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时珍评传-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篇,附药图2 卷, 1109 幅。此外别无附录。此书印成后,时珍次子李建元
写了《进〈本草纲目〉疏》,连同此本进呈明神宗朱翊钧。神宗将书“留览”,
他是封建帝王中第一个见到此书的人。
此本刻印精良,错、脱字较少,被后世各版奉为祖本,是为现藏珍本。
目前发现,世界共存7 部:中国2 部,在北京中医研究院、上海科技出版社;
日本3 部,分别为伊藤笃太朗博士、京都植物园大森文库、年阁文库所珍藏;
美国1 部,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法国1 部,藏皇家图书馆。
江西本——第一次重刊本, 1603 年刊于江西。据金陵本翻刻,略有误、
脱,与原版出入不大。可贵的是前有御史夏良心序、按察使张鼎思序,李建
元《进本草纲目疏》;书后附刻有李时珍《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药图亦同金陵本。是为善本,明末清初多据以翻刻。
杭州本——又名武林钱衙本。1640 年据江西本翻刻,沿袭其误脱之处,
又增少量误订误刻,体例亦有改动,变动药图800 幅,共有图1110 幅,部分
药图失真。清代中叶多据此翻刻,流传较广,是较好刊本。附刊的医书增加
蔡烈先《本草万方针线》。
味古斋本——1885 年合肥张绍棠刊印。据以江西本为蓝本的张朝璘本翻
刻。刻工精细,但脱误甚多,很多校文误人正文,少数条目补人了后代医书
的内容。有学者统计篡改原菩1600 余处。将原本370 幅药图改换成清代学者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图,又另加新图。药图已达1122 幅。附刻医书
又增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此本大失原书风貌,学者多有非议。由于刻
工精细,为清末以来各版的底本。①建国以来,我国共出版《本草纲目》三
种,商务印书馆铅印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都属于味古斋本。1975—
1980 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刘衡如校点本是以江西本为底本,参照金陵珍本和其
他多种古籍校点排印的。
《本草纲目》在我国药学史上影响深远。明中叶以后,医药界研究本草
学的风气大为盛行,写成许多本草学专著,是受其影响的结果,其重要著作
有下列诸种:
缪希雍《炮制大全》(1622)。林起龙《本草纲目必读》(1667),王翃
《东皋握灵本草》 (1683)。王游《药性纂要》(1694),汪昂《本草备要》
(1694),严洁等撰《得配本草》(1761),特别是赵学敏(1719—1805)
的《本草纲目拾遗》(1658)对《本草纲目)有重要补充和发展,吴其濬(1789
—1847)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以《本草纲目》所列植物药为基础,
参考文献800 余种,收载植物1714 种,均附图,分12 类。对植物的品种、
名称、形态、性味、药用价值和主要产地都有详细记述,所载植物比《本草
纲目》多500 余种,成为我国当时最完善的植物学专著,为本草学研究打下
了更好的科学基础。此书流传日本等国,具有世界文化影响。法国科学家依·布
来斯耐德在所著《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1870)中对此书评价很高,认为
其绘图之精审,“往往可赖以鉴定科和目”。
《本草纲目》的出现,把中国本草学研究推向一个新水平,既重视气味
厚薄、升降沉浮、药性归经等基本药理的研究;又重视对药物的名实考订、
栽培、采制、临证运用等实践经验的总结。本草学日臻科学化而成为更加成
熟的独立科学。此书对中国古代植物学、动物学和农学的研究与发展,也产
生了一定影响。
李时珍的医学贡献,无论脉学、医理、方剂学在历史上影响都很深远。
他在医学上最突出的成就在脉学方面。《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脉诀考证》等著作,对脉学的发展有划时代贡献。《濒湖脉学》以歌诀形
式阐述科学内容,易懂易记,便于初学,取代了流行的《脉诀》而成为脉学
基本教材,正如《四库全书提要》指出的,《濒湖脉学》问世,“《脉诀》
遂废”。《奇经八脉考》发明奇经之要义,阐述奇经八脉同十二经脉的关系,
发前人所未发,有承先启后之功。
关于医理。《本草纲目》中大量医案、医话,阐述了李时珍的独到医学
见解。关于三焦、命门学说的论述,尤有显微阐幽之功,对清代医学家赵献
可、张景岳等影响至深。赵献可《医贯》一书,以肾间命门学说为纲,凡病
机、诊治、方药,无不依命门学说立论。张景岳《类经附翼》中《三焦包络
命门辩》、《大宝论》等篇,极力强调三焦、命门学说的重要性。称命门“为
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称三焦为“五脏六腑
之总司”。这都看出他们是李时珍的三焦、命门学说的直接继承发扬者。
李时珍对方剂学的发展,尤有巨大历史功绩。《本草纲目》保存的1 万
多附方,启发后代医家从不同角度研究方药,促成清代掀起研究方剂学的新
高潮。汪昂的《医方集解》 (1682)和《汤头歇诀》(1694 年)、吴仪洛
的《成方切用》(1761)、徐大椿的《兰台轨范》(1764 年)、赵学敏的《串
雅》内外篇(1759 年)等,还有检索性方剂著作《本草万方针线》(1712)、
《本草类方》(1735)、《本草纲目万方类聚》(1800)等,都是在《本草
纲目》影响下编撰的。
李时珍对祖国医学、药学发展的划时代贡献,为世代人民所景仰。中国
人民尊称他为“医中之圣”,是完全合乎情理的。
二、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光荣地位
李时珍不只是中国的著名科学家,他的著作和思想影响世界,成为世界
公认的杰出科学家、思想家。其科学巨著《本草纲目》,无论在东方和西方
各国都有广泛传播。
据潘吉星考察,《本草纲目》在国外已有四种外文译本,日文全译本,
英、法、德语三种节译本。此书在东西方医药界、生物学界、文化界都有良
好影响。
(一)在东方,《本草纲目》被视为药物学宝典
《本草纲目》最早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国家,由于这些国
家受中国医学药学影响较大,《本草纲目》是被作为医药书籍流传、翻印、
翻译、学习的。学习研究者所注重的尾本书关于医药理论、药物识别、种植、
采制、临证运用等方面的价值。对日本、朝鲜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在日本,《本草纲目》出版不到20 年,就己受到朝野一致重视。日本庆
氏十二年(1607),学者林罗山(林道春)从长崎得《本草纲目》(可能是
江西本)。将其献与幕府首脑德川家康。幕府首脑得此书后,异常宝贵,常置
幕府座右备查,日人称之为”神君御前本”。后来,日本医药家曲直濑玄朔
(号东井)义得《本草纲目》金陵版珍本, 1875 年由井口直树呈交日本明
治政府,至今藏日本内阁文库。
《本草纲目》原本传入日本后,日本学者可以直接阅读,勿须翻译,故
早在宽水十四年(1637)就开始翻刻。明末请初七、八十年间,翻刻此书的
次数,甚至超过了中国,同时还多次从中同进口新刻本。日本译本的出现,
是在1699 年,由冈本为竹节译的《图画和语〈本草纲目〉》(称和刻本)。
全译本《头注国译本草纲目》,是用现代日语译成的,出版于1934 年。
《本草纲目》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8)受到广泛的学习和研究。
200 多年间,掀起过研究热潮,形成过不同的本草学派,出现了不少著名本
草学专家,写成颇有科学价值的本草学专著。
京都本草学派、刨始人稻生若水(稻宣义)毕生研究《本草纲目》,以
它为教材教育学生。他著的《本草图卷》,乃参照《本草纲目》写成。还著
有《炮炙全书》。其博物学巨著《庶物类纂》,也以《本草纲目》为重要参
考书。其门人松冈玄达亦负盛名。此派学者中影响最大的是小野兰山,他是
以讲授《本草纲目》闻名,而其代表作《本草纲目启蒙》,在日本曾多次修
订重印。
江户本草学派、著名学者贝原笃信,曾校订和刻本《本草纲目》,他一
面潜心研究《本草纲目》,一面进行实地考察,写成最有影响的本草巨著《大
和本草》(即《大倭本草》)。此书被达尔文誉为”古代的日本百科全书”。
此派还有著名本草学家向井元升,也受《本草纲目》科学体系的重要影响。
不难看出,江户时代,日本医药学的发展,《本草纲目》起了主导作用。
当代日本科技史家矢岛拓利对此有过高度评价,他说:“《本草纲目》刊行
后不到20 年,就已在庆长十二年(1607)传入我国。它支配了我国江户时代
的本草、博物学界,其影响更远及至19 世纪末叶。”①
在朝鲜,《本草纲目》流传的时间,估计不会比日本晚多久。正式见于
历史记载是李朝三十八年(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 年)。自18 世纪20
年代以后,《本草纲目》成为朝鲜医药学家的重要参考书。引用和依据《本
草纲目》的内容而编撰的朝鲜医药学著作,就有《本草精华》、《广济秘方》
(李景华)、《济众新编》(康命吉)、《附方便览》(黄度渊)等,都是
把《本草纲目》作为药学宝典加以研究的。19 世纪朝鲜学者徐有渠大量引用
《本草纲目》中有关资料,编撰了《林园经济十六志》,这是一部关于自然
经济和博物学的巨著。这说明《本草纲目》对东方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不
仅受到医药学家重视,也受博物学家、经济学家重视。它已是东方文化界的
共同财富。
(二)在西方,《本草纲目》被看作博物学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通过西方来华传教士和驻华使馆人员传人西方,比在东方
传播的时间要晚一些。它在西方学者心目中的价值,与日本、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