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就知道张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50年代初,我们从北京到广州检查工作,在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时,讲解员向我们介绍说:当年差点闹成“七十三烈士”的笑话。为什么?回答说:“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时,原有张云逸参加,后因他又另有任务,所以幸免于难……”。从他那传奇般的叙述中,佐证了我们早就闻知的张老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1 月6 日,新四军军部由武汉迁移南昌,张云逸被任命为新四军参谋长兼第三支队司令员。1938年11月,他由皖南渡江北上,到了安徽巢湖之滨,庐江以西的东汤池(现称东池镇),位于桐城、舒城两县交界处。这里群山环抱,地形复杂。1939年7 月经党中央批准,由新四军军长叶挺主持,在东汤池正式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张云逸为指挥、前委书记,徐海东为副指挥,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赖传珠为参谋长,统一领导江北部队,开展对日伪军的斗争。江北指挥先后领导第四、第五、第六支队,江北游击纵队,豫鄂挺进纵队。张老到了江北,认识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的右倾错误:不敢大胆发展武装,不敢大力向敌后发展建立根据地。1939年11月刘少奇同志到皖东后,传达了中央指示,批评王明右倾错误,指出不发动群众,不发展武装,不建立政权,做了国民党的工具。刘少奇又指出,抗战主要靠枪杆子,有了枪杆子,还要有个“家”,即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张老紧密配合刘少奇,扭转了皖东局面,扩大了军队,建立了政权与根据地,抵制了项英“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错误。1941年皖南事变后,党中央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张云逸为副军长。1943年秋,陈毅军长赴延安,准备参加了“七大”后,张云逸代理军长,主持新四国全军的军事工作,指挥新四军各师与地方武装,坚持华中敌后艰苦的斗争,并实现从战略相持阶段向战略反攻的转变,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张老是我党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杰出的参谋工作者。早在10年内战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时,他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副参谋长,中央军委作战局长。在担任新四军参谋长时,在皖南召开的两次参谋工作会议上,他作了《参谋工作建设》的专题报告,后又在新四军第二师参谋工作会议上,作《作战参谋战时怎样工作》、《目前建军中的几个基本要求》的报告。他对司令部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都非常重视,特别注意工作经验的总结,在每一个战役或每一次战斗后,都要求各级司令部抓紧时间认真进行总结。他根据陈毅提出的一面打仗,一面建设,“以战教战”的方针,注重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司令部参谋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与军事业务素质,以及优良作风的培养。司令部原有参谋人员都知道张老是我军参谋工作的楷模,我们在他们身教言传下,学会战前、战中、战后参谋工作的基本功。“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永远不会忘怀在8 年抗战中张老对我们的栽培。
在抗战的战略反攻前夕,张老亲自领导全军的整风运动。他率先在党的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并在高级干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学习阶段中,作了《王明博古宗派机会主义路线在抗战时期的具体表现及对华中各地的影响》的报告,系统地揭露和批判了王明在抗日战争中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总结了华中敌后抗战的经验教训,对提高广大干部的马列主义水平和统一广大干部的思想,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全军转入反攻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他还领导全军的大生产运动,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在淮南根据地时,他亲自创办了“飞马牌”香烟工厂,大大增加了经济收入,解决了广大干部战士的实际困难。在军部机关的生产运动中,他处处为干部战士做表率,他亲自捡粪种菜,在房前屋后种上西红柿。他种的西红柿长得最好,每当我们年轻人经过他的家时,总要我们尝尝他的西红柿,大家吃后总是赞不绝口。他的实际行动对军部机关的生产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张老很关心部队的练兵运动,他领导第二师的战术技术训练,是全军出色的一支劲旅。为了使战士有健壮的体质,他同罗炳辉都很重视部队的体育训练,有时还指定干部亲自跳越沟渠,做得好的,当场予以表扬或奖励,进一步促进了部队的练兵和体育训练运动。他对军部机关人员军容风纪礼节很重视,机关不少人员是来自敌占区青年学生,生活比较散漫,不大讲究军容风纪礼节,他除在各种会议上不断教育外,还身体力行带头作表率。如机关有些人员见到首长迎面而来,不是躲开,便是侧身而过。为了教育他们,每当张老同这些年轻人迎面相遇时,他便先给你敬个举手礼,给他们做出榜样。
岁月流逝,张老离开我们已近20年了,但他的光辉形象,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深深地怀念他,他的高尚品德和优良作风,永远鼓励着我们前进!
注释:(1 )金冶,原任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吴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2 )' 指1992年。' 人们怀念张老 黄妙到今年' 指1984年。'11 月19日,我们敬爱的张云逸同志长辞人世已经整整10周年了!10年来,时光在流逝,景物在变迁,然而,张老的音容笑貌仍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眼前。曾经在张老身边工作的同志,至今都在深切地怀念着他,大家一提起他,无不表示衷心的敬佩和沉痛的悼念。
在张老逝世10周年前夕,我走访了解放初期在张老身边工作的秘书、干事、司机和警卫员。大家一谈起张老来,记忆依旧是那样鲜明,感觉仍是那样亲切。
1949年12月广西全境解放。解放初期的广西,百业待兴,千头万绪。身兼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和政委的张云逸同志,工作十分繁重,特别是当时广西的剿匪任务紧迫。张老除主持各种重要会议外,还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由于公务繁忙,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有时通宵达旦。1950年元月下旬,恭城、玉林等地发生土匪暴乱,张老说:“剿匪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他召开高级干部紧急会议,制订剿匪计划,调兵遣将。在广大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歼灭了残匪,从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新生的红色政权也得以巩固。广西在剿匪中曾荣获中共中央中南局的表扬。
1950年10月下旬至11月初,广西召开了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那是解放后广西各族各界人民的首次集会。会议总结了解放后10个月来的工作,集中商讨了剿匪、减租和土改3 个议题,最后由张云逸同志作总结报告。过去,不少人都听说过张老,但只闻其名,未见其面。11月2 日,他在会场一出现,立即把代表们的注意力吸引住了,有的站立起来看,有的走上前去瞧。报告一结束,大家就谈论开了。这个说,张老早年就投身于辛亥革命;那个讲,他是中国红军第七军的军长。会议期间,张老宴请各兄弟民族代表,大家纷纷上前与张老握手。席间,女代表饶梦祥斟了满满一杯酒,怀着敬佩的心情,走到张老身边说:“张主席,我敬你一杯!”接着,“我代表苗族人民敬张老一杯!‘”我代表瑶族……“一个接一个上前敬酒,欢快的笑声夹杂着热烈的掌声,震荡着宴会大厅。大家对张老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此情此景,同志们至今回忆起来,宛如昨日刚发生似的。
张老十分注意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一些知名人士的来信、来访,他总是那么严肃、认真、热情地处理、接待。他常常亲自阅读来信,亲自接待来访,细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对某些信件,他口授秘书廖荣铿同志作复,有时还亲自执笔。起初,在张老身边工作的工干事感到不理解,张老说:“这是我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出生人死、流血牺牲,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革命也给予同情和支持,有的多次资助过革命,也有的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革命同志。现在建立了红色政权,我们怎能忘记他们啊!何况,还要团结他们一道建设新广西呢!”凡以张老名义写的复信,他都要求秘书注意语气谦和,态度诚恳,字体端正。
张老度过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他不仅关心部队的同志,而且关心广大群众。一有机会,他就深入群众,了解情况,体察民情。1950年冬,张老乘车往柳州,当汽车到达大塘附近时,路边遇到两个农民在打柴,张老叫司机陈宝桂停车。身边的警卫员看到那两人手上都拿着砍柴刀,怕张老不安全,忙劝道:“首长,不要停车了吧!”张老不听,他走下车来,亲热地和他们打招呼,拍他们的肩膀,询问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他们不知张老是谁,只见他和蔼可亲了,也就无拘无束地谈了起来。在一旁的警卫员见了,一再催促:“首长,不要谈了,还是快赶路吧!”张老说:“你不懂,别管。”好不容易等张老上了车,警卫员才悄悄对张老说:“这两人很可能是土匪。”张老回答说:“不对,他们是老乡,你不懂看人。”汽车开动了,从车窗往外看,只见那两位老乡仍站在原地,目送汽车很远很远。
张老住南宁市桃源路3 号时,常到群众中进行“家访”。警卫员说:“:首长常‘乱跑’,又不带我们去,真叫人担心。”1950年一个寒冷的冬夜,警卫员庄宝玉值班时,发现张老突然“失踪”了,问秘书、司机,都摇头说不知道。庄宝玉慌了,连忙到处打听,好不容易才在附近一个居民家中发现了他。事后,警卫员提意见了:“首长,你独自一人到处走,出了事怎么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