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喘息着拉拉扯扯,就要往床上去。却是正在情动之时,门外忽然有人敲门,高青青道:“林大人,林大人,运同杨大人派人来了,说是码头那边有急事!”
徒景之见林海立时神智清明,知道这个时候还来打扰必是有事,便不好阻拦。只是夜色已深,他不放心林海一人,硬是跟着去了通州运河码头。
待到了码头,却是江大人、杨大人陪着叶澄观都在,还有个武官模样的带着兵士押着一队人守在一旁。叶澄观见林海来了,将林海和徒老爷让至偏处,为他们分解。却是这一夜本有十二船官盐要装船,装船的苦力出自盐帮世家,如今这盐帮老帮主刚死,大女婿和小儿子争位,两方势均力敌,使得今日接待巡盐御史,两边一个人都没出现。这日晚间,两边都派出人来装船,却弄得场面混乱不已,更有几个浑水摸鱼的贼人,装成抗包的抢了盐就跑。若不是正好江浙省通海卫的王总兵正好带兵乘船路过,不光弹压了盐帮的两方,更抓住了那几个作乱的小贼。
林海见其实不是什么大事,知道是通州的官员怕他明日从旁的地方得到消息不妥,不如让他今天来自己看到这些官员辛苦公事的场面,便走过去和几个官面上的人谈了话,对江大人和杨大人的作为很是表现出了上官的满意来。江大人和杨大人见林大人如此通达,心头大石落地,便更加恭维了林大人几句,方将今日头功的王总兵请过来。
大夏官场文武分明,那王总兵原本站得远,且论职责他也不归林海管,不过林海官品高,今日又是盐务相关的事情,便走过来向林海见礼。却不小心抬头看到了徒景之,那一脸的惊骇实在吓人。
这夜之事,林海见运同杨大人把盐帮大女婿叫过来训斥一顿,摆明了支持小儿子,又命人处置了大女婿这边的人,林海也从郑公处知道小儿子那边支持的人多些,便默认了杨大人的处理,盐帮之事算是明面上了结了。杨大人又将那几个偷盐的转交给江大人按律处置,林海见杨大人处事尚可,他更不去掣肘,只在诸事了结后对向自己请罪的杨大人宽慰几句。
而那王总兵,在一众官员纷纷扰扰,林海总算将后续之事交给叶澄观抽身回驿馆之后,一路跟随。到了驿馆,待身边只剩林府自己带出来的从人之后,那王总兵对着徒景之大礼参拜,只道:“臣,江浙省通海卫总兵王子腾,拜见太上皇。”
徒景之也还记得这个文武双进士,哼了一声,道:“起来回话。”
这一夜诸事繁杂,待到天色微明之时,王子腾才从驿馆告辞,他心潮澎湃,知道自己既然知道了个大秘密还能活着走出来,以后自然前程不可限量。果然,待他带兵回到卫所不久,便有朝廷旨意,将他调到京城,不多时便成了地位举足轻重的京营节度使,于是渐渐地朝中传言,王子腾大人深得圣心不提。
================================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本章的标题,用的是《董西厢》的句子,《董西厢》里最有名的最打动人的还有一句:“莫道男儿心如铁,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
又话说,王子腾终于出来了……下一章,该宝钗出来了……
89第 89 章
第八十九章薛家有女名宝钗
等林海和徒景之、叶澄观回到扬州;已是腊月了,还在路上时;他就派人去金陵接回黛玉和英莲,又命人传话给徒七和林忆;叫他们务必要在腊八之时回家。而在甄家护送林、甄两位姑娘回扬州的船后边不远不近地跟着的;正是皇商薛家的大船。
那日薛蟠在外边闯了祸;薛劭气急攻心竟至吐了血;他这几年本就身子不大好;这回心中连惊带怕好几天方才缓过来;就此更添了病症,延医请药了好些时日。薛蟠如今年纪尚小;虽被母亲宠得有些过分;行事全凭己心,可对父母家人还是很上心的,见父亲如此,他知道是因为自己闯祸,心里也很着急。又兼徒七和林忆当日放了话,要是他再胡作非为必不轻饶,可他哪里知道人家说的“胡作非为”的标准是什么?
薛蟠这里以己度人,往日里他在街面上教训他人之时,也会对人家放出类似的狠话,可根本也无什么一定之规,看得不顺眼的招呼过去就是。金陵城里,固然有比薛家更富贵的,可子侄多有约束,那些放到街面上横行霸道的纨绔子弟里,还真没几个能斗得过薛家的,因此向来无人敢惹薛蟠。如今薛蟠碰上了比他更狠更霸道的,却是连自家老爹都惹不起的主儿,这些时日便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可心里那股挫败和懊丧实在难受,他不敢在薛劭那里讨嫌,又不想去找见了他只会心儿肝儿叫着却从来不去听他说些什么的母亲,便只能去找妹妹。
薛家小姐闺名宝钗,她比哥哥薛蟠小两岁,自幼就比哥哥听话懂事,深得父母宠爱。薛劭的夫人王氏出自武门世家,虽则其兄王子腾自己是文武两进士,可王家一向对女儿有些偏见,只道女儿家拘于内宅,学会侍奉父母、丈夫,能够管教下人也就够了,因此王家的女儿只需跟着母亲学些内务,连女红都不是很好,更不用提识文断字了。王氏嫁到薛家,因着薛劭对夫人还算尊重,又兼打理内务也要用到诸般文字,才在丈夫的教导下稍微认识几个字罢了。当日薛家给薛蟠请先生,要教导儿子成材,宝钗也想跟着读书,王氏一开始并不热心,还是薛劭发话,道是女儿家也要多学点东西,将来才能更进一步,才让宝钗也跟着哥哥一起念书。薛家请来的先生,这几年没有几十个也有十几个了,大多不上一两个月就被薛蟠气走,其中很有几个留的时间长的,是因为薛家小姐聪明伶俐,读书读得好,又知道尊重先生的缘故。
宝钗年纪虽小,可薛蟠对这个拿起书来就能念得头头是道的妹妹很是尊重,许多他不懂的问题,到了妹妹那里都能迎刃而解,遇有不高兴的事情,也总有妹妹能给他安慰。这些日子宝钗殷勤侍奉薛劭汤药,薛蟠直到薛劭病情稳定,又能出府巡视店铺了,才寻了个老爹不在家的日子跑去找妹妹。
虽是王氏在闺中之时不怎么学女红,可嫁到薛家,又在江南生活了这许多年,和金陵城里的世家来往频繁,早知道女孩子会些针线有多么重要,于是宝钗读不读书尚可两说,于女红上,王氏特特寻了绣娘来教导宝钗。
薛蟠先到了妹妹的书房,寻不见人,又去了绣房,方才见到宝钗。宝钗正在跟着个绣娘学习飞云针,神情专注,连薛蟠进来都没察觉。还是那绣娘见少爷过来,放下针线行礼。
薛蟠挥了挥手不耐烦地道:“你先下去,我有话要和妹妹说。”绣娘出了门,宝钗并不理会哥哥,直到走完了这一行的针,方才放下手中针线。薛蟠本来很是焦急,可是见了宝钗安然行针的样子,忽然觉得心情好了起来,等到宝钗放下针线看向他时,他已经心平气和得多了。如是薛蟠将那日如何在自家酒楼上吃饭要下楼时被人挡了道,叫人去教训一二结果自己反被突然冒出来的兄弟两个教训的事情在宝钗面前和盘托出,只是薛蟠也不知道徒七到底是谁,却是薛劭自知徒七身份不可泄露,教训儿子时便只提林忆,只说不可得罪巡盐御史府上的少爷,加上徒七只是口头教训,林忆却是结结实实戳了他的脸拍了他的头的,因此在宝钗面前,林府少爷就成了最大的恶人。
宝钗这些日子也知道父母为哥哥闯祸的事情揪心上火,可薛劭教训薛蟠时王氏和宝钗都不在场,事后王氏只是担心薛劭身体,宝钗直到这时才知道事情原委。宝钗听了哥哥的话,听着哥哥在那里一边心有余悸地说林家少爷如何跋扈,一边着实委屈地认为老爹怎么也有摆不平的事,却又勾起了自己的心事,她见薛蟠看着自己想要得到安慰的样子,心里先郁郁了一回。
自从甄老太太接了那个命数神奇的孙女来金陵小住,金陵城的大家都知道巡盐御史府上的林姑娘也和甄姑娘一起来了金陵。林海的府上没有主母,因此往日里这些大家的男人们想走夫人路线都难,这次好不容易林姑娘到了甄府,虽是林姑娘自己年纪尚小,可随侍的必不少,如此又能讨好甄老太太,又能在林府中人面前博个眼缘的好事自然趋之若鹜,便多赶着自家的夫人小姐们去求见。薛家自然也不例外,王氏早早就递了话,想要带着宝钗去见见甄、林两位姑娘,可本来甄家就族人众多,单是甄家自己家的小姐妹就有不少,黛玉和英莲忙乱了好几天还见不过来记不住呢,何况是外姓之人?
甄家在金陵可算得上是举足轻重的世家,已经往生的不提,在世的甄老太太做过太上皇的奶娘,甄应嘉甄大人从巡盐御史的位置上退了下来,虽是新朝不愿用老人,可今上给了体仁院总裁的高衔,仍旧是金陵地界的头一人。甄老太太放了话,不许人烦扰林姑娘和小孙女,旁人岂敢不尊?
如是王氏带着宝钗求见了好几回,别说黛玉和英莲了,就是甄老太太那里,也只跟着另外的几家夫人一起拜见了一回,稍稍说了几句就被打发走了。
王氏自己倒还好,她回了家只顾着丈夫儿子,并不怎么将此事放在心里。可宝钗自幼也是金尊玉贵、众星捧月的,平日里跟着母亲,或是家中设宴,或是外出游玩,和那些为了讨好薛家而来送礼请宴的夫人小姐相处,哪个不是捧着自己赞着自己?而且以前宝钗也曾跟着母亲到甄家拜访过,甄老太太还曾摸着她的头夸赞过自己不输给甄家嫡出的女儿,可怎么这回这个外边的庶女回了家竟如此尊贵起来了?宝钗心中本来不解,却是和哥哥的话对上了,方才知道原来都是因为巡盐御史林大人家的姑娘也跟着甄姑娘过来的缘故。
宝钗虽年纪小,可已经很懂事了,她知道自家老爹捐了个五品的同知,又是江南一带最大的皇商身份,家中自然富贵,就连哥哥也能在金陵城里横着走。可哥哥被林家少爷打了,父亲却不敢出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