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糯米)天下- 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肃在进来之前,就已经打听清楚考场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
  上京的时候,他怕半路生病,在沈乐行那里买了一些常用药,其中就包括薄荷油。沈家回春堂的薄荷油是出了名的,这次终于派上用场,三天下来,难免有思路不畅的时候,太阳穴抹上点薄荷油,还可以提神醒脑。
  然后就是干粮和浆引。在这里甭指望可以喝到滚烫开水,所以有条件的人家会让举子带上参汤之类的补品进来,像赵肃这样的普通举子,就只能煮上一大壶白开水带进来了。
  至于干粮,大多数人会带馒头和烧饼,因为这些都是可以存放的,也不怕坏掉,但是这里没有锅炉加热,别说三天,一天之后,原本热腾腾的食物也会变得又冷又硬难以入口。这时候大家只好喝着冷水,啃着硬邦邦的干粮,使劲咽下去,赵肃不想这么折磨自己,便让赵榕帮他和陈洙两人都准备了一个三层食盒。
  第一层是炒面,由于天气很冷,可以保存超过两天没有问题。
  第二层是一些点心,像驴打滚、豌豆黄之类,塞了满满一层,这些吃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能买到,而且入口比较松软,不像馒头包子那样被风一刮就硬邦邦的。
  第三层则是酱牛肉,赵肃让赵榕买了不少,然后切成小块,可以就着水吃,也可以跟炒面放在一起吃,也是可以放上几天,又填饱肚子的东西。
  很多举子来这里就是为了博个功名,其他一切都不放在心上,但赵肃则不然,他认为起码要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写卷子,所以在吃的方面下了一番功夫,起初陈洙还不以为然,但在一天之后,当许多人都啃着快把牙齿咯掉的馒头包子时,他一边幸福地吃着炒面,一边感叹赵肃的先见之明。
  闲话不提,在赵肃安顿好行李之后,其他考生也陆陆续续地各就各位,每间号房面前都有官兵把守,谨防考生途中出现舞弊、昏倒等意外状况。
  会试共有两名主考官和十七名同考官。这些人都会时不时在考场内巡视,而考生也就那么两三千人,基本上来说,要在考场内舞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也有不少人选择贿赂考官,当然,这是后话了。眼下赵肃坐在那里,看着考官给一间间号房的考生发试题,原本还算平静的心情也开始紧张起来。
  最初准备走上科举路子的时候,他也以为考试内容的范围就是四书五经,后来才发现自己错了。
  实际上,考试一共有三场,一天一场。
  第一天考的是经义,实际上就是两道题。一道题从四书里面出,一道题从五经里面出。第一道题是所有考生统一的考题,但第二道题,考生可以自己选择要考五经里的哪一本书,比如说赵肃在报名之前选了《易经》,那么第二道题考的就是《易经》里的内容,陈洙选了《诗经》,所以他的第二道题就是与《诗经》有关的。
  第二天也有两道题,第一题的体裁是“论”,这是必考题。还有一道选考题,考生自己在“诏”、“诰”、“表”这三种体裁里选一种。
  第三天就只考“策”。
  这种由考生自主选考题方向的制度,有点类似后世高考的文理分班,大家选择自己要考生物还是化学。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最顶尖的人才选拔制度,让所有出身寒门的学子,都有当官甚至掌握帝国大权的机会,而此时的欧洲,甚至还是世袭制。
  朝廷虽然规定三场考试同样重要,最后成绩是综合来取的,但是从几十年前开始,由于考官们精力有限,重点只放在第一场。只要你的第一场考试足够惊采绝艳,那么后面就算发挥平平,兴许也能得个好名次。
  明远楼上鼓声一响,意味着第一场考试正式开始。
  赵肃紧张的心情在拿到试题的那一刻达到沸点。
  由于试题密封,到手的时候也是事先封好了的,他与其他考生一样,撕开封口,摊平。
  触眼所及,两张卷子上面端端正正写了两道题。
  第一道题,君子不器。
  第二道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赵肃呼吸一滞,心跳慢了半拍。
  第二道题是自选题,他选的是《易经》,所以出的也自然也是《易经》上的内容。
  让他震惊的是第一道题。
  那天赵榕神秘兮兮地从酒楼里花了二两银子买的所谓内幕消息,上面赫然就是君子不器。
  虽然说明朝这一百多年来,出题的范围只能在这几本书里找,翻来翻去题都出烂了,可能够随随便便挑出一句话就猜中,这绝对不是巧合。
  赵肃的手微微用力,几乎抓皱下面的纸。
  那一瞬间,他想到了很多。
  首先,赵榕随便能买到的考题,说明保密性不强,很多人也都有了,这也是他当初嗤之以鼻的原因,可谁会料到,这种烂大街的所谓小道消息,竟然会是真的?
  其次,为什么这次的两名主考官,高拱和陈以勤,好巧不巧,全是裕王府的人?
  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联。
  难道说高拱他们监守自盗,在外面兜售考题?
  赵肃很快否定了这个猜测,先不说高拱他们的性情为人,就算要做,也不至于用这么笨的法子,一旦被发现,很容易就会被牵连。
  那么,是谁泄露了考题?
  疑问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他的目光落在考题上,闭了闭眼,半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再怎么说,他也只是个寻常的考生,这里面有再大的阴谋,与他无关,也不是他能干涉的,还是专心答题罢。
  负责看守寒字第一百五十九号房的老刘回过头看了赵肃一眼。
  身后这间号房的考生,从拿到卷子开始,时而叹气,时而皱眉,摆明写不出来。
  他想起自己三年前甚至还见过有个当场发疯被拖出去的举子,顿时就对赵肃没了兴趣。
  啧啧,这种人见多了,估计又是个注定要落榜的。
  所有人面前都摆着一份考卷。
  有的沮丧不已,有的咬笔苦想,还有的暗自窃喜。
  无论如何,这个时候的贡院,是寂静无声的,连巡视的同考官都刻意放轻了脚步。
  所有人都不会想到,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小随笔——

    前些年由于某些原因,对于科举制度的批判比较严重,说是封建残余拉,残害思想拉。
    确实,科举有它的缺点。
    比如说写八股文要按照格式,相当于现在写作文,要求你第一句话要用什么句式,结尾又要怎么结,肯定是很限制发挥的。
    但是像张居正、徐阶,甚至清朝的曾国藩、左宗棠这样的人杰,没有一个不是科举过来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大才,是既会读书,又会治国的。
    把自己的失败完全归咎于科举显然是不行的。
    想当年洪秀全同志就是屡试不第才会去造反。
    如果把他刷下榜的那个主考官有先见之明,不知道会不会上赶着让他中举。
    历史没有如果。

  第 26 章

  啪的一声,茶盅被狠狠地摔到地上。
  高拱本来就不是脾性特别好的人,此刻更是额头青筋直跳,目眦欲裂的模样不像主考官,更像是要去找人拼命的。
  “谁泄露出去的?”他咬着牙,一字一顿。
  问话的对象是一边坐在椅子上的陈以勤,他不似高拱那般狂躁,但神情恍惚,也没好到哪里去。
  在他们面前的茶几上,放着一张薄纸,上面用小楷写了密密麻麻的字,内容是围绕“君子不器”而作的八股文。
  很明显,在考试还没开始之前,题目早已泄露出去。
  陈以勤摇摇头,轻声道:“这是刚刚从一个举子身上搜出来了,盘查之下,他说他是花了二两银子在城南的集贤楼买的,而且据说很多人都买到了。”
  不能怪他们这么激动。
  科举历来是为国选才的头等大事,多少人因为这个入朝做官,即便不着调如嘉靖皇帝,也从来没有缺席过殿试。
  而对于官员来说,能够当上主考官,是对你学识与资历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荣耀,同样的,如果出了问题,皇帝第一个要追究责任的,就是两位主考官。
  现在,考试刚刚开始,居然就出现考题外泄的事情,如果被上面知道,他们俩估计都要吃不完兜着走。
  袁炜、严讷本是今届两位主考,但事到临头,袁炜突然急病,严讷则因福建瘟疫的事情奉帝命出京南下,然后徐阶推荐了他们两个,再然后,就出了这个事情。
  高拱暴躁归暴躁,却是绝顶聪明的人,许多事情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就渐渐觉出古怪来。
  “正甫,你难道不觉得此事来得蹊跷么?”
  陈以勤苦笑,就算再不济,到了此时,也知道他们落入别人的圈套了。
  “会是谁?袁炜与我们无冤无仇,为何要陷害你我?”
  “阴谋,这绝对是阴谋,天大的阴谋!”高拱咬牙切齿,“我们只不过是马前卒,对方看不上眼,他们要针对的,是王爷!”
  陈以勤悚然一惊,被他这么一提醒,也顿时想通很多事情。
  “会不会是,徐阁老?”他凑近了低声问道。
  高拱摇头:“这事情如果我们有责任,推荐我们的他也逃脱不了,他不会这么蠢的。”
  首先,考题事先泄露了,很多人都买了,说明泄露范围极广,在酒楼这种地方,也很难追查到始作俑者。
  再者他们是裕王府的人,被追究责任,必然会牵连到后面的裕王。没了他们,性情柔弱的裕王就等于没了左膀右臂。
  最后还能顺带把徐阶也拉下水,因为徐阶是推荐他们当主考官的人。
  真可谓一箭三雕!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阴谋,用计者思维之缜密,用心之毒辣,远远超乎想象,从一开始,包括考生在内的所有人,就都被算计进去了。
  “事到如今,再想这些也无用了,不如想想我们应该怎么办。”陈以勤动了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