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主义思想”时,总是怀有钦佩之情。可是,在当时,罗马尼亚人却只得照马扎尔人的榜样去做,于11月23日加入了三国公约;24日,斯洛伐克人也跟着这样做了。德国外交部说:“不指望保加利亚会参加轴心国公约。斯洛伐克是目前这一批中最后一个签字的国家。”
保加利亚显然从两方面都受到非常大的压力。德国的“旅游者”和各种各样的代表团都在那里活动频繁。11月19日,即保加利亚国王从德国回去的那一天,一项以往曾经审议过的反犹太人的法律,又在保加利亚议会重新提出,并于12月21日通过。在这之前,保加利亚首相和外相于11月21日接见了返回土耳其途中的德国驻安卡拉大使冯·巴本。另一方面,博里斯于11月25日接见了索波列夫,后者是俄国出席当时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的多瑙河会议的代表。就在这一天之后,即11月26日,英国发表声明,只要保加利亚坚持立场,它就支持保加利亚的领土完整。12月3日,保加利亚外交大臣波波夫发表演说,主张继续保持中立;12月26日,议会外交委员会一致反对前首相特桑科夫主张加入三国公约的提案。上面讲到过,希特勒已经决定要采取行动,他根本不认为保加利亚有可能进行抵抗,他只是在等待严冬过去后就采取“马里塔行动”,这个行动的内容也包括在外交上使南斯拉夫屈服,这样就有可能击溃希腊,使英国在欧洲大陆上无法再保留据点。他的计划间接地使保加利亚多少有点动摇起来,因为许多保加利亚人都有点嫉妒地在担心,生怕南斯拉夫抢在自己前面赢得德国人的欢心。这就有可能损害他们在马其顿扩张的机会,对保加利亚人来说,马其顿正如特兰西瓦尼亚在1919年到1940年间对马扎尔人来说那样重要。
1941年1月1日,保加利亚首相菲洛夫教授离开索非亚到维也纳去“就医”,在那里从1月2日逗留到7日;里宾特洛甫在参加将于1月8日到9日在上萨尔斯堡举行的德国元首会议之前,秘密地接见了他。此后不久,马季斯特拉蒂(当时是意大利驻索非亚公使)就告诉齐亚诺,他认为,保加利亚虽然不肯公开参加轴心国,可是它会听任自己受到侵犯而“不作多大抵抗”。但当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于1月19日到20日访问伯格霍夫时,里宾特洛甫却告诉齐亚诺,“特别由于博里斯国王的优柔寡断的性格而造成的”种种困难,现在都已克服了,他说,大概在2月底的时候,保加利亚将加入三国公约。俄国人毫不掩饰他们的懊丧。他们通过塔斯社连续发表了象1月12日发表的那样的公报,声称,如果德军已经渗透入保加利亚领土,那就大大违反了俄国人的意愿。1月17日,莫洛托夫在提到德军在罗马尼亚集结的情况后,向舒伦堡提出抗议说,苏联政府已经一再“要求德国政府注意,苏联把保加利亚的领土和把海峡看作是它的一个安全区域”,因此,不论有什么外国军队在那些地方出现,都将被看作是侵犯了俄国的“安全利益”。里宾特洛甫在伯希特斯加登责备了意大利人后,又在1月21日从富施尔发给苏联一份措词粗鲁的复文,他说,“德国政府自然毫无意图去侵犯苏俄的任何安全利益,即使德国军队通过保加利亚的话,那也丝毫无此意图”。
接下来的情况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保加利亚这时的局势扑朔迷离,谣言四起,不是说德国军队已经开到,就是说保…俄条约已经签订了。德国人越来越象是保护者,去保加利亚的德国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陆军元帅李斯特,他于2月初到了保加利亚。2月8日,他同保加利亚参谋总部进行会商,保方同意为德军提供粮食和运输工具,以换取德国的保护。保加利亚的将领们要求德国在占领他们的国家十天之前通知他们。会议结束时达成了一项秘密协定,“先进攻希腊,最后进攻土耳其”,罗马尼亚也参加了这个协定,但是保加利亚军队“将不承担进攻上述两个国家的义务”。双方谈到,保加利亚即将加入三国公约,并经双方同意,军事行动将在“伪装”下立即开始。因此,保加利亚就在1941年2日17日同土耳其缔结了一项新的互不侵犯和友好条约,德国的报纸和亲德的报纸都为此事欢呼,十分恰当地称之为德国外交的胜利。
最后,舒伦堡于2月28日接到指示,要他在当天晚上通知莫洛托夫,保加利亚将于次日加入三国公约。保加利亚的代表、首相兼外交大臣菲洛夫于3月1日到达维也纳的贝尔费德雷宫向德国作最新的效忠表示时,受到里宾特洛甫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舒伦堡把保加利亚驻莫斯科公使已经通知了维辛斯基(当时任副外交人民委员)的内容,再通知莫洛托夫,即德国军队将立即从罗马尼亚渡过多瑙河进入保加利亚。俄国人听到这消息后非常恼火,但又无能为力。继“马里塔行动”之后,必然会采取“巴巴罗萨行动”。哪里还有时间去营救海峡呢?
第二次贝尔费德雷裁定和占领保加列亚都说明了德国外交的特点,因为在上文我们已经看到,这两件事都是依靠出其不意地进行威胁与玩弄诡计双管齐下的传统手法来达到目的的,这种传统手法确是经过希特勒…里宾特洛甫的巧妙运用而登峰造极。每一次,与其说老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不如说新的争论又被制造了出来。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暂时仍保留着一种附属于别国的独立地位,但是在德国的敌方看来,这样反使两国遭到的损害更大。当墨索里尼模仿希特勒的做法时,却引起了希腊的反抗;当德国元首自己企图用计谋来智胜南斯拉夫时,尽管那里的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人有着世仇,他的外交手腕也还是失败了。
第二章 意大利进攻希腊导致南斯拉夫革命和轴心国占领希、南两国
继意大利占领阿尔巴尼亚后,在1939年4月意大利与希腊的紧张关系缓和下来后几天,伊曼纽尔·格拉齐以意大利外交代表的身分到了雅典。据他所述,希腊首相梅塔克萨斯将军一开始就想尽种种办法帮助他完成使命。在这以后,意大利法西斯分子对科孚的领土野心以及他们对英法两国给与希腊保证一事的不满,不时引起危机,这些间歇性的危机累积起来,自然会产生严重的影响。此外,意大利政府又在阿尔巴尼亚煽动反希腊的沙文主义情绪,希腊政府感到很难使那些来自多德卡尼斯群岛的难民不发牢骚。1939年8月21日,梅塔克萨斯告诉格拉齐:
对这个问题我不想使人认为我好象在采取正式外交措施,但是……他们(指意大利政府当局)应当明白,我们这里在雅典和比雷埃夫斯已经大约有一万名多德卡尼斯人,这些人正在为自己岛屿所遭受的苦难不断悲叹痛哭。不管我们怎样采取行动,不准他们公开表露自己的感情,可是阻止不了他们在希腊居民中间议论此事和散布憎恨意大利的情绪。与此同时,意大利的报纸,有时候是这一家,有时候是那一家,一直不断地刊登文章,说什么科孚是属于意大利的,理由是这个岛屿是威尼斯的属地已达四百年之久。要是根据这一点,那么土耳其也有足够的权利认为整个希腊是属于它的。很显然,这类文章如果给这里的希腊公众读到了,势必会激怒他们。
经过1939年8月一段艰难的时期后,墨索里尼于9月12日草拟了一份旨在和解的照会,表示愿将意大利军队从希腊边境后撤二十公里。梅塔克萨斯作了相应的表示,9月30日,罗马与雅典之间互致了友好信件,并于11月3日予以公布。后来,在意大利又出现过一次侵略情绪的高潮,引起了煽动性的谣言,说意大利将于来年4月对科孚发动进攻,可是,当格拉齐于5月3日和5月6日两次拜会梅塔克萨斯(这时是首相兼外相)以后,关系又有可能缓和下来。
当墨索里尼于1940年6月10日向西方国家宣战时,他同时宣布,意大利不想把它的邻国瑞士、南斯拉夫、希腊、土耳其和埃及卷入战争;这完全要看这些国家是否愿意继续保持和平而定。格拉齐心里很明白,希腊国王和希腊民意总的说来,毫不含糊都是亲英的,但是,他认为,从法律的观点说来,梅塔克萨斯却坚守着最严格的中立。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坚决认为,就象他说自己在当时向意大利政府坚持的那样,在1940年10月28日之前希腊境内从未有过英国的海军或空军基地。他写道:“事实是,希腊最怕同我们发生冲突,因此,它不仅从未想过要攻打我们,它不仅避免了任何形式的挑衅行为,而且甚至在履行中立义务时,如果有什么倾向的话,它也是尽量地倾向于我们的。”格拉齐又说,希腊向英国作过一些小的让步,但是,如果真象德国人公布的法国文件所指出的那样,法国人打算重返萨洛尼卡的话,在希腊却看不出有为此事作准备的任何迹象。
由于墨索里尼向西方国家宣战的时间太迟了,因而无法使任何人相信,法国是被意大利打败的,他所以渴望南斯拉夫或希腊去惹他发火。1940年时担任罗得岛军事长官的德·韦基帮了他的忙,对于他主张的希腊人向英国人提供的援助发了一阵牢骚。希腊驻罗马公使波利提斯在6月18日与齐亚诺的首席私人秘书安富索进行了初步的交锋之后,到7月3日又受到齐亚诺的猛烈抨击,指责希腊帮助英国海军而违反了中立;齐亚诺还就法国的文件中“透露的情况”对他进行了谴责。7月6日,齐亚诺在即将前往德国之前又接见了波利提斯,很勉强地收下了希腊的复照。他居然有脸告诉波利提斯说:“我已尽了一切努力使战火不蔓延到希腊。可是,我担心,希腊所作的努力并没有这样多。”从这时起,意大利和希腊之间就互相指责,进行着拉锯战。希腊有充分的理由谴责意大利,例如希腊船“奥利安”号于7月12日遭到意大利的袭击,而意大利则毫无理由地抱怨希腊。
当齐亚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