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入境的渠道便是越南,荷兰人将鸦片运往越南,再从越南陆路秘密翻山越岭进入中华帝国。
此时的国境线事实上都是从来没有人勘测过的原始森林,国家之间都是按照边境村镇人口的住地和已开垦土地作为边界。
此时的东南亚还没有金三角这个盛产鸦片的地区存在,因为金三角地区虽然气候条件极易于种植鸦片,但此时还没有被英国人引入种植。
不过,英国人没有在金三角种植鸦片,但邓浩楠却是与神武五年向越南、东吁王朝、暹罗王朝、澜沧四国索要了金三角地区,包括木邦、八百大甸、川圹、占巴塞等地区,总面积约八万平方公里。这比后世的金三角小了一半,但邓浩楠凭借他的记忆只能达到这种程度了。
四国政府都是中华帝国的附属国,宗主国索要这四个地方,他们不敢不给。不过好在宗主国并未要求四国将这四个地方割让,而是只要求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将土地全部用来种植罂粟。
而中华帝国专门成立了帝国烟草公司,从这些地方的农民手中低价收购罂粟,然后提炼成鸦片,做成大烟销售。
邓浩楠盯上鸦片,自然是想起了鸦片贸易的巨额利润。同时,邓浩楠的报复心理特强,想起西方用罪恶的鸦片来毒害国人,邓浩楠便要以牙还牙。
当然,帝国已经在法律上严禁国人吸食鸦片,同时也不得吸任何形式的烟草。帝国对于吸食鸦片和烟草的人处罚相当严重,以至于帝国国民从此跟烟草绝缘,未来更是形成了全球唯一的无烟国。
帝国烟草公司将鸦片制作成烟草后,国内自然没有任何市场,全部对外销售。首先的第一站便是日本。
邓浩楠在军事上入侵日本得不偿失,于是便从经济上进行侵略,而对日本兜售烟草,既可以敛得暴利,又可以从根子上打垮这个民族。一旦鸦片在日本泛滥成灾,那时候日本将再无可用之银,再无可用之兵,中华帝国便可以轻松打垮日本,对其进行殖民统治。
中华帝国利用占领的沿海城市,通过已经上瘾的日本人将鸦片运往日本各地。起初中华帝国将鸦片控制的价格十分低廉,几乎就是原价,甚至赔本销售,这样使得日本国民吸食众多,并迅速扩大。随着销量的激增,帝国便开始逐步提价,最后一点点的把日本人的钱赚走。
随着中华帝国对日本进行大规模的鸦片输出,使得日本白银大量外流,德川幕府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含有鸦片的烟草已经在日本国内迅速蔓延并泛滥成灾。
几年时间,帝国烟草公司便从最初的赔本一千多万银元,转为盈利一千万银元,这个数字更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而继续攀升。
而随着对日鸦片输出的激增,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急剧扩大,从原本的年产五吨鸦片,迅速攀升到了十二吨。
同时,金三角的老百姓从种植鸦片当中获得了相当多的钱财,这导致越南、东吁王朝、暹罗王朝、澜沧四国的老百姓纷纷从金三角地区引出种子,在全国各地推广起来。而四国政府也看到了罂粟种植带来的巨大利润,单单从老百姓那里就能够收取大笔的赋税。同时,来自中华帝国的粮食价格比国内的价格低了很多,老百姓种植粮食不划算,改为种植罂粟,通过卖罂粟的钱来买中华帝国的粮食更为划算。
这样一来,越南、东吁王朝、暹罗王朝、澜沧四国纷纷将种植罂粟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渐渐的忽视了农业。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正是邓浩楠的经济侵略的第一步。
这招是邓浩楠从后世的美国佬那里学到的,例如粮食一项,先是用低廉的价格大规模向某国倾销,导致这个国家的粮食价格急剧下跌,这样一来,这个国家的农民种地便赚不到钱,反而会赔死。数年下来,这个国家的农民便纷纷放弃种地,将土地变卖,转而购买廉价的粮食。等到这个国家的耕地都用来干别的的时候,美国佬就会抬高粮食价格,实行粮食垄断,也就是变相的经济侵略。
这贱招屡试不爽,为此邓浩楠如今拿来所用,用来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侵略。因为越南、东吁王朝、暹罗王朝、澜沧等国都奉中华帝国为宗主国,国朝上下文武百官认为不应该对其发动殖民战争,但邓浩楠不满足每年从这些国家只收点贡品,因此只好改变侵略方式,用经济来侵略他们。
中华帝国粮食产量急剧攀升,得益于政府半强制的进行大规模种植玉米、马铃薯、红薯等高产量粮食作物。但帝国粮食多了也是麻烦,老百姓卖的粮食越多,价格越低。帝国政府为了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只好高价收购粮食。
但帝国政府不能老是做赔本买卖,因此这部分差价就要摊派给殖民地和附属国了。
对待殖民地当然可以直接来硬的,但是对待附属国就需要用温柔的方式进行。
邓浩楠先是低价格对附属国进行兜售粮食,造成附属国自产的粮食卖不出去,使得他们的老百姓认为种粮没出路。这时,帝国大规模的在金三角种植鸦片,让附属国老百姓认准种鸦片比种粮食划算。于是,附属国的农民放弃种植粮食改为种植鸦片,这样一来,帝国控制了附属国的粮食市场,便有了定价权。
无形之中,帝国控制了附属国的粮食。在民以食为天的时代,这就等于控制了附属国的全部。
当然,中华帝国的烟草公司同样不会可怜附属国的老百姓,只要不卖给华人就不犯法,因此随着越南、东吁王朝、暹罗王朝、澜沧四国的老百姓大规模种植罂粟的同时,帝国烟草公司也将大烟慢慢的渗透给了他们,等到他们发觉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第三卷 怒海争锋 第343章国际间谍——帝国邮政公司
第343章国际间谍——帝国邮政公司
【今日第一更】
~~~~~~~~~~~~~~~~~~~
碧波万顷的大西洋上,海浪叠嶂翻滚,此起彼伏。
自从开辟了大西洋航线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便从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而英国这个大西洋上的中转站便带来的繁荣。
随着西班牙人大规模的从美洲运回巨额财宝,一艘艘装满金银珠宝的船只让欧洲各国嫉妒的红眼,纷纷派出本国的商队和抢掠队,到美洲跟西班牙人抢夺财富。
随着英国第一个挑战西班牙,在之后的半个世纪的时间,荷兰、法国、丹麦、瑞典纷纷加入打劫西班牙宝船队的行列中。
大洋主航道上,到处可见悬挂着各国的船只。
一艘银色的帆船破开海浪,疾驰其中,犹如飞鱼。
“天呐快看那是什么怪物?”
“足有二十节速度,是谁创造了她?”
临近的几艘船只上的人们看到后,无不吃惊万分,一系列的问号浮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在这个时代,如此快速的船只,只有单桅纵帆船才能做到。但那是几十吨到一百吨的小船,而眼前的船足足有六七百吨。
而且,舰体光滑平整,不像用木头拼接起来的船壳。
还有那前后甲板上各有一门大口径火炮,竟然是露天布置,仿佛两座碉堡一般。
除了高高的风帆还在人们的认识范围内,整个舰体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视觉空间。
龙旗在飘扬,那是中华帝国的舰船。
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的首舰,海麻雀一号。
……
神武四年,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正式下水,并经过了严格的海试,于当年底正式加入中华帝国皇家海军特勤舰队服役。
作为帝国真正投入实用阶段的舰船,首舰海麻雀号的测试效果相当的好,最大速度飙升到了二十二节,巡航速度也比设计时多了两节,达到了十九节,而且钢壳船体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性,遇上敌人也很难被击沉。海军工程师们完全没有想到海麻雀号的性能竟然如此出色,飞剪船的超然地位顿时被高度重视起来。
皇家海军特勤舰队司令部成立,从神武四年底,帝国政府迫于情报传递的紧迫性,由海军部直接向帝国皇帝神武大帝提交申请,绕过了繁杂漫长的审批程序,由神武大帝直接下旨追加三千万银元用于打造特勤舰队。
特勤舰队虽然隶属皇家海军战斗序列,为帝国海军服务,但帝国军情局受命打造海外情报监听站,迫切需要特勤舰队的服务,为此帝国皇帝邓浩楠将特勤舰队的最终指挥权交由帝国军情局控制。
特勤舰队司令部得到追加拨款后,首批建造二十艘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但帝国的钢铁产量这时却跟不上了,全年炼钢总量不过五万多吨,而二十艘海麻雀级通讯舰就要消耗四万吨优质钢铁,一年建造二十艘的计划无法完成。同时,帝国用钢消耗极大,陆军部对外殖民战争需要庞大的钢铁用来支撑武器制造。
而帝国其他行业也呈现出对钢铁的需求,虽然个体需求额度不高,但帝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行各业用钢的数量积少成多,汇聚到一起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因而,帝国炼钢企业实际上无法满足帝国的钢铁需求。而帝国出于对武器级钢铁的技术保密,使得民间无法炼出武器级精钢,只能冶炼生铁和熟铁,少数铁匠个体能够手工冶炼少量的精钢。
精钢无法满足帝国需求,为此特勤舰队司令部只能每年完成五艘快速通讯舰,分作四年全部完成二十艘通讯舰的建造。
至神武六年,首批五艘海麻雀级快速通讯舰完工,并交由特勤舰队服役,加上原来的海麻雀号,总共五艘,分别被编为海麻雀1号至6号。
虽然只有六艘快速通讯舰,但是特勤舰队将其派遣到全球主要大洋进行情报收集,效果还是不错。海麻雀级通讯舰从亚洲天津卫出发到欧洲英国伦敦,只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这个时间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帝国的情报传递了。其他国家想要了解东方的中华帝国发生了什么事情,消息要滞后一年多时间,但中华帝国却可以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知道其他国家发生的事情。
这个时间差对于中华帝国进行战略部署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占据了先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