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俊心里问:老师,你为什么下这样的重手,我得罪你了吗?
经过一阵胡思乱想,文俊终于理顺头绪:自己跟常老师顶过嘴。其实也不算顶嘴,只是辩嘴,也许这就是冒犯或得罪吧!
说起这个,文俊觉得自己还真是个有缺点的人,什么缺点?就是喋喋不休的臭嘴和争强好胜的性子。他向来自我感觉良好,还经常以有个好伙伴为荣。这个伙伴是同学,叫关东,跟他同岁。
关东长得白白净净,一副斯文面孔。他有个过人之处:喜欢文学,这也是文俊敬佩的。关家有好几箱子大书、小人书。近水楼台先得月,关家老少都是书虫,也都仁义。文俊常去关家玩,近朱者赤,也跟着看大书。
久而久之,两人渐行渐近,相似的地方越来越多,不同的是:关东性情沉稳,处事低调;文俊喜欢张扬、卖弄,表示见多识广。
上个月,有一天午休,文俊从家里回到教室,见上课还早,就拿出关东家的《水浒传》开始演讲。平时,除了小人书,课外书籍很少见到,这些大书就成了宝贝。别看文俊今年十三岁,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已经看过了。
村里老学究孙文礼曾经质疑文俊能看古书,因为他只是六年级的小学生。其实,文俊和关东去年就开始看了,这没什么奇怪的,兴趣使然。当然,很多繁体字他们并不认识,全靠揣摩和猜测,这就是个人的悟性了。久而久之,两人认识的繁体字越来越多,还能把故事讲个大概,不过,也就是小学“本科”的理解水平,暂时进不了“红学会”。好在同学们大都没见过世面,好糊弄,两人一旦口若悬河,往往把他们忽悠得目瞪口呆,或者“哈哈”傻笑。
第3章 师生情异
这时,文俊像个讲书先生,做着捋胡须的动作,摇头晃脑地讲到“李逵沂蒙杀四虎”。忽然,“二愣子”开始质疑:“停停停!我想起来了,那天你讲的什么‘洪太尉误走妖魔’,我觉得不对劲儿啊!一百单八将是地窖里的那股黑气,我咋就不信呢!”
二愣子叫尹二江,虎头虎脑的,跟文俊同岁,学习不太好,喜欢听故事,而且听故事时要比听课认真百倍。尹二江酷像其父,爷俩都是愣头愣脑的,便有了“大愣子”和“二愣子”的绰号。这家伙嗓门大,把那边女生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
班里还有个不省油的灯,叫孙万发,瘦小枯干,外号“孙猴子”,也跟文俊同岁。这小子生着一张猴脸,眼珠子直转悠,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乎。
“是啊!我也觉得不对劲儿呢!”这时,他也跟着起哄。
文俊回答:“书上白纸黑字写着,有啥不对的?古代的一些现象往往现代人没法解释。对了关东,是不是这个理儿?”
身边的关东一直没发言,笑眯眯地看热闹。见文俊问话,他挠挠脑袋:“此乃怪异之事,古来有之,洒家。。。。。。我也说不清。”因为古书看多了,这个小白脸经常咬文嚼字冒出古文,跟现代汉语相互混杂,挺有意思的。
文俊开始纳闷儿:二愣子和孙猴子平时从来不质疑,说啥信啥,今天怎么了?原来,两位同学经常听文俊和关东讲书,日积月累,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也就是说不那么容易糊弄了。
现在,双方争论焦点就是迷信与反迷信,文俊据理力争。那两个小子不甘示弱,极力反驳,吵吵嚷嚷,闹得打架似的。
“怎么回事?”常老师忽然迈步进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文俊心想救星可来了。于是,他傻呵呵地请常老师解释二愣子的疑问,没想到一头撞在树上了。
“这书我没收了!”常老师生气地抢过书,夹在腋下。
文俊糊里糊涂:“老师,为什么没收?”
常老师厉声喝斥:“你还好意思问?我就不明白了,你为啥总研究这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水浒传》是讲宋江投降的,你想学这个吗?还有《西游记》和《三国演义》,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你小小年纪总想那些不该想的事情,我看思想作风有问题!”
“我。。。。。。”文俊愕然。
也许常老师怀疑他生活作风有问题就是从这天开始的。文俊知道,《学生守则》有一条“不得顶撞和辱骂老师”的,所以不敢造次;但他心直口快,不说几句觉得憋屈。于是,他心平气和地辩论:“老师,《水浒传》里不少故事是梁山好汉打抱不平或杀富济贫的;还有《三国演义》,毛主席都喜欢看,那可是一本兵书啊!”
“住口!”常老师愤愤喊道,“我看这些书的时候你还在腿肚子转筋呢!书里写的啥我还不知道?我问你,西门庆跟潘金莲的故事对你有益吗?”
“我。。。。。。”文俊顿时语塞。
当然,这场辩论以他的认错而结束;但他心里一直不服气。当然,老师是万万得罪不起的,文俊还得强装笑脸。就这样,他们师生之间并没有建立深厚的感情,不冷不热的。
这次下鉴定,文俊压根没指望常老师说什么好话,但坏话也不能太多吧!结果偏偏出乎意料。
课堂上,除了关东等几位好同学不会介意,其他同学投来惊诧或鄙视的目光。众人面前威风扫地,多么尴尬!文俊立刻觉得自己真是卑鄙无耻的学生。他羞愧难当,恨不得钻进地缝。
放学了,文俊不知道怎么离开教室的。他低头走路,脑子迷迷糊糊的,直到关东拍拍他的肩膀才清醒过来。
“好孩子!常老师与汝儿戏也,别往心里去乎!”关东开始安慰。
“嗯哪!”文俊点点头,感激地看看关东。人生低谷,这时候最需要安慰,好朋友一句暖心窝子话弥足珍贵。
这个鉴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阴影。他开始憎恨常老师。他虽然还小,但也知道生活作风是怎么回事。在屯子,生活作风不好就表示这个人存在男女之间的不正当问题,比如搞破鞋、耍流氓什么的,反正是磕碜事儿,抬不起头的。他一直搞不懂:我明明是个知书达理的孩子,究竟跟哪个女的耍流氓了?这简直是千古奇冤,我才十三岁啊!
想到这里,文俊不禁重新评估常老师这个人,从他身上寻找缺点,比如他平时上课总爱提问那几个较大的女生。。。。。。
班里有三个大女生。她们除了岁数较大,长得也大,主要体现在屁股和前胸上。课堂上,常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在大女生的脸上瞄来瞄去;上间操,他就在后面盯着大女生的浑圆小屁股;课间休息,大女生玩跳绳,他就过来帮着查数,却盯着人家的前胸,那眼神似乎能拔“苗”助长,不知道什么时候练的这门邪功。
文俊想起这些就恶心:这又怎么算呢?一百步笑十步而已,哼!老鬼子黑无常,你比谁都作风不正,贼喊捉贼,还好意思说我呢!
从这天起,文俊的班主任正式有了绰号:常鬼子,跟他的原名“常桂芝”倒是挺谐音的。
文俊知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他非常担心那个鉴定影响自己一生,至少会影响将来娶媳妇。尽管他年龄小,可也心明眼亮,十分清楚村里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的原因:吃懒做、家庭成分不好等等,其中一个就是生活作风有问题。
为了避嫌,关东让文俊少跟女同学搭讪,久经考验之后,大家定会改变看法。文俊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从此,尽量克己复礼,不敢怠慢。不过,这只是一厢情愿,接下来暑假期间一件怪事发生在他的身上,又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第4章 野外奇遇
文家一共六口人,父母和四个子女。父亲叫文殿民,母亲叫郭金兰,孩子的排行顺序是:女儿文英;儿子文俊、文中和文华。
乡下孩子只有干活的命,放假也经常去田地劳作,因为家里养猪,就得摞猪菜,文俊是长子,更要多干点。
一般情况下,文俊总跟关东在一起。今天,哥俩吃完早饭,手拎镰刀、腋下夹着袋子出发了。虽然为了生计而忙碌着,但他们童心未泯,时常寻找乐趣。四个方向都有好去处:东岗子、西沟子、南荒地和北河道,哥俩这回的方向是北面。
今天是八月一日,正值盛夏,到处是一望无际的翠绿庄稼,有玉米、大豆、高粱等。两人沿着田间土路走了三里地,然后钻进青纱帐,一边摞菜、一边向前。最后,他们钻出玉米地,顿时豁然开朗,一个伟大奇观呈现在眼前。
奇观就是古河道,松花江向北改道后留下的,据说金兀术曾经在这条水路运过军粮。由于改道很久,河底早已变成草甸子,密密麻麻的青草肥得流油。河岸有一丈多高,松土堆落形成缓坡。坡上草木旺盛,郁郁葱葱。
蓝天,几片白云懒洋洋地慢慢飘移。
岸上,哥俩擦擦汗水,解开衣扣透透气,然后把袋子扔到脚下,靠着树根开始乘凉。放眼望去,心旷神怡:河道几百米宽,景色尽收眼底,好一派绿色风光。
两人觉得饿了,就从衣兜掏出焦黄的玉米面大饼子,打开酒瓶子。。。。。。喝酒吗?不,里面装的是水。两人就地野餐,一边欣赏大自然,一边开心聊天。
“苞米窜红缨了,过几天可以烧吃了。”
“是啊!早就盼着这一天呢!”
不知不觉,西岸走来两个人,直到近前,文俊和关东才听见脚步声。哥俩扭脸一看,大吃一惊,原来是两位漂亮大姑娘。
她们中等个头,俏脸白里透红,五官匀称,特别是水汪汪的眼睛和鲜嫩的小嘴,太美了。她们像是舞蹈演员,身材标致;纱衣薄如蝉翼,一个粉红色,一个草绿色;黑发打结,插着头簪,然后倾泻而下,竟然是古装打扮,像电影《天仙配》里的七仙女。她们看上去不到二十岁,长得十分相像,脸上带着灿烂笑容,比天上的太阳还阳光。
文俊目瞪口呆:我的天哪!这不是梦中的两位神仙姐姐吗?荒郊野外的,她们从何而来?
三步之遥,两位姑娘止住脚步,体香伴着粉香顺风而来。文俊恍如梦中,不知道如何跟她们搭话。好在姑娘先开口了。
“小弟弟,你们是哪个村儿的?”红姐姐问。
“我。。。。。。”文俊只顾想着梦中的怪异之事。
关东接过话头:“我们是盛丰公社的。”
文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