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青,中国官方每隔一、两年,要通过新闻传媒,予以报道。
以下是笔者所搜集的历年来关于江青狱中情况的正式报道:
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二日日本《朝日新闻》刊出该社北京特派员横崛走访中国司法部发言人、办公室主任鲁贤的报道。
鲁主任说:“江青关押在北京监狱的单独牢房里。我们根据革命的人道主义给她一定的待遇,保障她的生活。并不是每天都有鱼有肉,但与其他犯人吃得一样。由于年龄关系(七十岁),几乎不要她参加劳动了。她的身体原先就不好,但监狱里有医生,现在健康状况良好。”
一九八六年七月,公安部部长阮崇武答复了外国记者的提问。
合众社记者问:江青、张春桥的身体怎么样?张春桥的身体怎么样?张春桥能下床走动吗?
答:两人身体都还可以。年纪都大了。没有听说张春桥不能下床走动。有病都可以治疗的。
问:什么病?
答:年纪大了,多少都有点老年病。
问:江青现在的态度怎么样?有无悔改之意?
答:江青的态度怎么样,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她这样的人很难说有什么悔改之心。
问:我们听说江青在监狱里被强迫做布娃娃?
答:(摇摇头)你是不是听信了一个意大利记者的报道。他怎么知道江青在做布娃娃,是不是从门缝里看到的。(众笑)
一九八八年三月二十四日新华社北京电,报道新闻发言人曾涛在七届人大第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曾涛说,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这四人在继续服刑。他们当中,张春桥、江青患有老年性疾病,已得到正常治疗。
曾涛还提及,陈伯达、吴法宪、李作鹏、江腾故四人因年老有病,均已保外就医。邱会作于一九八七年九月刑满释放。黄永胜于一九八三年因肝癌病亡。因此,在十名主犯之中,只有“四人帮”那四人仍在狱中。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香港《文汇报》、《明报》报道了中国司法部官员答记者问。
这位官员说,现年七十四岁的江青,最近因患严重的老年性疾病,目前正在狱中接受治疗。他否认了某青年杂志所说江青已被放出治疗喉癌的报道。
从以上逐年的关于江青的报道,大致可以勾画出江青晚年的概况。
女儿李讷一次次前去探监
江青晚年,她的唯一的直系亲属是女儿李讷——毛泽东和她所生的女儿。李讷获准一次次前去探望江青……
一九六五年暑假,李讷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在《解放军报》社当编辑。
一九六六年,父亲毛泽东发动了“文革”,母亲江青一马当先,成了“文革先锋”。那大浪大潮,把李讷也卷了进去。凭着李讷那“响当当”的背景,才二十六岁的她,擢为《解放军报》总编辑。此时,她化名“萧力”,亦即“小李”的谐音。
不过,李讷没干多久总编辑,就被毛泽东调去当联络员。确实,她当联络员倒是最为恰巧。她的年岁,跟红卫兵相仿。穿一身军装,可以随便进出各大学,“摸”来准确的、第一手情况,向父亲汇报,使毛泽东了解“文革”的脉搏。
一九七○年,毛泽东让“萧力”到井冈山那里的中共中央办公厅“五?七”干校锻炼。
在那里,发生了一桩意想不到的事:年已三十的李讷,跟“五?七”干校中的小徐相爱了。小徐是在北戴河管理处当服务员,父亲是山海关车站的扳道工。李讷会爱上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小伙子,却不是“门当户对”的高干子弟,消息传出,人们颇为震惊。
毛泽东并不计较小徐的“身份”,应允这门亲事,还送了一套马恩全集作为结婚礼物。毛泽东同意了,江青也只好表示同意。不过,婚后不久,李讷和小徐性格不合,志趣也不同,感情产生裂痕,彼此分居。但李讷已怀孕,生下一子;取名“李小宇”。
李讷回到北京。从一九七四年起,她先是担任中共平谷县委书记,后来成为中共北京市委书记(第一书记是吴德)。不过她身体欠佳,她的母亲没有派她当毛泽东联络员,而是从辽宁调来了毛远新。这么一来,她倒没有卷入“四人帮”的政治阴谋。
毛泽东去世,江青被捕,李讷那特殊背景一下子消失了,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当不成了。她跟儿子默默地在北京过着平常人的普通生活。
一九八五年,经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介绍,她和王景清结婚。王景清在四十年代,曾在延安中央警卫团工作。后来他担任怒江军区参谋长,跟妻子离异。王景清为人憨厚、善良,细心地照料李讷,使她在孤寂中得到了安慰。
李讷和王景清一起去秦城监狱探望,江青对新女婿表示满意。
他们每次去秦城监狱,是坐公共汽车去的。一往一返便是一整天。
江青见到女儿、女婿,还是高兴的。江青的腿脚有点不大灵便,往往要扶着墙壁走路,但气色还不错。最使李讷感到不快的是,江青极易发怒,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为一两句无关紧要的话,为芝麻绿豆小事,江青会发火。
尽管来去那么劳累,见面又往往不愉快,李讷和王景清还是一次次去看望江青……
以自杀告终
江青最后以自杀告终,有点出人意料。
关于江青自杀的消息,是由新华社发布的,全文如下:
新华社(一九九一年)六月四日电本社记者获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于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四日凌晨,在北京她的居住地自杀身亡。江青在一九八一年一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九八三年一月改判无期徒刑,一九八四年五月四日保外就医。
江青终年七十七岁。
江青的自杀,使人感到意外,是因为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促成她自杀:罪已经定了,刑已经判了,不存在“畏罪自杀”。何况,当法庭宣判她“死刑”,她未及听清“缓期二年执行”,就大叫大闹起来,表明她是怕死的。
一九九一年——她已经被捕十五个年头了!已经看不到“胜利”的希望,加上疾病的折磨,她终于不想再活下去了!
其实,如同她当年“鼎盛”时,对张玉凤说过的:
“将来我是准备杀头、坐牢的,这个我不怕。也可能不死不活的养着,这个难些。”
她厌倦了“不死不活的养着”的日子,终于横下心来,早点结束这样的日子。
后 记
本书的初稿,早在一九八六年八且便已完成。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问世。后来,在一九八八年初、删去书稿后半部,只用了此书前面的一小部分——大约八万字篇幅。写至一九三七年八月江青离沪前往延安为止。总算得以出版。不过,显得跟《张》、《王》、《姚》、《陈》诸书太不相称,那四本均是三十五万字左右,以至四十万字。
《江》经过多次修改、补充,现在终于得以付梓,我也终于了却一桩心愿。全书五十余万字,是“文革”人物系列长篇中篇幅最宏大的一部。
笔者以为,江青是中国当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她的传记涉及中国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因此,史实必须准确。本书应当是一部严肃性史著,而不是“野史”之类。正因为这样,笔者查阅、复印了几乎所有的江青著作以及有关江青的数以百计的文献,进行详尽考证,以去除种种讹传。
笔者访问了数十位江青历史的知情人,内中有:
郑君里夫人黄晨;
当年江青在上海所借住的房子二房东许慕贞之女佣秦桂贞;
江青前夫黄敬(即俞启威)之胞妹俞瑾;
江青前夫唐纳之挚友夏其言;
江青当年在沪时的党支部书记,极为重要的知情人徐明清(即王观澜之妻);
毛泽东的儿媳刘松林、机要秘书高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为毛泽东侍读的芦获教授;
刘少奇夫人王光美,王稼祥夫人朱仲丽(《江青秘传》作者);
当年“中央文革”的成员们——组长陈伯达,副组长刘志坚,组员王力、关锋、戚本禹;
笔者还实地走访了江青当年在上海的住处,走访了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延安的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枣园以及中共中央党校旧址、鲁迅艺术学院旧址,走访了北京中南海毛泽东、江青住处。
本书的采写,前后经历了八个春秋。
本书作为《叶永烈纪实文学自选集》出版,得到了作家出版社领导编辑及许多友人的帮助,谨表深切谢意。
叶永烈
一九九三、四、十
上海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