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爷后院里妻妾成群,如今又赶上灾年,会大张旗鼓地纳妾吗?不过,这时候买人便宜,还真不好说陈老爷是否有这花花心思。
可就他那身子骨,妻妾成群,难得生下个儿子还做了那些年的病秧子,再纳妾可就是造孽哦。但别人家都吃不上饭了,难保就愿意把女儿送过来,她也管不着,只要两边都愿意,她有银子赚,造的孽多了,也不差这一回。
想毕,对陈夫人谄媚地笑道:“瞧夫人这话说的,谁不知少奶奶过门后,陈小公子的病就好了,外面都说少奶奶是个有福的,如今这年景家家不都这样,咋也怪不到少奶奶头上,夫人还是宽宽心,等再过两年,让少夫人给您添几个大胖孙子,到时陈家人丁兴旺,福气都在后面呢。”
陈夫人倒也知道这大半年的事怪不到姜云荷头上,只是瞧着她烂泥扶不上墙的样子就窝火,而且,也不能跟花媒婆说陈文志的病好了完全是后院争风吃醋的结果,又叹了口气,对花媒婆道:“这次请花婶子过来,也是有件喜事要花婶子你给出出力。”
花媒婆就是吃这碗饭的,闻言就拍着胸膛道:“夫人尽管说,婆子我这辈子说成那么多的喜事,这事就包在婆子身上了。就是不知夫人看中的是哪家的姑娘?”
陈夫人露出点笑容,“就是上次托花婶子说的姜家二小姐,老太太当初就看好姜二小姐,只是当初小儿子病体沉重,姜二小姐不愿嫁过来也有情可原,如今小儿身子也大好,还望花婶子去给说说,虽说如今陈家已有少奶奶,但陈家愿以平妻之位来求,只要姜二小姐嫁过来,陈家也不会让她受丁点委屈,再说少奶奶与姜二小姐也是姐妹,二女同侍一夫传出去也是美事一桩。到时她们姐妹同在一处,也能有商有量。”
花媒婆面容不显,心里却把陈家的祖宗八辈都骂了个遍,就陈家那个公子还在肖想姜家二小姐?也不看看如今姜云浅的声望,是陈家这种声名狼藉的人家能求到的?还平妻?就是正妻人家当初都是不屑一顾的。
或许之前翟翠枝一事让人认为姜云浅心狠手辣,但水灾过后,姜家备了药材熬了给全村人喝,又帮着在水灾中受灾的人家重建家园,姜云浅更为那些受了伤的人不辞劳地救治。那些之前还传过姜云浅闲话的人都觉得心怀愧疚,就是翟家人都替姜云浅说话,以至于姜云浅陷害翟翠枝一事成了谣言,不攻而破。
所以,如今姜云浅不但不是那个阴险狠毒的坏女人,反而成了别人眼中的活菩萨。
都知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如今过了这些日子,受了灾的人家不但没有发生疫情,就是一些淋雨伤寒的毛病也都被姜云浅给治好了,在种灾难时刻,姜云浅的形象自然就高大。
而陈家到了此时还想打姜云浅的主意,这不等着犯众怒吗?花媒婆自然不会在这件事上助纣为虐,且不说姜家如今的地位,就冲着之前她那侄子家中出事,姜家没有落井下石,她就不会做对不住良心的事了。
面上,花媒婆还是应下陈夫人所求,毕竟她若不应下,陈夫人还会去找别人,她念着姜家的好不会真下力气算计姜云浅,但别人就不好说了,万一换个利欲熏心的,姜云浅再本事的一个人也难保不会中了人家的套,还不如她先稳住陈家,有什么事与姜家人商议一下再说了。
花媒婆拿了陈夫人给的赏钱出了陈府,回到刘家峪就奔姜家而去,到了姜家才知道姜方带着姜家所有劳力都去帮村里人修缮房屋,几位小姐都同夫人去了村中帮着熬药发药,家里只留姜云秋和沈氏守着两位小公子。
花媒婆问明白后就去寻夏氏,这种事情还是先跟这个当家主母说一声,等到了为熬药而搭的棚子时,就看到姜云浅和姜云娘正带着笑容为村民们盛汤药。
这些日子姜云浅也没闲着,时刻担心灾后发生瘟疫,就熬了汤药发给大家喝。好在经过她改进的汤药即使是没得瘟疫之人喝了也能预防瘟疫发生,还有清毒解毒的功效,喝着也不会对身子有碍。
前些日子还好,只是今日姜云浅在来拿药的人中看到不少熟面孔,姜云浅知道这是陈家的派人来试探她了,好在她熬的药虽然与陈家传下来的方子差不太多,里面也有她的一些改进,而且与岐王命人发放的汤药也有不同,倒不怕陈家人查觉岐王发的药方是出自她手。
再说就算陈家发觉了又如何?这辈子的陈家已经不是前世那个有岐王撑腰,不可一世的陈家,最多也是要抱太子大腿,却还没抱牢的陈家。
她可以想到,只要陈家在这次水灾之中没能有所建树,太子绝对会将陈家一脚踢开,而不腿软。
尤其经过上一次被乱民洗劫过后,陈家的财势也更大不如前,再有姜方写的那份书稿流出,陈家连最后一点神秘的面纱都被无情地揭开,完全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姜方所写的内容大多都是夸大,甚至是无中生有,陈家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堪,但有陈老太太坐镇,也不可能让陈家从根里就都烂掉,只是人们都喜欢传一些是非,这时候谁也不会替陈家来喊冤。
再说那份书稿里也没明着说写的就是陈家的烂事,陈家即使想去解释也无从解释,这时候再多的解释就等于掩饰,还不如不予理会。
至于那些来讨药的人自称是隔壁村的难民,怕在灾后染上疫病,因知道刘家峪有汤药发放才厚着脸皮过来讨要的,即使是要给些钱他们也愿意。
☆、第165章 一家有女百家求
虽然有人质疑他们为何不去镇上喝朝廷发放的汤药,但姜家都没说什么,村民们也不好说的太多,反正都是姜家的东西,他们愿给谁,别人也无权置喙。
那些人得了汤药后都装进带来的陶罐里,只说是要带回去同家人一同喝,姜云浅也都轻浅地笑笑,她自然知道这些人是要带回陈家去,既然他们能过来讨药,想必是陈家已经怀疑朝廷发放的汤药是出自她手,那就让他们带回去验看好了,反正两种药虽大体相似,却又不尽相同,有岐王替朝廷赈灾在先,她也不怕陈家会对付她。
花媒婆看了一会儿,越看姜云浅越觉着陈家那个纨绔子配不上她,摇摇头,还是去寻了夏氏,好好的一个姑娘可不能被陈家给害了。
夏氏正带着一群妇人赶制棉衣棉被,这是朝廷发放的任务,沿岸许多人家都被大水冲走,眼看大雨过后天气渐冷,若是没有棉衣棉被怕是要把人冷坏了,但要等着朝廷发放这些物资还不知要到何时,就发动百姓帮着想办法。
虽然做这些事情没有工钱可拿,但看到朝廷为了百姓连皇子王爷都派了出来,百姓也都对挨过这场灾难信心满满,不就是做棉被棉衣嘛,家里的男人都忙着重建家园,女人们也不能闲着,除了做饭,剩下的时候就都聚在一起做针线活。
花媒婆找到夏氏时,夏氏正在树下与村中的妇人们一起缝制棉被。见花媒婆过来,妇人们都忙着打招呼,不管花媒婆这人见评如何,家中有儿有女的难免将来要有求于她,自然是热情的很。
夏氏或许还记着当初花媒婆帮着陈家来求娶姜云浅一事,但经过之前姜老太来闹,花媒婆帮着说过话,夏氏对花媒婆的态度也好了很多。
又因花媒婆是花旺的姑姑,平日见着了也不会冷着脸。
花媒婆也没提陈家那档子事,而是拿了针线也跟着一起做活,有花媒婆这张巧嘴在,这边更是笑声不断,人也越凑越多。
人一多了,难免就要说到最近的一些传闻,除了对朝廷和皇上歌功颂德,身边能拿出来说的事自然也不少。
像这场水灾,谁家人没听朝廷的公告去救灾棚避难,而一家人被大火冲走,还有谁家趁别人家去了救灾棚,挨家捡漏得了不少好东西。还有镇上发放救灾粮了,据说谁家为了多打一份口粮分几处冒领,被朝廷查出来游街示众……
说着说着就说到陈家,虽然陈家地势高,宅子也修的牢固,没有在水灾中发生意外,但陈家被打劫这件事可以说是大快人心,谁让他们为富不仁了?
不管陈家为富不仁这件事,是经过别人证实,还是那本书稿里说的,总之在这种时候大家对于陈家的遭遇都没有同情,而是深深的同仇敌忾。
夏氏倒有些猜测那份书稿是姜方写的,但她也不会傻傻地说出来,谁让陈家先招惹了他们,总之知道姜方也不是随便被人揉捏的软柿子,夏氏还是很高兴,至少这个男人关键时候还是靠得住的。
别人议论陈家的是非,夏氏也不参与,只静静地听着,问到她时也只是轻淡地笑,倒让人猜不透她心里想着什么。
倒没人对夏氏的表现不满,人家是秀才娘子,哪里是她们这些山野村妇可比的,能坐下来跟她们一起说话、做活,已经是随和的人了,更不要说姜家还拿出药材熬了防治瘟疫的药给众人喝。人家夫人不喜论人是非,又是话少的,谁还会拿这个来怪她?
就是经过之前翟翠枝的事,连翟家人都跳出来替姜家人说好话,别人更不会没眼力见地拿这事来说事了。甚至有人若是提起这件事,立马就会有人眼他急,如今的姜家在别人眼里就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
天色渐晚,妇人们都回家做饭,刘家峪的灾情不严重,家家也都有存粮,还吃得上饭。如今朝廷也都开始赈灾,又对趁火抢劫的人用了重刑,世道太平了,他们也不怕让人知道自家吃得上饭被人惦记。
夏氏前脚刚走,花媒婆随后跟上,满脸带笑地道:“姜夫人,老婆子家里就一个人,晚饭也没做,不知到府上叨扰一顿可好?”
夏氏表情僵了下,想到自从买了花旺家的地和房子之后,花媒婆对他们一家释放出来的善意,便笑道:“花婶子看得起我,不过添双碗筷的事,有何不可?”
“那就多谢姜夫人了。”花媒婆笑眯眯地跟着夏氏回了家。
姜方还没回来,他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