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舟对此的反应是往她的卡上打了三千块钱。
这所有一切,对于唐小舟来说,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想一想可以,真的去做,那是半点可能都没有。在领导身边工作,他根本Ix没有自已的假期,甚至没有自已的时间,他的全部时间,都是领导的。赵德良的国庆行程早已经定下来,他要去北京。是去北京而不是回北京。
赵德良这次去北京,队伍比较庞大。黎兆平带了几个人,他们要去广电总局活动,拿到一个电视娱乐节目的批文。江南烟草集团的王禺丹和秘书骨晓形小姐,也是随行成员,他们有一个实业拓展计划,需要得到中烟集团的支持,赵德良将替他们在国务院以及发改委走动一下,从背后助他们一臂之力。雍州市计划在雍江上修第四座大桥,立项报告已经上呈,驻京办已经跑了很多次,赵德良需要去烧最后一把火。武广高速铁路已经立项,将横穿整个江南省,总里程有一半以上在江南省境内。江南省境内,预计将投资400个亿。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一个站点,又能多出好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这个项目,对江南省的GDP拉动,将是巨大的。
队伍虽大,真正能够接近赵德良的人并不多。整个晚上,主要是黎兆平、巫丹和唐小舟陪着赵德良。
唐小舟随赵德良进京的机会很多,一个月至少有一两趟,多的时候,每隔一两天就要往北京跑,甚至有时候早上到,晚上就踏上返程。每次和赵德良同行,
路上都很沉闷,这是因为赵德良放不下官员的架于,唐小舟又无法排除骨子里的奴性。
换个角度看,端着的官员架子,很可能就是官场奴性的另一种表现。如果说官场升迁存在一个阶梯的话,奴性,很可能就是连接楼杯的沙子,细微得让你看不到,却又非常重要。不想当奴仆,你就永远别想成为公仆。
曾几何时,唐小舟对奴性深恶痛绝,等他在官场的时间久了,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奴性其实是官场的基础。官场如果没了奴性,如同建筑没有沙于,肯定就会崩盘。 只有这次进京,唐小丹是最轻松的,这种较松,不足因为他没有事可干,而是因为现场气氛。黎兆平虽然也是官员,可在赵德良面前,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同学,加上他本身桀骜不驯,在这个高官同学面前,也没有丝毫奴性。此时的四个人,就是完全的朋友。气氛当然轻松下来。
巫丹抽烟,烟瘾不小,赵德良、黎兆平和唐小舟三个人都不抽烟,巫丹不好意思在包厢里抽,每隔一段时间,便要走出包厢过烟瘾。
有一次,巫丹又出去抽烟了,赵德良主动问黎兆平,听说你和巫丹的丈夫是好朋友?
黎兆平说,是。
赵德良问,好到什么程度?
黎兆平笑了笑,说,老板你别挖个坑让我往下跳。
赵德良点了点黎兆平的鼻子,说,你小子。
黎兆平借此话头,说,老板你也是,林志国在岳衡县的政绩有目共睹,何况,巫丹……的丈夫。解决一下他的问题,也算是顺水人情吧。
这话让唐小舟十分吃惊。伶牙俐嘴的黎兆平,竟然也有口齿不清的时候。显然,林志国已经找过黎兆平。黎兆平这个人,真是够仗义。唐小舟便也做起了顺水人情,说,林志国是巫丹的丈夫?听说岳衡县对岳衡市的GDP贡献值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多?
黎兆平说,对林志国,我还是比较了解的,他的能力很强。
赵德良说,你也跑官?
黎兆平说,我不为自已跑官,我当伯乐。
赵德良说,你这个伯乐啊,恐怕是近视眼。
黎兆平说,我的眼晴好得很,双眼一点五。
赵德良说,在政界,一点五的眼晴,恐怕不仅仅是近视眼的问题。一个官员,尤共是高级官员,需要的是透视眼。
黎兆平问。首长。你的透视眼。看到的是什么?
赵德良想了想,然后说,我不知道你对林志国这个人了解多少。这个人城府太深,器量太小。
黎兆平说,不会吧。刘备有一句名言,兄弟知手足,女人知衣服。可刘备调于唱得高,他的衣服,是绝对不能给手足穿的。林志国可以和别人共穿一双鞋,器量能小到哪里去?
这话让唐小舟大吃一惊。你这个黎兆平,你自己穿了林志国的鞋也就罢了,然在赵德良面前都说这种话,你想死呀。
赵德良听了这话,脸上表情却没有变化,只是对黎兆平说,越说越不像话了。你比小舟大好几岁,你就没有小舟成熟。
黎兆平果真是乐于当伯乐,立即接过了话头,说,既然小舟这么好,你应该给他加担子,把他的问题解决呀。小舟跟你也有半年了吧,他的事,不能老这样艳着吧?
赵德良说,该解决的时候,自然会解决。他自已都不急,你急什么?
黎兆平说,我不是替他急,而是替你急。老板你知道别人说你什么吗?
赵德良问,说什么?
黎兆平挥了挥手,说,算了,不说了,太难听,我怕你受不了。
赵德良说,你这是激将法嘛。我告诉你,我不吃你这一套。你不说,我it不听了。知果什么话都听,我的耳朵早起茧子了。
黎兆平说,你到江南省已经十个月了,下面的班子知果再不动一动,人家会说你没有魄力,是怕某某某。我知道你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能力。可江南省有谁知道这一点?项忌说富贵不还乡,知娜衣夜行,那有点慕发户嘴脸。但人在世上走,你若不适当露点功夫给别人看,谁肯服你啊。大家都不服你,你怎么执掌这个江南省?
赵德良站起来,说,有这么严重吗?
黎兆平说,当然严重,太严重了。我听到那些说法,我都气愤,却又没办法,嘴长在人家身上啊。
赵德良说,那就动动吧。扔下这旬话,赵德良站起来,走出包厢,上厕所去了。
从北京回来,赵德良一次又一次将马昭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每次,两人都会商量好长时间。唐小舟知道,赵德良果然要动下面班子了。
官场真是没有秘密可言,马昭武第一次从赵德良的办公室离开之后,唐小舟所接到的电话,大多与打听人事有关。唐小舟心想,这些人鼻子可真是灵,按理说,马昭武那边,不太可能有大动作,赵德良和马昭武之间的谈话,除了他们两人,别人应该是不知情的。既然如此,消息从哪里来?恐怕还是某些人根据一些迹象分析判断的吧。
具体情况,唐小舟也不清廷。他私下里估计,这一次,或许会大动一下。过了两天,大动作没有,小动作倒是来了。组织部来了三个人,和办公厅人事处三个人一起,分成两组,分别找唐小舟、韦成鹏等几个人谈话。组织部的人一走,便有消息出来了,省直机关将解决一批处级干部,这个名单,早就已经拟定了,组织考察早都已经完成,不知什么原因施了下来。这次组织部找唐小舟和韦成鹏谈话,是因为他们被增补进了提拔名单。并且说,这次的动作会很快,公示都已经进入程序了。
唐小舟确实暗自惊喜,只要处长职务一定,自己就稳了,这是一件大好事。
但是,有关提拔处级干部的消息没有进一步明朗,倒是常委会的议题定了,
讨论干部人事问题。被列入讨论名单的,并不是人们猜测的大动作,只是岳衡和柳泉两个市的部分人以及省里个别人。
岳衡市是因为钟绍基调到雷江市当了书记,常务副市长姚子方升任代市长,常务副市长没有递补,副市长还少了一个,一直没有增补。此次解决了常务副市长,同时提名林志国增补副市长。柳泉市,副市长王会庄此前已经被免职,不久前又被双规,新的副市长人选还没有确定。拟提拔市政府秘书长为副市长,另外调常林县县委书记为政府秘书长、政府办主任,解决副厅级。除了这两个市动得稍稍大一点,另外也有两个市小小地调整了一下。省里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以及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等,也都作了相应的调整。总体来说,这还只能算是微调,涉及的干部只不过二三十名。
常委会开会讨论的时候,唐小舟不够格参加,甚至连列席身份都不够,可散会不久,他已经知道了消息,好几个人打电话将常委会的情况告诉他了。
常委会开会讨论人事问题。每一个细节。都极其重要。一般来说。拟提拔的人以及拟提拔的职位;办公厅事前已经发给了每个常委;大家心中都有数。但这还只是拟提拔,而不是最后的提拔命令,能否提拔,必须常委会通过并且下文之后,才能生效。常委会怎么通过,学问就大了。如果由组织部笼而统之地将拟提拔名单念一遍,然后由常委们发表意见,通常情况下,因为拟提拔的人多,需要谈的话题以及人也多,很难谈得深入和透彻,结果除了极个别人,列入名单者,基本上都能通过。如果不是笼而统之地念名单,而是一个一个地议,因为是一人一议一事一议,每个常委都有机会发表意见,情况就极其微妙了。
早在高中时,陈运达和彭清源就是同班同学,一个当班长,一个当团支部书记。后来上山下乡运动开始,陈运达因为是独子,留县招工,进工厂当了一名搬运工。彭清源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他是家里的老三,两个哥哥已经参加工作,他别无选择地去了农村。一年半后,彭清源进了区团委,转干了。后来知青回城,回去的也只是当工人,彭清却是干部,自然留下来了。从区团委到乡政府,又从乡政府到县政府。到县政府的第二年,陈运达也进了县政府,两人几乎同时当上了副县长。陈运达这个副县长,绝对是干出来的,或者说,是当搬运工搬出来的。当时,即使是干搬运工,也要从学徒做起,而学徒必须三年时间。陈运达仅仅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当上了省劳动模范,班组长。第二年,还在学徒期,就已经当了副队长。三年学徒刚满,就当了队长。据说,陈运达参加省劳模大会的时候,当时的省委书记指名将陈运达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