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是木匠皇帝 (完结) 作者: 独坐池塘- 第1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说道:“骆爱卿,你去吧!山东的事情不必过分自责,这不是你的责任!”

“是,臣多谢陛下宽宥,臣告辞!”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骆思恭感激涕零的说道。

等到骆思恭离开,天启皇帝对一边的王承恩说道:“让他们进来吧!”

时间不长,外面等待着的大臣全都走了进来,等到所有人都站好,天启皇帝将山东巡孙彦的奏折交给了王承恩,淡然的说道:“念!”

王承恩接过奏折,缓缓的读了起来,听到奏折里面的内容,下面的人全都愣住了。这封奏折是八百里加急,直接上呈到天启皇帝手里,没有任何人看过,此时听到山东居然有人造反,甚至已经到了攻城杀官的地步了。

奏折读完了,大殿里面陷入了安静,一时间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看着下面的人,天启皇帝轻轻的咳嗽了一声,沉声道:“众位爱卿,事已至此,有何良策?”

在场的大臣互相看了一眼,这些人心里明白,都这个时候来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是派兵进剿。只是朝廷需要定下一个主基调,是以剿灭为主,还是以招抚为主。每一次出兵平定叛乱,这个都是重要的问题。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接下来就是派人了。

“陛下,臣以为徐鸿儒利用邪教之流,蛊惑人心,实乃罪大恶极,应明正典刑。此贼公然造反,实乃该杀之人,臣请陛下派兵进剿,平定叛乱。”就在所有人都在琢磨天启皇帝的想法时,一位大臣却站了出来,正是新任的兵部尚书熊文灿。

看着一脸正气的熊文灿,大殿里的大臣目光都不一样,有的是鄙视,有的是钦佩,有的则是后悔。所有人都知道派人平叛那是一定的事情,也就没有站出来,没想到一时疏忽,居然让他熊文灿钻了空子。

天启皇帝看着下面的大臣,心中也不知道是因该笑还是应该生气,这些人就是改不了这好斗的毛病。天启皇帝也知道熊文灿说的是废话,可是却不能当废话处理,只好沉声问道:“众位爱卿觉得呢?”

“回陛下,臣觉得熊大人说的非常有道理,对这些图谋不轨之徒,一定要严加整肃。臣推举兵部尚书熊文灿熊大人,熊大人曾经打过倭寇、知兵事,又是第一个主张派兵进剿之人,臣力主熊大人出任督师,主持平叛事宜。”听到天启皇帝的问话,立刻就有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正是户部尚书吴亮嗣。

大殿里的人再一次面面相觑,就算是熊文灿耍了个小聪明,也部至于直接举荐他去平叛啊!有些人似乎觉得风头有些不对,心里打定主意,这件事情自己一句话也不说。

天启皇帝略微沉吟了一下,看了一眼熊文灿,缓缓的点了点头,对于熊文灿的能力,天启皇帝充分信任。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刘一璟,天启皇帝沉声问道:“刘爱卿,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见天启皇帝问自己,刘一璟知道自己应该说话了,沉吟了一下,才缓缓的说道:“派兵剿灭叛乱,本就无可厚非,那择选督师也就理所应该。熊大人论资历、轮管制、论能力都是不二人选,臣觉得熊大人合适。”

站在一边的熊文灿已经愣住了,心里痛恨自己,真不应该耍这个小聪明。现在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第二百三十九章分兵

轻轻的勒住马的缰绳,皇太极轻轻的挥手,示意身后的人停下来。看了看天色,皇太极沉着脸说道:“扎营把!”

等到一切都安顿了下来,皇太极将和自己一起来的两个人找来了。等到两个人都到了,皇太极沉声说道:“这个时候,我也就不客气了,咱们直奔主题。”

两个人同时点了点头,莽古斯笑着说道:“这次出来,我们全都听你的,我们都知道四贝勒的威名,自然不会做出干涉的举动。”

另一个来自扎鲁特部的台吉桑噶也说道:“这个是自然,我们都听从你的吩咐,肯定没有问题。”

缓缓的点了点头,皇太极对这两个人的态度非常的满意,这次出兵为了联合蒙古诸部,派人袭扰大明朝腹地也带着科尔沁部和扎鲁特部的人。为了保障皇太极的安全,努尔哈赤把自己最精锐的正黄旗给力皇太极,一万人马顶得上两万精骑。而扎鲁特部和科尔沁部也不甘示弱,莽古斯带领着的也是科尔沁部最精锐的的部队,扎鲁特部的桑噶台吉带来的自然也是最精锐的部队。

略微沉吟了一下,皇太极一脸浓重的说道:“父汗这次没有制定任何的进攻计划,任由我等放手是为,所以在攻打明朝之前,我们一定要制定一个详尽的策略。”

桑噶台吉和莽古斯台吉对视了一眼,二人同时摇了摇头,莽古斯一脸无奈的说道:“四贝勒,这里就我们三个人,我就实话是说了。冲锋陷阵我和桑噶当人不让,可是这制定什么计划,我们两个就不说了。”

一边的桑噶也苦笑着说道:“四贝勒,我们都知道你有勇有谋,既然只有我们三个人,贝勒爷就直说吧!我和莽古斯照办就是了,绝对没有怨言!”

皇太极缓缓的点了点头,这两个人还是比较上道的,自己本来也没指望这两个人有什么好主意。轻轻的皱了皱眉头,皇太极颇为为难的说道:“既然如此,我就把自己的想法说说,你们看看有没有什么纰漏的地方,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贝勒请讲!”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同事说道。

在后面拿出一张地图,皇太极沉声道:“这次我们有三万精兵,都是我们最精锐的骑兵,所以这次的进攻讲究的就只有你一个字,那就是快!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千万不可以被明军的缠上,也不可恋战,一旦被明军合围,我们就有可能在也回不来了!”

俩个人听了皇太极的,同时点了头,显然他们也觉的皇太极说的有道理。

见两个人认同自己的说法,皇太极沉声道:“我们这次是袭扰大明,目的是大明朝的京师,我们一定要做出快速袭击大明朝京师的样子。这样才能吸引辽东的明军回援,可是有一点,一旦辽东军队回援,我们就得跑。所以在进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为撤退扫清道路,不然就算我们成功了,我们可能也回不来了。”

两个人再一次点了点头,他们两个都希望这次能抢到一些好东西,谁也不想死在大明朝啊!

“四贝勒,我们两个都不懂这些,也不用和我们解释这么多。有什么想法,该怎么打,你就说吧!我们两个按照你说的去做,一定不打一点折扣!”莽古斯苦笑着摸着鼻子,皇太极说的这些东西,他是一头雾水,似乎听明白了,又似乎没听明白。

微微一顿,皇太极苦笑着摇了摇头,想想也是,自己和这两个人说这些做什么啊?略微沉吟了一下,皇太极指着地图,沉声道:“我这次的进兵的计划是兵分三路,一攻大安口,一攻红山口,一攻龙井关,最后三路人马会攻遵化!这样我们的后路就出来了。在攻下遵化之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蓟州,只要我们兵困蓟州,辽东的军队就一定会回援的。”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莽古斯说道:“好,就这么办!我带着人进攻龙井关,桑噶带领人进攻红山口,贝勒爷带人进攻大安口。明天一早,我们兵分三路速度一定要快,直接拿下三个关口,会攻遵化。”

“好,既然事情已经决定了,那就各自回去准备,这次的事情十分的机密,我希望就只要我们三个人知道。两位一定要谨记在心,切不可掉以轻心。我们即将深入大明朝腹地,稍有不慎我们就在也回不来了,两位一定要谨慎啊!”皇太极对于两支队伍的战斗力并不担心,都是各部的精锐,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对于这两个人,皇太极并不是十分的放心,不然也不会再三的叮嘱了。

“贝勒爷放心,我们一定小心!”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笑着说道。

等到两个人离开了,皇太极才轻轻的叹了口气,皱着眉头说道:“希望这次能一切顺利,不要出任何差错啊!”

皇太极这里已经整装待发了,蒙古草原上一支人马也在前进,不过和皇太极不同,这些人看起来似乎并不着急,只是慢慢的向前走。

打马来到多尔衮的身边,多铎有些不明所以的说道:“二哥,为什么不快点走?也好早点赶到广宁城。”

轻轻的摇了摇头,多尔衮笑着说道:“为什么要快点赶到广宁?我们要等到明朝的军队从广宁过去,在去攻打广宁,那会省下不少力气的!”

“可是二哥,我们攻打广宁的目的不就是牵制明军吗?你怎么知道明军一定会回援?如果他们攻打铁岭和开原,那岂不是糟糕了!”多铎看着多尔衮,有些不明所以的说道。

“明军一定会回援的,他们不会去攻打开源和铁岭的,其实无论是留下的那两万八旗子弟,还是我们这次带来攻打广宁的一万骑兵,其实都是多此一举!”神秘的笑了笑,多尔衮颇为高深的说道。

轻轻的皱了皱眉头,多铎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一脸不解的问道:“二哥,你怎么这么有把握?难道不怕他们围魏救赵?如果明军收复了开源和铁岭,那可怎么办?”

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多尔衮笑着说道:“多铎,好吧!我就和你说说。大明朝的肯定会回援北京城,因为那里是北京城。就算辽东的将领打下了铁岭,打下来开原,有什么意义?一旦北京城有了闪失,谁敢承担这个责任?大明朝的人都不是傻子,没人会冒这个险的,这是其一。其二,如果此时不去救援京城,无论辽东的将领打下了哪里,哪怕就是打下了赫图阿拉,恐怕也会被大明朝的皇帝杀掉。就算不杀掉,恐怕也要回家抱孩子去了。”

深深的看了一眼多铎,多尔衮沉着脸说道:“你要好好的记住,不要从我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要学会站在对手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在大明朝最大的罪过是什么?可能没人说的清,或者是谋反,或者是大逆不道。可是最大的功劳是什么却说得清,那就是救驾!我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