵德良耳边说,这个黑是扫不下去

了,不如趁早收官。到了现在,所有人不再在赵德良面前提起此事,大家对此讳

莫如深。赵德良也几乎不召见杨泰丰等人,偶尔,杨泰丰要求向他汇报,他也是

找借口推掉。

最终的结案陈词,渐渐送到了公安厅,一切都没有脱离当初的预想,大部分

汇报材料,都只有一个结论,经过两个月的调查,本市虽然有一些犯罪团伙,但

还没有形成黑恶势力。

终于,唐小舟接到侯正德的电话。

侯正德问他,你在哪里?

唐小舟说,我在闻州。

侯正德说,赵书记叫你回来。

唐小舟有点意外,问道,什么事?

侯正德说,没说,只是叫你今天赶回来,晚上,他要和你谈一谈。

晚上谈?现在已经快五点了,外面下大雨。进入六月,就是南方的汛期,每

年到了这个时候,防汛都是头等大事。就算能够避免发生大面积的洪涝灾害,也

很难避免次生灾害。连续几天,省委都在开会,研究防汛减灾工作。这种时候,

赵德良把他叫回去,目的何在?

这次的雨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时断时续,时大时小。唐小舟驾车上路后,

恰好赶上了大雨,高速公路上积了一层水,新的雨点落在上面,溅起一层水雾,

降低了能见度。唐小舟不得不异常小心地开车。一路上,看到好几起车祸现场,

要么追尾,要么撞向了路边护栏,最惨的一起,一辆大货车倾倒在路面以外,四

轮朝天。

路上走得慢,回到雍州,已经晚上十点,顾不上吃饭,唐小舟立即和侯正德联系。

侯正德说,赵书记还在开会,阳通市发生山体滑坡,有十几个人被埋,几十间房屋被毁。
  
东涟市有一段公路被山洪冲毁,一辆长途客车被水冲翻。此外还有

其他一些次生灾害,省里在开紧急会议。

唐小舟找个路边摊吃了一碗粉,赶到省委。省委常委会还没有散,因为阳通

市被埋在泥石流中的人,还没有下落,现场抢救工作,仍然在紧张进行。

唐小舟坐在办公室里和侯正德聊天。他问侯正德,赵书记把我叫回来,可能

是什么事。

侯正德说,具体情况,赵书记没有说,我估计,可能与扫黑有关。公安厅送

了一份报告过来,扫黑的形势很严峻,下面的意见很大,公安厅也出现了分攻。

此外,最近一段防汛形势严峻,到处需要人,大量警力陷在了扫黑工作中,这几

天的防汛工作会议上,不断有人提出这个问题。不谈扫黑工作成效,只是说,在

这种形势下,扫黑工作应该暂停,所有一切工作,都要以防汛减灾为重。

唐小舟明白了,提这些意见的人,有些自然是替赵德良着想,不要给别人抓

住把柄做你的文章,有些,肯定就是在做文章,给赵德良施加压力。赵德良承受

的压力到底有多大,唐小舟没有直观感受,却可以想象。

直到十一点半钟,常委会才散了。唐小舟听到有人出门,立即和侯正德一起

过去清理会场。赵德良虽然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事情显然还没有完,仍然有好

几个常委在他的办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