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午战争史-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注34 《军机处电寄长顺依克唐阿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502),第31卷,第26页。

注35 《军机处电寄宋庆吴大澂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552),第32卷,第14页。

注36 《吉林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569),第33卷,第40页。

注37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报筹攻海城情形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45),第34卷,第22页。

注38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4页。

注39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报筹攻海城情形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45),第34卷,第22页。

注40 徐庆璋:《辽阳防守日记》,正月二十一日、二十四日、二十七日。

注41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5页。

注42 《黑龙江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652),第33卷,第36页。

注43 《吉林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659),第33卷,第40页。

注44 《军机处电寄宋庆吴大澂依克唐阿长顺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552),第33卷,第41页。

注45 《吉林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689),第33卷,第50页。

注46、47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7页。

注48 《黑龙江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697),第33卷,第64页。

注49、52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8页。

注50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报援辽情形请迅饬宋庆等设法联络再图进攻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31),第37卷,第13页。

注51 《黑龙江将军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697),第33卷,第54页。

注53 清军反攻海城凡五次。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称:“我军凡五攻海城,一攻于宋庆(缸瓦寨之退),四攻于依克唐阿、长顺,皆不能拔。”(《中日战争》(1),第47页)缸瓦寨之战实海城日记主动出击,而宋庆只是被动迎战,而且也未向海城进攻,故不能算作第一次反攻海城。连上后来的二月二十七日之战,才能算五次反攻海城。

注54 《日清战争实记》第19编,第29页。 
 
 
 
 

 

 

 

 
  
 
 

 

 



 五 争夺大平山  

 
 
第四次海城反攻战之后,紧接着就发生了争夺大平山之战。

大平山矗立干辽河口南百里平原之中,西北至营口约三十里,南距盖平约四十里,为由盖平赴营口之要冲。其东北约二十里即大石桥,为盖海间之孔道。其东南,则山岭连绵,地势险峻;其西北,则平原渺渺,一望无际。故扼大石桥可断敌人海盖相通之路,守大平山可固营口之外户。而盖平失陷后,清军竟将大石桥和大平山弃而不守,致使这两处要地被日军占领。

先是在二月初,日军第三师团长桂太郎中将接到侦察队的报告,谓田庄台及营口方向的清军调动,似将有收复盖平之举。二月五日,桂太郎命令佐藤正大佐率小野寺实少佐的步兵第六联队第二大队和牛岛木蕃少佐的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由海城南下援盖。六日,佐藤抵大石桥。门司和太郎少佐也率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二大队由析木城至大石桥,与佐藤会合。遂同驻大石桥。时日军步兵第一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驻盖平以北的飞云寨。因兵力不敷,仅设前哨于大平山。

与此同时,日本第二军第一师团也奉命北上援盖。二月十日,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率步兵第二旅团长西宽二郎少将,野战炮兵第一联队长今津孝则大佐及其部队,从金州宿营地出发。十九日,山地到达盖平。这样,日军第—师团便全部集结在盖平城及其近郊。于是,乃木派步兵第一联队第二、第三两个大队赴大石桥,佐藤正则率部由大石桥回海城,正赶上二十一日清军对海城的第四次反攻。当天下午,乃木从飞云寨宿营地策马抵盖平城,与山地商谈作战计划。二十日,乃木率第一旅团本部移至破台子。日军在大石桥一带的兵力更为加强了。

在此以前,宋庆已同依克唐阿商定了一个新的作战方案,即在依克唐阿等第四次反攻海城的同一天,宋庆率姜桂题、马玉昆、宋得胜、程允和各营“进逼大平山,如可得手,即向大石桥一路节节前进”。注1宋庆想夺回大平山,其目的有二:一是堵住盖平通营口之大道,以加强营口的外围防御;一是切断日军盖、海相通之路,以策应依、长等军第四次反攻海城之战。所以,这是一个“援海保营”的计划。

二月二十一日,宋庆命马玉昆率毅字右军占领大平山,姜桂题率铭军进扎老爷庙和姜家房;宋得胜的毅字左军和程允和的新毅军驻扎营口东南的白庙子,一防盖子大道来敌,一为马、姜军之后继。是日中午,马玉昆率部进至大平山附近,与小股日军遭遇。在双方骑兵的冲刺中,日兵二人被刺毙命,余众逃窜。清军遂将大平山占领。但大平山仅高二、三十丈,攀登甚易,而且没有树木,显然不便防御。大平山以南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又距敌营太近,也不利于防御。因此,马玉昆决定以大平山以北的西七里沟为防御之中坚,山南麓的南大平村和山北麓的北大平村各派队警戒。时人或以此责之,谓其“往争大平山;不能力扼山顶或逾山屯扎以固险塞,而驻军山阴”。注2持这种观点的人是不了解大平山地势的。大平山之险不在山上或山南,而正在山阴。

同一天,山地元治、桂太郎分别从盖平和海城抵达盖平与析木城之间的汤池,举行军事会议。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主要讨论了变守势为攻势的问题,并制订了相应的计划。二月二十二日,山地元治和桂太郎各自返回驻地。当天晚上九时,山地向师团各部队下达了如下的命令:

“一、一千名敌军(包括四门以上火炮)可能业已占领大平山。另外,附近村庄也似有敌军。二、师团主力将于明日(二十三日)前进至破台子。三、乃木少将率领的支队仍在原地待命,但须派骑兵小队于上午九时前到后马虎嘴子;该骑兵小队归西少将指挥。四、西少将应率领步兵第二联队、骑兵一个小队、炮兵一个大队占领赖家窝、滕家坨子、破桥子。五、步兵第三联队与卫生队之一半应于下午二时前到达破台子。六、野战炮兵联队须于下午二时前到达破台子。”注3

二月二十二日傍晌,忽降大雪。二十三日下午,雪始停。本来就遍地白雪皑皑,如今地上雪更厚。“大雪与所积之雪约二尺,未能前进”注4,因此,日军只得暂时停止进攻。大雪使这次进攻推迟了一天。山地元治深恐延迟过久,势将贻误战机,遂决定于二十四日对大平山发起进攻。当天夜里,他向第一师团下达了进攻命令:

乃木希典率步兵第一旅团为右翼,出大平山之东,进攻东大平山、太子窝、七里沟、老爷庙等处;西宽二郎率步兵第二旅团为左翼,出大平山之南,进攻南大平山、土城子等处;师团本部为预备队,随右翼之后前进。

二月二十四日凌晨二时,日军第一旅团各大队起床,作出发准备。三时半,离开宿营地,每个土兵携带大约一百一十发子弹和一天的口粮。第一旅团分两路西行:乃木希典亲率步兵第十五联队、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炮兵第二大队及工兵一个中队,从三家子出发,向大平山以东的孙家岗子前进;隐岐重节大佐率步兵第一联队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和骑兵一个小队,从大石桥出发,向聂家堡子前进。日军第二旅团各大队于凌晨三时起床整装,四时三十分从膝家坨子出发,向大平山以南的昌邑屯前进。

天刚破晓,隐岐重节率部抵聂家堡子。聂家堡子原有铭军所设前哨,现见日军来攻,便退向老爷庙。隐岐联队跟踪到小平山西麓,面向老爷庙的铭军,占领牵制阵地。随后,隐岐命令步兵第一联队第一、第二两个大队共一千五百人,排成一字横队;骑兵独立大队长秋山好古少佐率骑兵第一大队,绕过第一联队之右侧,向老爷庙袭击。日军骑兵大队冲进老爷庙村,试图占领之,但遭到清军的狙击。铭军马队突然跃出,“从马上射出雨点般的枪弹”。日军骑兵大队受此一惊,迅速策马后撤,但奔在后面的“军曹宫泽军三郎、一等兵冈本庆三郎二人手脚受重伤;稻垣副官坐骑被打死,徒步殿后战斗,勉强脱离了险境”。注5隐岐联队虽然抢占老爷庙未成,但却达到了牵制铭军的目的。

上午七时,乃木希典率步兵第十五联队到达大平山东麓,立即从左右两个方向进攻大平山东南麓的太子窝。大平山上只有少数毅军前哨,略事抵抗,便卷旗西撤。日军遂将大平山占领。乃木命令野战炮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长松木鼎少佐,在大平山上下两个位置占领阵地,以十二门火炮向东七里沟清军阵地射击。清军抵不住日军的猛烈炮火,撤出东七里沟村。时为上午八时十分。于是,日军便将火炮转向西七里沟袭击。

西七里沟村是毅军的主阵地。自从毅军于二十一日占领此村后,马玉昆即下令昼夜修筑防御工事。毅军“以原来的坚固土墙作胸墙,在土墙上到处挖有枪眼,以供狙击之用,另外,还有高粱杆搭成的天棚,上铺土块,排以瓦垄,以防日军的榴霰弹。其左右和正面,皆用大小树头设置鹿砦。”注6在每座大宅院的周围,都有壕沟和雪堡,墙壁上挖有墙眼,结构非常坚固。”注7毅军依靠防御工事,在马玉昆指挥下努力防战。日方记载说:“清兵倔强,乱射大小铳,接战最力。”注8“炮声隆隆,硝烟蒙蒙,敌军顽强抵抗,我炮兵遭受重大损失”,“有时敌军一发炮弹就造成十余人伤亡”。注9“因此,我兵死伤很多,西山炮兵大队副官、岩根第十五联队副官亦战死。”注10

战至下午三点钟,日军始终未能靠近西七里沟一步。随着太阳偏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