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丹侧耳仔细聆听,想听清它们出自谁人之口,但终于什么也没听到,他指尖颤抖,仿佛连燃烧的蜡烛也叫他害怕,年轻的质子猛然扫掉那些竹简,将脸埋进萱草色的袖子里。
他刻骨铭心地痛恨,痛恨秦王政的跋扈与不念旧情,也痛恨自己生在任人宰割的国家。他情绪激烈地战栗着,咬牙切齿,忽然又愣住。燕丹仔细嗅嗅,闻到一缕幽香徐徐地从衣袖内传来,非常淡,他顿了顿,似乎是香气使他稍稍平静下来般——那是秦王政衣裳上的熏香,燕丹立即分辨出来,它随着君王无礼的举动而微微沾染到了太子衣上。
不知为何,他嗅着这香气,面庞抽动了两下,忽地无比苍凉地仰起脸,眼泪随即流下,默然无声。先是晶莹的泪水从眼睛里滴出来,一直渗到面颊上,在烛光内闪亮,再是越来越多的眼泪自湿润的眸子里涌出,在脸庞上流淌出无数道痕迹,渐趋汹涌而一发不可收拾。
整个过程中,燕丹不动声色地痛哭,肩膀耸动,他抬起袖子频频拭泪,把双眼擦得生疼,可是他哭得那么凶,那么急,整个袖口都湿透了,那种令人觉得耻辱的香气,被沾了水,愈发浓烈地飘散出来。
【四】
四
满朝无言中,红与黑棋子般的朝臣内,有人递上燕国太子的书简。
那是请求回去的言辞,有条有理,措辞雅致,用秦地的文字写成。
秦王政高冠朝服,端坐在一层一层的台阶之上,仿佛在祭祀活动里饰演祖先那般。他背后是泛起珠光色的美丽的帷屏,绸丝细密地交织出绚烂的纹路,帷屏后面摆放雕刻龙与瑞兽的花样的檀木隔断,深沉的镂花将阴影投在锦绣的帷屏上,仿若真实与梦幻的重叠交织。
壮阔的穹顶笼罩在他们头上,深红色的帘幔上垂下青色环形玉,也向这些人落下巨大的血色的影子。燕太子的献书,辗转过一个又一个人的手,最终谨慎地传到秦王手里。
他从小案上拿起那捆好的竹简,无声地聆听那些人的发言,他们说,这已经是燕太子的第三回上书了,而前两次他们都置若罔闻,挡了回去,但他恳求一定要让他回燕国——秦王将绣着红色黼黻纹的衣袖稍稍往回拉一点,露出小半截在灯火下呈暗金褐色的手腕,极其优雅,又极其缓慢地,他在血色阴影里垂下眼睛,将竹简展开。
是那个人的字啊。烤成枯草色的篾片上,可以看见从回忆里残留下来的某些东西,他审慎地观察,多年不见,燕丹的书法精进了许多,下笔的力道洒脱恣然,很有燕地特色的书法,倒是不像他这个人。他几乎爱不释手地观赏他的手笔,在心中下了判断。
原本秦王是没怎么打算看他精心写成的内容的——多少有些残忍,燕太子似乎下定决心不再做这里的质子,秦王却漫不经心地在他的手书中寻找当年的影子,秦地的文字,写得那般娴熟漂亮,君王在高位上恍然忆起,在浑浊的、满是灰尘的阳光下,燕丹曾经也用秦国文字写过,写过他的名字。
他慢慢微笑起来,殿下群臣惊惶地看着他们的王将那长长的竹简展开一端,双手扯住竹简,陡然发力,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拉,麦色的手背上经脉的纹络拱起,像是要撕裂什么可怜的活物。
串联篾片的牢固而纤细的绳,随着他的动作,绷得越来越紧,扯得越来越细,终于发出哗啦的微响,凄凉地在无情的暴力下断裂了。
竹简的前端散开,秦王政依旧紧紧攥着双手,过了一会才将手展开,他的皮肤上已现出血红的勒痕。大约有四五根篾片从简上脱落下来,他面无表情地将它们从桌面上拾起,一根一根地扔到阶下,像是投下生死签。
竹简落到厚重的地毯上,在人们心头重重一击——他们明白了君王的意思。
无论如何,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个质子回到他的国家。
那是覆盖冰雪、寒风嚎泣如壮士之歌的北方之国所未有的美丽生物,翠鸟。有令人怜爱的、泛出珠玉之光的蓝绿色羽毛,深艳又华贵,鲜丽又活泼。这又是一种性格极为暴烈的鸟,一旦被人捕捉,囚禁在笼里当做尊荣的装饰,它就会绝水绝食,不断用小小的身躯撞击笼子,直到鲜血淋漓,直到遍体鳞伤,直到力竭死去。
燕丹穿着染成鲜青色的礼服来见秦王政时,后者满怀悲悯地想起了这种鸟,燕丹的衣裳是按照北地风格裁剪的,那种绿松石般的色泽,看了叫人觉得不快。但将燕丹比作翠鸟,毕竟是不妥的,秦王又想,这个人坐下的时候,衣间带着浅浅的松香,香气十分清雅,但细嗅起来又有点刺鼻的辛苦,大约是患病时敷的药的气味。
离上次在使馆里发生那件事,已有一段日子了,他们客客气气,若无其事地相对晤谈,一东一西,都竭力表现出从来没有任何冲突的样子,但在繁缛得令人厌倦的客套和礼节中,他们观察着对方的模样,很快就互相知道,彼此皆没有从那件事上释怀。
“怎么,难道咸阳不好吗?”秦王政像个真正和蔼的君王,尽职尽责的东道主,微微地笑着问燕丹。
“不。”燕丹也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略略垂头:“咸阳是好的。只不过我思念蓟都。近年来,也有疾在身,因此——”
燕丹抓紧机会开始逐条地阐述回去的理由,阐述自己的苦衷。他被那些表情单一的人监视,如同软禁一般困在幽深的使馆,要见到这位日理万机的秦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君王有时间见询问各类琐事的官员,有时间见馆舍里那些素有才名的客人,有时间见他国来奔的臣子,就是没有时间见这位他昔日的故交,幽燕的质子。总是有些什么临时突发事件,打断了他们的会面,很久之前就决定的出征,某个国戚需要问病,又或者是秦王公务堆积,好像永远也处理不完。要得到一个能与他当面晤谈的机会,非常非常不容易。
哪里还是那个小时候天天跑来找他,赶也赶不走的人呢。
“咸阳不好吗?”但秦王政无心听他的长篇大论,他只是重复地问了一遍。燕丹诧异地抬头,只见他的身子微微向他倾斜过来,无声且飞快地,严肃而狂热地,一只手撑在葛席上,袖口掩盖了手背。他们四周垂缬下的巨大柔软的茜色帷幔稍稍飘荡,秦王政投在上面的影子如若鬼魅般晃动,那个人看着他,双目映衬明亮的火光,那双眼睛,黑白分明,如夜空、如点漆,如明潭,如素羽,这是意蕴深刻,沉沉如井又灼人可怖的野心家的眼睛。
“可是我觉得,不管是咸阳,还是蓟都。”秦王政很快地抢在燕丹开口前自答:“此刻最让我焦灼渴望的,是邯郸。”
不是他们两人相拥度过一段童年的邯郸,是战略地图、是史册记载、是地理财贷、是军事行动中的邯郸。
“赵国和燕国,真是过去人所说的唇亡齿寒的关系呢。”年轻的君王轻描淡写地笑着说,却如暮鼓晨钟般振聋发聩。燕国太子望着他,突然发现他是这么不可理解,又是这么光明正大。他明明白白地暗示又若有若无地威胁,叫人满心惶恐。
从燕丹的后背上,遽然窜起一股恐惧的冷意,他直直地坐着,品味着君王的话语,感觉到身上寒毛炸起。
这场商讨如同预期一样,没有达成什么一致意见,燕丹的希望落空了。而帷幔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事务等着秦王去处理,秦王政并没有太多时间在燕丹这里逗留,与他展开各种各样的高谈阔论,他也实在是厌烦了。侍臣捧着烛火,将嵌珠的鞋子拿到阶下,他站起身,长长的佩剑悬在身侧,剑缨上装饰琉璃珠,由不同形状镂花组成的,整整十六节长的华丽组佩,互相碰撞发出清越的声响。
“我把您留下来,是因为我有能力把您留下来。”秦王政最后带着胜利者的笑容说:“您应该知道的,我说过,您能不能离开这里,只取决于我。”
“那么,至少请给我一个期限吧!”燕丹在帷幔里两手撑着席面,欠起身,绝望而慌张地注目君王的背影:“您不可能永远把我关在这地方的,至少,请允诺我一个回蓟都的期限!”
年轻的质子提高声音,却只换得君王略略偏转身子的一个回顾,心不在焉、敷衍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君王的玄色袍袖在高大的烛火下鼓荡,他迎着火光的面庞忽地现出一个恶意的笑容,秦王政犹若叹息般拉长声音:“好,那就给你。”他颇为自满地念道,一字一句:“这就是你要的承诺:待到乌头白,马生角,我就允许你回到你的故国。”
君王扬长而去,再不回首。片刻之后,燕丹猛然跌坐在葛席上,他瞪大眼,先是尝试着理解君王的诺言,紧接着恍然悔悟,攥紧拳头,痛苦地闭上双目,恨不得咬掉自己的舌头。
说不可能永远关住他,就偏要变出个可能给他看。儿时总角的言笑晏晏,成人为质后的服柔逊谦,到头来只不过换得一句——乌头白,马生角!
乌头白,马生角。乌头白,马生角。燕丹罔顾四周围拢来的玄衣侍臣,近乎疯狂地支撑着躯体,喃喃地来回地念叨这句话,焦灼而无力,似乎这就是他人生中唯一的谶言。他倏忽神智不清般哈哈大笑。乌头白,马生角,唇齿用力地合拢又分开,连着仇恨、回忆、痛楚与无能为力一同狠狠地咀嚼,吞咽下腹。面上的表情一瞬间又变得恶毒起来,他伸出手,迅疾犹若鹰展开它的爪子,像揪着秦王政的衣领般死死揪住了一边飘忽的帷幔,松脂的香气,刺鼻、辛辣、清苦,同着彻骨的恨意一同,同着复发的旧创口滴下的鲜血一起,在烛火照不到的黑暗之处蔓延开来。
乌头白,马生角,悠久而绝望得好像什么恋爱中的誓言。
连漆黑的乌鸦也被岁月染成白头翁,连生着飘逸鬃毛的胡地骏马也生出了杀人的利角。直到那个并不存在的时刻来临之前,他不会放他回去,不会放他回去。
这是被逼到不可再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