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虽然不好走,可是也总有能到的时候,一行人走了很久,感觉天都暗了下来,一行人总算踏进了灵璧县的境内。
“大人,我们是不是先到县城里面去?已经要天黑了,明日在上大堤不迟啊!现在去容易出问题啊!”周千户再一次来到李久玲的骄子外面,神色颇为担忧的说道。对于自己这次领到的差事,周千户可以说十分的不愿意,不过他是白林的心腹,倒也没有什么怨言。
看着压抑的天空,李久玲摇了摇头,颇为严肃的说道:“本官已经到了,不能在耽搁,不到大堤上面看看本官不放心!”
缓缓的点了点头,周千户没有在说什么,一来事情轮不到他说话,二来他也明白李久玲到这里就是奔着大堤来的。
保护着李久玲走向黄河大堤,一行人叫下面都加快了脚步,虽然都很累,可是他们也想早点把这里的事情料理完。
在距离大堤一里的地方,李久玲走下来骄子,穿着蓑衣,带着斗笠向着二道大堤走了过去。等到众人踏上大堤,顿时被面前的情景吓住了。滚滚的黄河水飞流直下,一眼望不到对岸,水面上飘飘浮着整棵的大树。
“周千户,我要到前面大堤上看看,你派几个人跟着我!”李久玲的脸色阴沉的可怕,看着不远处的黄河水,他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听了李久玲的话,周林顿时一愣,连忙大声的说道:“大人,那里太危险了,还是不要过去了吧!”
“不行,我要过去看看!”李久玲的态度非常的坚决,他的心里明白,如果大堤决口了,自己脚下的二道大堤是没有用的。如果这样的黄河决口,那自己身后的灵璧县肯定会是一片泽国。想到这里,李久玲的身子都在颤抖,脸色苍白的可怕。如果真的是样子,这次有不知道要死多人了,有多少百姓又要流离失所了!
看着李久玲严肃的脸庞,周林的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原来大明朝还有这样的官。真的又人愿意为了百姓去冒险,哪怕是丢失自己的生命。周林眼中满是敬佩,他本就是武人出身,对于李久玲这样的人敬佩不已。
回身招呼了几个心腹,周林恭敬的对李久玲说道:“大人,您请!卑职在后面跟着你!”
深深的看了一眼周林,李久玲缓缓的点了点头,没有在说什么,转身向着前面的大堤走了过去。
来到大堤上,李久玲等人再一次被震撼了,听着隆隆的水声,看着距离大堤顶部还有不到一丈的水位。无论是李久玲还是周林,脸色都变得很难看。抬头看了阴郁的天空,无数的水滴打在李久玲的脸上。
根据李久玲的经验,如果今天晚上在下一个晚上,水位一定淹没大堤,然后便是大堤决口,一发不可收拾。痴愣愣的站在原地,看着一眼看不到头的堤岸,李久玲久久不语。
周林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显然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合适。
良久,李久玲猛地一转身,看着周林说道:“大提太长,现在抢修根本就来不及,也没有东西抢修。我们现在马上去灵璧县,组织所有百姓转移。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人活着,水退了可以在回来。”
面带敬佩的看着李久玲,周林大声的说道:“是,大人!”不为艰险,能够当机立断,周林觉得李久玲真的是一个好官。
一行人马不停蹄的赶奔灵璧下,等所有人到了灵璧县,这里的景象也让一行人吃了一惊。无数的百姓赶着车,拉着牛,领着孩子像城外走,显然都是撤退的人。一行人也没有耽搁,向着灵璧县的县衙就走了过去,一定要找到灵璧县的县令问问。
李久玲和周林都清楚,灵璧县的县令看来早有安排,不然自己这些人也不会看到这一幕。
虽然都很着急,可是李久玲并没有见到灵璧县的知县,迎接他们的是灵璧县的师爷。
“灵璧知县去哪里了?”省去了没有的东西,李久玲问灵璧县的师爷。
“回府尊,知县大人正在和县里的大户们说事情,希望他们把搬不走的粮食全都拿出来。如果被水淹了也是淹了,县令大人希望他们以一半的价钱把粮食借给县里,等到水灾过去以后,县里就会把粮食还给大户们。”师爷恭敬的对着李久玲施了一礼,语气中带着敬佩的说道。
李久玲和周林对视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诧异,真的没想到灵璧知县是这样一个角色。如果这件事情做成了,这次的水灾恐怕会少死不少人吧!
大户家里的存粮很多,虽然不能说养活全部的灾民,可是却能活下来不少。如果朝廷的赈灾粮到的及时,这次水灾就不会死太多人了。
李久玲很快就见到了灵璧的知县,不过让他诧异的是灵璧知县身边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很年轻,看起来却是一脸的干练。灵璧知县对这个人很尊敬,跟在他的身后,一脸的恭敬。
“下官灵璧知县李衮见过知府大人!”灵璧知县自然不敢拿大,来到李久玲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缓缓的点了点头,李久玲沉声说道:“李知县起来吧!不知道这位是?”此时李久玲的心里非常的明白,借粮的事情恐怕不是灵璧知县里滚注意。所有人事情应该都是这个年轻人在策划,这个人不简单啊!
李衮是李久玲的属下,对于这个人非常的了解,守成的官吏,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那人见到李久玲也没有行礼,听到李久玲这么问,便开口说道:“本官左光斗!”
李久玲顿时一愣,前几天他刚刚看过邸报,朝廷任命了一位寻河钦差。虽然没有明确的官职在身,不过挂着御史的头衔,又是代天巡狩,身份自然是不一般。能够监管漕运和治河两大块,俨然就是以前的漕运总督了。
“下官凤阳知府李久玲,见过钦差大人!”有了左光斗在这里,李久玲的心里就松了一口气,就算有什么事情也算不到自己的头上来了。
现在李久玲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大户会愿意谈借粮的问题了,这位的面子都要给啊!有这些借来的粮食,有这位在以后朝廷的赈济粮来的也会快很多。有了这些粮食,受灾的百姓不会死太多的人,这样其实就足够了。
将李久玲搀扶了起来,左光斗笑着说道:“李大人实在是太客气了,李大人能够冒雨赶过来,实在是难得一见的好官!”
第三百三十八章屋漏偏逢连夜雨
站在高岗上,看着下面奔腾的河水,左光斗脸色阴沉的异常可怕。老天爷没有作美,一夜的大雨,水漫过了大堤。在不久之后,整个大堤被冲毁了,灵璧县被淹了。
对于遮掩的结果左光斗早有预料,并不至于让左光斗这样样子,可是他发现了一个异常可怕的事情。原本应该顺流而下的黄河河道,此时已经被无数的岩石堵住了,修河提用的巨大石头全都堆在那里。左光斗的心里有了一个非常不好的预感,只是他自己一直愿意相信。
日上正午,持续多日的大雨终于停了,仿佛老天爷收敛了脾气,太阳出来了。气温很高,太阳烘烤着大地,水位在一次降了下来。
不过左光斗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黄河并没有回归到原本的河道,依旧沿着灵璧县的方向不断的奔流。原本属于黄河河道的地方,河水已经慢慢的退了下来,有的地方已经露出了河底的淤泥。
左光斗只能无奈的摇着头,无奈的叹着气,因为他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因为黄河改道了。
“大人,这!”站在左光斗身后的李久玲一脸的震惊,显然他也没有回过神来。
发生这样的事情,左光斗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条黄河养育了两岸的百姓。以前的黄河总是泛滥,改道也是特别的平凡,直到万历年间的潘季驯治理黄河,黄河才被基本被固定在开封,兰考,商丘、徐州、宿迁、淮阴一线。
虽然这次改道的规模并不大,只是在宿州这里,治理起来也不会像潘季驯那么费力。可是通过观察大明这么多年的地理县志,左光斗心里隐隐有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这次的黄河改道似乎并不单纯。恐怕接下来几年,大明朝会天灾不断吧!
目光炯炯的看着京城的方向,左光斗的眼中满是焦虑,难道大明朝真的有亡国之象了吗?两百多年前,元朝末年就是黄河决口,北方却是大旱。也就在那个时候,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强迫自己不去想这些东西,可是无论如何也抑制不住,左光斗的身子都在不住的颤抖。缓缓地闭上眼睛,左光斗的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身影。那是一个年轻的身影,眼睛十分的深邃,是那样的摄人心魄。
似乎是被那人看了一眼,左光斗猛地睁开了眼睛,一脸的坚毅。那个人正是他记忆中的天子,此刻左光斗似乎得到了天启皇帝鼓励,心中充满了斗志。
让人拿过纸笔,左光斗准备给天启皇帝写一份奏折,一来是把这里的事情和天启皇帝说清楚,二来是把自己的猜想告诉天启皇帝。如果是别人肯定会担心天启皇帝治罪,谣言蛊惑圣聪的罪名可是不小。可是左光斗不怕,他知道天启皇帝不但不会怪罪自己,反而会非常的重视这件事情。
等到奏折写完,左光斗将奏折递给了钦差随从,神情颇为严肃的说道:“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不要交通政司提交内阁,直接把奏折交给都察院左都御史杨鹤。”
那人顿时就是一愣,通常文官的奏折都是由通政司提交内阁,内阁票拟之后交司礼监。司礼监呈报给皇上批红,如果皇上不想批红,也可以交给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批红。经过皇上或者司礼监批过红的,那就是圣旨了。
这里面也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地方上上奏的密折,可以直接递交司礼监,直达御前。如果有权阉当道,这条路自然是走不通的,现在却并不是这样。
左光斗这两条路都不想走,奏折交给都察院左都御史杨鹤,显然是让杨鹤直接送到御前。看来左光斗的奏折里面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这是不能让任何不信任的人知道的,就算是司礼监也不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