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建议?”冯国璋目光灼灼的说道。
“整合原有军队,取消地方督军拥兵的权利,将所有军队整合一体,成立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同时按照最新的步兵操典编练新军!”张孝准沉声说道。
“又是编练新军?咱们现在哪有财政支撑大规模的编练新军!”一名官员不满的说道。说实话,整个北洋系统对于编练新军这种说辞是非常敏感的,毕竟袁世凯之所以能够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他负责在李鸿章的老北洋基础上编练新军。在整合原有部队的基础上还要编练新军,自然让人对张孝准的目的抱有疑心。
“不只是整合原有部队,编练新军,还要尽可能的建立完善的兵役制度!没有一个完整的兵役制度,后续兵源问题就永远无法达到要求!”张孝准丝毫不为所动,他只是从一个军人的角度分析,没有丝毫涉及到政治方面。至于众人接不接受,他丝毫不在意。
“这个动作太大了。单是取消地方督军的兵权就不是简单能够完成的。”王士珍摇摇头说道。这简直是就是削蕃啊!搞不好会让整个北洋众叛亲离。
“整合部队的事情暂且不说,编练新军却有些迫在眉睫。咱们新政府承载了北洋的希望,绝对不能让北洋这杆大旗在咱们手中倒下。孝准,我现在任命你为新军编练统制,一切新兵训练计划都有你一人决断!”冯国璋沉声说道。
“大总统……”隶属于新政府财政部的官员讶然的说道。
“不要说了。我意已决!总理,这方面需要你的大力支持了!”冯国璋对王士珍说道。王士珍作为政府总理,新振幅的二号人物,如果没有他的配合,很多工作都无法展开。
“放心吧总统!这件事情关乎北洋的前途,我不会放松的!”王士珍没有丝毫的迟疑。从这架势,众人回过味来。看来两位大佬肯定对这件事情私下做过交流,这场大会只是为张孝准正名罢了!
“还有,段总长虽然输掉了战争,但是他坚持不懈的抵抗为咱们新政府的成立赢得了时间。等到段总长来到南京,我等应亲自去迎接!”冯国璋说道。
众人点头,毕竟段祺瑞虽然被东北打的狼狈不堪,手中势力更是损失惨重,但是皖系在全国的力量依然不能小觑,单是徐树铮的那七万精锐就值得冯国璋重视。现在的北洋新政府内外交困,任何力量都是值得重视。
随着段祺瑞签订停战协定的消息在全国传开,民国迎来一片和平曙光。全国各大报纸积极播报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相对于报纸和民间团体的活跃,各大势力却始终沉闷,没有就这件事发出任何言论,似乎默认了这一切!
第三百四十五章 西南的现状
随着段祺瑞签订停战协定,民国迎来一片和平曙光。全国各大报纸积极播报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相对于报纸和民间团体的活跃,各大势力却始终沉闷,没有就这件事发出任何言论,就连南京北洋政府也没有任何表示。
西南,成都。
西南结束战争已经一个多月了,西南的社会秩序也终于恢复了稳定,对抗北洋的胜利,让西南这个新生的政权稳定了很多,最起码本地势力看到西南政府的潜力,不再是一味的排斥。可惜战争的影响不是短时间能够消除的,现在整个西南还笼罩在一片战后的萧条之中。即便北洋放开了对西南的禁制,整个西南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毕竟为了战争的胜利,西南本就薄弱的财政几乎变卖了能够卖的全部,东北的资源,矿产,甚至是铁路都有不少落到了东北商团的手中,可以说通过安宁地区的商路,东北控制了西南大半的经济。即使是这样,西南政府还欠着一屁股的债务。当然,鉴于当时西南不被人看好,中华有名望的钱庄和银行当然不会借钱给一个即将覆灭的政府。西南政府借的钱很多来自民间,属于私人借贷,数量不大的,利息却不少。那些在北洋进攻的时候还能够齐心协力围绕在西南政府周边的富商大族,在战争结束后,当然要分享胜利果实。经过战争的严重消耗,西南市场一片萧条,本就贫苦的老百姓更没钱拿出来发展工商业了。
蔡锷主导的西南总督府构架有种模仿东北的架势。但是从目前来看,反而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架势。西南的情况和东北不同,蔡锷军事能力强悍,但是政治手段方面就差很多了。而且西南新军不是蔡锷一手建立起来。而是从当年的滇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滇军虽然尊崇蔡锷,但这无法改变滇军属于云南总督唐继尧的事实。再加上因为蔡锷号召力而汇聚来的西南政府高层,内部也是派系复杂,早以不复当年护国军的团结一致。
西南繁杂的事情一下子压在蔡锷的肩膀上,让他很难处理。再加上西南民族众多,民族关系处理起来也非常棘手,蔡锷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很多事情只能硬着头皮去摸索。自然走了不少的弯路。
“将军,你今天又将整个公务扔给唐副总督,跑到我这里躲清闲了?”蔡锷麾下大将彭新民问道。
“政府的事情太过让人头疼,还是军中的气象让人舒服!”蔡锷不在意的笑了笑。现在蔡锷一身军装,脸色虽然很消瘦,但却没有战争时期的苍白。
“新军训练的怎么样了?”蔡锷问道。军队是一个势力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新军的浴血奋战,和北洋的一战西南压根不可能胜利。这一点蔡锷看的很清楚。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艰苦战斗,在取得胜利的同时,西南新军也付出了战死八万,伤残五万的惨重代价。可以说,西南的势力一下子缩水了大半。开战前新军加起来大约有二十万人,战后人数不到八万。可以说已经伤筋动骨。所以蔡锷格外新军的建设。
“现在西南参军的气氛很浓郁。而且伤兵也有陆续康复归队的。但是将军,咱们新军想要恢复成开战前的样子,恐怕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彭新民叹了口气说道。
“有什么困难吗?”蔡锷问道。
“很多,士兵的士气不存在问题,但是武器弹药,后勤辎重却是个大问题。现在北洋虽然撤去对咱们的封锁,但是像武器弹药这一类的东西,想要光明正大的运送压根不可能。甚至机器设备的运输都受到北洋的严格盘查。就算在中原战场上,北洋被东北打残了。他们却依然没有放松对咱们西南的监视。将军,你说北洋的首脑是不是脑子有病啊!现在东北的力量这么强大,咱们南方任何一个势力单打独斗都不是其对手,这个时候咱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东北才是,为什么北洋的高层偏偏看不到这一点,始终将咱们防备的这么严密!”彭新民有些想不通北洋的想法。唇亡齿寒的道理彭新民不相信冯国璋王士珍这样的牛人看不到。
“咱们不是开辟了从东北购买武器弹药的渠道吗?虽然东北的武器贵点,咱们还不算完全根绝了武器的来源。再加上现在西南打仗的可能性不大,武器弹药可以慢慢的积蓄。关键还是优秀军人的训练!”蔡锷劝慰道。现在整个西南有大半地域被东北包裹。东北如果想要入侵西南,可作为突破口的地方实在是太多。自从东北和西南开战之后,西南也一改完全信任东北的样子,开始在双方势力交界的地方派军,只是数量不多。再加上双方都非常克制。目前在边界上并没有发生什么影响双方关系的冲突。双方间的贸易自然没有因为战争而受到影响。
“将军,你不会不知道现在东北以备战为由,停止了和咱们西南的军事物资的生意!咱们现在要购买武器弹药只能通过北洋境内偷渡和从两广境内少量购买!这些渠道远远无法满足新军扩编的规模!”彭新民讶然的说道。按理说西南武器通道闭塞这样的事情蔡锷肯定会知道。但他明显不知情,这其中有什么门道就值得思量了。
“报告将军,唐副总督送来急电。”传令兵将急电送到蔡锷的手里。
蔡锷接过电报,眉头不由的皱起来,接下来,眉头渐渐的舒展开来。
“将军,出什么事了?”彭新民问道。
蔡锷笑着说道:“东北和北洋停战了!中华和平出现曙光!”
“停战了?是不是出什么大事情了?按理说东北始终占据绝对的上风,不应该这么容易满足啊?”彭新民说道。
“应该是国际原因,现在国际形势不稳定,日本人和东北在边界形成对峙,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的武装冲突,甚至有可能引发国战,在这种情况,冯少帅是没有那个精力继续和北洋纠缠下去。从东北关闭和咱们西南的武器交易,停止一切军需物资的出口可以判断,朝鲜半岛上的形式比咱们想象的还要严重。甚至双方之间都有可能爆发小规模的冲突了,战争爆发的时间已经无限接近了。”蔡锷沉声说道。
“真的要和日本人开战?”彭新民的脸色很不好看。在西南总督府中,很多高层军官都是留学日本的军事留学生。对于日本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有不少人将日本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如果中日真的开战,他们的思想会很被动。
“避免不了!”蔡锷和蒋百里在战争之前都有书信往来。当然,两人的交谈是不会涉及两方势力的机密。不过很多在大战略上的东西,双方还是讨论过的,再加上西南情报局获得的方方面面的情报,蔡锷也就大体能够推断东北的局势。
彭新民沉思了一下说道:“将军,如果东北和日本人开战,咱们怎么办?”
“先看看形势吧!如果东北扛不住,咱们西南要做好出兵的准备。”蔡锷沉声说道。
“咱么也出兵?可是咱们新军……”彭新民为难了。西南新军就现在这点家底了。实在经不起折腾,尤其还是和号称亚洲第一的日本军队较量,就算彭新民在日本学习过军事,他也没有丝毫胜利的信心。
“没有可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保家卫国是咱们军人的使命,不能因为敌人强大就畏首畏尾。”蔡锷沉声说道。
“是!”
“军队的训练还要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