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忠也劝说道:“公子啊,你若要去就一定把全部亲卫带去。我也跟着一起去吧,省得让人一直掂记着揪心呐。”
陈君华毫不退让地说:“不,就是全部亲卫和张兄弟一起去也不行,实在太危险了。不如这样,强云你多等些时间,让我们安排好后和你一起去。”
一直默不做声的天松子此时开口说:“两位都统领不必阻拦了,打仗的事少了你们的指挥是不行的。若是信得过的话,让我们一起跟去。有贫道及门下八个弟子随行,再有上人自己的‘诛心雷’,加上百多人的亲卫,相信还没人能近得了身,定能保得上人安然无恙。二位只须做好准备,一旦有警时立即出动接应就可以了。”
林强云也苦笑着对他们说:“君华叔、张大哥请放心,我一定不再鲁莽行事,请让我去吧。”
陈君华无奈地与张本忠对视了一眼,慢慢松开手说:“千万小心,一有不对就立即退回此地来。”
张山、张河兄弟在山阳城内没闲着,前年底和张本忠他们一起到这里后,到去年初在此地住了近四个月的时间,对城内已经很熟了。正好趁此时机四处走动,把整个山阳城内外都逛了个遍,甚至连原属杨妙真的府邸附近也走了几圈,暗暗记下城内李蜂头贼兵的分布。
杨妙真自宝庆三年(1227年)楚州事变,李蜂头的二兄李福、子李通及妾刘氏被杀后,就一直住在城东十里的老营中。但城内还是有两千五百贼兵留守,比张国明所聚集的一千多人稍强了一点,明显是有监视的意图在内。
留在城内的贼兵基本上是山阳县本地人,全是为了吃那一份丰厚的饷钱才投入李蜂头军中,所以对城内的破坏还算轻微。
今天午时兄弟俩进食毕,到军使衙门内与权知事张国明知会了后,便一路说笑慢慢向西门外走。十多个守门贼兵对他们已经很熟了,知道他们是某行商先派到此地打前站的伙家,四五天来每日都要到城外去接不知何时能到达的货物。反正两人一出现总有些好处,对他们问东问西的碎嘴也就毫不介意,反而尽力为他们解说。此时看到张河从怀中取出的一叠会子和大串铜钱,顿时眼中发亮,一见张河的手势便围到他身边。
铜钱!这可是和金银一样的硬通货啊,甚至比金银还更好用,这些年淮南一带少见得很。南渡后不久,朝庭就在与金接壤的边境之地禁用铜钱,不论官民,所用的都是笨重不堪的铁钱和不值钱的会子,以免铜钱外流缓解钱荒。
张山将拥队拉到一边嘀咕着说了好一会话,说得拥队喜形于色地接过张山递来的一串铜钱和一叠纸钞,一面放入怀中一面附耳对张山悄悄说了几句话。然后才返身去和分到钱钞的门丁们一起,继续闲扯他们聊着的话题。
出山阳西城门五六十丈就是运河码头,从城门到码头的路边建起的草市街名副其实,所有的铺子全是稻秆茅草为顶、竹编糊泥为壁的草屋门面,最结实的就是泥坏垒砌的墙壁。
数十丈长的街道冷冷清清没几个人行走,各个铺子的竹木铺门也是半开半掩,只有一家米面铺偶有个把人入内,购得几斤粮后便匆匆提着急走回去。
张山站在空荡荡的码头边,向张河打了个眼色。张河会意地向北走了十多步闪入一间茅屋,不过片刻又探出头对张山打了个手势。
张河匆匆走入那茅屋,对坐着的林强云施礼后说:“公子,西门只有百把人在城上,都躲在各箭楼内避风,连个守望的人也没有。城门内的那些门丁收了钱以后也大部分缩进屋内赌钱去了,仅有两个有家的老兵在城门背避风处闲话。我们的人只要不从路上走,很快就能控制住西门。这就进城么?”
“这就进城,你们先行动。”林强云对站在身侧刚由副哨长升正的亲卫挥了下手,他就招呼张山、张河向屋后走去。
林强云对他们的背影吩咐道:“守城的贼兵若有妄图反抗或传警的,格杀勿论。记住,你们点雷火箭的棒香要一直燃着,直到我们出城到达安全地点后才可熄灭。”
哨长的声音在屋外回答:“遵令,请局主放心。”
林强云在他们走了二刻时辰后,方才下令进城。
由百来匹骡马组成驮队的马蹄声,一进入西门就惊动了躲在屋内的市民们,大家纷纷从打开一条缝的门窗往外看,心里不由暗暗猜测:不知是什么人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带着这么大的一批货物到李蜂头的地盘上,而且还是他的老巢——这么多年没有大行商往来的山阳城。
西门内,路左十多丈是勺湖的勺柄,与路右的月湖尖角相距不到四十丈远,勺湖边是一大块操演军伍的教场,月湖湾内则是原来常平仓的库房。
林强云和两小队亲卫押着带了五万双布鞋的驮队,一路无惊无险地进入山阳县子城,由张山领着他去参见权军使张国明大人。
前往衙门的路上,张山悄悄告诉林强云说:“公子,一年多来张大人在这里受够了李蜂头和他手下将军们的气,也探知了李蜂头最近要造反南下攻掠,公开与朝庭为敌。原是准备前两天就弃官离开此地另谋去处,刚好遇上我们兄弟来到,把他劝下来。他听我们说起公子要人去山东另建基业,表示要见过公子问清详情,得到满意的答复后,愿带着手下的一千北兵为公子效力。”
林强云大喜道:“听说张大人原来是楚州的通判,前年才权知淮安军,在此地的政声相当不错,这两年在李蜂头肆虐的情况下,还把这淮安军治理得井井有条,是个治世的能臣。他确是这样表示的吗?”
“半点不假。”张山十分肯定地说:“他和我们都是益都同乡,现时已经对朝庭失去了信心,说是即使公子的事不能成,他也愿意将骨头送回家乡去安葬。何况,谁能保证公子的大业一定不能成事呢。”
“真是太好了,”林强云欣喜地说:“我正愁没有治理地方的人才,有他这样有多年从政经验的地方官,就能把我们的根据地治理得比我们这些门外汉好,少了后顾之忧。快,我们快点去见张大人。”
年近五十的张国明,字子光,是嘉定七年(1214年)甲戌科进士,长方脸上带着很重的忧色,个子仅比林强云稍高一点,留着一部十六年前让他曾经在高中进士时大出了一回风头、现在已经斑白了的七八寸长美须。他看到张山带了一个年轻人和一伙道士走近小厅,依稀认得那位走在年轻人身后的老道似乎是天松子,心下暗道:“看来两位族弟没有说错,此人确是天师道门下,地位好像比掌教的天松子还高。”
当下张国明不敢怠慢,不等客人入内就站起身迎到厅门边。
一个老人竟然离座迎向自己,林强云看了张山一眼,见他朝自己点头,知道这位穿博袍的老人就是张国明,慌忙抢上几步来到厅门前,向厅内的老人深揖道:“后生小辈、汀州秀才林强云,参见张大人。”
“不敢,不敢。”张国明慌忙回礼道:“老夫已经弃此官位,林公子不必如此称呼,我们暂且先按布衣论交即可。林公子、各位请入厅述话。”
林强云心念一转,便道:“那么,林强云就叫大人张老伯罢。老伯请先。”
有张山兄弟先入为主的说辞,他看林强云一路走入的神态就觉得与别人不同,这位布衣身份的林飞川对自己的态度不亢不卑,行走间好像真的有那么点龙行虎步之姿,心想:“此人确具贵人之相。”
张国明这段时间以来,‘告变信’不知又写了多少,甚至连给圣上的奏折也派人送去请郑清之代转了几封,一直得不到朝庭旨意,也没有剿灭李蜂头的任何消息。自己又明知道李蜂头起兵造反在即,面对这样的情势,他确实是对赵宋朝庭已经失去了信心。刚好权淮安军使之职已经三年任满。按大宋祖制,一方守臣或阃帅一任即换,他自己也决定弃官不干,离开这个马上就要成为战场的淮南,先保住自己的老命再说。
前些天,张国明正准备用自己的一部分家财,散发给召集来的近千山东籍大军士卒,让他们各自离此谋生,刚好张山、张河兄弟来到,劝说他将这千把人带去投林强云。
他听说林飞川也是个读书士子,先就有了认同感,再知道林强云为天师道某前辈仙长之高弟及他的种种善举后,心中更认为此人不简单,越发对林强云动了好奇心。他答应张山兄弟自己要先会会这位林飞川,如果真似他们所说的一样,林强云是个可以投奔的好主子,就愿意到双木旗下效力。
让进林强云等人坐好后,张国明看到其他的道士都散于厅门外,心中明白了几分,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对天松子问道:“请问道长可是天师道掌教真人天松子仙长么?”
天松子打个揖首:“贫道正是天师道门下天松子,时下掌理天师道中教务,张大人何以认得老道?”
张国明回了礼,回想起初中进士时的得意,慢慢说道:“小子于嘉定七年甲戌科得举进士,于行在也住了有数年时间,经常到钱塘门内的‘东太乙宫’观礼,曾远远的见过仙长数次,故而还有些认得。”
几个人寒暄了几句,张国明很快把话转入的正题,向林强云问道:“林公子,老夫听张山、张河两位族弟说起,你打算带人到山东地境去占领一块地方建立根……根……什么……”
张山道:“根据地。”
张国明:“对对,对。是建立根据地,老夫想问的是:你心中所谓的根据地是个什么样子?这么说吧,若是你真占了一块地方,是否还按大宋的祖制治理,对文人士子如何看待,准备怎么对待那里的百姓,将来是据地自保呢还是另有什么打算?”
林强云对此早有准备,但现在因为时间紧急,不可能解说得太多,只是向张国明说:“这个问题要说清楚必须花去很长的时间,现在我只能简单说几句。我建立的根据地里,是文武并重,决不仿效现在朝庭重文轻武或以文抑武的办法。文用以治国,武倚以保家。在没有自己的制度之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