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才能进入锦州外围。攻克了义县,就等于扼住了锦州的咽喉。

二纵五师及东野炮纵的19个榴弹炮连将配属三纵攻坚,并由三纵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攻城作战。此时,韩先楚已到了义县城外的攻城前线指挥所,正和政委罗舜初、炮纵司令员朱瑞,举着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对面的义县古城。

韩先楚打仗有这样的一个习惯:每当战斗要打响时,他都要到师里去看看;师部检查完部署好后,又要到团里看看;团里情况搞清楚后,还要到连里看看;最后便是亲临火线指挥战斗。兵团领导发现他这个脾气之后,一方面感到他作风很好,另一方面又为他的安全担心,恐有意外。于是决定给他多配个作战参谋。战斗打响后,由这位作战参谋带着电话兵到前线去代他观察,随时向他汇报下面的战况。韩先楚尽管不情愿。但上级也是出于好意,不情愿也得服从。

作为攻打义县的最高指挥员,韩先楚对于敌情早已了然于胸。义县守敌为国民党暂编第二十师。该师号称是九十二军之主力,全师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美械装备,堪称东北国民党军之精锐。师长王世高也算得上国民党军中的一员虎将。义县守敌除暂编第二十师外,还有若干个保安队等地方武装,守备总兵力达1。2万余人。义县城垣高达三丈,顶厚八尺,北临大凌河,东南西三面环绕着深宽各三米的外壕两道。城内城外遍布了工事暗堡,并有穿越城墙下的暗道相连结贯通。二十师主力第二十团的士兵,八年以上的老兵占了四分之三以上,各守备要点均交二十团把守。坚固的城防和精心的布置,使得敌酋王世高有恃无恐,故早已向坐镇锦州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打下了固守半个月不成问题的包票。然而,王世高似乎高兴得太早了。

在韩先楚的指挥下,担任主攻的三纵九师、八师和二纵五师部队,只用了两天便全部清除了义县外围工事,三支部队一齐推至义县城垣下。 10 月1 日上午9 时半,总攻打响。我强大炮兵发出了神威,突击部队只用了四个小时便全歼了守敌,结束了整个战斗。敌军暂编第二十师正、副师长,也都做了三纵的阶下囚。

王世高被俘后还不服气,向负责登记的三纵司令部范参谋怒吼道:“你们这是什么战术,哪一路打法?”

范参谋则恢谐地揶揄道:“师长大人,不管什么战术,哪路打法,结果是你被俘啦!”

“咱们一对一地试试!你们几个师打我一个师,算什么能耐?”“王世高,你别吹牛!”范参谋也不客气了,“当初围剿红军时,你们是不是以多打少?你们不照样尽吃败仗!至于现在我们怎么打,用多少兵,那是我们的战术,你根本无权过问!你现在需要考虑的,倒是应该怎样向人民老实交待,重新做人!”说得不可一世的王世高低下头来,再也不敢吭声了。

义县的攻克,使锦州之敌人完全暴露在我军的铁拳之下。三纵的先遣部队不等清扫完战场,便又火速向锦州出发了。

“东总”总共投入了五个主力纵队攻打锦州:三纵(配属六纵第十七师)

与二纵并肩由城北实施突破,七纵、九纵由城南,八纵由城东实施突破。五路大军向心攻击,一举全歼锦州十万守敌。10月12日6 时40分,肃清外围战斗开始。三纵七师、八师分别对城北的配水池、大疙瘩坚固据点发起攻击。

战斗打得异常艰苦。配水池位于城北约二里处的一个高地上,与东面的大疙瘩遥相呼应,控制着锦义公路,乃锦州城北之主要屏障。配水池有五问房子大小,高出地面六米左右,是伪满时代遗留下来的钢筋水泥建筑,将水放干,

就是一座现成的堡垒。以配水池为核心,在不到半平方公里的阵地上,预先修筑了20多永久或半永久性明碉暗堡,堡与堡之间有交通壕相通。坡下有宽深各三米的外壕,壕外雷场中还埋设有电发火引爆的航空炸弹。

配水池守敌为一个连,配属一个重机枪连和一个战防炮排。战斗开始后,敌兵力增加到一个加强营。敌人早已做好了死守准备。配水他的墙上赫然显现着用白灰书写的标语:“配水池是第二凡尔登!”“守配水池的都是铁打的汉!”

攻打配水他的是三纵七师二十团一营和三营。在这一个小小的配水池阵地上,双方攻击和反击不下30次。最后二十团团长王振威亲自指挥冲击,并牺牲在阵地上。当一营长赵兴元发起最后一次冲锋,并最终夺下配水池时,600 多人的一营,只剩下了26人!而大疙瘩这个古烽火台,由于修有一条直通锦州城内的暗道,敌人源源不断地增兵固守,直到第二天凌晨才被二十四团三营攻克。

14日,锦州城总攻开始了。经过80分钟的炮火猛轰后,开始了攻城突击。并肩担任突击任务的十九团和二十三团,在炮火支援下,仅十余分钟突破城墙,将两面红旗插在了城头突破口上。城内攻坚战也打得异常激烈,敌人凭借坚固建筑物进行着拼死的抵抗。紧随突击队之后跟进的七师、八师主力,遂与敌展开逐屋逐巷的拼死争夺。伪省公署大楼、师范学校、铁北水塔等坚固据点,均被攻克。15日7 时,八师与十七师将铁路管理局之敌围歼,并迫使敌暂编第五十五师2000余人缴械投降。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二团歼灭交通大学守敌后,于铁路北继续肃清残敌。第二十四团则直插并攻下中央大街九十三军军部,俘敌参谋长以下800 余人。第二十五团将车站守敌全部肃清后,又与第二十二团及兄弟部队向敌兵团司令部发起攻击,11时,全歼锦州守敌。

整个攻锦作战,三纵共计歼敌1。5 万余人。

锦州的攻克,彻底切断了敌关内关外的联系。东北的大门“砰”地一声被关闭了。东北敌人的最后灭亡及东北的最后解放,已为时不远了。

攻克锦州后,东野总部又集中大部分主力,发起了围歼廖耀湘兵团的规模空前的辽西大会战。

廖耀湘兵团拥有国民党嫡系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第四十九军、第五十二军、第七十一军及整编第二○七师共计10万余人,其中新一军和新六军还是国民党所谓的“五大主力”中的两个。所以该兵团不仅是东北地区国民党军之主力,在全国诸兵团中也算得上是精锐。

东野总部的具体部署是:十纵拦头,六纵截尾。一纵、二纵、三纵(配属十七师)、十纵及炮纵主力,由黑山正面向东突击;七纵、八纵由大虎山以南向北突击;五纵、六纵跨越北宁线,由二道镜子、饶阳河以东向西突击。

这一部署是清楚的,因为已将廖耀湘兵团的十万大军团团围住;但又是模糊的,因为各部队只知道攻击方向,却并不清楚当面敌军的番号和准确位置。反正就在这一个大圈子里。

于是,各纵队也只是向各师区分一个大概的攻击方向,各师再向各团大致区分一下。命令一律是“搜索攻击前进!”10月26日拂晓,辽沈战役中最后的决战打响了。

林彪也适时地将指挥权下放到各纵队和师:枪声就是命令,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直到听不到枪声为止。

混战中,敌我部队交叉在一起,我军各部队也相互交叉。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突击与反突击,包围与反包围。50多万大军在这不算大的方圆之地内,进行着殊死地纠缠和拼杀!三纵乱中取胜,乱中建立奇功。

25日晚,三纵三个师在黑山东北同时展开。其中七师以二十一团为先锋,十九团随后,二十团为二梯队跟进。七师的前进的箭头,正好指向了一叫作胡家窝棚的村落。

半夜时分,七师先头部队二十一团的三营进至胡家窝棚附近听到枪声后,立即朝枪声方向扑了上去,随后团主力也冲了上来。三营一个冲锋,占领了胡家窝棚北山,接下来又猛攻胡家窝棚西坡。但三营连续几次冲锋均未得手,恰巧十九团一营上来了,师炮兵营也上来了。于是,炮火掩护,两面猛攻,终于拿下了西坡。天昏地暗,黑灯瞎火的,三纵的部队也搞不清楚打的这村子叫个啥名字,反正知道那里有敌人,有敌人就打,枪声紧就更要猛打。没想到这一打还真打了个正着。最后做了解放军俘虏的廖耀湘在《辽西会战纪实》中写道:“解放军第三纵队及以北的友邻部队第一棒打碎了国民党辽西兵团的‘脑袋’即兵团前进指挥所,同时打碎了新三军、新一军及新六军三军的司令部。”

敌兵团指挥机构被打碎,使得十万人的“西进兵团”,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状态。廖耀湘本人逃到了新六军军部,立刻用新六军电台明语呼叫他的部下向新立屯集结,企图恢复指挥,重整建制。但可惜的是,不仅他的部下没去成,连他本人也没能去成新立屯。不久,一纵等部队便又端了新六军、新一军和新三军军部的老窝。兵团司令变成了光杆司令,只身逃到了饶阳河边的草丛中躲了起来,最终当了三纵的俘虏。

此后,敌人便溃不成军。战至10月28日,辽西围歼战役胜利结束。三纵在此次战役共歼敌3。9 万余人,其中生俘敌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廖耀湘以下官兵1。 85万余人。缴获各种炮460 余门,各种枪械2 万余支,汽车200 多台,军马1500匹。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三纵队在辽宁省锦州,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政治委员罗舜初,副军长沙克,副政治委员刘西元,政治部主任卓雄。

所辖之第七师改称第一一八师,师长邓岳,政治委员李伯秋;第八师改称第一一九师,师长宁贤文,政治委员刘光涛;九师改称第一二○师,师长郑大林,政治委员李改。另外,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师调归四十军建制,并改称第一五三师,师长管松涛,没有任命政治委员,马毅之任副政治委员。

全军共5。9 万人。

1948年12月至1949年1 月,第四十军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