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连到很多朝政,比如财政的支出比例,尽管大夏国库充盈,但每年支出却是有数目的,毕竟战争财不是长久的,所以良性的财政收支是必要的,而一笔支出要经过许多道程序,从年末的总结到年初提交各部门的预算,很是麻烦,而且战争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并不是你说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这就给财政上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干脆就将本来就没有多少财政岁入的辽东三府化为后方基地,负责为山东战事提供后勤补给,这样就可以避免财政上的混乱。
而且辽东三府的大开发是花费了一大笔钱财的,加上招募商船,自然也是要补偿报酬的,不能让人白跑,加上耕牛,田亩开辟,驰道修筑等等这些都需要捞回来的,所以这一笔钱自然要从山东移民身上找回来,这个政策本身是好的,但是错就错在一点上,差别性对待,如果辽东三府都施行这样的政策也就罢了,但是有一些大夏的地主的田却征收的一成,这就制造了一种矛盾,不过这个矛盾并不算尖锐,但是如果被有心人利用了,那这个矛盾却变成了最犀利的矛。
而辽东的动乱说起来不算是黄巾之乱,因为主导这一动乱的是一个山东本地的一个秀才,这个秀才并不是那种酸腐,加上在乱世的锤炼,倒是有一股子韧劲,因为他是秀才出身,所以在当地衙门上当了一个小官差,这当了官差自然走的远,看的也多,他就发现了种种区别化对待的事情,明明山东百姓迁入大夏已为夏民,却要实行这种政策,这不是没将山东百姓当成自己的百姓么,身为一个皇帝,却只有这点胸襟委实难称贤君。
这个秀才姓李,名布衣,对于山东之民受到如此待遇,李布衣自然要争一争,于是就向县令建议,请求他上书朝廷,但是此事自然不得而终,李布衣虽为一官吏,但却是最低级的那等,自然也没有权利上书,所以他就搞出了一个万民言,到处宣扬,想要引起上面的注意,这个事情很快就被制止了,李布衣也是锒铛入狱,暂时关押,让他清醒清醒,但坏事就坏在这了。
李布衣这人在民间有着很大的威望,而且此事也是为了山东之民奔走,而且李布衣说的话也确实是他们心里的话,既然都是大夏民,何必要分大夏和山东,这不是不把他们当自己人么,山东百姓可一点都不比北地的人孬,山东自古出将军,可见山东民风的彪悍,李布衣为民直言,却被关入大牢,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在山东百姓眼中却都是对他们的不公正,于是在一些人的带领下,纠集了大批山东青壮围住了府衙,甚至入了大牢抢出了李布衣。
李布衣在大牢里看到那些山东百姓就知道事情坏了,他虽然有意将事情闹起来,捅出个窟窿让上面的人看,但是他闹归闹,却没有做一点出格的事情,而且他为的事情也确实不是为了私利,到时候就算是大堂问审,他也有能从容应对,哪怕是上朝廷面见皇帝,他也有把握保自己无事。
但是山东民众围攻县衙,攻入衙门大狱,却是谋反之罪,这一下可算是闹大了,他之前还占着理,但此刻就有天大的理都不成了,不过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李布衣知道如今想要挽回局面,那就只有将事情闹上天去,既然窟窿已经捅了,那就在捅大点,正所谓法不责众,到时候他站出来顶罪,朝廷也不可能拉下脸,屠了几万人,那样只会让大夏朝廷民心尽失,而且如今已经造成大错,李布衣自然不能让这些人在自行行动,否则在走错一步,那可真就无法挽回了。
李布衣很聪明,知道他们一旦谋反,不管多少人都不够杀的,所以被救出来之后,他首先就让人从衙门散了,然后让人连夜做起大标语,并组织起山东百姓打这些旗子,到处宣扬,但禁止百姓再次冲击官衙,也不准趁乱闹事,否则那可就真是造反了。
不过李布衣似乎还是小瞧了自己这些宣传的号召力,几乎在不到半个月之间,响应者云集,十一月的时候正是各地缴纳税粮的时候,也是山东百姓心中最为憋闷的关口,这一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响应李布衣的百姓逐渐从一县之地道一郡,并以最快的速度在辽东各地蔓延,尽管李布衣是禁止百姓到官衙闹事的,但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而且他能控制一县百姓,却控制不到一郡,一府,这山东民乱却是震动了大夏朝廷,也震动了皇宫内的夏羽。
第六百五十七章“镇压”
辽东中部府的山东民乱几乎是在蔓延的当口就被地方上的密蝶传回了大夏,并以最快的速度送上了夏羽的桌案之上,而这个时候,辽东地方的山东民乱刚起。
太极殿暖阁,随着北风吹起,一年一度的冬日也再次到来,这一年来,总的来说,大夏还是一帆风顺的,整个中原大地都陷入了黄巾大乱之中,各个诸侯国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影响,甚至一些皇国附属的小伯国已经被黄巾颠覆,成了永久的历史,中原地区因为黄巾的快速的崛起而变得再次错综迷离起来。
不过对于偏居东北的大夏来说,不管中原如何的乱他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以暂时的置身事外,等待各个诸侯国消耗的差不多了,在当个渔翁大小通吃,所以对于中原地区,大夏只是加强了情报上刺探,除了开始侵入吴国境内,并加紧在山东的布置外,就没了其他的动作。
而这一年来,随着大夏推动新大航海计划,升级整个造船业,虽然只是初步开始,但经过数个月的努力,大把的金银砸下去,也是颇有成效,造船业带动的附属产业众多,而随着造船业的整体升级,也意味着这些附属的作坊也要扩大规模,这无疑又给大夏已经平稳下来的发展势头再次打了一阵兴奋剂,再次快速的转动起来。
北面的心腹大患茅山国已经灭了,百万僵尸大军一朝灰飞烟灭,剩下的茅山国余孽已经掀不起多大的风浪,而为了永诀后患,东北镇守府甚至在茅山国掀起了一场屠杀,但凡牵连到茅山道术的一律问斩,余下人口尽数充为死奴,可以说茅山国的气数已经燃烧到了尽头,而松嫩平原大片的疆域也纳入了大夏。
可以说这一年夏羽的心情都很不错,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加上国力不断的攀升,对外又不断的开疆扩土,不说堪比秦皇汉武,也差不多了,作为一个皇帝,看着自己的国家如此,夏羽在被窝里都偷着乐,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自己还有做皇帝的资质呢,做宅男真亏了自己了。
但是夏羽的好心情在大夏圣元四年十一月的辽东民乱之后算是被彻底的败坏了个干净,之前他还在心中偷着乐,觉得自己是一个明君,今天下面就给他来了一个当头棒喝,虽然夏羽心中早就有所准备,准备什么,当然是准备应付黄巾之乱的心里准备了,不过从五月到十月,那些大夏内部的黄巾势力似乎都在夏眠,居然没有一个动的,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大冷天的这些家伙倒是蹦出来了。
不过那些小打小闹的夏羽并不担心,蝶楼早就寻着蛛丝马迹的控制住了这些人,他们要行动只会让大夏将这些隐藏很深的势力连根拔起,但是这些小打小闹确实在意料之中,有的才发起就被一窝端,有的才起义几天,就被数倍的兵马围剿,都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来,比起中原气候有成的黄巾军,大夏内部的黄巾还真是不够瞧的,但是辽东的民乱却是一个完全出乎预料的事件,就算是蝶楼也无法预知未来,整个事件几乎从爆发到扩张,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蔓延到了地方衙门无法控制的地步,这也是意料未及的。
端坐在暖阁内的夏羽,面色有些阴沉,夏羽当皇帝也有几年的功夫了,养气的功夫自然不差,但听闻此事后,还是脸上带着愠怒之色,夏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几位都看过了,此事究竟该怎么办!各位都说一说吧。”
夏羽这一次除了将内阁的阁辅叫了来,还顺带着将中枢的阁辅也叫了来,自从大夏文武分家以来,除了大朝会外,少有内阁,中枢的阁辅一同出现,两方的阁辅面对面的坐着,内阁管政,中枢管军,此刻看着蝶楼密蝶送上来的情报,在来的路上他们也都听说了一些内容,在看这些情报仍然很是震撼,但这情报显然是用信鸽发送的,尽管说了大意,但是具体情况却还要等快马飞报。
杨林扫了一眼情报所言,二话不说,直接道:“山东民众素来匪性十足,当初将山东之民迁往大夏辽东,也是为了山东之民的根基,让他们安于教化,这两年来,这些山东百姓吃喝不愁,看来是吃饱了没事做了,以臣的建议,这些山东乱民就该狠狠的镇压,让他们老实一些,否则他们肯定会得寸进尺。”
“陛下,不可,这书信上虽然写的甚急,但却言明地方暂无大碍,百姓虽攻衙门,却无抢掠杀官之举,只为救狱中一人,而且这飞鸽传信之言并不详实,陛下还是在等等吧,具体消息应该就在明日就能飞马送回。”张居正连忙劝阻的道:“如今消息还不确定,如果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般,岂不是罔杀臣民。”
“那个叫李布衣的是什么人,怎么劳动数百人围攻衙门,劫牢狱,难道他们不知道攻打官衙,形同造反么!”夏羽虽然很气愤,但还没有失去理智,而且就如同发来的消息说言,此事都是因为那县令关押了一个秀才,才引起的民乱。
“臣不晓得这个李布衣是什么人,不过想必是一个狂傲的书生吧!”张居正这么说却是因为那情报上写的,李布衣说过的一句话,山东之民众亦大夏之民,然却区别待之,山东民众非夏人乎,这话说的直接逼问大夏施行的政策,如果不是狂生,怎么会如此。
“不管是什么人,围攻衙门,劫持牢狱总归是大罪,陛下订立法度,严格规范刑部,督察院按照法理办事,按照大夏律法,只这围攻衙门,就算是谋反大罪,就算不罪九族,也要三族连坐,而且眼下正是黄巾到处煽风点火之际,这股民乱背后又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