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送下。
4、疟疾寒热。煮豉汤饮服,大吐即愈。
5、盗汗不止。用豉一升,微炒香,放清酒三升中泡三天,取汁服(冷
热均可)。如无效,可多服几剂。
6、痰喘(雨天便发,坐卧不安,饮食不进)。用淡豆豉一两,蒸过,
捣极烂,加砒霜末一钱,枯白矾三钱,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七丸,
病甚者九丸,小儿五丸,冷茶或冷水送下。
7、膝挛骨痛。用豉三、五升,九蒸九晒,泡酒中,每空心饮适量。
8、喉痹不语。煮豉汁一程式服,盖被发汗。同时把桂末放在舌下含咽。
9、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胎动。用豉汁炒服。
11、小儿丹毒。用豉炒至烟尽,研为末,油调敷涂。
12、背痈。用香豉三升,加少量水捣成泥,照肿处大小作饼,厚约三分,
铺疮上,留孔,以艾火烘灸。勿令肉破,一天二次。
13、蠼螋尿疮。用豉捣烂敷涂。
14、筋骨跌伤。用豉三升、水三程式,煎成浓汁饮服。
15、服药过量。饮豉汁。
16、脚肿。饮豉汁,以渣敷肿处。
豆腐
释名
气味 甘、咸、寒、有小毒。
主治
和脾胃、消胀满、下大肠浊气、清热散血。
蒸饼
释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小儿淋(小儿尿频量少)。用蒸饼、大蒜、淡豆豉合捣成丸,连服
三日可愈。
2、积年下血。用蒸饼、乌龙尾中一两、皂角(去皮,酥炙)七个,共
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每服二十丸,米汤送下。
3、赤白痢。用干蒸饼(蜜拌炒)二两、御米壳(蜜炒)四两,共研为
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服一丸,以水一碗煎化热服。
4、崩中下血。用陈年蒸饼烧存性,米汤冲服二钱。
5、盗汗、自汗。每夜卧时,带饥吃蒸饼一枚。几天后即可止汗。
6、折伤。把蒸饼研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甚验。
7、汤火伤。用馒头饼烧存性,研为末,加油调匀涂伤处。
曲
释名 酒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米谷食积。炒曲末,以开水调服二钱。一天服三次。
2、赤白痢。用曲熬粟米粥吃,每次一匙。一天吃四、五次。
3、酒毒下血。用曲一块,包湿纸中,煨为末空心服二钱,米汤送下。
极效。
4、胎动不安。用生曲饼研为末,加水绞汁服三升。
神曲
释名
气味 甘、辛、温、无毒。
主治
1、脾胃虚弱(胸膈痞闷,腹胁膨胀,消化不良,食减贪睡)。用神曲
六两、麦蘖(炒)三两、干姜(炮)四两、乌梅肉(焙)四两,共研为
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虚寒反胃。治方同上。
3、暴泄不止。用神曲(炒)二两、蒜萸(汤泡,炒)半两,共研为末,
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4、产后晕绝。用神曲炒为末,水冲服一匙。
5、食积心痛。用陈神曲一块,烧红,淬酒二碗饮服。
红曲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治妇女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
尽。
蘖米
释名
气味 粟芽:苦、温、无毒。
麦芽:咸、温、无毒。
谷芽:甘、温、无毒。
主治
粟芽:消积食,开胃。除烦,除热。
谷芽: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麦芽:
1、快膈进食。用麦蘖四两,神曲二两,白术、桔皮各一两,共研为末,
加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人参汤送下。
2、谷劳病(四肢无力,想睡,饭后精神更差)。有大麦蘖一升、椒一
两,一起炒过,加干姜三两,共捣为末,每服一匙,白开水送下。一天
服三次。
3、腹中虚冷,消化不良。有大麦蘖五升、小麦面半斤、豉五保、杏仁
二升,共熬至黄香,捣碎筛过,加糊做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开水
送下。
4、产后便秘。不宜妄服药丸。宜用大麦芽炒黄为末。每服三钱,开水
调下。与粥交替饮服。
5、妊振后欲去胎。用麦蘖一升、蜜一升,合服。又方:有大麦芽一升。
加水三升煮至二升,分三次服,有特效。
6、回乳(妇女无子食乳,乳不消散,令人发热恶寒)。用大麦蘖二两,
炒为末。每服五钱,开水送下。
饴糖
释名 饧
气味 甘、大温、无毒。
主治
1、老人烦渴。用大麦一升,加水七升煎至五升,再加入赤饧二合,渴
即取饮。
2、鱼脐疔疮(按:此疮形如长弓,一端有准确出点,点上有孔,如鱼
脐)。用饴糖涂搽,如糖已干,则烧灰涂搽。
3、毒疮,火烧伤。治方同上。
酱
释名
气味 咸、冷利、无毒。
主治
1、汤火伤。用酱涂。
2、中砒毒。用酱调水服。
3、妊娠下血。有酱二升,去汁,取豆,炒过,研为末。每服一匙,酒
送下。一天服三次。
4、妊娠尿血。用豆酱一大碗,熬干,加生地黄二两,研为末。每服二
钱,米汤送下。
5、疬疡。用酱清调石硫磺细末,每日涂搽。
醋
释名 酢、苦酒。
气味 米醋)酸、苦、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盐醋煎服。
2、脚转筋。用旧棉泡醋中。蒸热裹痛处,棉冷即换。直至痛止。
3、腋下狐臭。用三年酽醋,和石灰敷涂。
4、痈疽不溃。用醋调雀屎,取小豆敷疮头上,疮即可穿。
5、牙齿疼痛。用米醋煮枸杞白皮一升,取半升含漱。
6、蜈蚣咬毒。用醋磨生铁敷搽。
7、蠼螋尿疮。用醋和胡粉敷搽。
8、汤火伤。用酸醋淋洗,并以醋泥涂伤处,有效,亦无瘢痕。
9、乳痈坚硬。用罐装醋,烧热石投入二次,即以热醋敷痈,醋冷则再
次烧石热之。如此热敷数次即愈。
酒
释名
气味 (米酒)苦、甘、辛、大热、有毒。
主治
1、米酒:行药势,通血脉,润皮肤,散湿气,除风下气,解马肉、桐
油毒。
2、愈疟酒:治诸疟疾,频频温饮。
3、五加皮酒:支闰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4、薏苡仁酒: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
5、五加皮酒:去一切风湿痿痹,壮筋骨,填精髓
6、女贞皮酒:治风虚,补腰膝。
7、地黄酒:补虚弱,壮筋骨,通血脉,台腹痛,变白发。
8、当归酒;和血脉,坚筋骨,止诸痛,调经水。
9、菖蒲酒:治风痹,通血脉,疗骨痿。
10、枸杞酒:补虚弱,益精气,去冷风,壮阳道,止目泪,健腰脚。
11、人参酒。补中益气,通治诸虚。
12、茯苓酒:治头风虚眩,暖腰膝,主五劳七作伤。
13、桑椹酒。补五脏,明耳目,治水肿。
14、蜜酒。治风疹、风癣。
15、蓼酒。久服聪耳明目、脾胃健壮。
16、姜酒。澡贪苋、发热、心腹冷痛。
17、葱豉酒。解烦热,补虚劳,治伤寒头痛寒热及冷痢肠痛,解肌发汗。
18、茴香酒。治肾气痛、扁坠牵引及心腹痛。
19、缩砂酒。消食、和中、下气,治心腹痛。
20、茵陈酒。治风疾、筋骨挛急。
21、百部酒:治一世新旧咳嗽。
22、海藻酒:治瘿气。
23、松节酒:治冷风虚弱、筋骨挛痛、脚气缓痹。
24、竹叶酒:治诸风热病。
25、麻仁酒:治骨髓风毒痛、脚气缓痹。
26、红曲酒:治腹中及产后瘀血。
27、花蛇酒:治诸风顽痹、瘫痪挛急、恶疮疥癣。
28、蝮蛇酒:治恶疮诸瘘、恶风顽痹癫疾。
29、豆淋酒:破血去风,治男子中风口歪、阴毒腹痛及小便尿血。亦治
妇女产后一切中风疾病。
30、虎骨酒:治臂胫疼痛、历节风、肾虚、膀胱寒痛。
31、鹿茸酒:澡阳虚痿弱、小便频数、劳损诸虚。
烧酒
释名 火酒、阿剌吉酒。
气味 辛、甘、大热、有大毒。
主治
消冷积寒气,燥湿痰,开郁结,止水泄;治霍乱疟疾噎膈、心腹冷痛、
阴毒欲死;杀虫辟瘴,利小便,坚大便,洗赤目肿痛,有效。
糟
释名 名粕。
气味 酒糟:甘、辛、无毒。
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
干饧糟:基、温、无毒。
主治
酒糟
1、手足皲裂。用酒糟、狸油、姜汁盐等分,研烂,炒热搽患处裂肉甚
痛,但不久即合口,再搽数次,冻伤即愈。
2、鹤膝风。用酒糟四两、肥皂荚一个(去子)、硭硝一两、五味子一
两、砂糖一两、姜汁半瓶,研匀,每日涂搽。加一点烧酒更好。
3、打伤青肿。用湿纸铺伤处。纸上厚摊一块捣烂的酒糟(先烧过),
过一阵,痛处如蚁行,热气上升,肿即消散。
大麦醋糟:气滞风雍、手背脚膝痛。炒热布裹熨,三、两换可愈。
干饧糟:
1、反胃、呕吐不止。用干饧糟六两、生姜四两,是捣作饼,或焙或晒,
加炙甘草末二两,盐少许,煎汤服下。此方“甘露汤”。
2、脾胃虚弱。用平胃散一斤加干饧糟(炒)二斤半、生姜一斤半、红
枣三百个(煮取肉,焙干),一起研为末,逐日煎汤服。
果 部
李
释名
气味 果实:苦、酸、微温、无毒。
核仁:苦、平、无毒。
根白皮(树皮刮去外层皱皮后炙黄入药):大寒、无
主治
果实:肝病人宜食。
核仁:利小肠,下水气,消浮肿。
根白皮:煮汁服,止消渴,治赤白痢及赤白带;煎水含漱,治齿痛。
杏
释名 甜梅。
气味 (核仁)甘、苦、温、冷、利,有小毒。
主治
主治
1、咳嗽寒热。用杏仁半两,去皮尖,在童便中浸七日,取出,温水淘
洗,研如泥,加童便三升煎如膏。每服一钱,熟水送下。
2、上气喘急。有杏仁、桃仁各半两,去皮类,炒研,加水调生面和成
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姜蜜汤送下。以微泻为度。
3、喘促浮肿,小便淋沥。用杏仁一两,去皮尖,熬后磨细,和米煮粥,
空心吃二合。
4、头面风肿。用杏仁捣成膏,调鸡蛋黄涂布上,包头面。药干又涂。
七、八次可愈。
5、偏风不遂,失音不语。生吞杏仁七枚,逐日增加至四十九枚,周而
复始。食后饮竹沥,直到病愈。
6、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