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Ρ;ど蕉5茄喙浅:浚て街揭院螅�251年,燕国就偷袭赵国,导致赵国在公元前250年,249年,248年,连续三年攻打燕国,燕赵之间不断的打。这让赵国在长平之战以后得不到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45万主力,长平之战以后,赵国最主要的,第一休养生息,第二广交朋友,时刻准备秦国的再一次进犯。如果燕国的国君有战略眼光,决不能在这个时候骚扰赵国,让赵国得不到休息。赵国得不到休息,就会疲怠,最终会垮掉的。赵国垮掉以后,秦国的大军就陈列在燕国的边境之上了。所以看起来是疲赵,实际上是自弱。所以燕国的灭亡,原因不是荆轲刺秦,是另有原因。这三个原因我们都讲了。所以说燕国的国君糊涂到什么时候,他的都城蓟被秦军占领以后,他逃到了辽东,逃到辽东以后,燕王喜还觉得这件事是太子丹引起的,把太子丹杀了,想用太子丹的人头缓解赢政的愤怒,让燕国能够苟延残喘,作为国君,作为父亲,无论哪一个角色,都不至于糊涂到这个地步。他觉得秦国打他,就是因为激怒了,他不知道秦国灭他是既定方针,是大势所趋。所以,燕国的灭亡,也是咎由自取。赢政在灭了燕国以后,六国中间,就剩下了齐国和楚国,那么下一步,他又会攻打哪个国家呢?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
  23:秦灭楚国
  [画外音]秦王嬴政在攻下韩赵魏等中原国家之后,就把统一的矛头对准了南方大国,楚国。楚国地域辽阔,历史源远流长达八百年之久。秦王嬴政对楚国早已垂涎三尺。可是楚国实力非常强大,尤其是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一百年前,楚国兵强马壮,横扫中原,已经露出争雄之势。到了秦王嬴政时期,楚国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视。尤其是楚国还有一个著名的将领,就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祖父项燕。楚国在大将项燕的保护下,秦国一时也奈何不了楚国。可是当秦王嬴政派出大将王翦进攻楚国之后,秦楚对峙的局势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用了三年时间,强大的楚国就被秦军攻陷。那么秦国最终是依靠怎样的谋略把楚国消灭的呢?楚国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楚国不是一般的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相当大的国家。楚国的地理位置大概是今天河南的中部向南,都属于楚地。秦王嬴政手下曾经有一个大臣,说过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横成则秦帝,纵成则楚王”。如果连横成功了,那么秦国的国君可以称帝;如果合纵成功了,那么楚国的国君可以称王,是把秦楚并列的,可见楚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公元前224年,秦王嬴政派王翦和蒙武,带领六十万军队去灭楚。王翦是秦王嬴政手下最得力的战将,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他与儿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盖世奇功。除韩国之外,其他五个国家都是被王翦父子所灭。王翦到了楚地以后,并没有对楚军发动进攻,而是让他的六十万军队待在兵营里,天天好吃好喝,还有非常漂亮的淋浴设备,就是不打仗。这时候楚国知道秦军来了,动员了全国的军队集中起来进攻,就是向王翦挑战,王翦不打。这个局面就是秦军来了,就是休息,楚军主动挑战,但秦军不应战,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年,灭楚之战就是这样开始的。其实王翦是要挫一挫楚军的锐气,所以他就不打。一年以后,王翦就问手下的人,士兵们现在干什么,手下人说士兵们天天吃饱了喝足了,就扔石块,看谁扔的又远又准。王翦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士兵一年养精蓄锐够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楚军因为挑战了一年,仗打不成,开始调防,把军队向东移动。王翦趁楚军移动的时候,突然调集精兵追击,一下把楚军打败了。第二年(公元前223年),王翦和蒙武功入了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春,就是今天安徽的寿县,把最后一个楚王负刍抓住了,这样楚国基本上就灭了。但是还有一个人,叫项燕,就是项羽的祖父,在淮南又拥立了一个楚王的后裔,叫昌文君,重新起兵反秦。王翦和蒙武又带兵到淮南,和项燕作战,结果昌文君被杀,项燕兵败自杀,楚国最后的力量消耗殆尽。第三年,也就是公元前222年,王翦最后又降服了越君,因为楚国的南部是越族人居住的地方,算是彻底平定了楚地。秦国在楚地设立了三个郡,楚国彻底灭亡了。
  [画外音]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秦大将王翦采取了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而楚军求胜心切但与秦军总是交不上锋,最终斗志逐渐消失殆尽,这场秦楚之间的战役成为秦国消灭楚国的转折点,然而熟悉楚国历史的人都知道,楚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早实行变法图强的国家之一,甚至比商鞅变法还要早。那么幅员辽阔实力强大的楚国为什么会在短短三年之内,就被秦国消灭了呢?
  楚国的灭亡具体来讲,就是三点。第一,改革不力;第二,政治腐败;第三,不明大势。我们先说改革,战国时期,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进行了改革。战国时期最早变法的国家是魏国,楚国变法的时间也不算晚,是在楚悼王时期。这时候魏国有一个名将到楚国来,我们讲过,就是吴起。吴起到了楚国,先做了一年边地郡的太守,一年以后,楚悼王发现吴起很有才,就提拔他做了楚国的令尹,就是宰相,让他主持变法。吴起的变法从时间上来说,比商鞅变法还早二十年。吴起变法包括四项内容,第一,废除世卿世禄,就是一些贵族家庭,在政治上可以继承爵位,在经济上可以继承俸禄,这就是世卿世禄。这种制度是西周时期非常普遍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那些杰出的人才,由于祖先没有立功,就没有继承权,政治上的特权,经济上的特权继承不了。这些人才对国家有很大的贡献,但是的不到应得的报酬,所以这些人没有积极性。吴起的做法就是均爵平禄,“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封君,就是贵族,子孙到了三代,他的爵位和俸禄就要收回来,当时这是很了不得的。那些封君都是老干部,他们的子孙要享受他们的爵位俸禄,但是到了第三代,就要收,收回来给当代立功的那些人,这是很重要的一条。第二条叫整顿吏治,楚国的官员制度有两大毛病,“大臣太重,封君太重”,就是大臣和封君太多,这些人享受国家大量的俸禄,但是不为国家立功,所以吴起就是要废除他们这些人享有的特权,减少这些人的数量。第三点,奖励耕战,那个时代,一个国家的强大,其实就是两点,第一,农业,就是耕;第二,军事,就是战。吴起非常重视对耕和战的奖励,充分调动农民和士兵这两部分人的积极性,这样国家有粮,战斗力增强。第四点,广辟土地,楚国是个大国,不像三晋韩赵魏处在中原,地域狭窄。楚国的土地本来就很广阔,再加上楚国灭掉一些国家之后,他的土地更多,吴起就建议让一些贵族去开荒,这样一来,楚国的土地扩大了,粮食收成增加了,国家也就富裕了。从这四个方面看,吴起的变法广度,深度,力度相当大,如果能持续下去,楚国可以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秦国有一个相国叫蔡泽,他评价吴起变法时说:“兵震天下,威服诸侯”,可见吴起变法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最终吴起的变法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也很简单,第一,楚悼王去世;第二,反对派强大。那个时代,一个大臣实行的改革,最根本的需要是国君的支持,而国君支持的力度,又取决于国君寿命的长短。吴起的运气不好,他的变法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处在楚悼王的晚年,变法刚刚开始,楚悼王死了。他一死,就在灵堂之上,那些大臣贵族们就拿箭要射死吴起,吴起没有办法,就跑到楚悼王尸体上,把身子伏在上面,然后被乱箭射死了。当然吴起很聪明,最后趴在楚悼王的遗体上,这些箭有些射中吴起,有些射中楚悼王的尸体。所以等安葬仪式结束后,查出这个案件的时候,新楚君把射中楚悼王遗体的这些宗族灭族了,这一次牵连了七十多家,还有没射中的呢,你想想反对吴起的人有多少。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他,触动了既得利益,所以吴起最后是死在反对派之手,这样一来,改革就失败了,这是楚国灭亡的第一个原因。
  楚国的政治腐败主要表现在用人方面,楚国的用人,前期主要是用公族,就是国君的亲戚。中期,用的是屈,召,景三大姓,屈原就属于屈族。晚期,重用了一个人,我们重点讲一下,就是春申君黄歇。黄歇是楚顷襄王的弟弟,也属于公族。应当说,楚国的用人,主要是公族和一些大姓,这种制度有他的好处,就是信得过,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其他家庭出身的杰出人才没有出头之日。秦国强大,是用了很多六国的人,这些人很多都不是贵族,而楚国用的人主要是公族和贵族。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生活十分奢侈,他开始在淮北封了十二个县,后来他提出自己的封地离齐国太近了,又改封在江南,在原来吴国的都城又建了自己的豪宅。春申君晚年的豪宅,在《史记。春申君列传》最后有一个太史公曰,就是司马迁,个别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写的,有这样几句话:“吾适楚,观春申君故城,宫室盛矣哉”,说我到楚地,看见春申君当年豪华的住宅,太漂亮了。春申君晚年修建的住宅,一直完好的保存到西汉中期,司马迁还看到了,可见他生活腐化到什么程度。我们再看看春申君,政治上十分糊涂。当时楚国国君楚考烈王执政能力很差,而且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没有生育能力。春申君为这件事情想了很多办法,《史记》记载了一件事,说楚国当时有一个人叫李园,李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妹妹,他想把他的妹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