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吼,箫幽幽,琴铮铮 司马光准备再次冒死奏谏 苏轼决意直挺挺地奋笔《上皇帝书》 王安石五内如焚,但他矢志咬着自己滴血的心,去走自己多舛的路
司马光进入大内请求晋见皇帝的举动,碰了一个软钉子。宦值告诉他,皇帝正在福宁殿和王安石商议国家大事,有礼貌地接受了他的弹劾奏表,并答应为他转呈,然后便送走了他。
司马光遭受到从未有过的冷遇,极度难堪。回到府邸之后,他闭门不出,谢绝一切来访者,倚在卧室里的一张躺椅上,拿起古籍阅览,静等一场风暴的降临。野史上说他此刻“安然若闲”,虽属溢美之词,但应变之心,肯定是有的。
第三天(十二月一日)清晨,一场猛烈的北风呼呼刮起,掀天掠地,宣德门外几株杨柳的枝权已被折断,门内两侧的行行短松发出震耳的涛声。天气骤然变得凛冽寒冷。卯时时分,群臣们内着皮裘棉装,外罩朝服,缩颈袖手,按时到达崇政殿,例行每日一次的早朝。苏轼、王诜、刘攽也在其中。因为前几天的迩英殿事件与前日“司马光复碰壁于大内”的传闻已遍及朝廷,除王安石和吕惠卿、曾布、章惇少数几个人外,谁也不知今天的早朝会有什么事情发生,都以惶恐不安的心情等候着皇帝赵顼的到来。
皇帝赵顼在宦值的喝道声和群臣慌乱的跪迎声中走进崇政殿,登上高台,落坐在御椅上,抬头就给了群臣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这是不祥之兆!群臣心惊了。王诜、苏轼、刘攽心凉了。
赵顼近几天来情绪糟糕、脾气很躁,确实是由那场争论和司马光的奏表引起的。司马光和吕惠卿关于“萧规曹随”争论的谁是谁非,他并不重视,那些典故距现实太远,而且各有一套说法,很难辨清。但从眼前的“变法”来看,吕惠卿分明是激进的,司马光分明是稳健的,“激进”和“稳健”朕都需要啊!但司马光最后断然否定新法是先王之政,并公开抨击“均输法”和“青苗法”,却使他十分恼火。新法不是“先王之政”,难道旧制是“先王之政”吗?他的恼火还没有平息,司马光弹劾王安石的奏表送上来了,他打开一看,恰似火上浇油,对司马光的愤怒爆发了:什么“侵权”?什么“拒谏”?分明是全盘否定新法!什么“匡正缺失”?分明是要停止“变法”走回头路!他暴怒地拳击御案,高声吼号:司马光,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朕的顾问大臣,朕的讲课老师,原来也像曾公亮、富弼、唐介、吕诲、吕公著等人一样的守旧啊!在贤淑柔顺的皇后百般宽慰和劝解下,他才暂时压住了胸中的怒火。他决定以“变法”不可逆转的决心,立即推出“农田水利法”和“募役法”,以警告司马光和朝廷里那些私下非议“变法”的臣子们。
皇帝赵顼毕竟年轻,还没有修炼到以喜代愁、以乐代苦或喜温不露于色的程度。他端坐在高高的御座上,根本没有理睬群臣,而是把脑袋一摆,对跪伏在台下一侧的王安石说:“王卿,你宣布朕的旨意吧!”
群臣惶恐,抬头听旨。
王安石叩头应诺,站起转身,大声宣布皇上的四项重要决定:一,颁布《农田水利法》,并决定从即日起实施。
二,颁布《募役法》,并决定于明年(熙宁三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三,宣布明年元宵节在京都举行隆重的“万灯会”。皇帝将与万民同乐,并决定减价收买浙灯四千盏。由户部、礼部承办,限二十天内漕运至京。
四,宣布晋迁令;晋迁吕惠卿为侍读学士,晋迁谢景温为侍御史知杂事,晋迁李定、舒亶为监察御史里行。
一切都清楚了。群臣跟着吕惠卿、曾布等人向皇帝欢呼。苏轼、王诜、刘攽暗暗叫苦。王安石又一次获得皇上的支持,司马君实又一次遭受了打击。老司马离开京都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接着,吕惠卿奉皇帝之命,慷慨激昂地讲述了“农田水利法”与“募役法”的要旨和实施方案。
吕惠卿说:“农田水利法”的要旨是,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以发展农事,增加财富。其所需费用,由受益人按户等高下出资;着工事浩繁,可依青苗法例由官府贷款收息;不论胥吏、商贩、农民、仆隶以至罪废者,只要有致求水利、财利之策,均可直接来京呈献;兴修水利有功者,朝廷将授官以赏。
吕惠卿说:“‘募役法’的要旨是,废除‘差役法’,改由各州县官府出钱雇役,以利轮流充役之乡村居民安于务农。各州县官府每年启役所需费用,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来不承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僧道、未成丁户、坊郭户等,按定额半数交纳。”
吕惠卿最后提高嗓音、坚定地预言:“募役法”将使官府增加大宗财钱收入,并使农事达到稳定的丰收:“农田水利法”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个“四方争言农田水利”的热潮。广大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即将出现。
吕惠卿近半个时辰的宣讲,虽然也出现了热烈的反应,但已没有春天里宣布“变法”开始时那样的真诚、狂热了。
退朝了。辰时的钟声响起。苏轼突然觉得,这疹人的钟声,似乎是专为司马光的跌落而敲响的。
时近已时,寒风刮得更为猛烈。司马康神色慌乱地奔进司马光的卧室,他看见父亲倚在炭火旁的躺椅上,正聚精会神地看书,刹住脚步,平缓了一下气息,轻轻地叫了一声:“父亲……”
司马光听见了,贪婪地看完一个段落后,才目光离开书本,慢慢地转过头来。他看到儿子的神情,立即明白意料中的事情已经发生了,缓缓地合上了书本。
司马康上前禀报说:“父亲,贡父叔来了。”
司马光从躺椅上坐起。刘攽跨步而入,搓摸着冰冷的面颊,嘻嘻哈哈地叫着:“今天的早朝,真算是大块文章,闹了一个时辰,饿坏了肚子,就近讨吃食来了。”
司马光吩咐司马康备茶、备酒。
刘攽是在退朝之后立即赶到司马府邸的。他要为司马光通报消息,更要帮助司马光走出眼前的困境。昨天夜里,他向王安石转达了司马光的书信,王安石看过之后,虽然有不悦之色,但从言谈话语来看,除对司马光的政见不表赞同外,仍然用了许多诚挚的语言称赞司马光为臣之忠、为友之义和为人之仁,其中似乎还表露出一种难以言状的歉疚。也许就是这种歉疚,使司马光今天避免了更大的打击和难堪。今天的四项重要决定,几乎都是针对司马光的谏言而发的,但始终没有涉及司马光这个名字,没有像对待吕诲那样的粗暴,也没有像对待范纯仁那样的无情,更没有像对待苏辙那样的荒唐。只是在群臣面前,心照不宣地否定了司马光的全部主张,又心照不宣地保护了司马光的面子。这是由于君臣之间的特殊关系?朋友间的有意照应?还是权术的巧妙运用?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做为执政的王安石,已颇为用心了。
司马康送来了酒肴。酒是汾酒,肴是一盘盐卤青豆,一盘干菜肉丝、一盘油煎鸡蛋,一碗牛肉萝卜。司马光日常生活简朴,这已是待客的佳品了。
司马光为感谢朋友情谊饮了一杯之后,便不再说话,在为朋友频频添酒中,倾听着刘攽的奇言妙语。他知道,这位比自己年轻四岁的朋友,在对待复杂的人际关系上,比自己高明得多。他等待着刘攽指点迷津。
刘攽边饮边谈,天南地北,诙谐成趣。乍听起来,杂乱无章,细细品味,含意颇深。他谈到王安石“执拗”之最是“以变法为玩笑”;他谈到吕惠卿之德是“似商女而无情”;他谈到曾布之才是“同木偶而无心”;他谈到当前朝廷的形势是“似沸汤而无鱼”;他谈到今天早朝中宣布的四项决定是“似纸花而无根”。他最后举杯向司马光一拱,似庄似戏:“今来贵府,途中遇两条汉子横街相殴,围观者百众,杂呼乱嚷‘决一胜负’。甲汉凭力而居上风,飞拳而通;乙汉力衰而居困境,弯腰而躲。忽见乙汉从怀中掏出一只红丝绣囊,随声而出:”还你珠宝‘,甲汉贪财去接,乙汉乘虚进拳,甲汉踉跄跌倒,俯地不起。乙汉之智,令人叹服……“
司马光微笑沉思。
刘攽低声道:“介甫与其支持者,现时一定在厅堂高歌欢庆。百乐中他们尚有一缺,就是君实的一张辞呈表文啊!司马公,若主动抛弃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这个既无实权又招人嫉恨的职位,而换得一部史家巨著《资治通鉴》的安全问世,也是败中之大胜啊!”
司马光神情一震,这是“辞职求安”之策!他手中的酒杯一斜,酒洒在衣襟上。
刘攽没有猜错,此时王安石府邸的厅堂里,已是炭火熊熊,暖气融融。人们正在飞盏流觞,欢庆“变法”的又一次胜利。执政府邸十二人的歌伎班,正在弹唱着王雱今年清明时节写作的一首惜春怀人之词《倦寻芳慢》:露晞向晓,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栏,登高榭,海棠着雨胭脂透。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届长斗。忆得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还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婉转含蓄,多情缠绵,这是王雱才情的结晶。歌伎们奉王雱之命弹唱,自然是竭尽才智的,众人的赞扬,自然更是不遗余力。
王安石此刻是这客厅里最清醒的人。他坐在一边的软榻上,用转动不停的眸子打量着眼前的一切,心里五味俱全。
今天这一连串的决定,宣布了司马君实朝政主张的了结。归咎于“司马光坚定不移的固执”吗?归咎于“司马光操术之柔和无力”吗?也许都是的。但也归咎于自己对那夜围炉品茶的背叛,对友谊的背叛。内心歉疚啊!
司马君实败落了。但自己的主张和所操之术就完全为皇上接受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