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戳私庹飧鍪澜纭�
  我们举一个例子,假如将一潭湖水比喻成人的大脑,将一块石头比喻成客观事物,当我们将石头抛进湖中后,湖水立刻会掀起一圈圈的波浪,这些波浪就是逻辑,它是对外界石头抛进来的某种反应。其实我们看不到石头,只能感觉到波浪,并且从波浪的大小、强弱等分析抛进来的究竟是什么,也许是块石头,也许是个铁块。
  因此,逻辑永远不是客观事物,它只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中介。就好像看电影一样,如果说观众是我们,那戏里讲述的故事或演员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对象,怎么办呢?我们只能通过银幕这个中间物。但银幕反映的影像并不是真实的,比如说它只是平面的,丢掉了立体感,而且拍摄过程中的许多事情并没有进入银幕。
  按照逻辑的规律,人们又把这个世界分为本质和现象两部分,强调从现象去把握本质。然而,什么才是事物的本质?直到今天我们并不清楚。例如,我们把事物归纳成一大堆数字、符号,并将此视为科学的进步,难道数字就是事物的本质吗?如果不是,那么区分本质和现象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数字和符号都是人为规定的,在人类早期,所有民族的计算方法都不同,后来才慢慢统一了计算方法,这就如同我们发明时间、空间概念一样,自然界根本没有这两种东西,我们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才人为做出了某种限制。因此,逻辑的方法主观性极强,它是把越来越多的规定性强加于客观事物之上。由此可见,建立在逻辑基础上的所谓科学方法,并不能使我们获得“真实”世界的认识,只能提供近似的、不完整的片段。
  大科学家、量子力学发明人之一海森堡曾有一句名言:“我们所观察到的,并不是自然的本身,而是因我们提问方法所揭示的自然。”这是对目前认识方法的最有力的否定,因为科学发展到今天,所谓主观客观、唯心、唯物统统被打破,主观的、唯心的研究会越来越多,这才是世界的本质。美国物理学家惠勒曾说:“基本的量子现象只有当它被观察时才是一个现象。”这对那些死板的唯物主义,不啻当头一棒。
  我们并非要彻底否定逻辑这种方法,只是想说明它很不完美,自身存在许多缺点,而建立在如此不完美方法之上的科学,也会存在许多先天不足,如果将科学视为唯一正确的方法,并用科学来界定其他方法,那是对人类的最大反动,是对人类的犯罪。
  有人一看见批判现代科学就急,他们会伤心地说:没有了现代科学的方法,我们怎么去认识世界?其实天塌不下来,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得靠我们自己。假如没有了现代科学,人类肯定会从另外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我们在此批判现代科学,正是想借此提倡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源于东方的“天人合一”。
  实际上,科学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它仍然是目前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错误的是我们,是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那就是把科学奉为“唯一”。有些人冠冕堂皇地认为,这样是维护了科学的尊严,其实他是在败坏科学。更可耻地是,这样做完全是出于一种利益的需要,与维护科学精神没有一点关系。科学在这些人眼中,就像是街角站立的妓女,只要有需要,都可以拿来一用。
  一种是政治的需要。政治与科学原本不搭界,历史上唯有宗教和政治关系密切。所以才会发生宗教战争,所以布鲁诺才会被宗教法庭判处死刑。然而,随着科学在历史中地位的突显,科学渐渐变成了一种新的迷信,并逐步向政治靠拢,或者说逐步被政治利用。因为利用科学的人发现,用科学来反对异己、维护统治真的妙不可言,他打了你一棒子,然后说:这与我无关,是棒子要打你,我也无能为力。当科学被政治利用的时候,科学的精神就荡然无存了。
  一种是商业利润的需要。商业与科学关系紧密,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谁掌握了最新科学,谁就能创造丰厚的商业利润,所以这些年才杀出个比尔·盖茨。然而,商海中像比尔·盖茨式的人物必然是少数,绝大多数是想赚钱又没有新发明的人。可历来商人属于奸诈一类,他们很快发现,用科学去骗钱异常容易,只要在广告中加一些观众似懂非懂的科学名词,那钱就如同流水一般进了腰包。更有甚者,他们收买科学,一种新产品一出来,赶快拿钱找几个貌似有学问的人,开个鉴定会,写出一纸所谓鉴定意见,那产品就贴上了科学的标签,照骗不误。在这些人眼里,科学不是妓女是什么?
  因此,我们呼唤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反对将科学当棒使、当刀砍的做法。世界是无限的,逻辑方法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在大千世界里肯定存在其他方法。“科学以外无世界”的看法,是井底的蛙鸣,应该说科学之外还是科学,攀登珠穆朗玛峰,从南坡可以上去,从北坡照样可以到达峰顶。将科学作为一种衡量的尺度,并以此来判定哪是真的、哪是假的,就如同穿了一件衣服,衣服太小,没有被衣服遮住的地方,难道就不是身体了吗?
  如果我们不是上帝,不是神仙,那么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唯一的方法。历史证明,刻意追求的“唯一”,都是别有用心的欺骗。请记住一个事实:人类的进步已经将无数当时所谓的“唯一真理”摆在了荒凉的古迹上,供好奇的后人瞻仰。玩弄历史的人,最后将被历史玩弄。
  用这种态度来看待目前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冲突,我们就可以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中医是用另一类方法,是从另一类角度对生命的切入,我们不能因为它与现代科学有冲突,就彻底否定它的价值。
  第2章 《易经》与《黄帝内经》里隐藏的生命未解之谜
  人类文明中有许多未解之谜,比如埃及的金字塔、玛雅人的编年历;神话的同一性、早期文献的相似点……等等。这些未解之谜都有一个基本的倾向,那就是它们出现的时间比专家们估计的要早,而它们表现出来的文明程度,又都远远超越了现代科学的研究结论。
  而在这诸多的未解之谜中,最现实的谜案就是中国的中医,它就好像是一具活的化石,在我们眼前晃来晃去。几千年过去了,我们触摸它、研究它,忍受着它无言的嘲弄,可就是不知其所以然。直到今天,《黄帝内经》与《易经》、《山海经》号称“三玄”,依然像天书一样不可通解。
  第一节 那些古代医书都去哪了?
  今本《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篇,各九九八十一卷,合一百六十二卷。两书侧重点各有不同,《素问》侧重于讲理论,如阴阳五行、病因、藏象、气血精液等,而《灵枢》则侧重于讲经络、针灸。
  《黄帝内经》书名首见于《汉书·艺文志》,当时班固在写《汉书》时,将图书目录类统归于《艺文志》下。医药类书目又分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小类,共记录医学文献868卷,其中“医经”类七家,共216卷,名目如下:
  《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
  《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
  《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从以上记载中可以看出,“内经”一名本不专指《黄帝内经》,但由于其它医书均已遗失,所以我们今天所说的《内经》就专指《黄帝内经》而言。
  但《汉书》里没有说《黄帝内经》十八卷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到了晋朝,有一位大学者名皇甫谧在《甲乙经序》中说:“《黄帝内经》十八卷,今天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亦有所亡失。”文中的亡失是指《素问》的第七卷。现代人都认为,皇甫谧学术造诣很高,而且他生活的年代距汉代不远,故本其所言,将《内经》定为《素问》、《灵枢》两部分。
  但也有学者不同意,认为《汉书》所载卷数18与今《内经》162篇对不上号,因为汉代没有积篇为卷的说法。据此,有人推论,当时《内经》的字数很少,大约只有今本的九分之一。其次,从内容分析,《素问》侧重理论,《灵枢》侧重经络针灸,两书用语、理论取舍均有不同之处,可证这是两部不相关的独立著作。
  《汉书》其它子目下的著作也都与医学有关,“经方”包括方药、本草、内、外、妇、儿各科医书,总11家274卷;房中与神仙两类,也涉及医学内容,如房中类的“养阳方”、“有子方”,神仙类的按摩术、引导术等。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黄帝内经》与神话中的黄帝本无关联,冠以“黄帝”之名,是为了追本溯源。黄帝乃传说中的古帝王,曾有许多重大发明,使后人受益匪浅,故中华民族一直以黄帝为祖先,历代后人均以黄帝子孙为荣。古人由此将一切文物制度都归于黄帝名下,《淮南子·修务训》曾总结过这种归祖情结说:“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素问》之名,始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序》:“感往昔之沧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在我国正史中,《素问》之名见于《北齐书·马嗣明传》:“马嗣明,河内人,少明医术,博综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莫不咸诵,为人诊候,一年前知其生死。”在目录学上,《素问》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黄帝素问九卷。”
  《灵枢》作为书名,始见于唐代王冰为《素问》所作之注:“《灵枢经》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