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评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时珍评传- 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传播的时间要晚一些。它在西方学者心目中的价值,与日本、朝鲜相比有所
不同。因为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同中医完全不同,西方人那时对中医中药还缺
乏正确认识,《本草纲目》远未作为医药学著作而受到重视。他们所感兴趣
的,首先是它的矿物学和植物学方面的广博知识与资料,而在生物学方面的
影响最为突出。
《本草纲目》最初引起西方重视的是它的金石部。1732 年,在华法国传
教士范德蒙德从金石部摘译了有关资料,连同部分矿物标本带回法国,经过
巴黎科学院院士儒瑟转交到巴黎自然史博物馆。不言而喻,这同西方殖民主
义者千方百计侦察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意图有密切联系,不是从这本书的科
学价值出发的。这份译稿在19 世纪末,由法国学者整理题为《中国之石》而
发表于《古今之石》一书中。
欧洲人真正重视《本单纲目》的科学价值,是法国学者、传教士巴多明、
汤执中等向法国科学界介绍此书的全部内容之后开始的。其重要标志是1735
年《中华帝国全志》的出版。这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情况的巨著,它的第三
卷题名《节录〈本草纲目〉》。这虽是一个法文节译本,实际上是欧洲人最
初所了解的《本草纲目》的概貌。其中许多知识都使欧洲人大为惊奇,开拓
了他们的眼界。《全志》后来译成英文,改名《中国通史》在伦敦出版;译
成德文,改名《中华帝国及华属鞑靼全志》在德国出版;还译成俄文在圣彼
得堡出版。随着《全志》在欧洲的流传,《本草纲目》的内容日益为更多的
欧洲学者所了解,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
最初,法国植物学家、医生勒牡萨研究了《本草纲目》,发表了著名的
论文,介绍此书的科学价值,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法兰西学院
教授。在他的带动下,欧洲人开始重视对中药学的专门研究,陆续出版了几
部学术著作和论文,如勒巴日的《中国医史研究》(1813)。里佛的《中国人
所用某些本草药物的说明》(论文, 1826),德彪的《论中国药物学和本
草学》 (1865),还有巴黎药学院教授苏贝朗同驻华领事合作的《中国本
草》。法国学者贝尔兹也着重研究了《本草纲目》的金石部。
《本草纲目》在英国学术界的影响, 19 世纪才显露出来。英国人把它
作为博物学著作来加以研究,比之医药学著作更为重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韩伯里在英国《药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本草纲目》, 1862 年整理
为论文集出版,后来又发表了专著《药物学与植物学论文集》 (1876),
其后半部分是专门介绍《本草纲目》的。1871 年,史密斯医生发表了《中国
本草学及博物学之贡献》,显然对《本草纲目》中植物学、博物学资料的兴
趣十分浓厚。
众所周知,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对《本草纲目》十分重
视,称它是“1596 年出版的中国百科全书”,其重点自然不是在医药方面。
他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关于鸡的七个品种的资料
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可见《本草纲目》中有关动物、植物的资料,对他来说
更感兴趣。这是并不奇怪的。早在18 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的朋友拉格斯
特朗当他从印度获得《本草纲目》中文本后,就特地从中国采集了1000 多种
植物标本,提供给林奈,足见林奈的这位友人也是从植物学角度研究《本草
纲目》的。林奈撰写《植物种志》 (1753),开辟了生物分类学的新时期。
他是否直接参考过《本草纲目》,尚待探讨。
俄国学者对《本草纲目》的研究,同样是看重其植物学和博物学价值。
最早介绍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的是曾在北京俄国传道团任过职的塔塔林
诺夫医学博士,他的长篇论文《中国医学》,肯定《本草纲目》的医药价值。
曾任俄国驻华使馆医官、俄籍学者贝勒,是欧洲著名的《本草纲目》研究家,
他的重要著作《中国植物志:中国土产及外来植物随笔》,该书的第三部分
《中国古代本草学植物研究》,着重考订了《本草纲目》中的植物种名。他
称赞李时珍:“不愧为中国自然科学界卓越今古之一作家。”苏联最高学府
莫斯科大学的礼堂长廊上,至今还塑有李时珍的大理石雕像,这位世界著名
科学家一直受到苏联人民的崇敬。
20 世纪《本草纲目》日益引起美国学者的研究。先是美国米尔斯教授在
朝鲜讲学期间,和朝鲜学者一起开始将它译成英文,同时收集有关标本,但
未能完成。1920 年他将译稿和标本交与英国伊博恩教授。伊博恩与朝鲜学者
合作,译成了《本草纲目》的8—37 卷、39—52 卷,共44 卷,并用英文作
了较全面的介绍。它虽然不是全译本,却为欧美学者研究《本草纲目》提供
了更大的方便,西方学者得以更全面地研究《本草纲目》。美国宾夕法尼亚
大学席文教授,是中国科技史专家,发表过许多关于中国医药史的论文,
1973 年曾发表《李时珍》专文,对这位中国科学家作了全面评价。美国本菲
教授,是研究化学和科学史的专家, 198l 年在日本刊物上发表了《作为丹
家中毒的解毒剂的菠菜》。所依据的资料,出自《本草纲目》。①
《本草纲目》在欧洲和美洲有广泛的传播,英、法、德、苏、美等国许
多大学和科学机构的图书馆里,都藏有它的不同版本。它对西方科学的影响,
涉及医药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诸方面。令西方科学家们感到
惊异的是,李时珍在16 世纪的中国,完全没有接受到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信
息,却能做出如此辉煌的成就,难怪著名科技史家英国李约瑟博士高度称赞
李时珍的成就说:“李时珍达到了与伽里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
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国外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附刊于御使
夏良心、按察使张鼎思刊印的《本草纲目》(江西本)。此后《本草纲目》
都沿袭江西刻本,致使二书得以保存,并随着《本草纲目》传至国外,在国
外医学界发生影响。
公元1607 年,日本长庆十二年,《本草纲目》江西本传人日本,日本学
者除对《本草纲目》发生浓厚兴趣,其附录《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
亦引起注意。宽永十四年(1637)《本草纲目》和刻本问世,其中即附有《奇
经八脉考》;正德四年(1714)《新校正本草纲目》和刻本,附有《濒湖脉
学》与《奇经八脉考》二书。当时,日本医学基本上沿袭中国医学理论体系。
不难想象,李时珍的脉学著作和脉学思想,是日本医学界注意学习和研究的
内容之一。
江西本《本草纲目》曾流传于英、德等国,附刻的《濒湖脉学》和《奇
经八脉考》传入欧洲,亦在意料之中。西方学者对李时珍的脉学思想是否有
过深入研究,目前尚未掌握更多的参考资料。《濒湖脉学》有德文译本,个
别德学者对它有所研究,这是可以肯定的。《中华医学杂志》1953 年第4 号
曾经 刊载芸心《德译(濒湖脉学)小考证》一文,指出《濒湖脉学》“德文
译本,系由许宝德氏所译,刊于他所著《中华医学》一书中”。该书译者许
宝德氏,为德国人, 1927 年来华,曾任职于湖南益阳的信义医院,抗日战
争爆发前后移居青岛自行开业,于1949 年前回国。《濒湖脉学》这一德文译
本,于1929 年由莱比锡书店出版,可能是他来华前后所译。许氏不只是一般
地翻译此书,显然他对脉学有所研究,因为许氏曾将书中内容同日本学者浅
因所著的《和汉医学分类》中所论各脉加以比较,有所评释。
总之,李时珍对后世的影响,除了医学、药学、博物学等方面,还突出
地表现在他的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创造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
态度;救死扶伤、与人为善的高尚医德。这些方面都给人以深刻印象,树立
了学习的典范。特别是他对医理、药理的精湛哲学分析,贯彻在科学方法、
思维方法中的传统哲学思想,处处给人以深刻启迪。《本草纲目》是运用中
国传统唯物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分析解决医药实际问题的精深著作,对后世
医药学发展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在这方面,还有待深入地研究。
附录
一、李时珍传记文献
本草纲目序
'明'王世贞
纪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厥
后博物称华,辨字称康,析宝玉称倚顿,亦仅仅晨星耳。楚蕲阳李君东壁,
一日过予弇山园谒予,留饮数日。予窥其人,癯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
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
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赢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
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
辄著数言。古有本草一书,自炎皇及汉、粱、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
旧矣。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
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旧本
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
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日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予开卷细玩,
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土产
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
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守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