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蒋介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毛泽东与蒋介石-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步入了晚年。然而,毛泽东晚年在台湾扔了一颗“原子弹”,使蒋介石踉踉跄跄,使台湾这艘“永不沉没的战舰”在太平洋的万顷波涛中剧烈摇晃……
  毛泽东所掷的这颗“原子弹”,是在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爆炸”。这天晚间七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洛杉矶通过电视台向全国、全世界宣布一项非同寻常的公告: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与此同时,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宣布了同样内容的公告。
  这一公告,成为全世界当时的头号新闻。
  中美公告以强大的冲击波,冲击着台湾,冲击着蒋介石。
  台湾驻美大使沈剑虹听到消息,几分钟说不出话来。良久,才说了一句:“我简直不相信我的耳朵!”台湾总统府秘书长张群说了一句微妙的话:“人类已经走到了走向乐园或堕入地狱的十字路口。”蒋介石沉默不语。半晌,发出一声长叹。
  美国一直是蒋介石的外交支柱。退往台湾之初,美国杜鲁门总统一度要抛掉台湾,使蒋介石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所幸借助于朝鲜战争,美国转变了对台政策,由“抛蒋弃台”转为“扶蒋保台”,使蒋介石终于渡过了危机。
  一九五一年五月十八日,美国主管远东事务的高级官员腊斯克曾说:“我们承认中国国民政府,不管在它管辖下的土地是如何狭小。”多少年来,美国一直奉行这样的政策。虽说自一九五五年八月一日起,中美大使级谈判在日内瓦举行,但是谈判旷日持久,比当年的国共谈判还要马拉松!这一中美谈判从一九五五年起,至一九七○年中断,长达十五年之久,总共会谈了一百三十六次,开创了谈判的世界记录!然而,美国政府毕竟渐渐认识到,不能置庞大的、广有影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于不顾,坚持“承认中国国民政府,不管在它管辖下的土地是如何狭小”。在肯尼迪出任美国总统时,他的办公桌上便放了一部《毛泽东选集》。尼克松在一九六八年十一月五日当选美国第三十七任总统。虽说他曾以反共著称,但不能不正视现实。他上任不久,便宣布结束美国军舰在台湾海峡的永久性游弋。在他的政府文告中,开始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再是过去所用的“赤色中国”、“共产党中国”。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处于改变之中。毛泽东和周恩来迅速抓住了机会,谋求和美国改善关系。于是,那位戴着宽边黑框眼镜的基辛格博士,一九七一年七月八日在巴基斯坦演出了戏剧性的一幕。他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的晚宴上假装肚子疼,而明白内中缘由的叶海亚也就当众宣布:“基辛格阁下身体不舒服,不妨在伊斯兰堡多停留几天。还是让我来安排一下吧,到纳蒂亚加利山间别墅去休息几天,你会很快恢复健康的。”这位基辛格博士,早在他执教于哈佛大学时,便指定班上的学生研讨毛泽东著作。他对毛泽东有着深入的了解。
  正是在外界以为基辛格去“山间别墅”的那些日子里,基辛格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北京!他在装肚子疼的翌日清晨,便乘他的波音707专机,作那次神秘的飞行……于是,产生了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那颗震撼台湾岛的“原子弹”!
  顺便值得提一笔的是,就在基辛格访问北京之前,海峡两岸差一点有了一次不寻常的接触机会:那是宋子文突然在一九七一年四月病逝。宋子文在一九四九年去法国,后来定居于美国。宋子文的葬礼,理所当然他的三个姐妹都应出席。
  马上传出消息说宋氏三姐妹都要来。
  宋庆龄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要去美国,而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尚无外交关系,没有直航班机。她只得与英国航空公司联系,经伦敦飞往美国。宋美龄在台北。她的专机已由台北飞往檀香山,正准备飞美国。听说宋庆龄要去,蒋介石怕中“中共统战圈套”,嘱宋美龄返台。
  宋庆龄呢,因一时包不到专机,只得作罢。结果,唯有在美国的宋蔼龄出席了宋子文的葬礼。宋庆龄和宋美龄失去了一次见面的机会……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台湾被逐出联合国成了太平洋中的孤舟
  紧接着到来的,便是第二次冲击波——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晚间,联合国大会以七十六票赞成、三十五票反对、十七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二十三个国家提出的提案,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和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台湾的“外交部长”周书楷,悄然地退出了联合国。
  差不多在一夜之间,二十多个国家和蒋介石的“中华民国”断交!
  这外交之战的势头,有点像当年国共之间的三大战役。毛泽东在外交方面大胜蒋介石。
  台湾,一下子成了太平洋上的孤舟,处于外交“大地震”之中!
  蒋介石蒙此沉重打击,于被逐出联合国的翌日,发表《告全国同胞书》。蒋介石大骂联合国“向暴力屈服”、“向邪恶低头”。不过,蒋介石也承认,如今他不能不在“风云变幻莫测的海洋中操舟前进”。
  蒋介石宣告:“古人常言,天下之事,在乎人为……只要大家能够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慎谋能断,坚持国家及国民独立不挠之精神,那就没有经不起的考验。”然而,蒋介石尚未从这两次冲击中站稳脚跟,第三次冲击波又接踵而来。
  这第三次冲击波,便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八日,访问中国一周。虽说这一回不像基辛格访问北京那样突如其来,是在公告中早已宣布了的,但毕竟美国总统前去拜见毛泽东,这不能不对蒋介石构成极大的压力。
  须知,在一九四九年以前,还没有一位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只有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一九六○年六月来台湾作了短暂的一天多的访问。
  这一回,尼克松访问北京,阵营颇为强大,除了基辛格之外,还有国务卿罗杰斯。
  毛泽东正在病中。然而,毛泽东在病榻上关注着尼克松到达北京的时间。尼克松一行到达北京才四小时,毛泽东就会晤了他。
  新华社的报道写道:“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住所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并同他们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会谈。”
  这一报道中,没有出现“文革”中毛泽东的“专用”形容词“神采奕奕”、“红光满面”之类。台湾作家梁实秋还敏锐地从发自北京的照片中,发觉毛泽东和尼克松之间,地上放着一只痰盂。他由此写了一篇散文《痰盂》。
  这些细节,无意之中透露了毛泽东正在病中——虽说在当时是极端保密的。
  第十二部分:未完的棋尼克松眼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尼克松在担任美国副总统时,曾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访问过台湾,和蒋介石作过交谈。
  这一回,他又晤会了毛泽东。这样,尼克松对毛泽东和蒋介石有着一种比较之感。后来,他写了回忆录《领袖们》一书,其中对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作了颇有见地的比较。
  尼克松写道:
  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周恩来,还有一个是蒋介石。打败了蒋家军队,毛泽东巩固了在大陆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人把毛蒋之间的斗争,看成是上帝与魔鬼之争……周恩来则往往不露锋芒,孜孜不倦地工作,是保持国家机器不断运转的赤胆忠心的官员。蒋介石在台湾实行个人专制,他维护自己的威严,努力使经济起飞,鼓励在台人员保持有朝一日返回大陆的希望。
  三人中,我认识蒋的时间最长。我把他和蒋夫人看作朋友,不同于另外两人,我们有私交,那是共同信念和原则的产物。但是毛和周是在中国大陆取得了战争胜利的人,而在两人中,周是得天独厚的人,对权力的实际情况洞若观火。现在他们三人都成为古人了,但是周留下的影响,在当代中国将与日俱增。
  尼克松比较了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手势,发觉两人都喜欢“用手一挥”。尼克松于是把毛泽东和蒋介石作了如此比较:
  一九七二年毛向我提起一件事。他讲时用手一挥,指的也许仅仅是我们的会晤,也可能指的是整个中国。他说:“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介石委员长是不会赞成的。”隔一会儿,又补充了一句,“我们同他来往的历史,比起你们同他来往的历史,要长得多。”一九五三年我同蒋第一次见面时,他谈到中国也用手一挥,清楚地表示,他的话既指孤悬海外的台湾堡垒,也指中国大陆。
  我觉察到他们两人在提到自己的国家时,都有点秦始皇帝的口吻。两人的姿态和讲话似乎给人一种感觉,他们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两个这样的领袖在历史中相逢,只会冲突,不会妥协。一个成为征服者,另一个成为被征服者。
  在和毛泽东见面时,尼克松跟他当面谈起了蒋介石。
  尼克松说:“蒋介石称主席为匪,不知道主席叫他什么?”
  毛泽东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周恩来趁这机会,替毛泽东作了答复:“一般地说,我们叫他‘蒋帮’。有时在报上我们叫他匪,他反过来也叫我们匪。总之,我们互相对骂。”
  尼克松这样写及他对毛泽东的印象:
  毛举止随便,说话爱简略,给我的印象是有成打的问题同时在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