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踩成了一片烂泥。
一个凉棚下面,杨帆用布条小心地把大腿裹好,又看看旁边的费沫。费沫的伤处很不雅,杨帆是大腿中了一箭,而费沫中箭的地方是屁股,他很郁闷地趴在一张半新不旧的凉席上,一个大汉粗手大脚地刚给他包扎好伤口。
杨帆看了他一眼,便忍不住想笑,那个大汉倒是真不吝啬,旁边有几匹从大户人家抄来的白叠布,他足足用了一匹白布把费沫黑黝黝的大屁股裹了个严严实实,费沫现在不用穿袍子都不用担心“春光外泄”,不过看那白布缠裹的架势,费沫尿急的时候恐怕会比较麻烦。
朝廷拒绝了契丹人的议和要求以后,李尽忠、孙万荣便率领大军出山,再战河北了。他们野战还是很厉害的。可是攻城伐地却是不行,稍大一点的城池都很难攻下来,而小地方的粮草又供应不了这么大的一支军队。
无奈之下,李尽忠只得把主力分成许多小队,利用他们强大的机动力,游袭各处,抄没粮草。还好,自他们打出“还我庐陵、相王来”的口号以后,为了争取民心。他们也不敢做出太过份的事情。
对于小门小户的穷苦人家他们少有骚扰,反正那样的人家也没什么油水,可是那些大户人家就倒了霉,粮食、布匹、牛马、药材,就没有他们不要的。若是乖乖奉上还罢,如果舍命不舍财,那就连财带命一并抄走了。
可李尽忠这支队伍是烂泥扶不上墙,注定了不可能长久的。虽然他们很聪明地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政治口号,也只是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动,对朝廷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对他们的处境却没有什么改善。
他们依旧没有根据地。也没有一套长远的战略计划,其行为还是与流寇无异。只是因为他们想博得民众的支持,喊出了拥戴李唐的口号,凡事不好做得太过份。比起蝗虫过境一般吞噬一切的流寇,其破坏力没有那么大。
契丹人打家劫舍,混混噩噩地过了一个多月,战略前景毫无起色。倒是和奚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奚族人见契丹人纵横河北。朝廷束手无策,昔日那头威震东方的雄狮确实已经老了,终于答应与他们合作了。
契丹人最初与奚人进行接触的时候,这还是高度机密,但是随着双方接洽的越来越频繁,并且确定了联盟关系之后,这个消息就公开了。李尽忠公开这个消息,也是为了给将士们打气。
奚人的地盘和契丹人固有的游牧之地接壤,彼此间原本就联系密切。这些年来,朝廷的边疆政策和民族政策做的不好,女皇的心思一直放在朝廷上,放在剪除一切反对力量、传承武周江山上,对边陲疏于治理。
世袭该地的边军边将们还兼任着边地政府的治理权限,抽丁收税、治理边民。他们趁机横征暴敛,对边地各少数民族实行敲骨吸髓般地敲榨,以致边地各族与武周朝廷的关系越来越紧张。
奚族这次决心与契丹人联盟,其实是没有什么政治主张的,他们没有扩张地盘的野心,更没有妄想推翻朝廷,在与契丹人联盟后,也没有提出任何政治目的,他们纯粹是为战而战,是多年积怨的一个总爆发。
这时,建安王武攸宜的大军终于赶到了。
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的条件,在私访狄府的第二天,她就下旨,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再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擢政事台首席执笔,赐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为他写下“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以作嘉勉。
与此同时,她又按照狄仁杰的要求,任命太子李旦为大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募兵征讨突厥。武则天当然不可能真把太子放出去做大元帅,万一太子手中有了兵马,挥师反攻京城怎么办?
太子这个大元帅只是一个虚职,狄仁杰以副元帅代理元帅事,尽管如此,这个举动还是得到了太子党的认可。
太子党也知道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利用这件事,能够扩大太子的威望和影响足矣。于是,魏元忠、姚崇等太子派大臣从非暴力不合作转而全力配合狄仁杰的行动,拉起太子的大旗招兵买马。
太子党、庐陵党、太平党等李唐皇室的残余势力、再加上各大世家豪门的全力配合,使得先前的阻力变成了一股最大的推动力,他们迅速征募了一支大军,并且筹备了足够的粮草。
仅仅用了一个太子的名号,便有这么大的威力,便会受到这么多人的拥戴?武则天并不清楚那些潜势力在其中的运作,见此结果只是暗暗心惊,对于把江山传承于武氏后人的坚定想法慢慢动摇起来。
她不想二世而终,她认为自己作为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是足以与秦始皇和隋文帝相提并论的伟大帝王。惟其如此,她不想步秦始皇和隋文帝的后尘,如果她选定的继承人如此不得民心。不要说她的帝国不能传承,怕是她的坟墓都不得保全,让她死后都难以安宁。
这件事,动摇了武则天的决心,她开始重新谋划对于帝国未来格局的设想了。
她亲自为狄仁杰饯行,狄仁杰作为武周帝国的新任首席宰相,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西域,会合河陇边军,向突厥可汗默啜发起了反攻。
而北路。因为皇帝的让步,政治目的已达,国内各反武派力量也不可能任由契丹人在北方坐大,从而对朝廷产生更大的危害,所以武攸宜的大军也终于凑足了人数。开始奔赴河北战场。
只不过,北路军中,有大量的囚犯和士庶家奴,这些人打仗或许悍勇,军纪却实在太差,偷鸡摸狗、冒领军功、奸污妇女一类的事情层出不穷,比起契丹人对当地百姓造成的危害。他们也不遑稍让。
武攸宜率军到了河北之后,因为先前十六万大军全军覆没的事情,对契丹战力极为畏惧,这时又传出奚王发兵。欲与契丹联手的消息,因此他采取了保守的对峙策略,他把主力集中在渔阳、幽州一线,北抗奚人。南敌契丹。
契丹人当然不会蠢到主动寻之决战,他们依旧袭扰四方。只是避过了武攸宜屯扎重兵的所在,双方就此进入对峙阶段,契丹人继续祸害河北,朝廷兵马稳如泰山,十余万大军屯扎在河北一线,钱粮消耗如流水一般。
契丹人不敢进攻有重兵屯扎的城池,便只能扫荡一些小村镇,已经被扫荡过的村镇再去了也没什么好抄的,渐渐的粮草补给严重不足。无奈之下,李尽忠和孙万荣只得再度打起了卢龙的主意。
卢龙城是一座重要城池,而其周围又少有其他城池可以驻兵协防,是最好的选择目标,如能攻克此城,补给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武攸宜不敢坐视这么重要的城池失守,闯讯后马上派重兵赴援。
契丹人攻卢龙不克,朝廷援军又已赶到,他们便重施故技,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日夜兼程,奔袭檀州。不过,这种把戏他们已经玩过一次了,周军岂会上当,檀州城高墙厚,只要早有防备,凭契丹人的骑兵想要攻下来根本是痴心妄想。
契丹人无奈,又因缺少粮草不能马上逃回山中,只得在附近转悠起来。如今被他们攻克的是妫州以及周边村镇,妫州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涿鹿。
这个地方在周军驻守的各个城池中间,一直以来,契丹人担心进攻此处会被周军包围,所以不敢轻犯,不过他们一来是急需粮草补充,二来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对峙,他们也清楚了武攸宜的战略,料定武攸宜不敢主动出战,因此才大胆地对涿鹿发动了攻击。
涿鹿城本有周军一部约三千人据城坚守,城中还有退守此处的团练兵约两千人,虽然城墙不高,要攻下来伤亡也不小,因此一开始契丹人想利用被俘的周军将领作肉盾,轻松取下涿鹿。
不料他们把被俘的周军将领们押到了城前,城内周军居然乱箭齐发,把用来当肉盾的周军将领都一起射杀了,俘将和押着俘将攻城的契丹人登时被射成了一只只刺猬。
杨帆也是肉盾,幸亏他眼疾手快,周军那边刚刚扬弓搭箭,他就见势不妙顺势躺倒,滚向旁边一个稍有起伏的土丘,同时把费沫也一脚给踹趴下了。最终只有这两人幸免于难,连滚带爬地逃了下来。
早在朝廷拒绝议和的时候,张玄遇和麻仁节两位主将就被李尽忠枭首泄愤了,若非孙万荣及时阻拦,说这些降将还有用处,其他十几位俘将也都死了。
孙万荣当时打的主意就是想用这些俘将做肉盾,可他完全想错了。唐人没有因人质而妥协的传统,如果有人挟持人质,官府向来是毫不在意人质死活,宁可一起果断击杀,也绝不向罪犯妥协。
虽然如今是在军中,并不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例,可是周军也不会因为他们就畏首畏尾,束手待毙。杨帆救下费沫也是迫不得已,契丹人中就只费沫一个对他有好感,如果费沫死了,就算他逃过了周军的弩箭,也得被愤怒的契丹人杀死,费沫就是他的保护伞。
“还我庐陵、相王来”这个口号是一个支点,而契丹人的大军和朝中的各种反武势力就是撬棍的两端,杨帆利用这根撬棍,轻易就改变了武则天从登基时起就煞费苦心经营出来的政治局面,但是对于自己的处境,却始终束手无策。
好在,这次肉盾事件把他的处境稍稍改善了一些,由于杨帆一直以来所表现出的对于武周朝廷的态度,再加上他这次对契丹将领的救命之恩,契丹人对他已经不再抱有太多的敌意,除了依旧限制他的自由,已完全把他当成自己人看待了。
杨帆逃脱敌营的希望已经大增,不过他还是需要机会,眼下身在一重重契丹人的中心,想逃走依旧是一种痴心妄想,而且他偏偏腿上中了箭伤,这时更难采取行动。
费沫费力地想要爬起来,可是挣扎了半天也动不了,不禁没好气地骂道:“你他娘的怎么包扎的?老子两条腿分都不分开!”
杨帆道:“让大汉绣花,也真难为了他。你趴着别动,我来吧!”
他双手撑地,拖着伤腿,刚向费沫靠近了些,正琢磨着怎么解开他屁股上系得麻花一般的死结,几个契丹兵押着一群衣着考究的人走过来,头前一名契丹兵向费沫抱拳道:“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