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39年,潘文华为了夺取四川省主席宝座,策动七师长进行倒王缵绪活动,王即倒台,但“主席”位置,蒋介石兼了会。潘费力没得便宜,当然对蒋心怀不满。

蒋知潘文华心中有气,为蒙骗潘,让孔祥熙、贺国光牵线,与潘结为“金兰”兄弟。与此同时,蒋将亲信戴高祥、傅秉勋硬插在潘文华身边,委以参谋长等职。另一方面,蒋又任命潘昌猷——潘文华之弟,担任了四川省银行总经理。1940年,蒋介石再指令财政部四川省银行投资200万元,潘昌猷升任董事长。这几招,着实让潘文华服服贴贴。

蒋为了营造西南,让潘文华带着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的空壳,移驻湖北宜昌布,潘手中的军权丧失殆尽,甚至连自己儿子潘清洲指挥的二三五师也被“蒋系”孙震吞并。1948年7月16日,驻守襄樊的康泽兵败被俘,蒋介石指罪潘文华援助不力,又抹去了他川湘鄂边区绥靖主任之职。

但蒋介石清楚,潘文华在四川军界是个人物,这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职务,还得让他所有。

小车快到潘公馆时,王陵基大烟瘾发作,他一看表,已经11点了!于是命令司机:“不去潘公馆了,车往回开!”可能是最让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恼火的一件事,王陵基夜访他们时未敢提及。即要张群从速将刘、邓、潘的家眷送往台湾,名义上是关怀,实际上要扣押他们作人质。

在张群于12月2日找他们面谈时,三人均婉言拒绝。

刘文辉说:“我的老婆是地地道道四川本地人,足不出户,更不用说曾去外地生活过。台湾和四川相距万里,水土气候甚有差异,她到台湾难以适应生存,若硬要让她去,还不如赐她一死。”话里软中带硬,可谓说到家了。

邓锡侯和刘文辉的理由差不多:“我不像党国的其他大官显贵,有三妻六妾,我只有一个小老婆,身体虚弱多病,连牛市口都没去过,把她送去台湾,等于开玩笑。至于我,到了台湾,又增加你们的麻烦。西南实在待不下去时,麻烦张公给我打一张飞机票,避到香港我女儿家里,较为省事。”潘文华说:“我的大老婆家有老爹老母,她是孝女,决不会离家去台湾。

我的小老婆此时正患病,尚在医院医治,如何也是去不了的。”总之,各人有各人的理由和困难,反正是不去。张也无可奈何。

王陵基夜访刘、邓之后,刘文辉、邓锡侯敏感地觉察到蒋介石在对他们采取行动。为了讨论应付的办法,次日一早,刘文辉、邓锡侯、播文华立即开了个“碰头会”,估计了形势,协同了动作。准备近日见机施行他们原先的计划。

就他们三人而言,抗战期间和共产党建立的关系,没有因为国共内战而完全中断。刘文辉在抗战期间,不仅和当时的八路军领导有些来往,而且同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颇多接触。应刘文辉的要求,1942年3月,周恩来派共产党干部王少春等人携电台,去刘文辉的官府所在地雅安,让他随时保持着同中共中央的联系。此后的联系时紧时松,但从未中断。

1949年9月,刘文辉又给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去电称:“年来受蒋压迫日甚,积怨难言,处境困难。今已与邓锡侯、潘文华约好,决定站在人民立场。今后如何行动,请予指示。”周恩来立即回电:“大军行将西征,希积极准备,相机配合,不宜过早行动,招致不必要的损失。。”刘、邓、潘开完“碰头会”,刘文辉刚回公馆不久,突然公馆来了一位年轻人。此人叫胡克林,其父为大名鼎鼎的胡子昂,他是受中共成都“临工委”委派,去刘公馆向刘文辉传达中共方面指示的。

由香港辗转来到成都的中共特派员,带来了中共中央关于刘、邓、潘起义的三条意见:现起义时间已到,宜选择适当地点宣布起义;起义时及时通知;起义后的刘、邓、潘部队,撤去国民党军徽,驻地升起五星红旗。

接此指示,刘文辉立即找来邓锡侯、潘文华和胡克林研究具体起义步骤,决定:先稳住蒋介石。然后三人分别潜离成都,去彭县隆兴寺集中宣布起义。

他们认为在那里举行起义比较合适。那里位于成都侧背,又是九十五军驻地,向东南进攻可威胁成都;向东可截断川陕公路;若胡宗南部向起义部队发动进攻,则可由海窝子地区退入西部大山,是个很理想的起义地。

事后,胡克林通过刘文辉的秘密电台,向中共中央作了报告,中共中央即予以批准。邓锡侯又即命九十五军副军长黄隐坐镇隆兴寺指挥,并尽其可能地集中了五个团的兵力,占领制高点和要地,作好随时起义的准备。

刘文辉送走邓锡侯、潘文华,又和胡克林进一步研究了起义的具体细节,向胡克林了解一些关于北京的情况。突然听见侍卫官在卧室门外报告:“主席!”“啥子事?喊个啥子!”刘文辉道。

“报告主席,事关重大,不能不惊动你。刚才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陈希曾打电话来,说委员长请你今晚赴宴。”

“说啥子?赴宴?”刘文辉生怕听错了,又问道,“啥时候?啥地点?”“晚上7点钟。中央军校小宴会厅。”“晓得了。”刘文辉哼了一声。

刘文辉一种不祥之兆顿生心头。他立刻拨通了邓锡侯的电话,刚到家的邓也得到同样的通知。

放下电话,刘文辉一身冷汗乍起。

蒋介石此时设宴,怕凶多吉少。

刘文辉思来想去,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如果不去,则更会让蒋抓住口实,公馆对面的宪兵连会即时冲进公馆解决他的性命。

最后他给邓锡侯去了个电话,认为眼前只有去的一路,巧与周旋,躲过此关再说,至于祸福生死,也只好听天由命了。

下午7时左右,刘文辉按约而行。他一进军校,立即感到一股杀气。身穿黄军呢的中央警卫团代替了往日军校学生警卫队。个个执美式卡宾枪、冲锋枪,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从大门口一直排到小宴会厅周围,如临大敌一般。

刘文辉的车刚停稳,邓锡侯的车也到了。二人下了车,便朝张挂着鲜红宫灯的宴会厅走去。

听到门外传令兵报告,西装革履的蒋经国笑容可掬地出门外迎接。他引着刘文辉和邓锡侯穿过门口的黑漆屏风,走进一间布置相当考究的宴会厅里边的小餐厅。

在小餐厅里一张式样考究的椭圆形餐桌旁边,蒋介石和张群二人已经落座。看见刘文辉和邓锡侯二人进来,张群急忙站起打招呼:“啊!自乾兄、晋康兄,请入座,委员长已经等你们一会儿了。”蒋介石穿一身蓝缎长袍马褂,矜持地抬抬身,挥着手说:“入席吧。咱们边吃边谈。”蒋介石特意嘱咐刘文辉、邓锡侯坐在他的左右两边。蒋经国、张群坐定,蒋介石首先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邹鲢鱼”。

刘文辉诚惶诚恐,以惶惑的眼光望了望张群。张群立刻会意,笑着说道:“请举筷!今天委员长是专请二位先生的。”“是啊!自入川以来,因忙于国事无暇招待二位。”蒋介石接过张群的话,微露笑容,说道,“今天特意请岳军、经国作陪,请你们吃顿便饭,表示个意思。都是自己人,随便吃随便谈。”大家刚伸了几下筷子,张群便漫不经心的样子问道:“自乾兄,给西康的电报发了没有?”“岳军兄,啥子电报?”刘文辉明知故问。

“吔,咋搞忘了?调兵的电报嘛,委员长上午安排的。”“啊!那份电报哇,发了,早发了!”刘文辉随口说道。

此时,蒋介石坐在一旁一声不吭。一听刘文辉问“啥子电报?”他的脸皮立刻拉紧了。待听刘文辉说“早发了。”神色才安然下来。

刘文辉说完,又从他的衣兜里掏出两张纸样的东西,说:“这是回电,请岳军兄过目。”说完递给了张群。

回电两份,一份是二十四军代军长刘元瑄来的:“全军按令行动,力争五日内结集雅安。”另一份是西康省代席张为炯来的:“已转令各部落首领民族武装、民军首批于近期开拔。”张群把两份电报审视了好一阵,然后双手恭敬的捧给了蒋介石。

当蒋介石盯着电报看时,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希曾急匆匆地进了小餐厅,走到蒋介石跟前,向蒋介石耳语了几句。蒋介石闻罢,霍地抬起头,盯着刘文辉,说道:“要他进来。”陈希曾转身朝门外一挥手,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急步而入。

刘文辉的头“嗡”的一声,似感大难临头。

“完了!起义行动一定被察觉了。发往北京和部队准备起义的电报一定是被保密局破译了。”此时,忽听蒋介石问:“电文你真的发了?”“上午发的。”刘文辉微微颤抖着,“咋的,出了啥问题?”“刘主席”,毛人凤一声冷笑,“中央监控台早就在成都。密译处怎会译不出你们的电文?”听毛人凤这样一说,刘文辉悬起的心落了地,镇定了一下情绪,说道:“我们上下午的发收电报,你该监听到了吧?”毛人凤点点头。

“你是不懂我们的密码嗦?这又有啥子!”刘文辉一边说,一边从衣袋掏出做成派克笔似的密电码,放在桌上说:“因为事关重大,而今成都又险象丛生,为安全计,我们收发电报都是用自己编排的密电码。”毛人风仍不依不饶:“中央监视台有的是电讯专家,全世界的密码都能破译,可是就你们二十四军的译不出来!不知刘主席可否将你们发收的密码原件交出来,让鄙人也开开眼界?”蒋介石一声不吭,倾听着二人的一问一答,但脸色缓和了许多。

张群的心情也随之释然,因为他曾向蒋介石担保,说刘文辉绝不会叛变。

蒋介石一直下不了处置刘的决心,与张群的担保有关。张群平常对毛人凤极受蒋之宠就看不惯,便讥讽道:“毛局长神经过敏了。来者都是客,毛局长,你坐下说,站客不好打整。”刘文辉得理不饶人,乘势说道:“毛局长,你不要疑神疑鬼,欺人太甚!”然后委屈地看着蒋介石,“委员长在这里。如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