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布雷在报业非常有影响力,蒋介石政权覆灭之后,陈布雷先是在申报,又来又去了广州,成为南方报业系统的创始人之一。在陈布雷的主持下,南方报业的龙头《南方周刊》以不党不群,贴近民生的角度,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共和国城市化的激烈进程当中,南方周刊以还算是善意的立场,对不少有些激进的做法提出了批评和建议。特别是在严打行动当中,南方周刊是为数极少敢于直言的报刊。
1955年,陈布雷辞去了南方周刊主编。在最后一篇署名文章《理当归去》当中,陈布雷对共和国给与65岁公民养老金这件事,还是称赞了一番。这年,他正好 65岁,正好开始了他领养老金度日的时代。陈布雷声称,既然已经领了养老金,那就没有必要占着本该由年轻人发挥能力的位置。他在文章中建议共产党高官们实行退休制,都已经是老人了,何必恋栈?
从那之后,陈布雷除了参加一些联谊性质的活动之外,安心在家养老。对政治是一言不发。马立诚没有想到,陈布雷居然会在养老六年之后出现在总编辑部当中。
“陈公,请喝茶。”等秘书把茶杯放在桌子上,退出副总编办公室之后,马立诚说道。
陈布雷微微笑了一下,拿起茶杯抿了一口。茶很好,味道稍微重了点,不过这样的浓度也在陈布雷绝对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他内心里面那点不满并不是茶,而是马立诚对秘书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这种态度陈布雷在蒋介石时代见过太多了,身居高位的人可谓都是如此。陈布雷不由得想起半个月与邵力子前去拜访周恩来的时候,邓颖超亲自给客人沏茶,续水倒茶都是宾主亲力亲为,气氛十分融洽。
“立诚,我看了国庆专刊,不知这专刊是谁审定的。”陈布雷开门见山的问道。
“陈公,这专刊是我审定的。”马立诚得意的说道。1961年南方周刊的国庆专刊里面,以十问共产党为标题,相当“深刻尖锐”的对共产党提出了批评。核心问题围绕着“民主化,全民普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革命时代对所谓反革命的镇压,以及1939年…1940年,共和国枪毙了超过十五万名日本人,以及二战结束后,共和国在于美国一起占领日本之后,大肆抓捕总数超过十万名曾经侵华的日本军人,并且对其进行追诉审判,最终枪毙了其中的八万多人。”等等问题。
在专刊中,马立诚力推他的“新思维”,政治普选,军队国家化,土地私有化,以及联美联日,共同对抗苏联等几大思想。这篇专刊一出,立刻是“好评如潮”。南方周末官方网站的评论几乎是一面倒的表示支持。
“那么为何你还要专门提出言论自由,言者无罪之说?”陈布雷继续问道。
“陈公,您这样问就是开玩笑了吧?”马立诚的眉头微微皱了皱,“道路以目那是周厉王的事,我们自然不可能允许那样的事情发生。”
“立诚,”陈布雷思忖了一下才说道:“我知道你家祖上的田产曾经被没收,不过你宣称应该由国家赔偿曾经没收的私人土地,我觉得过了。”
听完这话,马立诚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起来。“陈公,这话不该有您这样的人来说啊。没收土地是非法剥夺公民的财产,这不仅仅是我家,全国多少家庭为此倾家荡产。这本身就是乱政,拨乱反正难道不应该么?”
“什么叫乱政,你知道么?立诚,当年你才多大,你知道多少?我知道您对此一直不满,但是不管如何,国家总是尽到了义务,你能大学毕业,国家功不可没。”陈布雷的话已经非常不客气了。
“布雷先生,我上大学是因为我考上了。该还的助学贷款,我一分没有少还。我不欠公道产党什么。倒是您,共产党当权以来,您受了多少委屈。怎么您反而为共产党说起话来。”马立诚的话也开始不客气起来。
“立诚,我知道你不想听我说这个。不过呢,我这些年赋闲在家,倒是有时间到处走走,也有时间反思一下过去。我以前有对共产党有些不满,但是我的说,共产党对我是仁至义尽了。南方报业是我一手所创,我们创刊的目的是能让大家畅所欲言,能够对政治查缺补漏。而不是一味的为了反对而反对。办报纸要讲良心,就跟搞政治要讲理想一样。”陈布雷语重心长的试图让马立诚能够理解到陈布雷不想挑明的问题。
“共产党除了讲暴力,讲阴谋诡计,他们讲过什么理想,讲过什么良心。且不说没收了武术的土地,就是所谓的赎买,赎买后那些年,物价涨成什么样子,那些土地债券很快就一文不名。这就是他们的良心?”马立诚对这些事情可谓恨之入骨。他家族被没收了很多土地,有些土地倒是被赎买了。但是马立诚家没有像大部分地主那样,在几次机会当中把土地债券换成了工业债券,所以收益比起那些紧跟共产党政策的地主们少了很多。
听着马立诚激烈的言语,陈布雷没再多说什么,大家又随便说了一会儿话,陈布雷就起身告辞了。除了拜访马立诚之外,陈布雷又去拜访了报社的主编,严秋、黄春,申倾舍。到了10月6日,国庆长假结束之后,陈布雷这才坐上了前往上海的火车。
10月7日,国庆长假结束之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陈布雷将自己手中持有的南方报业的全部的股份挂盘出售。这个消息对于共和国庞大的有价证券交易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共和国报业,特别是非政府报业来说,可谓是惊天动地的大事。等南方报业的人派人联系陈布雷的时候,陈布雷已经乘飞机前往美国,拜访老朋友蒋介石去了。只留下一片慌乱的南方报业,拼命筹措资金,准备收购所有陈布雷出售的股份。
“陈布雷到底在想什么呢?”在南方周刊的会议室当中,严秋郁闷的问道。陈布雷已经宣布出售所有南方周刊的股份,就等于宣布与南方周刊划清界限。南方周刊的高层对于陈布雷的称呼自然也不会有丝毫客气。
一屋子人没有几个说话,陈布雷拥有南方周刊48%的股份,估计能卖到800…1200万元现金。现在的南方周刊,是绝对拿不出这么多现金的。一股脑的抛售,对投资者的信心也是一个重大打击,暂时没人敢与接盘。
正在此时,秘书急匆匆地推门进来,“主编,请看现在的新闻。”一屋子人打开了电视,新闻频道正在播报最新消息,记者在街头对着摄像机大声说道:“大家可以看到,现在亚历山大港上空正在进行激烈的空战。在刚才,埃及总统纳赛尔已经宣布以色列入侵埃及,埃及对以色列正式宣战。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了!”。
这是共和国1961年10月9日下午4点的新闻,换成埃及时间,则是上午十点左右。年初结束的第三次中东战争,战火熄灭了不到十个月。
“通知网站赶紧跟新。老马,你负责赶紧发稿。”总编辑申倾舍对副主编下达了命令。这会儿,当务之急就是抓紧时间搞出新闻来。报社是绝对不能落后的。
第四次中东战争,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早就被预言爆发。国际上普遍预计爆发时间范围在1961年4月,到1962年12月之间。现在这个时间爆发,倒也算是预言正确的例子。
在大家普遍看来,以色列如果坐视埃及增强军力,时间拖得越久,与埃及之间的战争就会越吃力。不过在中国的互联网上,有另外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以色列背后是美国,美国不仅仅向以色列出售武器,还会向以色列出售军事技术,转移军工企业。时间拖得久了,埃及未必占优势。”
这两种说法都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一些偏颇。因为共和国对埃及的援建项目当中,基础军事生产企业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例如共和国的54式突击步枪以及相应的子弹生产线工厂。
共和国轻武器已经在全世界率先实现了枪族系列。这对于军事装备来说,可是一个伟大的成就。它意味着除了各种武器之间可以进行极大程度的零部件互换,子弹则是在各个枪型间通用,陆军后勤压力大大降低。
这次战争到了很久之后,都没有搞清到底是谁开的第一枪。实际上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和埃及都在尽最大努力准备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对以色列解除了大批的军售限制。共和国加班加点的为埃及生产飞机、坦克、大炮。埃及新建成的兵工厂日夜开工,为埃及全面装备新的步兵武器玩命工作。
以色列全民征兵,埃及人则倚仗人口的优势,在共和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重编军队。上一次战争当中积累了经验的老兵和士官都得到了飞速的提拔。相比较而言,采取了军队政工体系的埃及军队,在重编方面更有效率。到了1961年7月,埃及组建了一支包括后勤部队在内的50万人军队。共和国军事顾问团私下认为,这 50万人的部队基本上达到了中国有组织民兵的水平。
这可不是个玩笑,以共和国军事力量的水平而言,50万有组织的民兵,在世界上绝对能够派得上号。1961年8月和9月,在埃以边界上,双方都摩拳擦掌。虽然距离双方的战争计划,大家的组织都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早布置一天,就可以争取到一定的主动。于是擦枪走火的事情无可避免的暴发了。
双方都组织不力,组织不力意味着控制力的不足,以及过度反应的倾向。于是在双反高层都没有决定发动战争的时候,战争就爆发了。对此,共和国军事顾问团的看法是,这就是一场烂仗。
无论是埃及还是以色列,都没有控制战争的能力。对于那屁大点地方的中东,随便一个持续几小时的冲锋,就可以构架出完全不出的战争态势。任何后撤与控制,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都,双方中级指挥官都不敢承担这样的责任。于是交火立刻就扩大了,然后中级指挥官们开始继续投入部队,以保证己方能够获得优势。战争从零星交火进入全面激战,用了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
埃及还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