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皇帝李后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流皇帝李后主-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墨务官退下后,高越心中虽多少有点眉目,却还是忍不住好奇,于是十分配合问道:“张大人,刚才奚廷珪和墨务官说的这一点,到底能证明什么呢?”

  张易笑道:“若仅是这两人的供词,当然还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如果大家清楚六殿下向来不喜欢用香墨做书画的这个习惯,加之奚廷珪所说的这种奚氏墨独一无二、珍贵无比,寻常人家根本没有可能得到,那么我们便有理由相信,写下‘清风驿拿下辽使’七字之人,非但不是六殿下,而且还极有可能是朝廷中与六殿下有过节的权贵,所以才如此处心积虑的要陷害殿下。至于六殿下究竟与谁结怨,这个权贵到底何人,目前本官尚在追查之中。”

  查文徽冷笑道:“张大人说来说去,最多也只能说明你到现在还是没有真凭实据,不是吗?”

  张易于是拿出一本账本似乎的册子,当众举了起来,笑道:“我早知单是如此并不足以令人心服,所以我曾亲自翻查了墨务官记录奚氏墨的每一笔详细出入,这上面清清楚楚的记载了何时何地皇室曾使用奚氏墨,某月某日,圣上曾赐予奚氏墨于何人,现在我们只须根据这上面的线索追查下去,即可知究竟是谁居心叵测。”

  接着张易语锋一转,道:“宋大人,这上面可也还记着,在三个月前,宋大人曾得圣上御赐一块奚氏小挺双脊虎纹墨锭,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宋齐丘脸色铁青,不悦道:“即便是又如何?本公素来光明磊落,行得正、坐得直,问心无愧,张大人,你总不会以为是本公伪造了安定郡王的笔迹吧,胡乱说话,可是要遭报应的。”他也是颇有城府的人,当然不是气愤张易话语间的尖酸讽刺、含沙射影,他气恼的是,自己原以为十拿九稳的官司,却因为被张易抓到这么小的细节,进而层层深进,眼看着李煜的嫌疑将被打脱。

  张易心平气和的道:“下官自然知道此事与宋大人无关,须知六殿下的书法造诣极为精深,普通人别说模仿的一模一样,哪怕就是习得六殿下的书法之十一,也已很不容易,由此可见,模仿者肯定曾下过一番苦功来效仿六殿下的笔迹,而且此人对书法也有着过人的天赋,故而从纸条上的字迹看来,可谓是天衣无缝,使得人人误以为这便是六殿下的亲笔。只可惜百密一疏,仿造之人必定因为事出突然,一时间未及多想,才顺手用了奚氏墨,岂料却因此而漏了破绽。今我观宋大人已经年迈,笔风文路早已定型,吾恐宋大人欲习六殿下之书法而不得也,故下官可以肯定,宋大人虽有奚氏墨,却并无嫌疑。”

  李征古等人自然不会这么容易就范,当下又数出各种可能狡辩,务令李煜不能如此轻易得脱,只是张易显然早有准备,故也一一驳回,使得宋齐丘、李征古等人讨不到半点便宜。

  一时间,公堂之上,唇枪舌剑,孙晟与宋齐丘派系的官员更是不放过任何机会,借题发挥,相互攻讦,加上有李景遂、张易的掺和,俨然一片混战。

  倒是身为当事人的李煜,反而好像是与本案无关一般,孑然置身事外。至始至终,他都是问什么答什么,即也不刻意辩解,更不歪曲事实——他只不过是简明扼要的说了一些事实,也不管这些事实说出来之后,对他自己目前的处境是否有力。

  正当众人舌战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超乎众人意料的,卢梓舟带着毫发无损的金楼出现了。

  公堂的沸腾,须臾间全都冷却了下来。而宋齐丘等人的脸色,更仿佛置于冰天雪地,被严寒冻僵了一般,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鉴于金楼的突然出现,案情峰回路转,有了新的进展,张易于是宣布暂时退堂,半个时辰之后重新开审。
第三十九章 急转直下(上)
  御书房。

  约莫每隔一柱香的时间,便有一个便装打扮的内侍高手行色匆匆的从江宁府衙赶往御书房,向李璟报上关于李煜案件的第一手的消息。

  不过这一次来通报的已不是普通内侍,而是李璟身边最信任的太监,李家明。

  看到李家明亲自回禀,李璟的心中悬着的大石终于可以落定,皆因这已预示着萧无稽一案,已成定局。

  果然,听完李家明的报告之后,李璟即龙颜大悦,道:“这个张易平时看起来又倔又冲,还常顶撞太弟,如今看来,到了关键时候,还是得靠这帮直臣,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替朕办事。这个张易,倒也有些本事,这回朕须好好嘉奖他才好。”

  李家明这个时候,自然只能老套的答一声“皇上圣明”了。

  李璟接着却是龙眉一蹙,感觉到不妥之处,似自言自语的道:“只是若任由张易从奚氏墨这里,顺藤摸瓜的查下去,朕怕将来又要惹出事端来了。哎,若诬陷老六的果真不是宋齐丘,便只可能是我宗室之人,家明,若是朕希望这件事能够到此为止,你可有什么好计策?”

  李家明道:“皇上不想各位皇子嫌隙加深、手足相残,不愧为仁慈之君。家明倒还真有个想法,既然张大人是打算从奚氏墨着手往下追查,皇上何不在墨锭上做些文章?”

  李璟眼前一亮,道:“家明你的意思是。。。。。。”

  李家明低声道:“皇上不妨命人秘密销毁几块墨锭,对外则宣称失窃,如此一来,则张大人的视线就不能只是注意皇室权贵,至少他也应该扩大追查范围,将目标锁定到全城的书法高手上去。”

  李璟满意的点了点头,接着叹道:“只是委屈了老六,要他平白无故蒙受了这许多日子的冤屈。”

  江宁。

  谭照快马加鞭的从楚州回来,一听说主公尚在府衙,他即第一时间赶了过去。

  此时的江宁府衙门外,或足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许多百姓仿佛在期待着什么大日子的到来一般,拥挤着翘首以待。

  谭照本试图凭一己之力挤进人堆,结果却发现徒劳无功,最多亦只能往里进去少许,最终只好夹杂在人群之中,动弹不得。

  就于此时,暂停了半个时辰的案子再次开审。

  谭照遥遥望去公堂,看到金楼那副似曾相识的面孔,忽然心跳加速。

  谭照眉头紧锁,苦苦追忆之后,他终于确定金楼即是那日在司徒府外打晕自己的两名大汉的其中之一,换句话说,金楼投身龙翔府,只不过是充当间谍的角色,图谋不轨,并伺机对主公不利。

  想不到精明如卢梓舟者,亦被金楼骗过了,如此主公刻下的处境当是十分危险了。

  只是现在人声鼎沸,谭照想要提醒主公显然力有未逮,他只能眼睁睁看着主公一步一步走向危险,心急如焚。

  随着“啪”的一声,惊堂木拍下,金楼跪在了离李煜不到一丈距离的身旁。

  与此同时,受到惊堂木的影响,四下立时安静下来。

  谭照于是觑准时机,扯开了嗓门,歇斯底里的喊道:“六殿下小心金楼,他要杀你!”

  李煜登时为之一愕,谭照的声音他显然认得,他在这个时候这么大喊出声,理应不是无的放矢。好在卢梓舟及时的劝服金楼投效,危患已除,谭照的顾虑,是多此一举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按说谭照既已回金陵,便应该从龙翔府中卢郢等人的口中了解到金楼现在是出来帮助自己澄清事实、并指证宋齐丘才对,何以谭照却还要如此用心良苦的提醒自己?

  想到这里,李煜不禁心生警兆,难道金楼果真有问题?

  楚州,山阳。

  欧阳广以一介布衣、穷儒的身份入主山阳县,已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临行前,自己又得主公千叮万嘱、破格授权,现在的自己,不但可以完全接替了谭照的位置,而且还有权过问楚州的一切军事调动,加之楚州本是江南的北门屏障、两淮重镇,不容有失,周师磨刀霍霍,大战在即,如今的楚州更加显得举足轻重,实可谓是多事之秋也。

  主公在这个时候让自己出任山阳县令,这也算是临危受命了。

  想不过主公不过与自己交谈几次,便敢大胆的委以重任,他对自己这等毫不保留的信任与尊重,让欧阳广由衷的再次想起了“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

  只不过楚州之行显然不是美差,他欧阳广自己心里,比谁都明白,主公如此重用的自己,楚州团练使张彦卿等人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服气,若非碍于主公的情面,他们怕早已闹腾开来。

  为了方便以后相处、全力合作,看来自己也必须要好好的表现表现了。

  令欧阳广感到有趣的是,他还未有所动作,张彦卿、刘茂忠、郑昭业三人倒先联袂赶来,光看架势就知到他们是来试探自己的能力来了。

  果然,郑昭业即取出一份书信,道:“欧阳先生,这是数日前主公与李毂谈成协议之后寄来的书信,里面说是要我们从楚州七十万余石(音:旦,在唐五代,一石约119。9斤,)的粮食储备中抽调出三十万石来供给周师备战契丹,可是如今柴荣不但没有与契丹开战,而且还调转枪头来对付我们,那么这三十万石粮饷,我们究竟该给,还是不给?”

  事实上,郑昭业是三人之中最为佩服欧阳广的人,只是一来他须与张彦卿、刘茂忠战同一战线,二来他也想亲眼看看欧阳广有何过人之处,于是才和张、刘二人一起试探。

  欧阳广高深莫测的笑道:“给亦可,不给亦可。”
第三十九章 急转直下(下)
  郑昭业三人立即为之愕然,须知他们其实早有准备要杀杀欧阳广的威风,若欧阳广回答是“不给”,自然可以以“违令”驳之,若他回答说“给”,自然更有一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一时,彼一时”、“穷则变、变则通”这类的大道理去数落他。

  不过欧阳广的回答显然出乎三人意料,这亦令张彦卿等人感到些许有趣。

  欧阳广阅历如何丰富,单论年纪,足以做他们的祖父有余,张彦卿等人打的小算盘,自然也瞒不过他。

  郑昭业请教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